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盛装下的苍凉--宋帝国(图文本)/历史之镜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桑希臣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

从历史看文明的积累,从文明看历史的价值。本书为“历史之镜”丛书之一,对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及事件作了介绍:赵普的宦海沉浮,名相寇准的败笔,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祸国殃民的贾似道……

内容推荐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

在帝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惊人的相似:制度的承袭、人物的脸谱化……每个中国人,在借此套丛书回望来时路之时,都将为我们的历史而欢呼、惊讶、愤怒,甚至于椎心泣血。

目录

从谎报军情到“杯酒释兵权”——论宋初的几个经典谋略

 图大业 结交朋党

 谋兵变 谎报军情

 除隐患 杯酒释兵权

 拔贤才 科举取士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的宦海沉浮

 谋兵变登堂入室 因贪罢相

 造伪盟替君张目 再度入相

 上谏言三入相府 致仕而终

君臣雪夜谋天下——先南后北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雪夜访赵普 假途灭荆湖

 全斌占后蜀 潘美收南汉

 挥师伐南唐 亲征定乾坤

良驹亦有失蹄时——名相寇准的败笔

 援而不发立太子 促驾亲征弭战端

 不入浊流迁武胜 进献“天书”委求全

 错把奸贼做梁栋 远谪天涯断魂幡

街巷争说包龙图——包拯被称颂的原因及其流演

 廉洁奉公 明察善断

 惩恶扬善 拯民疾苦

 清官偶像 百姓传诵

常使英雄泪满襟——宋神宗壮志的破灭

 受命即位 立志图新

 君臣同心 介甫得志

 推行新法 艰难前行

 亲自操刀 壮志未酬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王安石变法及其失败的必然

 众望所归 脱颖而出

 实施变法 功过参半

 内外有因 失败必然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少小聪睿 为官清正

 固守宗法 反对改革

 悬梁刺股 《通鉴》乃成

 鸿篇巨制 千古流芳

从“书画皇帝”到“坐井观天”——徽宗皇帝的大结局

 浪子皇帝 百姓祸殃

 信奉道教 风流放浪

 书画皇帝 卓越贡献

 被迫禅位 坐井观天

街巷争说包龙图——包拯被称颂的原因及其流演

 廉洁奉公 明察善断

 惩恶扬善 拯民疾苦

 清官偶像 百姓传诵

常使英雄泪满襟——宋神宗壮志的破灭

 受命即位 立志图新

 君臣同心 介甫得志

 推行新法 艰难前行

 亲自操刀 壮志未酬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王安石变法及其失败的必然

 众望所归 脱颖而出

 实施变法 功过参半

 内外有因 失败必然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少小聪睿 为官清正

 固守宗法 反对改革

 悬梁刺股 《通鉴》乃成

 鸿篇巨制 千古流芳

从“书画皇帝”到“坐井观天”——徽宗皇帝的大结局

 浪子皇帝 百姓祸殃

 信奉道教 风流放浪

 书画皇帝 卓越贡献

 被迫禅位 坐井观天

见风使舵终成黄粱——“六贼”之首蔡京

 见风使舵 攀附权贵

 结交朋党 君臣挥霍

 父子争风 潦倒而亡

勘狱平冤仗此行——从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说起

 自宋朝起才开始设提刑官

 理学门生却是唯物主义者

 法医界奉为圭臬的《洗冤录》

 《洗冤集录》的文采与流传

凭栏处,潇潇雨歇——从岳飞之死看“杯酒释兵权”的延续和发展

 祖宗定式 文人掌帅印

 沧海横流 显英雄身手

 群小猜忌 魂断风波亭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再造南宋的虞允文

 明察秋毫 劝君备战

 文人担纲 力挽狂澜

 以智敌勇 采石大捷

 经略川陕 筹措北伐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祸国殃民的贾似道

 浪子当权 冒领军功

 搜刮民财 飞扬跋扈

 骄奢淫逸 遭贬丧命

知不可为而为之——文天祥起兵抗元 

 饱学跃龙门 勤王自奋兵

 南天独一柱 遭擒政犹荣

 霜重知松节 千古颂英雄

“远交近攻”的悲歌一导致两宋亡国的战略决策

 火中取栗 酿亡国大错

 覆辙重蹈 葬大宋基业

 前车之鉴 痛定思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从宋与辽夏金签订的几个和约说开去

 澶渊之盟 屈辱的滥觞

 庆历和约 虚假的宗主光环

 海上之盟 北宋灭亡的前奏

 绍兴和议 风波亭上空悲切

 隆兴和议 主战派的无奈

 嘉定和约 人血馒头换来的安宁

驰骋千里饮中得——茶马贸易纵横谈

 礼尚往来 互通有无

 “榷场”互市 功不可没

 时代发展 退出舞台

市井百态画中游——宋代风俗画及《清明上河图》

 市井入画俗中雅

 清明上河登巅峰

 历经磨难弥贵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

 曰臻完备

 武以文进

 功过评说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宋词的兴起与发展 

 长词短歌 应时而生也

 妍媸百媚 各有其时也

试读章节

王安石在变法运动中坚定的信念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以图实现不增加百姓负担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目的。在变法运动中,王安石等人先后制定、实施了十几项改革措施,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推行了一整套新法。其中以富国为目的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以强兵为目的的有保甲法、将兵法等。这些变法措施的中心任务就是增加国家收入、转财政颓势、缓和农村矛盾、稳定宋朝政权。

熙宁二年(1069)二月,均输法出台。早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的前几天,他在和司马光争论理财问题时,提出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富国”方针,均输法就是贯彻这一方针的第一个新法。均输法出台前,原先的发运使根本不管开封的物资储存和需要情况如何,只把下面上供的定额物资督运到开封了事。由于供求关系脱节,经常是花巨额运输费用,运来许多过剩物资。而遇上军事或其他重大开支时,所运物资又不够用。宋王朝调用物资时,也根本不管该地是否生产这种物资,是否正值生产季节,一味强征。所有这些,都为大商人囤积居奇、控制市场提供了方便,民户则深受其害。

均输法出台后,王安石任命淮南等路发运使薛向在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等地区推行均输法。国家拨给他钱五百万贯,米三百万石作为周转的费用,依据首都开封库存物资情况以及一年开支数量和所需物资,均输官可根据情况将物资变卖成钱,或用钱买物品。并按照徙贵就贱和用近易远的原则降低购价和运输费用。王安石希望此法将东南地区的物资运送到开封供应皇族、官僚和大量军队消费,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丰饶的富国目的。

熙宁二年(1069)九月,青苗法出台。该法主要针对当时非常猖獗的高利贷而制定的。隋唐时代,国家在各州设置常平仓来调节谷价,用以青黄不接时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的痛苦。到了宋朝,各地官员厌烦常平仓籴粜米谷、无利可图的工作,常平仓成了徒有虚名的仓库。一些粮库中所存的粟米也被挪做军粮,以至造成了储藏几尽的局面。

王安石依据自己早年在鄞县实施的“贷谷于民,立息以偿”的经验,决定改革常平仓,实行青苗法。青苗法规定把常平广惠仓现有的1500万石粮米,由各路转运司兑换成现钱,在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和五月三十日之前贷给城乡百姓,分别称作“夏料”和“秋料”。加息二分,分别随夏秋两税交纳还贷。遇到灾荒,可以延期,等到稔熟之年再交。

青苗钱起先是硬性摊配,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改成由民户自愿请领。青苗法凭借政府经济力量对豪强高利贷行为进行弹压,使他们不能在青黄不接时以两倍至三倍的利息盘剥和兼并农民,解决了农民缺粮少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把精力放在发展生产上。同时,国家也能从中获取利息,国库收入增加。

农田水利法是王安石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新法。熙宁二年(1069)十一月出台。这条法令集中反映了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他主张依靠天下的力量创造天下的财富,用天下的财富供给天下的消费。王安石充分认识到宋朝的经济命脉是农业,应该以农业为根本,充分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摧抑兼并,解除农民疾苦,使农民和土地永远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财富。该法要求各地开垦废田、兴修水利工程,由将受利的农户出工出料修建。如若工程浩大,民力不能自给,可根据青苗法向官府借贷钱谷,限期归还。费用仍然不够,州县官吏就应劝谕富户出钱贷款。农田水利法颁布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国官吏对这个法令反应热烈,农民、商人极积响应,纷纷争言水利。从熙宁三年(1070)到元丰末年(1085)的十几年时间里,疏通了汴、蔡等十多条河流,又重新修复了古陂河堰。新开农田总计一亿亩左右。  熙宁四年(1071)正月,司农寺拟定的募役法先在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免役法颁布并在全国实施。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北宋户籍制度根据财产多寡将百姓分为五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州县官府依当地吏役事务简繁,自定数额,供当地费用。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熙宁五年(1072)三月市易法出台,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样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熙宁五年(1072)颁行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账帖,作为“地符”。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P65-68

序言

陕西人民出版社重视历史读物,有意为普及历史知识、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多做些事情。

不久前,编辑部邀请了几位年轻学人,经过讨论,决定编写一部比较通俗的丛书,名《历史之镜》。韦禾毅同志邀我写序,我没有参加他们的讨论,亦未见全稿,只是读了其中的部分稿件,在这种情况下写序是有些困难的;但或多或少有一些印象,也曾想过一些相关问题,就写一点儿感想以供参考吧。

书名《历史之镜》已经点出了丛书的主题。据《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记载,贞观十七年(643)魏徵病故,唐太宗恸哭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徵殂世,遂亡一镜矣。”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以史为镜,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睿智,这是显示史学重要功能的生动比喻。其实,远在西周时期,周公早就提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的名言。古代的镜子又称为“监”,周公要求当政者以“民”为镜,时常对照检查,反省为政的得失,颇有深意。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初衷是想通过编写《历史之镜》,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使人们获得历史中兴亡得失的经验教训,以及立己行事必须遵守的若干准则,这对于人们了解现实、展望未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个人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为更好地做到这些,我以为,在关于稿件内容的讨论,以及编辑加工过程中,有两点最好能加以注意。一是要着眼于全局,选出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人物和主要典章制度来写。二是要注意揭示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在内容的选择和阐述上,不宜只是局限于政治与军事方面,过分渲染帝王和皇族生活,或是流于对名胜古迹作过多的引申,也不能迁就世俗所谓“戏说”和猎奇的心理。对于影响历史全局的经济史、制度史、文化史、民族关系吏、科技史和环境史等大事,似应有所体现,这样更便于人们从多方面去审视历史演变和文明创造的成果。

扼要一点说,要做到:从历史看文明的积累,从文明看历史的价值,这才是历史之镜的焦点,以此将历史的不同侧面联系成一个整体,向读者展示,中国史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文明史,这也许就是丛书的主题吧。

据出版社介绍,该丛书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也就是说它是为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的读者群服务的。这说明丛书既不能过分专业化,又不能失去一定的深度,要写得深入浅出。从我已读过的部分稿件看,觉得做得比较协调,相信丛书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我想,决定作品成功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主要看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写史要求“真”,“真”是历史自身所有,而不是史家硬加上去的;求真不仅仅是描述历史现象,使之不走样,而且要力求触到历史的内在脉搏。要达到科学与创新的统一,不仅取决于准确地阅读和叙述历史,还要使写出来的作品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启发性,而不至于停留于故事情节,也不至于满足于描述一些静态的知识或者历史影像而已。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下工夫。唐代史家刘知畿说,史家要有“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又提出一条,即史德。梁启超概括为“史家的四长”。这些优良史学传统,我们应当继承,并加以发扬。

同时,还应向我国古代史学名著学习。《史记》被人们称为史家绝唱,千百年来人们读之不厌,总觉得有耐人寻味之处,原因在哪里?因为这部伟大的史书有很强的思想性,集中体现于司马迁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哲学表述之中。我们读史书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事件转瞬即逝,但是深藏在历史过程中的“道理”(即思想性内涵)却是永久的,应力求如实地发掘出来。

在编写历史读物时,要有思想性,这个要求有点高,但不能没有。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努力,只是描述历史现象,叙一叙历史故事,那就很难起到“镜”的作用。所以,简言之,“历史之镜”应该成为“思想之镜”,就是说它要借助历史,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加强人们的历史感和历史想像力,扩大人们的历史视野,提高人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如果作者们能自觉地注意这个问题,将思想性渗透进所写的内容中,就必然能真正地感染读者。《历史之镜》的编著者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有理由期望,他们会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答案。

总之,我希望丛书的编著者们,既能继承我国历史编纂和史学优良传统,又能放眼世界,关注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使《历史之镜》在社会上能够真正起到“镜子”的作用。

最后,我衷心希望,《历史之镜》出版后能够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

2006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