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港口城市发展的动态研究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宋炳良
出版社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有机地运用城市、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港口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动态分析,系统地阐明了港口城市发展的规律。本书以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为背景,探讨了港口城市的发展途径;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和模式抉择,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等新颖观点。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部分从港口、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历史演变轨迹入手,以动态分析的视角,系统地阐明了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互动关系;作为重要的运输节点和经济增长极的港口,除了其赋予城市和整个所在区域以运输便利、费用低廉等优势外。由此而来的聚集效应更为驱动城市经济日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通过剖析聚集效应作用的惯性机制,针对如何保持港口城市发展的惯性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下篇部分着重分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应确立的目标和抉择的发展模式;结合上海地区基本上处于工业经济后期、高附加值商品生产和贸易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的特点,指出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上海集装箱深水港的建设是当前上海中心城市功能加强和完善的首要任务之一。从克服自然瓶颈的角度来看,跳出长江口选择深水港港址已得到各界广泛的共识。然而,本书提请学术界和有关行政决策部门注意的是,参照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提升,纵有足够水深等完善硬件设施的条件,港口作业区与城市的最终分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未雨绸缪,伦敦以完善的世界海事服务来取代货物集散、转运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还需四通八达的内陆运输网络来支撑。充分发挥长江、东部沿海航道以及东西走向的京沪一陇海一兰新铁路干线的经济发展轴的作用,带动各沿线区域经济增长既对上海的进一步发展,更对东西部经济的共同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最后通过对东部港口至内陆交通节点通达性的实证分析,提出用以上海为核心的我国国土“K”形发展格局来取代当今流行的“∏”形发展格局的设想。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区域经济、产业区位及港口的分布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差论

第二节 产业区位理论与运输成本

第三节 海港区位与世界性大港的形成和分布

第一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港口在城市创建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的港口城市模式

第二节 城市形成与运输节点(港口)的潜在优势

第三节 上海开埠与中心城市的崛起

第四节 港口城市区位锁定效应分析

第二章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港口相关功能布局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 港口作为物流网络的关键节 点

第二节 港口经济和技术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回顾

第三节 港口系统新的变化趋势

第四节 港口网络带的兴起

第五节 港口正在摆脱福特主义经济体系的束缚

第三章 参考文献

下篇

第四章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的抉择

第一节 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

第二节 当今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模式比较

第四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五节 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的转换与港口功能的空间定位

第四章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港口及相关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及其评估

第一节 港口及相关产业范畴的界定和指标的设立

第二节 港口直接和间接经济贡献的衡量

第三节 港口经济效果研究中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

第五章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与东西部经济互动

第一节 区域非均衡增长以及港口与内陆的空间联系

第二节 连接东西部的陇海一兰新(新亚欧大陆桥)轴线

第三节 沿线区域经济分析与“∏”形发展轴理论的突破

第四节 上海及相关港口至经济腹地通达性量化分析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参考文献

附录1 上海港基本情况简介(1999年)

附录2 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附录3 投入产出表计算说明

附录4 投入产出矩阵运算

附录5 华东地区部分公路集装箱运价及其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