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荣桓元帅画传/共和国元帅画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伟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翔实地记录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罗荣桓一生的光辉事迹和他在军事科学方面的卓越建树,通过大量的史实和精彩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一位身经百战、戎马倥偬的革命元帅的光辉形象。全书为编年体,脉络清晰,史料丰富,文笔流畅,全书史料真实准确,故事感人,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极高的史料价值,对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为“共和国元帅画传”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忠实、翔实地记录了罗荣桓元帅传奇、坎坷、辉煌的一生。

本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了罗荣桓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他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罗荣桓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本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少年壮志

 家世

 童年时光

 中学时代

 负笈求学

 在五卅运动中

 投笔从戎

第二章 红军生涯

 领号通城暴动

 投身秋收起义

 进驻辨冈山

 朱毛会师前后

 参加古田会议

 由纵队政委到军政委

 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进军漳州

 第四次反“围剿”前后

 长征途中

 到达陕北

第三章 抗日烽火

 奔赴抗日前线

 进军山东

 陆房突围

 平息“肃托”事件

 打开鲁南局面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建设模范党军

 加强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

 打破“铁壁合围”

 扭转战局

 承担历史重任

 为反攻和战后作准备

 整风和审干

 指挥大反攻

第四章 解放凯歌

 渡海北征

 艰苦创业

 统一思想

 强化部队建设

 在辽沈战役中

 平津战役前后

第五章 鞠躬尽瘁

 第—任总政治部主任

 革命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

 思想作风的表率

 当“左”倾浪潮袭来时

 再任总政治部主任

 人类庄严一典型

附:罗荣桓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朱毛会师前后

当时对于井冈山的斗争,党中央并不支持。加上毛泽东在根据地推行的又是一种民主的纲领和稳妥的政策,与中央提出的要“对地主实行抢、烧、杀的恐隔政策,来使他们丧胆”的做法相抵触。这样,前委和毛泽东被污蔑为“改良主义”,而井冈山的斗争也被攻击为“枪杆子运动”,遭到了党中央委员会的指责。毛泽东因此被撤销了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前委书记的职务,不久,他按照湘南特委的决定,率部队下山,前去支援湘南起义。

1928年3月18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中村一带集结,在这里部队进行了一周的军事和政治整训。此时,罗荣桓已被调往九连继续任党代表,也跟随部队接受了他第一次军事训练,时间虽短,可对他来说,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课程。

罗荣桓从当连党代表开始,便坚持一个信条:凡是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很少对战士发火,处处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和影响战士。打仗冲锋时,他和连长肩并肩冲锋在前;撤退时在最后面负责掩护。行军时,他帮病号或掉队的战士扛枪;宿营时,他每夜要查铺,逐个将战士们的夹被盖好……

罗荣桓到九连还不足三个月,很快便赢得了干部、战士的尊敬和爱戴,与战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使得九连的工作既生龙活虎又扎扎实实。

在中村整训期间,罗荣桓又被调往八连任党代表。八连比九连,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差一些。八连原来的党代表杨岳彬,不注意抓党的工作,在连内还没有发展过一个党员,除党代表外,全连只有连长、—排长和班长张令彬是党员。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党的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有些非党干部瞧不起甚至排挤党员干部。罗荣桓在九连的时候,虽然对八连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到了八连后却发现问题更多。经过思索,罗荣桓认为关键还是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首先召开一个党支部会议,要求党员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决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规定一名党员帮带几个战士,主动找战士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家庭情况,积极做好党的发展工作。罗荣桓要求党员做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他逐个找连队干部和战士谈话,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当时,部队经济困难,粮食也不够吃,碗筷也没有。每逢开饭,罗荣桓就拉着几个党员去看守枪或商议事情,等大家吃过了才去,有时没有饭了,就饿一顿。罗荣桓还十分注意抓战士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无论平时,还是紧张的战斗中,他都注意见缝插针,给战士们讲革命道理和部队纪律。有时还请毛泽东来连里讲话,战士们都特别爱听,认为毛泽东的讲话,深入浅出,又很风趣,比发饷还吸引人。

在罗荣桓的指导下,八连党支部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连的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后来的战斗中,九连和八连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长期没有一个逃兵,成了在井冈山初期工农革命军的一支突击力量。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的余部和参加湘南起义的农军同井冈山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罗荣桓任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党代表。到了7月间,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支部建在连上”、“三大任务”、“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建军原则都陆续被总结了出来,湘赣边界及所属永新、宁冈等五县的革命政府都已成立,红军兵力也扩大了—倍。

罗荣桓也随着红军的成长而成长起来。他在长期任党代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保证了他所领导的官兵的思想稳定,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再赞扬。

1928年6月,湘赣两省敌人酝酿对井冈山进行“会剿”。这时,中共湖南省委执行中共中央的决定,要求红四军主力出击湘南。6月30日,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举行联席会议,讨论湖南省委的指示,最后一致认为目前条件不成熟,红四军主力不宜到湘南去。可当时跟随朱德、陈毅在酃县作战的第二十九团的官兵,绝大部分是湘南起义的宜章县农民,当部队开到酃县后,他们看到离家乡近了,提出要“回家割稻子”,于是,团的士兵委员会越权下达了“打回湘南去”的命令。不久,第二十九团便在通往湘南的途中被打散了,这便是历史上的“八月失败”。

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干部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由他率三营南下,以接回跟第二十九团下湘南的第二十八团。

营长伍中豪、党代表罗荣桓率领三营冒着酷暑随毛泽东从九陂出发,赶往桂东县城。时间就是生命,第二十八团的生存危在旦夕。这一带崇山峻岭,路很难走,官兵们为了争取时间,攀悬崖,走绝壁,一路捷径冲向目的地。一天,部队要下山,山坡很陡,坡面较平,罗荣桓命大家抱着枪坐在地上滑下了山坡,既防止了摔伤又节省了时问,给当时的指挥员毛泽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罗荣桓逝世后,他给罗荣桓写的悼诗开头就是“记得当年草上飞”。

一次夜间,部队正在行军,突然遭到敌人袭击,部队被冲散。天亮后,伍中豪命令各连整队清查人数,结果只丢了一个担架兵。9月下旬,部5人J颐利完成任务返回井冈山时,罗荣桓才发现那位在桂东失散的担架兵早已回到了井冈山的部队中。三营这次远征湘南,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创造了巩固部队的新纪录,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

1929年1月上旬,获悉山下敌人又要来进行“会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下山,在强大敌人尾追之下,披荆斩棘、爬冰卧雪,走了一千多里路,同追兵打了几十仗。其中的几仗,队伍已经被敌人冲散,在摆脱追兵的行进中,散而复聚,聚后又散。这一过程中,三营再次经受住了考验,全营官兵不仅开小差的很少,而且始终保持着昂扬拼搏、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部队如此巩固,原因是多方面的,支部建在连上,对部队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最重要的因素。罗荣桓作为连、营党代表,在这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当时,红四军的主力第二十八团和第三十一团都是由国民党军队脱胎而来,部队虽然经受了大革命的洗礼,但军阀习气仍然相当严重。“三句好话不如一个巴掌”,“马鞭子下面出好兵”已成为部队管理中的一种思维定式,长官打骂士兵、老兵打骂新兵,已成为家常便饭。罗荣桓对此非常反感,他总说:响鼓不用重锤。士兵有了过失,他也总是循循善诱,通过耐心启发、诱导来使其认识到错误。

P50-53

序言

罗荣桓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罗荣桓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发展,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深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崇敬。

1902年11月26日(农历壬寅年十月二十七日),罗荣桓诞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属衡东县)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父亲罗国理,早年为一名童蒙塾师,后弃教从商跻身于乡绅之列,并当上了乡里的团总。母亲贺氏,娘家世代为长工,共生育六男二女,罗荣桓是第六个孩子,第五个儿子。

罗荣桓,原名罗慎镇,8岁人私塾读书,后转入新式小学。1919年,进入长沙协均中学学习,因受到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等进步报刊的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产生了朴素的“实业救国”的想法,在校期间参加了驱逐军阀张敬尧和抵制日货等运动。1923年7月,他考入山东私立青岛大学工科预科,之后,作为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组织同学们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青岛大学毕业,罗荣桓便赴国民革命发源地广州,进一步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继而回到家乡组织起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1927年4月,罗荣桓到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继续自己学业。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下,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自己伟大的革命征程。

入党后,罗荣桓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参与组织了通城秋收起义,任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这支武装在江西修水被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该团随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底,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改编,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成为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七个红军连队党代表之一。10月,跟随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底,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召开,罗荣桓因“观念正确,斗争积极”,被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0年6月,罗荣桓代理红一军团红四军政治委员,8月被正式任命,并担任红四军军委书记。1932年3月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兼任人闽作战的东路军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漳州等战役。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罗荣桓领导红四军及红一军团的政治工作,组织部队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款,有效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撤销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罗荣桓也受到“左”倾路线排挤,先后被调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和武装动员部部长。1933年7月,他兼任总政治部扩大红军突击队总队长,为红军的扩充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翌年9月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长征。长征途中,罗荣桓改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红一军团(同月改称陕甘支队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对凝聚部队力量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到陕北后,遵照党中央关于渡河东征的决定,罗荣桓率先头部队东渡黄河,参加了东征战役。1936年6月,被调入红军大学任第一科政治委员,一边学习,一边工作。1937年1月,被任命为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7月改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这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争取合作,一致抗日,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纳入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命令后,罗荣桓抓紧点滴时间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了这一巨大转变的顺利实现。罗荣桓作为红军的创建人之一,自始至终勤奋工作、积极革命,以其坚定的政治品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红军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红军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193 7年9月,在平型关战役期间,根据毛泽东关于“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的指示,他率领政治部、骑兵营、教导大队等少数部队,在阜平、曲阳、灵寿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3 8年底,罗荣桓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在华北战局十分危急的时刻,他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开辟了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参与并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与代师长陈光指挥午城、井沟和薛公岭等战斗,粉碎了敌人西渡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的狂妄企图。1938年9月,罗荣桓赴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会后组成东进支队,进军山东,担负起在一个战略区内坚持敌后抗战的大任。在此期问,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强有力地巩固和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罗荣桓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9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在敌后抗战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他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领导山东军民团结一心,艰苦抗战,不断粉碎日寇大规模的进攻,使革命力量日益壮大,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曾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匕,对山东的敌后抗战工作给予表扬。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率山东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1947年东北解放战争中的秋季、冬季作战攻势,组织并领导了大兵团作战中的政治工作和组建东北二线兵团的工作。1948年8月,罗荣桓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兼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在战役发起前的关键时刻,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先打锦州的作战方针,保证了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境内予以全歼的战略意图的实现。平津战役中,他作为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委员和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政治委员,参与了战役指挥及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工作,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949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局和华中军区,罗荣桓任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华中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任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领导全军的政治工作。他根据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和形势任务的要求,始终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为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罗荣桓还曾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央人民j吱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戴和崇敬。

罗荣桓同志长期抱病工作,鞠躬尽瘁,为革命奉献了一生。1943年罗荣桓同志被确诊患有严重的肾病,但他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坚守在革命第一线。1946年,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并被确诊为肾癌。8月,赴莫斯科做了一侧肾脏切除手术。翌年6月,病情稍微稳定,他又不顾医生劝阻,立刻回国投入东北解放战争的夏季攻势作战中。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专注于军队及国家的建设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由于长期恶劣的战斗环境、忘我的工作和与病魔的艰苦搏击,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同志终因病情恶化辞别了人世。罗荣桓的逝世,全国人民万分悲痛,首都各界人士一万余人参加了为他举办的公祭仪式。毛泽东特别撰写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表达了对他的倚重与缅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