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第五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论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巴忠倓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为探讨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而创建的一个研究平台。每年举办一次。凡有关国家安全的领域,如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问题都是论坛研究的对象。

二○○六年十二月下旬在北京举办了以《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70余篇,集中论述了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注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有中国特色和有竞争力的,既能打动国人、又能感召世界的先进文化产品,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辉煌的对策建议。

内容推荐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主办,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论坛主题是“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来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社科院所、大专院校、文化产业及媒体的150余名代表出席此次论坛。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南起发来了贺信。他寄望与会专家、学者以崇高的使命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建设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理论贡献。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本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名誉主席许嘉璐在开幕式上做了《论国家文化和安全问题》的主旨发言。他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纵深切入,分析了文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意义、文化安全的含义,中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文化的现状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指出: “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中处于劣势受到威胁时,民族文化就是不安全的。”“强势文化的严峻挑战,早已使我们的文化处于不安全的境地,我们必须掌握建设主流文化的主导权。”

论坛主席、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会长巴忠倓在开幕词中强调:“文化建设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紧密相连。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一个没有文化安全、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是经不起风吹草动的。”“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如何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70余篇,其中16位专家、学者作大会发言。集中论述了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注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等问题。他们以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为指导,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多种文化元素的广阔领域,回顾了不同文明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国家安全和民族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我们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有中国特色和有竞争力的,既能打动国人、又能感召世界的先进文化产品,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辉煌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五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开幕词

论国家文化和安全问题

霸权主义的整体威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我国文化建设的安全与发展

 努力建设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战略文化的发展与国家安全

 文化力在国家兴衰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史学领域中的偏向

 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九大挑战及其战略思考

 历史性的交锋——当前美术发展方向之争

 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文化安全

 复兴传统价值观攸关我国软实力及社会长治久安

 海洋文化对海上安全的影响

 论全球化条件下统筹文化安全与文化开放

 对信息时代国家文化安全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设和谐文化,维护国家安全

 以科学的文化视野构建和谐社会

 试析革命英雄主义在我国战略文化中的地位

 论当代中国的英雄缺失

 永恒的文化永久的统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促进祖国统

 构建和谐的劳动保障新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因素——警惕美国基督教新保守势力的全球扩张战略

 文化冲突下的犯罪嬗变

 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

 文化安全视野下解读墨家思想

 饮食文化建设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我国军事文化建设

 从历史看军事文化对国家安全的作用

 新四军文化建设对我军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启示

 我国军事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

 新时期军营文化面临的安全挑战

 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积极促进我国核战略理论的深入发展

 中国边防文化:兴边强国的精神支柱

 繁荣军事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

 西方文化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外国文化析论

 试论“美国文明”的若干特征

 美国战略文化对其战争决策的影响

 试析中美两国战略文化的差异

 苏联剧变中的文化因素

 二战后德国外交政策“克制文化”的衍变及其影响

 冷战后日本右翼思潮的文化分析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其启示

 中国境外投资的法律安全问题——以黑龙江省对俄矿产投资为例

 中国对中亚的政策和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

 第五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总结

试读章节

中国战略文化的发展与国家安全

军事科学院原战略研究部部长 王普丰

战略文化是一种反映战略内容的文化,它有特定的品位、底蕴与取向。

品位:战略文化既具有文化品位,又具有战略品位,是战略与文化的融合。

底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采用的经济方式,对战略文化的发展有稳定的影响,它的传统文化、民族崇尚和战争史籍是战略文化最深厚的底蕴。

取向:战略文化的核心,是它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和战略取向,体现着战略文化现实追求,这就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紧密相连。

一、中国战略文化的发展

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和频繁的战争实践,使中国的战略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一)黄帝是中国战略文化的始祖

《史记·五帝本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也就是施行德政,振兴军旅,治理五气(五气,即五行之气,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这五种基本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原素)使之协调发展,种植五谷,发展经济,安抚万民,统一四方。炎帝侵陵诸侯,黄帝战而胜之,蚩尤作乱,黄帝禽而杀之,“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终以德政、战略和法度统一了四方,做到了“万国和”。黄帝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实践是很了不起的,也是很全面的。这简要的“修德振兵,治五气,薮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十六个字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管理、法制等主要方面,体现了“抚万民”的人本思想和“度四方”的一统思想。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战略了。在此之前,一定还有不少的战略,但没有文化形式将它表达并遗存下来,我们不能进行没有依据的研究。史籍有7000年前“神农伐斧遂”的记载,但怎么伐的,用什么战略伐的,我们都无从得知。要感谢司马迁给我们记下了距今约5000年的黄帝的这一“修德振兵”战略,使中国深厚的战略文化具有敦实而敞亮的开篇,为战略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视黄帝为中国战略文化的始祖。

(二)中国儒家文化对战略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谈论中国的战略文化,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经两千五百年流传,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虽然儒家对战争指导艺术方面的论述较少,但它对战争与政治、道德、理念方面的见解很是系统和深刻。儒家的“仁者无敌”以文德服人思想,“和为贵”思想,“足食,足兵,民信”思想,“禁暴除害”的义战思想,“一匡天下”的统一思想,“文事武备,武事文备”的思想,“教战”思想等等,常被后世人们当作规范性的原则,影响颇大。

(三)《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文化的瑰宝

《孙子兵法》具有典型的战略文化品格,它系统论述了战争指导艺术,是兵家的经典著作。语言简明、生动,含意深刻,结构严密,文笔流畅,也是一部很精彩的论著。如果说,黄帝的“修德振兵”开了中国战略文化的先河,那么孙武的《孙子兵法》在中国战略文化发展史上则具有里程碑意义。《孙子兵法》恰好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5000年战争历史的中央坐标点上,承上2500年,启下2500年。历代兵学家都将《孙子兵法》奉为圣典,将孙武奉为武圣人。即使是现代战争中,仍不时可以看到《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在闪耀光芒。《孙子兵法》主张“修道保法”,用开明政治,保持上下团结一致;慎战,是“安国全军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完美的胜利;主张贯彻全胜,先胜,知胜,易胜,勇胜原则,根据天、地、形、势情况,运用谋略去争取胜利;以及贯彻胜利后的“修功”(巩固胜利)原则等等。以上主要内容,反映了战争指导艺术的精要,使之成为中国战略文化的瑰宝。

《孙子兵法》问世以后,陆续出版流行着很多著名的兵法著述,如《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何博士备论》、《纪效新书》、《投笔肤谈》等等。还有很多军事家、统帅、军师、将军的言论和战争实践,都为中国的战略文化大厦增砖添瓦,共同建筑了中国战略文化的殿堂。然而《孙子兵法》仍是其中的佼佼者。

(四)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战略文化的新纪元

时代的车轮运转到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面五星红旗在世界东方高高地飘扬着。新中国诞生前后直至今天,中国的战略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等战略家,为中国战略文化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走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历史性地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战略家倡导实施的人民战争开辟了战略文化的新天地。从战争观、方法论、建军、作战等方面形成了全面系统崭新的战略体系。其主要内容有:兵民是胜利之本,动员群众、武装群众,建设人民军队;着眼于战争的特点与发展;战略问题要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熟识情况,找出规律,应用规律于行动;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改良民众生活;运用具有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战略,积极防御战略,游击战争战略,持久取胜战略,灵活机动战略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以及建国后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的战略决策;炮击金门的战略运筹,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睦邻安边;建设现代化国防,发展两弹一星等尖端武器;改善中美关系等。上述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不但促进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保卫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使中国战略文化别开生面。

邓小平倡导的战略文化,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内容。主要有: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得出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重要结论,为确立准备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奠立了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国家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着力营造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不但成功地处理了香港、澳门的平稳回归,而且有力指导着统一台湾;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问题;提出打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实现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实现国防现代化等等。

当前,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的战略思想,使中国战略文化锦上添花。胡锦涛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主张主要以和平统一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准备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可以看出,现时中国的战略文化,凸显了“和”的特色:和平发展,和平外交,和平稳定,和平统一,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既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宝贵传承,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现实的战略取向。P40-43

序言

贺信

论坛组委会:

今天,我因事不能出席论坛,请转达我对许嘉璐副委员长及同志们的问候!

“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是本届论坛的主题,也完全符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所宣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是促进国际友好合作的途径,但也已成为霸权主义用以达到称霸世界的基本手段。苏联、东欧剧变和所谓的“颜色革命”,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有鉴于此,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就带有现实的迫切性。

希望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以崇高的使命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睿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出谋划策,做出新的有益的贡献!

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赵南起

2006年12月2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9: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