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丹宝卷(上下)/山丹文化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张旭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山丹宝卷是山丹民间民俗文化的瑰宝,也是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山丹宝卷是河西宝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年的流布中,山丹方言浸润,地方意识渗透,不唯是研究河西,更是研究山丹地域社会学、民间文学、民族学、音韵学、方言学的百科全书。

本书为“山丹文化系列丛书”之一,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唤起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繁荣地域文化的强烈意识,为合西地区通俗文学史、民俗文化史的研究提供翔实的史料。

内容推荐

念宝卷源头是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演佛经故事的变文嫡传,由佛教俗讲的发展而形成了河西佛教宝卷。河西宝卷在河西地区分布很广,涉及二十多个县市,保存颇多,有据可查的有一百多种。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如《烙碗计宝卷》、《丁郎寻父宝卷》、《蜜蜂计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很多,质量也好,是最基本的一类;二是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如《天仙配宝卷》、《劈山救母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何仙姑宝卷》等,这类宝卷基本上是从民间传说故事中改编,神话色彩很浓,听起来委婉有趣,感染力很强;三是,表达历史人物传奇的,如《昭君和北番宝卷》、《康熙帝私访山东宝卷》、《包公宝卷》等;四是,表述寓言和童话故事的,如《老鼠宝卷》、《鹦哥宝卷》、《义犬救主宝卷》等,这类宝卷最接近农民群众的题材,也是宝卷得以流传的主要原因;五是记叙佛教活动的,如《唐天子游地狱宝卷》、《沉香救母宝卷》、《刘全进瓜宝卷》等,这是河西宝卷的直接源头。

目录

康熙帝私访山东宝卷

昭君出塞宝卷

二度梅宝卷

白蛇宝卷

绣红罗宝卷

闫叉三宝卷

劈山救母宝卷

沪城奇案宝卷

金凤宝卷

金龙宝卷

侯美英反朝宝卷

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

仙姑宝卷

唐天子游地狱宝卷

观音济度宝卷

丁郎寻父宝卷

绣红灯宝卷

哑巴告状宝卷

房四姐宝卷

李熬度母宝卷

仁义宝卷

赵五娘卖发宝卷

卖妙郎宝卷

刘全进瓜宝卷

老鼠宝卷

和家论宝卷

李玉英申冤宝卷

回郎中举宝卷

红灯记宝卷

金定宝卷

吴彦能摆灯宝卷

天仙配宝卷

救劫宝卷

薛仁贵征东宝卷

莺鸽盗梨宝卷

马钱龙游国宝卷

张彦休妻宝卷

蜜蜂计宝卷

割肉奉亲宝卷

三度韩愈宝卷

五女兴唐传宝卷

乌江渡宝卷

野猪林宝卷

山丹宝卷曲调

后记

试读章节

康熙帝私访山东宝卷

康熙宝卷才展开, 诸佛菩萨降临来。 天龙八部神欢喜,

保佑大众永无灾。在座诸君听此卷, 只为消遣莫当真。

行善之人天赐福, 作恶之人见阎君。 我今且念你们听,

莫当闲言耳边风。 这个言语且莫表, 再表皇王访山东。

却说:这一段故事出在大清年间,康熙帝爷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河南有个五湖道台,名叫王复同,河南长沙府人氏,奉了天子圣旨,来到济南府做了五年道台。山东大旱了一十三年,五谷不收,寸草不生,黎民慌乱,仓库空亏,没有粮钱。王复同连奏了几本,康熙并没有批文,只也无奈。这话不提。再说王进、李玉、赵让三人一齐来到道台门前,见了衙役,便说:“我三人俱是乡总、约保,济南一府三县的百姓上书道台赈济灾民。”衙役忙接了公文说:“你们少候一时,我与你们传禀。"一言未罢,又来了无数的百姓,都在门里门外斜躺横卧。衙役张头儿急忙进了二堂,回禀大人说:“众百姓拿着荒旱公文寻找大人,已把门围住了。”王大人急忙接过,念了一遍说:“内中还有抢粮的意思。”急忙吩咐张头儿:“出去说与乡总、约保,本道要亲自见面。”张头儿急忙出来说道:“乡总、约保,你们去说与众百姓,道台大人要与他们说话。”一言未罢,大人上了大堂,众百姓一起进了衙门,跪倒叩头,口称:“青天大人在上,快快搭救黎民!”王大人听了,急忙说:“你们不要胡吵胡闹,听我说来。”正是诗曰:大人升堂自思想,灾情危急奏皇上。

王大人坐大堂一言告禀, 说了声众百姓你们细听。

我写文连奏本只为你们, 康熙帝他那里没有批文。

康熙帝没有旨又不知闻, 你们的父母官怎救你们。

恐怕是朝内的奸臣压本, 才让那万岁爷不得知闻。

到明天我亲自去上京城, 要见那施不全天官大人。

施大人他领我同上金殿, 见皇上替你们诉说苦情。

康熙帝他本是有道明君, 他必定发银两赈济安民。

劝百姓回家去各守本分, 领回来赈济粮搭救你们。

却说:张、赵、王三人又往上跪了几步,口称:“青天大人在上,你走北京山高路远,何日去?几时才回来?现如今县太爷的仓里又无粮钱,望大人开了恩,批了文,送与县老爷得知,且放与我们些粮钱,暂且糊口度日,救民不死。”正是诗曰:大人一心劝黎民,黎民百姓不依从。

王大人听此言心中思忖, 众百姓度饥荒真是苦情。

山东城六府地大遭年荒, 各仓里并没有存下余粮。

唯有那济南府有些存粮, 国库粮我怎敢私自发放。

共算起钱和粮三万八千, 全放完众百姓能吃几天。

王大人无奈何大胆放粮, 救百姓度饥荒死也心甘。

叫百姓你们听莫要胡行, 听道台把此话细说一番。

本道台舍老命放粮赈灾, 你们去到下面快把信传。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 到明天进城来入仓打粮。

众百姓听一言满心欢喜, 哪一个不说是青天大人。

王大人在大堂睁眼一看, 众百姓一齐儿出了衙门。

百姓们回家去各守本分, 一个个都说是青天大人。

王复同自说是开仓放粮, 叫书吏写批文通知各县。

你就说众黎民甚是慌乱, 你叫他到明天开仓放粮。

却说:班头张三心里自安自念:“我今日奉大人钦命去到县里送文,我把文送于县官,他必然开仓放粮,还与我端些银两。但愿能多支上几串铜钱,回来好好儿赌博。”带说话张三便来到县里,班上的头儿、衙役一齐说:“张三老爷,你无事不来。”张头儿说:“我来送文。”一言未罢,来到二堂,把文递于县太爷,王知县接过,看文已毕。正是:  王知县放皇粮暂且莫表, 王大人坐书房心内自思。

私开仓放皇粮此非小事, 康熙帝降下罪我怎担承。

今夜晚坐书房写本奏上, 写本章到明天去见皇上。

王复同提起笔泪流满面, 坐书房不由地一阵辛酸。

前日里出城去乡村私访, 众百姓都猜念我是清官。

回衙来我请了字号客商, 买卖人借与我白银三千。

本道的封绩银再有二千, 五千银与百姓全都放完。

细思想世上人再有天良, 救万民离不了皇上帝王。

王大人直坐到更深夜静, 耳听的谯楼上鼓打三更。

王大人辞妇人出了三堂, 拉他们到大堂细看分明。

开言来叫了声三班六房, 你们来听老爷嘱托一番。

有书吏和衙役急忙跪下, 王大人有何言细说根苗。

此一去又不知几时回来, 在衙下莫胡行好好照管。

王道台下马来好言告禀, 众百姓直排到十里长亭。

众百姓和客商齐来送行, 让乡亲如此送如何得能。

为百姓不辞苦远去一程, 但愿能感朝廷早救黎民。

众百姓听一言喜之不尽, 愿大人早早儿带来福音。

告别了众百姓催马上路, 王复同一霎时离了山东。

催动马我一心要走燕山, 急忙忙不消停昼夜兼程。

先去见施大人吏部天官, 同大人到金殿再见当今。

日也走夜也行十数余天,不觉得来到了皇都京城。

却说:索奈公说:“君不君来臣不臣,一心要谋金銮殿,何日龙袍穿在身?我姓索名叫奈公,我妹子坐地朝阳正院,我本是皇亲国舅。我有两个侄子,一个叫索龙,一个叫索虎,在转花山前招兵聚将。昨日,来了一封信说,已聚下了三万三千人马,会同红门寺的和尚,要夺康熙主子的江山。我的亲生之子名叫索景,在山东七和县执掌皇上大事。山东地方大遭年荒,我有个侄子做衙吏官,我叫他压了山东的奏折。若是逼反了山东的百姓,路过转花山前两兵合一,马踏了北京其不是好。这几个月,恐怕山东又有人进京,会通哪家的公侯王爷走漏消息,上殿奏本,这还了得。”急忙吩咐:“人役,抬轿走六柱桥前,一来散心,二来听山东的消息。”正是诗曰:人心不足蛇吞象,要谋江山坐皇上。

索大人坐上了八台大轿, 手下人忙抬起不敢消停。

出府门来到了花街柳巷, 大街上闹吵吵甚是繁荣。

索大人在轿内用目细观, 一霎时走出了锦绣朝班。

把此话且按下不可细表, 再表那王复同催马前行。

王复同催动马快走如飞, 不觉得来到了六柱桥上。

正行走抬起头用目细观, 索府的人和马来到跟前。

却说:索奈公观见前面来了一人,好像是官家们的打扮,想必是这路上来的,吩咐:“人役,把那人叫来。”王复同听见此言,急忙跳下马来,走到跟前,双膝跪下,口称:“皇亲大人,小官王复同叩头。”奈公说:“你是山东济南府王复同?”王复同说:“下官就是。”奈公说:“你不在山东镇守百姓,来到此处为何?”王复同说:“山东地方大旱了一十三年,寸草不生,饿死黎民大半,我来求见大人。”索奈公一听此言,吩咐道:“人役,把王复同与我带进府来。”一言未罢,便来到府里,设了酒席。王复同说:“我不会饮酒。”奈公说:“你见君的本章拿来我看。”王复同说:“回禀大人,我没有见君本章。”奈公听言,便吩咐道:“人役,你们与我搜。”人役当时就搜出了三通文书,把王复同吓得抖衣嗦战。索大人把文书看了一遍,吩咐:“人役,把王复同压在班房,听后发落。”次日,索奈公上朝来到金殿奏道:“内臣大人,你奏与吾主,就说臣有本奏。”内臣奏知主子康熙,康熙急忙登殿,便问:“国舅,你有何本可奏?”索奈公口称:“万岁!今有山东王复同私通了知县开仓放粮。今日,又来京城假说山东大旱,欺骗吾主。如此贪财之官,要他何用?”康熙听奏,说道:“本主无旨,六部无文,他私自放粮,犯罪不轻,就批与你开销去吧。”天子回宫,奈公下殿,吩咐道:“人役,把王复同绑在杀场处斩。”山东的官儿听见,不敢再言了。正是诗曰:万岁听准奸臣本,一心要杀王复同。

王复同听此言泪流满面, 背地里骂了声索三贼人。

实想说进了京要见清官,谁知到今日个遇上奸臣。

王复同走大街泪如雨下, 叫了声街坊人你们细听。

为百姓上京来要粮救命, 谁知道今日里命见阎王。

王复同绑在了杀场之中, 刽子手立两旁杀气腾腾。

头顶里失去了三魂七魄, 阎王爷他开了阴都城门。

索奈公在轿内冲冲大怒, 背地里骂了声大胆复同。

说天堂有明路你不去走, 地狱里没有门你却胡行。

索奈公忙抱了红袍一件, 定要杀王复同一命归阴。

把此话且按下不可细表, 再表那施大人吏部天官。

P1-4

序言

河西民间说唱文学——念宝卷

张旭

念宝卷,俗称“念卷”或“唱卷”,在今甘肃河西地区农村广为流传,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说唱文学艺术。念卷的时间不限,一般都在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特别在春节前夕至元宵节期间达到高潮。

昔时,能设局请先生说唱宝卷,对庄户人家来说,是家门兴旺和崇尚文化的一种标志。犹如大户人家请戏班唱堂会一样热烈郑重。当然,念宝卷远比唱戏简单得多,全部阵容和行头仅为一个先生一张嘴,一部宝卷说破天,毋须过多的铺排破费,家庭条件稍微可以的农户都能设局请先生念卷。设局的主人要把屋里屋外、炕上炕下打扫干净,在炕中央放上一个擦洗明净的炕桌,摆满糖茶、油锞子、糖花子等年节招待客人的果品,恭候念卷先生和听众的光临。夜幕降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儿童,陆续来到设局请卷人家,人们互致问候,叙说家长里短;主人家态度谦躬,笑容满面,礼貌周全,忙前忙后,端茶倒水,招呼让座,炕上地下坐满听卷之人。念卷先生被让在炕中央摆放糖茶果品的炕桌上首盘腿而坐,被视为上宾,深受众人的尊崇。念卷先生在念卷开始前要洗手漱口,点上三柱香,向西方(或佛像)跪拜,待静心后,才开始念卷。

宝卷的传播主要是文字和口头两种形式,文字传播不同于民间纯属口耳相传的小曲小调、民歌民谣和传说,它是一本本用文字记载的完整故事。口头传播俗称“念卷”,也就是说唱宝卷内容,而念宝卷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习俗和民间说唱文化艺术,恰恰是宝卷流传最基本的方式。由于受佛教功德说的影响,人们就把抄、颂、藏宝卷作为一种积德行善之举,竞相传抄,也正是在这样的借抄、传颂中,才使宝卷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

念宝卷不论在开头、结尾,还是过渡、韵白结合、调子部分都有一些固定的格式,但又不受程式的限制,而又变化多样。一般的开头是:“××宝卷才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天龙八部神欢喜,保佑大众永无灾。”这些唱词内容主要是点明宝卷名称;宣扬佛教弃恶扬善,因果报应主旨;规劝人们认真聆听宝卷内容,从中吸取教益,多多行善积德。演唱方式为一人唱,一人(或众人)和,以烘托气氛。和者称为接卷,就是等念卷人念完一段韵文或吟完一首诗后,即接唱。接词一般是固定的如“数落莲花,莲花落”、“南无阿弥陀佛”等,就如同歌曲中的衬词衬腔。这样的开局演唱形式,能使表演者与听众之间形成互动,营造热烈的气氛。这是念宝卷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其次是交待和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题内容,以后逐步展开情节,或朗、或诵、或说、或念、或唱,举手点头,变换表情。绘声绘色的表演,加上生动的故事情节,足使听者心驰神迷,如痴如醉,高兴处捧腹大笑,心酸处女人们大都陪出些眼泪。

念宝卷源头是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演佛经故事的变文嫡传,由佛教俗讲的发展而形成了河西佛教宝卷。河西宝卷在河西地区分布很广,涉及二十多个县市,保存颇多,有据可查的有一百多种。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如《烙碗计宝卷》、《丁郎寻父宝卷》、《蜜蜂计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很多,质量也好,是最基本的一类;二是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如《天仙配宝卷》、《劈山救母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何仙姑宝卷》等,这类宝卷基本上是从民间传说故事中改编,神话色彩很浓,听起来委婉有趣,感染力很强;三是,表达历史人物传奇的,如《昭君和北番宝卷》、《康熙帝私访山东宝卷》、《包公宝卷》等;四是,表述寓言和童话故事的,如《老鼠宝卷》、《鹦哥宝卷》、《义犬救主宝卷》等,这类宝卷最接近农民群众的题材,也是宝卷得以流传的主要原因;五是记叙佛教活动的,如《唐天子游地狱宝卷》、《沉香救母宝卷》、《刘全进瓜宝卷》等,这是河西宝卷的直接源头。

河西地区流传的宝卷,不仅种类多,内容也很有特色,宝卷内容多为抑恶扬善,既能兴教化、劝操守,又能营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情感愉悦或心灵感悟。农村群众普遍把它当成立言、立德、立品的标准,视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有的当它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及时雨;有的当它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无私棒;有的当它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百宝经;有的家庭儿女不孝、媳妇不贤、家事不顺、人丁不和,就用“念宝卷”的方式使家人受到教育,幡然悔悟。宝卷在河西人民群众中根基之深、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可谓“之最”。

宝卷的韵文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言句次之,还有五言句、四言句,句子有一定的平仄韵律。当然,句数的多少还可以灵活的变化,最长者可以达三十句,短者只有4句。韵文配以曲调,其曲调除保留了个别原有曲调外,大量使用的是当地民间曲调。据初步统计有二十多种,常见的有莲花落、打宫调、浪淘沙、哭五更等,这些曲调的使用,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念卷人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灵活安排,内容的不同随时转化。常常给宝卷注入新鲜血液,使唱调常青不老,娓娓动听。这样,使整个宝卷从头到尾,唱唱念念说说,说说念念唱唱,生动活泼。听众聚精会神,津津乐道,通宵达旦,兴味十足。

念唱宝卷作为河西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娱乐形式,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近几年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报刊、杂志、电视、电脑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日益丰富,念宝卷或听宝卷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甚为传唱。城区一些退休干部和老人们出于怀旧之心,闲暇无事,小聚一起,念唱宝卷,其乐融融。但河西宝卷不仅是中国俗文学的珍贵资料,而且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奇葩,作为文化人和文艺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挖掘、整理、研究、抢救宝卷的职责,对其进行研究,加以整理。为河西地区通俗文学史、民俗文化史的研究提供详实的史料。

后记

《山丹宝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收集、挖掘、整理,六次校勘、补阙,终于要付印了。我为它日夜悬念的心也终于要放下,可以畅快地舒一口气了。

说起收集、整理《山丹宝卷》,缘起于去年四月的兰州之行,与好友《甘肃日报》社总编室编辑周者军对斟叙旧,忆及儿时往事,两人都很痴念。谈到听(念)宝卷的情景时,有一种让我为之怦然心动的感觉,也勾起了我对儿时听(念)宝卷那种特有的而令人神往的场景的无尽回忆。在那个信息传播还极为闭塞、人们文化娱乐活动还极为单调贫乏、教育手段还极缺失单一的年代,宝卷以其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便捷的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吸引了诸多听众,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的教化功用——劝化人心、抑恶扬善、净化人们的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现代化教育手段日益普及。今天,作为文化符号的宝卷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日渐稀少,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

然而,正是因为与好友的一席长谈和对(听)念宝卷的温馨回忆,让我俩萌生了将过去那些场景写成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宝卷的念头,进而唤起全社会抢救、收集、挖掘、整理宝卷的意识。《河西民间说唱文学——念宝卷》一文很快便在《甘肃日报》、《张掖日报》相继刊发。无独有偶,在市上一次会议期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永成给我谈了他自己整理《古甘州宝卷》的想法,并委托我为他收集流传在山丹境内的宝卷,这与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不谋而合。自此,我便踏上了对《山丹宝卷》搜集、整理、打印和校勘的艰难历程。

我原想把流传在民间的宝卷收集起来,打印、装订成书,即可了此心愿,实现梦想。谁知道,真正做起来才知其艰辛,单是收集,就让我煞费心思。我发动了所有亲朋好友,他们又发动了他们的亲朋好友,就这样亲靠亲,友串友,走遍城乡,极尽寻访。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宝卷”敏感症:凡工作足迹所及之处,必寻宝卷;凡亲朋好友小聚之时,必访宝卷;凡遇到长辈老者,必谈宝卷。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电话不断地给我打来,一本本宝卷也以不同方式陆续传到了我的手中。我翻阅着四十多部收集回来的各种宝卷,如获珍宝,爱不释手,悉心保护,精心整理。

找宝卷难,整理宝卷更难。在整个宝卷的整理过程中,除了刚刚开始的打印稍微轻松一点,但之后的整理、校勘让我倍感艰辛,甚至无奈。因为收集到的宝卷均为手抄本,错讹之处比比皆是。有抄录时的笔误;有因方言读音而产生的别字;有对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而产生的谬误;有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有的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或者中间缺损;有的是衍文或文句的缺失,更有甚者,因抄录者文化水平的限制,一部宝卷几乎是用错别字或者是自造字凑出来,这些都需要一一订正和补全。加之宝卷只用“红点”或者“红圈”用来断句,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就断句而言,更是让我劳心费神,有时候一段文字要读三四遍,方可把句子“读”开,其中的甘苦难以尽言。

尽管这样,在文化传承的这个环节上,如何把作为文化符号的《山丹宝卷》既要保持原貌,又要以精品之作留给后人,还要经得起时间、实践和人们的考验。这个历史的叩问,时时敲打着我的心灵。宝卷所展现的丰富世界又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乐在其中。同时,强烈的责任意识,也容不得我有半点的疏忽,在每一次的校对中,我不能不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在一次又一次的苦乐交织中,我总是默默地告诫自己,坚持就是胜利,放弃就是失败。终于在艰难中收获了果实,在曲折中饱尝了喜悦。

《山丹宝卷》今天能够付梓,决非一二人之功。搜集工作伊始,就得到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热情关怀和鼎力支持。当我把装订成册的样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县委方维军书记的肯定和鼓励,坚定了我出版宝卷的决心和信心;县政府王海峰县长不仅研究解决了出版费用,还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山丹宝卷》题写了书名,并作了序。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时刻关注宝卷的整理进程,而且在休息或出差之闲暇,遍访书店,买回整套的参考样书,对《山丹宝卷》的装帧、设计、修改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文,县政协主席张百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刘晓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韩世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建清,县委常委王继虎,县人大副主任陈希儒,县政府副县长陆思东,县政协副主席李集锦等县上领导,都对《山丹宝卷》的收集、整理、出版给予了关心。他们作为本邑政界要人,对《山丹宝卷》整理的倾心,让人钦佩。宝卷若有知,亦当为之庆幸。此外,《山丹宝卷》的成书还得到了郭勇、周春林、赵谦玺,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及父辈兄嫂、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左邻右舍的热心帮助,以及许许多多宝卷主人的慷慨相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宝卷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它和其他古代文化一样,不可避免地打上特定的时代烙印,甚至良莠杂糅。为了比较完整地保存宝卷的地域性与资料性,我们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尽可能地将流传于本土的宝卷全部收入其中。我们确信,今天的读者能够慧眼识珠,分清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本书的出版发行,若能对挖掘、整理、保护山丹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许益处,我们将不胜欣喜!

张 旭

二○○七年四月十二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