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生活/日常生活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法)菲利普·贝尔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世纪的法国,经历了无数次的革命之后,任何人对明天都没有把握,人人都如“享有用益权的浪子”般挥霍老生命,尽量让自己感到宽慰。本书就是描绘了这个没有隐私、缺乏幻想、极不平静的社会,这个世界上最令人不安的社会,作者用现实主义笔法真实再现了那一时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内容推荐

本书独辟蹊径,通过披览《人间喜剧》,深入挖掘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情百态。从贫民百姓到达官显贵,从外省到巴黎,从乡野房舍到豪华舞会,巴尔扎克的生花妙笔使其鲜活,加上菲利普·贝尔捷的机智点评,使本书于轻松愉快中展现19世纪法国社会的传奇色彩,并洞悉其背后深刻的历史根源。

目录

第一章 “创造真实”

巴尔扎克图景环视图

上帝在细节之中

真实和它的复制品

第二章 物种和空间

诗人和农民

乡村生活

外省风貌

巴黎之巴黎们

巴黎画像

第三章 家庭生活

床及使用床的艺术

亲爱的小黄毛

教育的困惑

第四章 艰苦劳作

农事诗

悲惨世界

作坊,店铺

机关职员

在拉丁王国里

第四权力

出卖肉体的美人

第五章 优雅的生活

纨绔子弟

可怜的小富婆

时髦后勤学

The places to be seen

度假游

巴黎之外的巴黎

第六章 饮食

外省的聚餐

家宴

点菜

第七章 消遣

唉,生活多么平淡!

做游戏吧!

在沙龙里聊天

招待会,舞会和交友会

今晚看演出

第八章 两个特别的日子

结婚与《祝婚歌》

De profundis

第九章 巴尔扎克不仅仅是巴尔扎克,远没有完结

附录一 作者其余主要作品

附录二 相关参考书目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按照费利克斯·达文的说法,巴尔扎克史无前例地进入了“对细节和小事情的研究,通过巧妙地阐释、选择,艺术地、如老镶嵌工般极其耐心地组织,组成了一个充满整体感、独特性鲜明的整体”,巴尔扎克不仅没有为此请求谅解,相反,他公开表示他作为“社会动产考古者”。那些无比细致的工作刻不容缓,因为“我们的风俗平庸化并逐渐消失的情况日趋严重。10年前,本书的作者说仅剩下一些细微的差别,而如今,这些细微的差别正在消失”。然而,重要的恰恰在于这些细微差别,在于捕捉“我们住房和室内的那些难以察觉的差别,时尚、财富的均等、特定时期的礼仪倾向于使这些住房和室内呈现出相同的面目。通过捕捉这些差别去发现那些被社会一股脑儿放在同一人群中的人的形貌和行为在哪些方面或多或少具有独特性”。费利克斯’达文总结说计划获得了完美的成功:巴尔扎克在通过细节表现任何涉及独特性的事物时都达到了无可比拟的精确。他对这一成就表示赞赏:

……多么出色的工作啊!对拉·福瑟兹家的描绘是真实的,对德·朗热夫人家的描绘是真实的;对伏盖公寓和索菲·加马尔家的描绘是真实的,对图尔尼盖街可怜的花边女工的家和泰布街德·贝勒弗伊小姐家的描绘是真实的;真实的圣一德尼街的猫打球号商铺,还有德·卡里格利亚诺公爵夫人家;对沙贝尔伯爵的诉讼代理人德维尔家和奶牛饲养者的家的描绘是真实的;真实地描绘一位妓女的家用器具,对卡洛普一肖皮纳的茅屋的描绘也毫不逊色,他的妻子,那位高尚的布列塔尼人巴尔贝特小时候在这问茅屋里生活过;在描述皇帝的最后一次阅兵时真实地描绘骑兵竞技广场;对克拉埃家和格吕热寡妇家的描绘是真实的;最后,对鲍赛昂府和那位以泪洗面的弃妇居住的小屋的描绘是真实的。不仅形貌是真实的,内心也是真实的;不仅服饰是真实的,言语也是真实的。最最挑剔的小情妇,最最喜欢嘲笑人的公爵夫人,最最细致的资产阶级妇女,外省妇女,对她们的装束的描绘分毫不差。比如德·朗热夫人那条后来被她扔进火里的雅致的披巾;布朗东小姐的灰腰带以及她的穿戴中表现出的全部哀伤;纪尧姆夫人的衣袖和胡子;伊达·格吕热只够盖住手腕的泰尔诺披肩,还有她母亲那可笑的万能包;伏盖太太那露在连衫裙外面的羊毛针织衬裙;米絮诺小姐的眼罩和火绒披肩;索菲’加马尔那充满宗教色彩的长裙;《约会》中美丽动人的女主人公德’哀格勒蒙夫人的那件漂亮的晨衣。再次读读这部万花筒式的作品吧,你在其中找不到两件相同的长裙,也找不到两张相似的面孔。

我们知道,《人间喜剧》的构想模型来自“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作一比较”。正如动物界的各个种属是在特定环境里发展起来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范围内,他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社会各群体都有自己的特性,自己的行为学(衣着、饮食、住所、工作、休闲、爱情……),并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细节使事件研究具有实验性质的典范性,因而在每个巴尔扎克生态系统中都占据着核心位置。皮埃尔·巴贝里曾经人情人理地强调细节的论战和批评价值,它是质疑当前现实的工具和武器,也就是说,一个形形色色、互渗互透、错综复杂的现实。(甚至于那时候总体趋势似乎倾向于平均化,社会分化却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彻底,尽管不像以往那样明显:一些若隐若现的铜墙——有勇气的话可以这么说,所以就更有必要揭露它们的伪装和狡猾了。)现代特色就是混杂和不确定,在超验的、大一统的原则不复存在之后。平衡失调,暗地里争斗,发作,崩溃,分娩持续不断,社会化学的配量不断更新,变幻不停。细节成为“动态看待这个新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绝对条件”。因此,传统文学一直以来的特性心理分析不是被排斥,而是被重新勾画,被丰富,尤其是在其中融入了现代的含蓄。在此,心理分析被置于特定的背景下,客观的、行为的东西和心理剖析同等重要,并且,它们和心理交错相连,难分彼此:“他善于利用事物:杂七杂八的破烂、褴褛的衣裳,一位看门人的话,一名工匠的动作,一名工厂主倚着自家店门的姿势,他利用事物就像他利用人生最庄严的时刻,利用人心中最难以察觉的细微情感一样巧妙。”无论怎样表达也不足以强调这种对真实秩序的号召所具有的意义。P9-11

序言

几年前,有机会读到由著名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的五卷本《私人生活史》。闲暇时翻看翻看,也用不着特别认真地去读。隔了岁月的封尘,以往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点滴像一颗颗泛黄的珠子,擦拭一下,还能映照出昔日真实的光泽。

以往书写的历史,常常是一部“公共舞台”史,一部男权的统治史。帝王的光环下,透见的往往是刀光剑影;伟大辉煌的年代,记载的常常是战争。而人类个体所赖以生存的“私人”空间,却因为“不登大雅”而被忽略、被掩盖、被抹杀了。

就我们所知,“私人生活”这一概念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私人”相对于“公共”,趋于日常,富于偶然。这是一个免除干扰、自省、隐蔽的领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扔掉他在社交场合必备的面具和防卫,可以放松警惕,可以随心所欲,可以身着“宽松的便袍”,脱去在外面闯荡时穿戴的坚硬铠甲。拿米兰·昆德拉的话说,私人的空间,虽然是日常的、不完美的、不定的,有时甚至是虚无和邪恶的,但这是一个有可能导向“欢乐之完满,自由之完满,存在之完满”的世界。然而,因为私人生活总发生在深墙内院,关着门,上着锁,自然也就有其封闭性。乔治·杜比指出,19世纪的资产阶级竭尽全力想捍卫这堵“墙”的完整性,遮蔽墙里的一切。但这堵墙内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这里有最真实的自我,有不见刀光的争斗,有不可言喻的离合;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因为各种利益和需要交错成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如何穿透这堵有形又无形的高墙,真正进入私人生活的空间,并勾勒出其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在其变化中确定岁月所覆盖的现实?如何既准确无误地抓住主题,同时又不迷失方向,避免陷入纯粹个人的私密生活迷宫,而失去对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呢?面对这一个个疑问和难题,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忠实描述,致力于还历史一个原样。我们给读者推荐的这套“日常生活译丛”,便是这一领域最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不久前,葛兆光先生在谈文史研究学术规范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现在编的各种历史书,至少经过了“意识形态”、“精英意识”、“道德伦理”、“历史编纂原则”四道筛子的筛选过滤,诸如“日常生活、业余娱乐、私人空间”等重要内容在书写的历史中被省却;经过层层染过的修饰,历史的底色隐而不见了。他认为,要透过“这一层被层层染过的修饰”,看到历史的底色,找回那些被省略的、被删减的东西,尽可能接近历史原来的面貌。这不仅需要史学严谨的考据,还需要对生活必要的体验和想像。葛兆光先生的这一观点与我们推出的这套“日常生活译丛”的主旨不谋而合。在我们看来,以往我们所阅读的西方历史,确实如乔治·杜比所说,大都是“公共舞台”的历史,也如葛兆光先生所说,是经过层层修饰过的难见历史原貌底色的历史。而深入“私人生活空间”,着眼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想像和感觉的史料和文献非常少见。通过对这套丛书的译介,我们至少多了一份可能性,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被“大写的历史”或遮蔽、或过滤、或忽略、或排斥的“小写的历史”的某些真实侧面。

法国阿歇特(Hachette)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的大型丛书,可谓内容丰富,色彩缤纷。加之作者们近乎散文化的笔调,在为广大读者剥去“大写的历史”的装饰、还原历史原貌的同时,常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欣喜和发现的愉悦。在阿歇特出版社已经推出的这一系列百余种图书中,我们有目的地选择了其中的30种以飨中国读者。神游历史,穿越时空,让我们一起去结识古希腊的妇女、最早的基督教徒、乌托邦的追求者,去看一看国王的卧房、艺术家的斗室、士兵的营帐、百姓的平常日子,去体验一下宫墙内的沉重、美丽下的丑陋、炮火后的悲怆、辉煌中的黑暗。

从卢瓦尔河的城堡到蒙马特高地的广场,从帝国鼎盛时期的罗马到希特勒统治下的柏林,从古希腊诸神的游戏到爵士乐手叛逆的鼓点……走进文字书写的历史,市井街巷、深闺内帏、宫廷豪宅、寻常人家,只要你用心去看、去发现,就会有别样的感受,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许钧

2003年4月16日于南京大学

后记

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对我们中国的读者朋友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知道,巴尔扎克在这部由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组成的鸿篇巨制中细致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法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用现实主义笔法真实再现了那一时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间喜剧》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这样一部作品当然不可能不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法国的巴尔扎克研究自不待言,在中国,且不论其他,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出版了30卷的《巴尔扎克全集》,就在很大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界对巴尔扎克的关注。

本书作者菲利浦·贝尔捷从1977年开始陆续发表文学评论十余部(参见附录中“作者其余主要作品”),在这本《巴尔扎克(人问{手剧>中的生活》中,作者选择以《人间喜剧》中的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从这一特殊视角阅读《人间喜剧》,以作品提供的丰富素材为基础,依据《人间喜剧》各部作品中的点滴线索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意趣盎然的生活小景,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吃、穿、住、行、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的苦乐生活。

全书的翻译由两位译者合作完成,其中1~5章为章晖所译,6~9章为周凡所译。上文已经说过,本书的原始素材完全源自《人间喜剧》,为了使叙述更加具体生动,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大量引用了《人间喜剧》中的原文,总共涉及了其中的20余部作品。我们知道,翻译需要有上下文语境,作为节选的文字,其中必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文字让译者感到模棱两可,难于把握,其情态、语调等诸多风格上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我们在翻译书中涉及《人间喜剧》引文的段落时,绝大部分都参考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巴尔扎克全集》中的译文,《全集》为我们的翻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此,谨向编译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我们按照翻译文学评论的惯例,保留了一些原文资料,如脚注及附录中的“作者其余主要作品”以及“相关参考书目”等,以备部分有特殊需要的读者查阅。

最后,在我们翻译此书的过程中,曾多次得到许钧教授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他表达我们诚挚的谢意。

章晖 周凡

2005年5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