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西方语言(主要是英语)的节奏研究情况为参照对象,对现代汉语的节奏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现代汉语的节奏系统,并从言语工程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节奏模式的生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全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对节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把节奏研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进行的是狭义上的节奏研究,主要是对节奏单位及其组构方式的研究。
第二章主要对英语和汉语的节奏研究历史、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对比,提出:1.语言节奏的研究应该以各语言的节奏支点为基础,这是该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不同语言可能具有不同的节奏支点。盲目搬用其他语言的节奏支点理论,会给节奏研究带来很大的危害;3.节奏支点的存在会在该语言传统的节奏研究之中有所体现,这是寻找节奏支点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通过对比英语重音和汉语一般认为的重音,重点论述了重音不能作为汉语节奏研究支点的理由,指出两种语言中,重音在各自音系中的地位完全不同。英语重音在其母语者心中具有明显的心理现实性,在其各个层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英语的节奏支点。而汉语则不同,除轻声外,汉语的重音只是在表达层面、也就是信息层面起作用,只与信息焦点有关,而与词汇语义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音在汉语音系中没有地位,不是汉语的节奏支点。在重新审视汉语节奏的传统研究之后,本文提出,汉语的节奏支点是停延(包括可能停延)。接着对可能停延的声学表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且以停延为基础,建立起现代汉语节奏单位的层级系统,划分出音步、停延段和语调短语三级节奏单位。
第四章对现代汉语节奏模式的生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鉴于目前对节奏模式生成理解的加深(即言语工程对汉语语言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认为,目前较为流行的二分的句法分析模式不适于汉语节奏模式的生成,而以论元结构为基础的句块模型却很适合节奏模式的生成,因此主张以句块模型为基础,对现代汉语节奏模式的生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则化。
第五章对全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