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李纨、秦可卿、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本书作者从《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文本出发,在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批语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红楼梦》中的正副十二钗等人物,运用传记体的叙事手法,附以古诗词意境的营造,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身份、才、情、貌以及命运结局。这是一部《红楼梦》人物专论,文本梳理细致,资料引证丰富,分析论述深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十二钗评传 |
分类 | |
作者 | 曹立波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李纨、秦可卿、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本书作者从《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文本出发,在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批语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红楼梦》中的正副十二钗等人物,运用传记体的叙事手法,附以古诗词意境的营造,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身份、才、情、貌以及命运结局。这是一部《红楼梦》人物专论,文本梳理细致,资料引证丰富,分析论述深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从体例和内容上有较多创新的红学著作。作者从《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文本出发,在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批语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红楼梦》中的正副十二钗等人物,运用传记体的叙事手法,附以古诗词意境的营造,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身份、才、情、貌以及命运结局。 《红楼梦》是书中的青年男女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史诗,红楼爱好者需要这样一本客观性、综合性、逻辑性、可读性较强的“红楼十二钗”人物点评,本书亦可作为高校人文学院及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正册十二人(按判词顺序) 林黛玉 人面桃花相映红 薛宝钗 梨花一枝春带雨 贾元春 满城春色宫墙柳 贾探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 史湘云 有情芍药含春泪 妙玉 暗香浮动月黄昏 贾迎春 乱分春色到人家 贾惜春 惜春常怕花开早 王熙凤 笑语盈盈暗香去 贾巧姐 春在溪头荠菜花 李纨 时有幽花一树明 秦可卿 无力蔷薇卧晓纸 副册一人 香菱 小荷才露尖尖角 又副册二人 晴雯 芙蓉如面柳如眉 袭人 花飞莫遣随流水 绛洞花主 贾宝玉 无可奈何花落去 参考文献 跋 试读章节 用情专一的爱情理念 在宝黛爱情问题上,用脂砚斋批语来说,林黛玉的特点是“情情”,即用情专一;而宝玉的特点是“情不情”,即爱博而心劳。二人常常因此而出现矛盾。 剪荷包的冲突,黛玉因专于情而专于物。通过荷包这一道具,写黛玉误解了宝玉,担心他辜负了自己的心,因而剪掉自己亲手为宝玉做的荷包。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写黛玉为宝玉不珍惜自己的东西而哭泣,实是因物及人。她向宝玉说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当她看到宝玉“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听到宝玉说:“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小说描写黛玉的心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这段的戏剧冲突,可谓大起大伏,至黛玉“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似乎已风平浪静了,宝玉又向平静的水面扔了一块石子:“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宝玉不仅出言不逊,而且把荷包掷向黛玉怀中便走了。以下情态是:“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接下来作者给宝玉安排了软语相劝的机会,让他去抚慰黛玉受伤的心,“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黛玉索性赌气离开,宝玉执著相随,嘴里还说着:“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手里“拿起荷包来带上”。荷包由“掷”到“带”,两个动作反映了宝玉态度的变化,心理上已经由抵抗到降服了,黛玉也顺势走下宝玉所给的“台阶”,“黛玉伸手抢道:‘你说不要了,这会子又带上,我也替你怪臊的!’说着,‘嗤’的一声又笑了。”黛玉最后的动作和情态写得姣真可爱。 论亲疏的风波,黛玉因专于情而专于人。湘云到来,宝钗拉宝玉去玩,黛玉平添失落感。她用自残的方式给宝玉施加压力,“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地说:“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这段话里有对宝玉薄情的埋怨,也有对宝钗的嫉妒。黛玉的感叹和眼泪,反映出她对宝玉的“情情”。宝玉只好:“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尤其是论亲疏的一段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借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黛玉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她似乎没有拘泥于现象,而直入本质: “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也坦言情愫:“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我们不能不佩服曹雪芹写小说的笔力,为了表现宝玉和黛玉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精心设计了宝钗,甚至湘云的介入,、在外力的作用下,恋爱双方由误解到相知,互相了解彼此的心意。“我为的是我的心”,这句话看似为己,实则为他。但同样是以心相许,宝玉的心中虽只有林妹妹,眼中却还流连着其他的姐妹;而黛玉的心中、眼中只有宝玉。 闭门羹冷遇,是黛玉和宝玉之间的一次大误会。黛玉哭惊花鸟的程度,反映了她的至情,也写出了她的至美。第二十六回黛玉夜探怡红院,晴雯因和碧痕拌嘴,又见宝钗来访,而门外又有敲门声,不觉生气,便向门外说: “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吃了闭门羹,却见宝钗从里面出来,悲戚万分,不禁痛哭,以至感动花鸟。小说写道: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乌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黛玉曾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她希望宝玉珍惜她亲手做的荷包,其实是希望宝玉珍视她的一片痴心。她希望宝玉既然成为了她的知己,就不应再想着别人。当黛玉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小说写她“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当她又看到宝钗从里面走出,内心更为酸楚,黛玉用情专一的爱情理念受到震撼。小说写她“越想越伤感起来”,“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以至于“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这段描写情景交融,通过晴雯、黛玉和宝玉等人的误会,以及人物的悲伤与花鸟产生的通感共鸣,达到很好的抒情效果。惊动花鸟的不仅仅是黛玉的“绝代”之美,更是她的“希世”之情。 宝黛爱情的几对影子 曹雪芹在描述宝玉和黛玉的恋爱过程中,除了以这二人为中心的主线,还从侧面写了其他人的爱情。作为宝黛爱情的副线,小红和贾芸、龄官和贾蔷、尤三姐和柳湘莲、晴雯与宝玉,四组人物大体从初恋、热恋、定亲、悼念四个阶段,对宝玉和黛玉的情感历程起到了映衬和预示的作用。 小红和贾芸的初恋,是对宝黛初恋阶段的烘托。林黛玉和林红玉,名字上有相似之处,第二十四回“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与宝玉黛玉的送帕、题帕,也有相似之处。清代许叶芬在《红楼梦辨》中说:“林小红,黛玉之小影也。黛玉姓林,小红亦姓林;……黛玉为凤姐诸人所不容,小红即为麝月诸人所不容。一笔分两笔写,是画家烘云托月法。”与小红和贾芸不同的是,宝黛爱情中,黛玉“题帕”比小红“遗帕”更能体现宝玉的体贴和黛玉的诗情。 P12-14 序言 继《红楼梦东观阁本研究》之后,立波又将出版她的一部新的学术专著《红楼十二钗评传》。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还能挤时间潜心著述,我为她不断取得的学术成果而高兴。现在这部二十余万字的书稿,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刊印发行,立波向我索序,尽管我对《红楼梦》人物少有研究,也不是为这部书写序的最合适的人选,但我却很难拒绝。 三年前,立波的博士论文《红楼梦东观阁本研究》出版,这部侧重于版本考证与评点研究的著作一经问世,未曾谋面的读者大都以为其作者是一位男子。的确,立波的博士论文,从科学态度、学术勇气,到探索精神,都洋溢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韵。她的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曾在序言中说:“我相信,凭她的勤奋,凭她的灵气,她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诚然,立波的不懈努力无愧于导师的期待。这部新书的出版,既体现了她的勤奋、她的灵气,同时也彰显了她的才情。 这是一部《红楼梦》人物专论。全书论述了《红楼梦》中的16位人物,包括《红楼梦》第五回判词中写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12人、副册1人、又副册2人,加上贾宝玉。在写作体例上,依次交代了每位人物的身份、相貌、才情和结局。文本梳理细致,资料引证丰富,分析论述深入。在《红楼梦》研究中,论述人物的著作、论文很多,在20世纪40年代,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到50年代蒋和森先生评论宝玉、黛玉、宝钗、晴雯的文章更是风靡一时,“你是眼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爱情,成了你生活中的太阳。它给你幽暗的内心带来了光和热。——可是,又有什么比爱情给你带来更多的不幸和痛苦!”(《(红楼梦)人物赞·林黛玉》)蒋先生充满了感情而精彩的论述不知打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弦。到80年代张锦池先生的《红楼十二论》,还有刘敬圻老师、吕启祥老师等前辈学者论述《红楼梦》人物的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书(文章)或以细腻入微的分析取胜,或以论辩见长,读后都能给人许多启迪,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认识。今天,曹立波所著的《红楼十二钗评传》在悉心学习前辈学者的基础上,从一位年轻女性学者的视点和悟性出发,对《红楼梦》主要人物作了精微的分析评述,多有创见,十分精彩。其收获亦可喜可贺。 这是一部融感性和理性于一体的著作。感性的描述,如关于林黛玉的体貌情态,文稿中归纳了黛玉的体貌富有“娇弱、袅娜、风流、标致”的特点,作者认为林黛玉的气质和情态“集仙女的神韵、西施的病容,以及淑女的气派于一身”。理性的论证,例如关于秦可卿的病因,文稿中概括了秦氏这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的失意之处。作者认为,“秦可卿的忧虑,恰恰是因为她不能安享眼前的荣华富贵,偏偏有深谋远虑,她的多思导致了多病,以致积郁成疾,不可救药。小说集中反映了可卿两个方面的失落:其一,幻境之女‘意淫’理想的失落;其二,寒门之女‘要强之心’的失落。”还有对某些判词的解释,融入了作者对古典诗文的理解。再如贾元春的四句判词,作者从逻辑顺序推论,“第一句写了年岁,第二句写了季节,第三句是月份,从由大到小的顺序看,第四句应该是日期或时辰。”因此,作者认为,“‘虎兔相逢’指时辰,寅时和卯时相交的时候元春从娘家回到宫中。‘大梦归’指梦醒时分回宫。元春游大观园,宛如《牡丹亭》中‘游园’的春梦,而她的离去恰似‘惊梦’,是红楼一梦的结束。元妃正月十五省亲的场景,可以借用睾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来表现其游园时的繁华和热闹,以及回宫后的寂寥和冷落。”这些分析不乏新意。 曹雪芹“十年辛苦”创作《缸楼梦》,其目的之一,是要“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曹立波所著的《红楼十二钗评传》,将笔触聚焦于小说中的主要女子,也可以说是为“闺阁昭传”做出的新贡献。 是为序。 张庆善 2007年4月11日于北京 后记 花气袭人知骤暖。秋去春来,这部《红楼十二钗评传》终于杀青了。我之所以在《红楼梦》这部400多个人物的巨著中选取这16个人物,主要依据是第五回作者借宝玉之眼,所看到的15位女子的判词。以此为由头,并采撷了唐宋诗词中描述花香春色的句子,加以点评,感叹众女儿的“落花流水春去也”,最后写一贾宝玉,以他的视点归结“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抒情主题。叙写、评论这16个人物,几乎等于又读了16遍《红楼梦》。我不忍对曹雪芹精心打造的艺术形象过分挑剔,虽也品评了人物的相貌和才情,解析了各自的身份和结局,但我投入较多的是充满善意的理解和欣赏角度的包容。 绿树成荫子满枝。《红楼梦》是吟咏青春的诗,书中的少男少女只愿好花常开,而不忍看落花结果。不过,凝固的艺术可以永远停留在花季,人生的长河却是逝者如斯、代代不已的。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幸运,因为做高校教师,年年岁岁接触的都是青年人,仿佛自己的青春也滞留在学生的花样年华中了。在书稿的收尾阶段,出版社频催,情急之下我的学生张甜甜、聂梦、武娇前来助阵。与此同时,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海选嘱我参与节目的文本支持,甜梦娇三人也随去了温都水城。姑娘们挑灯夜战,红袖云集,馨香盈室,被王淳华导演戏称为“美女工作室”。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面对着芬芳的果实,即便是花落水流红,又何尝不是一种欣慰呢? 清明涕送江边望。《红楼梦》是缓释心痛的药,在我感伤无助的时候,会从中找到安慰。书稿完成之时,正是清明时节,我的心田也下着纷纷细雨,哭悼着天国里的母亲。前年端午的早晨,母亲于千里之外打电话问我:“吃粽子了吗?”半个小时的“电话粥”,说了许多家长里短,谁知那竟是最后的叙谈,也是再也寻不到的慈爱之语了。母亲在当晚因突发脑溢血不辞而别。从葬礼回到讲台,我含泪讲着《红楼梦》。曹公的恨无常、叹好了,似乎也给了我莫大的劝慰。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长他乡留。二十年来辨是非,学业事业的名缰利锁,让我无暇去孝敬父母。虽惦记着痛定之后给母亲写一点什么,也始终没能兑现,甚至愧读宝玉芙蓉枝头那缠绵凄怆的诔文。今天,谨将清明完稿的著作,载满女儿的花香,奉献于母亲的灵前,也愿天下的父母儿女能永浴爱河! 多少功夫筑始成。《红楼梦》是多视角的艺术品,横看成岭侧成峰。无数次的传抄、刻印、评批与解读,激发着我探索的热望,驱动着我夜以继日地完成这20余万字的文稿。感谢《红楼梦学刊》李虹编辑及时为我的初稿勘对润色,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赵岸英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使这部书能在花飞满天的时节与读者见面。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以画红楼人物著称的谭风环女士专门绘制了插图,都为本书赠添了色彩。16位人物插图后面所题的诗词始见于程甲本,对草书、篆书的辨认,承蒙红学界的书法家林正义、马建农先生赐教。对诸多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诚致谢忱!还有两个人,仅仅用“感谢”甚至“感动”都是远远不够的,那是丈夫夏原和儿子映晖。为妻为母,电脑前和厨房里的矛盾常常侵扰着我,而他们从物质上、精神上倾情的支持,让我深感在灯火阑珊处并不孤独。蓦然回首,父子俩已成了我又一本新书的第一读者和第一评论者。 曹立波 2007年4月6日于中关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