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全书共分18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至深。《忠经》、《孝经》分别对忠、孝的含义、标准、目的作了全方位的阐释,并分章对封建社会各主要阶层应履行的忠道和孝道一一进行了阐述。两书极力渲染忠、孝的重要性,极力描绘忠、孝为个人、家庭、国家带来的光明前景,力劝人们严格遵守忠、孝二道。 本书对集中反映、宣传、倡导忠、孝观念的两部经典加以整理、注解、白话翻译,供广大读者鉴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忠经孝经(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忠经》,全书共分18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至深。《忠经》、《孝经》分别对忠、孝的含义、标准、目的作了全方位的阐释,并分章对封建社会各主要阶层应履行的忠道和孝道一一进行了阐述。两书极力渲染忠、孝的重要性,极力描绘忠、孝为个人、家庭、国家带来的光明前景,力劝人们严格遵守忠、孝二道。 本书对集中反映、宣传、倡导忠、孝观念的两部经典加以整理、注解、白话翻译,供广大读者鉴赏。 内容推荐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南宋以来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并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仲。在此基础上,以忠为主题的《忠经》应运而生,忠、孝思想开始成为儒家学说的最要内涵和范畴,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极广,影响甚巨。本书对集中反映、宣传、倡导忠、孝观念的两部经典加以整理、注解、白话翻译,供广大读者鉴赏。 目录 忠经 忠经序 天地神明章第一 圣君章第二 冢臣章第三 百工章第四 守宰章第五 兆人章第六 政理章第七 武备章第八 观风章第九 保孝行章第十 广为国章第十一 广至理章第十二 扬圣章第十三 辨忠章第十四 忠谏章第十五 证应章第十六 报国章第十七 尽忠章第十八 孝经 孝经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劝孝歌 劝报亲恩篇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题辞 试读章节 政理章第七① 夫化之以德②,理之上也,则人日迁善而不知③;施之以政,理之中也,则人不得不为善;惩之以刑,理之下也,则人畏而不敢为非也。刑则在省而中,政则在简而能,德则在博而久。德者,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④,则薄;任刑非德,则残。故君子务于德⑤,修于政,谨于刑。因其忠以明其信,行之匪懈⑥,何有不理之人乎!《诗》云:“敷政优优,百禄是道⑦。” 【题解】 本篇首先阐述了政理即治术的三种境界,即“化之以德”、“施之以政”、“惩之以刑”,接着分别对“刑”、“政”、“德”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强调“德”是治术的根本所在,是“任政”和“任刑”时应遵循的依据。 【注释】 ①政理:治国之道。 ②夫: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③迁善:向善的方向发展。 ④任:凭借。 ⑤务:致力,专力从事。 ⑥匪懈:不要松懈。 ⑦“敷政优优”二句:实行政令很宽和,百样福禄就会汇集。敷,传布,施行。优优,宽和的样子。遒,聚集。 【译文】 用道德教化天下臣民,这是治理国家的最佳办法。因为使用这样的办法,民众就会不知不觉地日益向好的方面发展;用政策法律来管理国家,这是治理国家的次等办法。因为采取这种办法,民众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不得已按照规定好的条例去办,以求得向好的方面发展;动用惩罚的手段治国,这是治理国家最差的办法。因为采取这种办法,人们容易产生畏惧感,而不敢再为非作歹了。用惩罚治国,应该尽量减省刑罚的使用,并做到用刑适可而止。用政策治国,讲求政令的精简有效。用德治国,讲求道德推行范围的广泛和时间的长久。德治应该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法。如果用政令法规去统治社会而不讲德治,就会使人情变得淡薄。如果使用法治治国,而不注重道德教化,就会使民风变得残忍。因此,君子首要的任务应该是以德化民,适度地辅以政令手段,并小心谨慎地使用刑罚。只要因循忠道,并且坚持不懈,那么哪儿还会有什么统治不好、管理不好的人呢?《诗经》上说:“实行政令很宽和,百样福禄就会汇集。” 武备章第八① 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万人也②,淳德布洽戎夷③。禀命统军之帅④,仁以怀之,义以厉之,礼以训之,信以行之,赏以劝之,刑以严之。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师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是以攻之则克⑤,守之则固,武备之道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⑤” 【题解】 本篇阐述的是“武备”即军队应履行的忠道。在具体阐述时将武备之忠全部落实到统军之帅的身上,要求他做到六点,即“仁以怀之,义以厉之,礼以训之,信以行之,赏以劝之,刑以严之”。做到这六点,军队就能“攻之则克,守之则固”。 【注释】 ①武备:军备,武装力量。 ②安:使……安宁,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洽:周遍。戎夷:泛指少数民族。 ④禀命:受命。 ⑤克:战胜。 ⑤“赳赳武夫”二句:武士英姿雄赳赳,公侯卫国好屏障。赳赳,勇武的样子。干,盾。城,城墙。 【译文】 王侯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可以威震四方,使天下百姓得到安宁,甚至可以使淳厚敦化之德布施感化边远少数民族。对于接受命令、驾驭军队的元帅,应该用仁慈手段去感化,用正义手段去严格要求,用以礼仪之教去训导,用信义之法实行、安排,用奖赏的办法去劝导,用刑法、律令去严加惩处。按仁、义、礼、信、赏、刑这六项原则去处理事情,就会一切顺利。如果那样,就能使军队忠心不二,全力以赴,甚至不惜生命。在这种状况下,军队一旦向敌人发起进攻,就会取得胜利;一旦处于防守状态,也能坚固难攻。这就是军队讲求忠道的道理所在。《诗经》上说:“武士英姿雄赳赳,公侯卫国好屏障。” P18-21 序言 《忠经》,全书共分18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旧本题为东汉马融撰。马融是东汉著名经学家,字季长,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人。关于其写作缘由,作者已在序中提到:“《忠经》者,盖出于《孝经》也。仲尼说孝者所以事君之义,则知孝者,俟忠而成之,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分。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说,作《忠经》焉。”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至深。关于《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中讲:“《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孝经》全书共分18章,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以孔子与其弟子曾参谈话的形式展开论述。《孝经》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很丰富,也很深刻。 《忠经》、《孝经》分别对忠、孝的含义、标准、目的作了全方位的阐释,并分章对封建社会各主要阶层应履行的忠道和孝道一一进行了阐述。两书极力渲染忠、孝的重要性,极力描绘忠、孝为个人、家庭、国家带来的光明前景,力劝人们严格遵守忠、孝二道。 忠、孝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宣传,二者便成为古代中国最应讲究、最被看重的两大思想观念,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所谓“忠孝两全”,恐怕是古代对一个人最完美的评价。毋庸置疑,忠、孝思想存在许多封建糟粕,但其中也不乏闪光成分而值得今天借鉴。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古代儒家文化,探讨和批判地继承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本书对集中反映、宣传、倡导忠、孝观念的两部经典加以整理、注解、白话翻译,供广大读者鉴赏,供有志深入研究的人参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