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城民谣(地方民俗散文集)/何祚欢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祚欢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武汉地方民俗散文100篇。分两大部分:一是江城民谣,二是大汉口商界。由于作者把他们都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之中,故而使本书具有了浓郁的市民情怀。加上首次发表的《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民国风情图》长卷的分节插入,又为汉口蒙上了一层旧日的沧桑。

内容推荐

它收录了武汉地方民俗散文100篇。分两大部分:一是江城民谣,二是大汉口商界。前者着重记述武汉(尤其是汉口)地方民俗的来由,包括了城市的变迁,市民的衣食住行,乃至方言、年俗、儿时的游戏等等;后者着重讲述了大汉口(尤其是汉正街)旧时的商界盛况、经营的行当、各路生意人的发家史、生意经及种种艰辛。

目录

江城民谣

磊扁担划子接哥哥”          

水和桥            

命名的位移           

关于湖的忧思          

买骨头搭肉           

蜿蜒十里一“正街”         

汉正街生存百态          

俗极慕雅           

“名牌效应”           

风从武昌来           

困惑与发展           

小吃大会账           

“大王”的兴衰(上)         

“大王”的兴衰(下)         

武汉最早的住宅区——巷子       

里份即身份           

新区里的思旧情          

一世雄风语“汉腔”         

“汉腔”的姆妈在武昌         

“汉腔”,悄悄向“京腔”靠拢       

文化消费仰市廛          

不安中游的“戏码头”         

“武汉要建说唱团”         

顺藤摸根           

危局新境           

五湖四海“一锅下”         

这方土肥好种瓜          

“将雄雄一窝”          

一言难尽张之洞          

身近长江买水吃          

武汉街头数磙子          

灯捻子、灯泡子、灯管子        

江城原本是“湖城”         

1954年,汉正街上的十里长堤       

人有三急           

伏天无君子           

武汉礼俗:说不清白         

忙年——要的就是个忙        

茶馆备忘录           

茶园、戏园、精神家园        

街道如蛛网,命名有章法        

年轻早天的汉口城堡         

武汉路名有“章”可循        

“小菜一碟”不是容易事        

不是二八月,照样乱穿衣        

趣谈武汉伢的“丑名字”        

儿时游戏           

边吃边玩           

“调皮伢”的游戏          

武昌宜居宜读书 

“百湖之县”田园歌  

武汉人的敬语和谦词 

叫花子的确有丐帮

“青”“红”帮不是一码事

“老武汉”们追求的“吐泰”

“游”的滋味   

棋坛英才在民间  

快要消失的旋律  

汉水边乘凉及其副产品

我的茶缘    

斤半肉,桶半水  

大汉口商界

都市兴衰说商城  

汉口的钱是堆着的  

武昌的钱是顶着的         

速成和成熟           

和气生财           

规矩大于天           

商家拒绝说“不”          

将相无种           

勤扒苦做           

武汉小吃米当先          

“大王”不大           

“贿赂”你的舌头          

胆大包“地”           

长袖善舞           

成也萧何败也何          

关于应对事变的思考         

汉口第一“刘”          

“牛”与“熊”          

“裕大华”的奇迹          

算命也是一门生意 

“抽跳”     

“开弓”与“放箭” 

吆 喝    

“肉喇叭”之歌  

腊时腊月    

过年商俗杂谈  

黑话·切口·局子 

大浪淘沙   

学生意     

“要赚客的钱,脾气就要绵”

钩住你的心   

老板和小开   

扎堆    

世事变迁中的绸布店

“足下”美名今何在

冲冠一怒为……(上)

冲冠一怒为……(下)

金号与金融

演艺和生意

试读章节

             小吃大会账

老武汉是个大城市,但移民来自农村,又使它有名的小吃具有相当浓郁的乡镇特色。

把吃早点叫“过早”,正是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的体现。北方农村口语说:“图个什么哟,不就是俩饱一倒嘛。”武汉及周边口语说:“我们不就是为的一日两餐!”“俩饱一倒”、“一日两餐”,一个贫弱国家的人民无奈中为自己安排的就餐时间。前面我曾写过,建国前很多商店一天也只开两餐饭,这么一说,清早的那一顿,就不是当正餐饭吃的,“过早”、“过中”,便是正餐前的垫补。

实际上,汉口街上清早就去“过早”的人,又不是为着吃几口玩玩才去的,绝大部分都是为的干活谋生,吃下去是要顶一上午的。于是,武汉街头的“过早”从来都是先把量搞足。热干面直到现在都是一碗一堆尖(惟三年灾害时缩水太大了点)。有名的武昌户部巷面窝,一个净重半斤,码头工人吃上两三个,一上午扛包出力就不会腿软了。杯子口大的“小发糕”只卖一分钱一块。买一毛钱的过一回早试试?不撑死也得落下病!

这么说,武汉小吃的便宜也可算一大特色了?非也,早点熟食,只能算小吃之一类,另外还有“小拈食”,肉货,门类繁多,便不能一言以蔽之。

所谓“小拈食”是让你牙齿总有嚼的,轻易又不让你吃饱的那一类东西,看到现在一些小青年拿着成串的卤藕、臭干子边走边啃,我就油然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时尚,就只是那一“时”所“尚”,这里很难有永远。

早年吃臭干子,是一群人围着一口小油锅,边炸边沾边吃。干子是自然霉臭的白色,油锅下是柔和的小火,一边吃着一边等着,等到瘦瘦的干子变得胖胖的再起锅现吃。那味道,绝对比今天“吃情调”的那种地方,等炸够了一盘再假手他人端上去的美得多。吃,首先得让舌头快活,臭干子炸胖了回缩之后还有什么“情调”可吃的!

炸臭干子的小担子上,同时还炸“藕元”,也是边等边吃,那风味好像也是春光不再了。

还有油炸锅巴,油炸米花,酥脆脆的,不粘牙。那种让牙齿越嚼越厚的水货,一般人上过一回当就不再买了。

这一类东西都是肩挑手提穿街走巷的小贩卖的,一般也不贵。记得“藕元”仅卖一分一个,当然那个儿也小一点,放干了当珠子打正好。

一旦要进小吃店,那就要掂掂口袋了。小吃小吃,那里的东西没一样是大件儿的,全是“口碟的哥哥”当家。顺风,口条,头肉,尾巴,毛豆,等等,一碟碟装好放在罩子里,客人点什么拿什么。每一碟价钱都不高,每一碟都有它自己特有的味道。那些好酒客,贪杯汉,往往不爱高楼大餐,而喜欢约三五同好者,一头钻进这样的小吃店去,作无尽的长谈。而在山南海北的神聊之中,那每碟都只够几筷子拈的菜,也不知不觉光了一盘又一盘,到最后结账,竞和上一次馆子点几个菜价格相当。

别看酒客们走出小吃店时多要发这样的牢骚:“唉!小吃大会账!”到了想酒的时候,想找朋友聊聊的时候,他还会到这里来。因为这里不但找得到无拘束交流的痛快,那些有滋有味的小碟,也真能解馋。

小吃生意不在门面大小,它的老板就是制作师傅,因此生意好坏全在老板的手上有没有绝活。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某家做卤菜的老板,两口子忙着为姑娘置办嫁妆,却被姑娘坚决拒绝。娘问不说,嫂问不说,所有女眷都问不出为什么。当老子的一急自己亲自去问,在当时这有点违反常规,没想到“违规操作”倒讨来了真货:姑娘什么都不要,只要当爹的分一坛卤水给她做嫁妆!这是几十年卤鸡卤肉的老水呢。

更令老武汉酒客们想起都流“哈拉子”的,是“鸭肫鸭肝鸭脚包”。鸭肫比鸡肫纹理粗,口感也不一样,鸭吃软和鸡吃脆,功夫在火候上,鸭肝要做到松而不烂,不能开着花捞起,一切一碟粉。最令人难忘的是鸭脚包。它是鸭蹼连着小腿杆一起下锅的,但事前经过了处理。简单说就是,光脚,打绑腿。当然不是像人一样用布绑,而是用鸭肠由脚面一直缠至腿杆尽头。在腿杆尽头处,又在鸭肠与腿之问埋伏下一片熏肉膘,这才下锅开卤。要让你吃出脆、香、肥和口劲十足等几种感觉。本来这是提篮小卖的独门生意,一旦受了欢迎,各小吃店也仿效起来,使得光脚一辈子的鸭们,死后纷纷打上了绑腿。这也算“极尽哀荣”了。

P37-3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