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迥异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它像一个命运多舛的早产儿,经历了“四人帮”的横行和垮台、上山下乡、“批林批孔”、中越之战……这个年代的人们目睹了三大伟人的逝世、天安门事件、冤假错案的平反……连天的战火在我们眼前喧嚣,呼号声响了满耳,多少人,就在七十年代的怀抱里——出生或死去。在本书中,我们力求详尽地记录和描摹这段历史,还有在中国这方水土上,七十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的1970年代(1970-1979)/年代怀旧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旷晨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七十年代迥异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它像一个命运多舛的早产儿,经历了“四人帮”的横行和垮台、上山下乡、“批林批孔”、中越之战……这个年代的人们目睹了三大伟人的逝世、天安门事件、冤假错案的平反……连天的战火在我们眼前喧嚣,呼号声响了满耳,多少人,就在七十年代的怀抱里——出生或死去。在本书中,我们力求详尽地记录和描摹这段历史,还有在中国这方水土上,七十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 内容推荐 七十年代迥异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它像一个命运多舛的早产儿,经历了“四人帮”的横行和垮台,上山下乡、“批林批孔”、中越之战,这个年代的人们目睹了三大伟人的逝世,天安门事件,冤案错案的平反……连天的战火在我们眼前喧嚣,呼号声响了满耳,多少人,就在七十年代的怀抱里——出生或死去。那时候,我们的物质生活极端匮乏,但内心却被一种罕有的激情鼓舞着,我们喊革命口号,贴宣传标语,游行示威,搞大串联,高仰着头颅,向天空高高地举起了拳头。 目录 黑白岁月再现 1970年历史回放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匮乏年代里的花朵 1970年代的中国电影 八亿人民八个戏 特殊年代的畸形花朵 巨石罅隙间的蓓蕾 烈日下盛开的罂粟 坚冰融化后山花烂漫的季节 枯燥岁月里的美妙音符 1970年代的经典歌曲 我爱北京天安门 北京颂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打起手鼓唱起歌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红星照我去战斗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祝酒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妹妹找哥泪花流 太阳岛上 再见啊!妈妈 月光下的凤尾竹 我爱你,中国 单调岁月里的精神食粮 1970年代的小人书 戴着镣铐的舞蹈——样板戏类小人书 烽烟滚滚长风烈——战争类小人书 温情面具下的集体作秀——为政治服务类小人书 热血写春秋——英雄人物类小人书 抖落五千年的沧桑——历史类小人书 精彩的外部世界——外国类小人书 在七十年代的路上跑 1970年代记忆碎片 70年代最廉价的游戏——捉迷藏、官兵抓强盗、老鹰抓小鸡. 70年代男孩子的武器——弹弓、水枪、橘子皮枪 70年代男孩们炫耀的方式——赌烟标、集糖纸、挑冰棍棍儿. 70年代的“战斗童年”——打水仗、打雪仗 70年代最优美的弧线——打水漂、扔飞刀 70年代街头巷尾的风景——滚铁环、抽陀螺 70年代女孩的经典游戏——跳房子、踢毽子、跳橡皮筋 70年代与泥土亲密接触的记忆——打弹珠、关刀 70年代的课余生活——剪纸、造琥珀、养蚕 70年代灵动翻飞的手——翻猪蹄、绕胶线 70年代冬天取暖的方式——挤刨花、斗鸡 70年代最温馨的集体游戏——丢手绢 70年代“偷情”般的阅读记忆——手抄本 70年代过年的记忆——贴对联、逛庙会、看电影 70年代的恋爱与结婚——泡电影院、挑对象、自行车接新娘 70年代的校园风景——男生女生、三八线 70年代大快朵颐的记忆——冰棍 70年代的票证记忆——粮票、油票、布票 70年代最令人神往的地方——电影院 70年代最浪漫的记忆——露天电影 70年代窥视世界的窗口——外国电影、外国歌曲 70年代红色歌曲记忆——东风吹,战鼓擂 7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绿军装、公共厨房、自行车 70年代煤油灯的记忆——玩“手影”、看书、做作业 70年代耳朵的狂欢记忆——广播、收音机、高音喇叭 70年代的时尚记忆——自行车、手表、缝纫、上海货 70年代的报刊新闻 70年代的应用文 70年代的流行词汇 试读章节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产生了多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其中山乐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受到多方肯定,被封为“八大样板戏”之一。1972年,该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艺术片。 故事取材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个英雄故事,1953年7月,美帝国主义及李承晚伪军在朝鲜战场上假谈真打,破坏停战谈判,他们以“王牌军”“白虎团”为主力,向我方猖狂进攻,为了揭穿敌人的“和谈”骗局,粉碎他们的进攻,我志愿军侦察排长严伟才率领一支侦察队,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爷、战士金大勇和朝鲜群众金大嫂的协助下,在志愿军某营的密切配合下,化装成美、李伪军,机智冲破敌人的道道关卡,插入敌人心脏,捣毁了“白虎团”团部,为我军全线反击创造了条件。 该剧是当年志愿军京剧团在朝鲜战场上的杰作。著名京剧艺术家方荣翔当年随志愿军京剧团在战地演出时,看到了一份《战地简报》,上面介绍了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智歼李伪军白虎团的故事。于是,方荣翔萌生了用京剧表现志愿军英雄事迹的念头。他与剧团的李师斌、李贵华合作,编出了类似活报剧的小戏,后来又经充实、加工,一出定名《奇袭白虎团》的现代京剧诞生了,并成为在朝鲜时每场必演的剧目。1958年春,周总理赴朝宣布:“志愿军已完成自己的使命,全军将士全部回国。”在欢迎总理的晚会上,总理说:“剧团也要回国了,准备拿什么礼品向祖国人民汇报呀?”方荣翔回答:“我们编演了《奇袭白虎团》,是反映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戏,战地演出很受欢迎。”剧团回国后全体转业,原班人马在济南成立了山东省京剧团。1964年6月,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在首都人民剧场观看了经过多次加工的《奇袭白虎团)),他大加赞扬并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之后,毛主席、刘少奇同志也高兴地观看了演出,朱德、贺龙、陈毅等老帅看完后还进行了座谈。 剧中最成功的地方大于运用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巧妙地表现出了现代的战争生活。如序幕中,中朝两国战士在《国际歌》的歌声中,迎着战火、举着国旗,分别从上下门以“圆场”冲出,运用了传统的“二龙出水”、“编辫”等队形程式。而“敌后侦察”一折中,严伟才将“串翻身”、“蹦子”、“卧鱼”等身段连贯起来,轻盈又帅气。特别是第六场“插入敌后”,可以说是现代戏中划时代的经典:一开场,用改进了的传统的“走边”表现现代战争中的侦察兵形象,与“夜行军”的气氛十分吻合而翻越铁丝网时更是充分运用了武戏的技巧和程式:“蹦跳窜越”、“折腰”、“跺子蛮子”、“小翻前扑”、“跺子折腰”、“虎跳窜前扑”、“串小翻抢背”……身手矫健,龙腾虎跃;尖刀班遇“悬崖”时,运用了“台蛮”、“下高折腰”、“台提”、“云里翻”等传统“下高”身段,并创造出“云里前扑”等新的技巧。 此外,该剧还运用了许多民间舞、民族舞的造型和技巧,但绝无生硬之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玉庆的表演,融老生和武生于一炉,既不乏昂扬的激情,又充满军人的阳刚,可以说是现代戏中最为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剧中,方荣翔饰演的王团长,有一段仅58字30多秒的二黄流水令他声名鹊起:“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猛穿插巧迂回分割围歼。入敌后把它的逃路截断,定叫它首尾难顾无法增援。痛歼敌人在今晚,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许多人就为了欣赏这短短的一段唱腔,反复观看该电影并广为传唱。 P155-156 序言 走在街上,四处可见穿着唐装和旗袍的复古美女,衣褶上触目的嫣红打底,金丝绒线沿了袖肘绕着弯儿,晃得你眉眼通红。街市旁的灯箱和广告牌,也搬出了小口品着酸梅汤的慈禧老儿,或是俯首敛眉、不胜娇羞的杨玉环。连装修精致的连锁百货,都给中山装和“文革”小扣件开了个专柜儿。还有那些刚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发了狠地去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唱片或更早时代掉了颜色的美女月份牌,大家都奔着赶着要往“怀旧”这锅老汤里趟。 怀旧似乎与洋快餐、大片、互联网一样,已成为一种时尚,贴上了都市生活的标签。我们编撰此书,也不是为了盲目地追逐时尚,一味地感伤和追怀,而是想把七十年代最真实的历史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这是送给奔波在逼仄城市和乡土边缘的人们的一份共同的礼物。 七十年代迥异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它像一个命运多舛的早产儿,经历了“四人帮”的横行和垮台、上山下乡、“批林批孔”、中越之战……这个年代的人们目睹了三大伟人的逝世、天安门事件、冤假错案的平反……连天的战火在我们眼前喧嚣,呼号声响了满耳,多少人,就在七十年代的怀抱里——出生或死去。那时候,我们的物质生活极端匮乏,但内心却被一种罕有的激情鼓舞着,我们喊革命口号,贴宣传标语,游行示威,搞大串联,高仰着头颅,向天空高高地举起了拳头。 在这样动荡的局势里,个人是软弱而渺小的,所以,我们围聚、皈依在这个以“代”命名的群体中,紧紧地抱守在一起,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强大而有力量。 一个时代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就七十年代而言),比如七十年代中期才结束的使整个国家癫狂和倒退的“文革”,比如“四人帮”压制下人性的扭曲和缺失。对大多数蒙受冤屈的普通民众来说,“文革”似一个长达十年的噩梦,一些人没来得及挣扎,没发出一声呐喊,就在批斗中不明不白地背负着重压倒下。“四人帮”垮台之前,中国在“病榻”上辗转反侧,大多数人的思想被活生生地阉割了,人和人之间互相侮蔑与倾轧,代代相传的文明也被拦腰斩断,铲除邪恶成了渺不可及的文人梦谈。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整理和讲述当年的故事,为的是找寻狂热背后的理性,寻找蒙昧中一息尚存的良知。因为,站在新千年的角度,从一个制高点往下看,七十年代无疑又是伟大的。在经历了政治的磨难和“洗礼”后,它重新活了过来,并迅速清理了沉疴,颠覆了旧有的生活秩序,以更昂扬的姿态拥抱了久违的光明。曾经的焦灼和苦痛变成了整个社会前进的动力,人们在为明天奔突打拼时,心底多了一份忧患意识,大家记住了那些在黑暗中的抗争、忏悔和警醒,以及为呼唤正义而溅起的血泪…… 在本书中,我们力求详尽地记录和描摹这段历史,还有在中国这方水土上,七十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 它大体由老新闻、中国电影、小人书和记忆碎片四大板块组成。每一个板块足可以撑起一本大书,我们把它们整合起来,目的是使翻看此书的人,对早已过去的七十年代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而更大的希望,是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拓出一块天地来,构建曾经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社会已迈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年轻一辈在物质生活上,相较以往的我们,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他们喝红酒,穿皮草,看大片,文身,戴隐形眼镜,看时尚杂志,玩转手机,去KTV,玩滑板,蹦的,登山探险,水上冲浪,高空蹦极……花样繁多,惊心动魄。在他们面前,我们明显地“僵化和落伍”了,在新锐的娱乐方式面前,我们也只能乖乖地缴械投降。但我们不愿看到,有那么一天,他们这样无知地调侃:我们现在流行F4,你们那时流行“四人帮”? 但愿,本书能填平这道沟壑,在几代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也但愿,一切能美满而祥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