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情婚恋处方》是继《婚殇热线——离婚维权点津》之后,中国“维情”创始人、中国离婚问题咨询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婚姻问题专家舒心先生的最新力作。本书择取了舒心先生在多年来帮助人们解决婚恋问题过程的100多个典型案例,内容涉及爱情、择偶、结婚、夫妻关系、婚姻危机、离婚、性侵犯七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当代人在情感、婚姻、家庭、性爱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一个真实案例,作者结合多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给出了符合现代道德和法律精神的科学解决方法。该书集现实感与实用性为一体,是遭遇情感问题人群的“维情辅导书”,是专业从事“维情”服务人员的“维情工具书”,同时对于正在恋爱或已经结婚的人来说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涉及的100多个问题,都是我国现代婚恋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也是作者这些年来帮助人们解决婚恋问题最有心得的地方。全书择取了现实生活中大量活生生的案例,从爱情,择偶、结婚。夫妻关系、婚姻危机、离婚、性侵犯等七个方面,集中展示了当代人在情感、婚姻、家庭、性爱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符合现代道德和法律精神的解决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可读性。本书对于正在恋爱或已经结婚的人们来说,都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妻子太恋娘家,我该怎么办
我名义上是个有妻子的人,而实际上还像结婚之前一样独守空房。
我和妻子是经人介绍认识的,我俩都是大学毕业,有不错的职业和收入。在外人眼里,我们是幸福美满的一对儿。恋爱期间,我尽力追求她、讨好她,不久她就答应了嫁给我。
婚后,我精心打造我们的“爱巢”,对她倍加珍惜。但是她总不愿意待在自己的“爱巢”里,最大的乐事就是回娘家。与我待在一起,她总显得心神不宁,一提起回娘家便喜形于色。就这样,一个星期她总有四五天时间住在娘家。起初我想她大概还不习惯刚结婚的新家,只好对她更加照顾,洗衣烧饭,打扫卫生,全由我一个人包了,煞费苦心地营造温馨氛围。可是,她仍然醉心于回娘家。
最让我失望的是,她在夫妻生活上也是跟我“计划行事”,规定只能在周六晚上进行,其他时间她不理睬我的要求。因为相聚时间太少,我至今未能使妻子怀孕。不知实情的同事们还取笑我无能。
我知道她是在父母的百般疼爱中长大的,出嫁后应该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适当地去探望父母。可她如此痴迷于回娘家,离不开父母,真是苦煞了我。我多么希望她是位疼爱体贴丈夫的贤妻,让我疲劳的身心回到爱巢中有一份温暖的慰藉。可是我结婚后始终没有感受过她给我的关爱。我与她谈心,她总是说很爱我,但更爱父母。
我活得好累,这样的生活我已无法坚持,我觉得她根本不爱我。今后的日子还很长,我有时也想走离婚这条路。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张先生
张先生:
你所反映的夫妻生活状况实属罕见,这肯定是不正常的。大家都知道,结婚是相爱的男女决定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法律行为。而你的妻子结婚之后却很少与丈夫生活在一起。你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情况还是没有变化。
据此分析,你的妻子有可能存在个性尚未成熟、对婚姻生活准备不足或者父母过分溺爱、自立能力偏低等问题。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请她父母帮助。如果你的丈人和丈母娘心疼女儿“做媳妇辛苦”或舍不得女儿“嫁出去”,这完全是他们二老“好心”办了“坏事”,把女儿与女婿的正常夫妻生活破坏了。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不满经常性地反馈给她父母,让她父母明白,你这个女婿是有“主见的”,强烈反对妻子不回自家回娘家的行为和“分居生活”。这将会促进她父母对女儿进行“规劝”和“动员”,甚至会主动“赶女儿回家”。
二、让她自己醒悟。要想让一个幼稚、过度依恋父母的女人改变行为,首先要对她进行劝说,让她明白结婚的意义和做妻子的义务与责任。只要她是真心爱你的,她应该明事哩、顾大局,彻底醒悟。
三、求助心理医生。这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假如上述两种办法都用了,对她均不见效果,那就得考虑她有某种心理障碍,甚至人格缺陷,只是你在婚前未能发现罢了。这需要求助心理医生。现在上海已有多家心理诊所,相信会对解决你妻子的问题有所帮助。
张先生,我劝你暂且不要考虑离婚,因为你妻子的“恋家情结”还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原则问题,只要她能改变,婚姻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舒心
丈夫偏心他自己家人,怎么办
我与丈夫结婚快10年了。以往逢年过节,都是他买好各种礼物分装成若干份送给长辈。受礼人主要是他父母家的长辈和我父母家的长辈。但他这个人很偏心,给自己父母买的东西价值不菲,而给我父母买东西,花点儿钱就觉得心疼。 他对自家的亲友也特别热情大方,一旦有人登门,总是好酒好菜相待,让我忙里忙外;而我娘家来人,他总是借口外出办事或加班,不理不睬,令我十分难堪。我为此已经跟他争吵多次,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想改变,也从未向我表示过任何歉意。
眼看又要过年了,他弟弟准备结婚,公婆找上门来,要我们支援5万元。此时家中只有3万元,丈夫全部“奉献”出去,我很生气,与他吵翻了。不是我有意不帮他家,而是他做得太过分了。前年他妹妹出国,向我们借了两万多元,至今未提一个“还”字。
我平时省吃俭用存点儿钱,一是为孩子的将来打算,二是为我们夫妻的晚年生活着想。而他总是一门心思照顾他父母家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他成了父母的“孝顺儿子”,而我倒成了公婆眼中的“忤逆媳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请问,这样的情况我该如何处理?
姚敏
姚女士:
经常听说有些夫妻矛盾是因为姻亲关系摆不平而引起的,没想到你丈夫的“偏心”那么严重,难怪你跟他发生争执。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上,“血缘认同”是天经地义的。因此,一般人都会在潜意识中更偏向“血亲”而不是“姻亲”。如今,人们的观念已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城市夫妻,往往都能平等看待双方的父母与亲属。
那么,你需要观察与反思,你丈夫对两家的长辈亲属如此“厚此薄彼”,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他的家境较贫,亲属求助的需要使他无法推辞,还是你娘家的生活较宽裕,无需你们太多支援?或者,是素目的婆媳关系或翁婿关系中有些问题?
如果是经济原因,你应当多理解和宽容。若是姻亲关系有潜在的矛盾,你和丈夫都应共同努力去解决,而不可在经济支援或“礼尚往来”中厚此薄彼。如果你丈夫仍有“传统”心理在作怪,你也需耐心加以说服。
我认为你过去处理偏心的方法欠妥,争吵是无济于事的,可能更增加丈夫的误解,以为你对他的家人不存好心善意,只好由他的“偏心”加以弥补。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你丈夫逐渐改变不当的态度和做法,努力将“一碗水端平”。
此间,可能也需要你与他的兄妹(不是父母)交流,让他们知道你家的实际经济情况和困难。你丈夫的做法可能让他们误以为你们的生活十分富裕,所以未意识到向你们伸手要钱有什么不妥。
舒心
婚后感情怎么就走样了
我与丈夫结婚快1年了。恋爱时,他对我极为关心体贴,事事都满足我的要求。可以说,爱情给予我太多的色彩和甜蜜,让我对他、对婚姻充满期待。但结婚后,有许多事情令我很失望、伤心。首先是丈夫不再把全部心思放在我身上了,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他经常心不在焉,或沉默寡言,有时候几天也见不到他一个笑容。平日的话题,总不离生活上的琐碎事和工作上的麻烦事。
我现在怀疑我们的婚姻是否真的成了爱情的坟墓,担心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我们婚前婚后的情感差异如此之大,令我无法适应。我该怎么办?
郭晓琪
郭女士:
你所说的恋爱与婚姻阶段的感情不同,是每一对夫妻都要经历和感受的。正如台湾著名作家罗兰女士所说:浪漫爱情就像诗歌一样飘逸甜美,婚姻生活就像散文一样平淡无奇。因为恋爱阶段双方不能朝夕相处,内心蕴涵的性饥渴感,见面时的性吸引力,花前月下刺激大脑分泌的“爱情吗啡”,都使你产生异样感觉,再加上双方都努力展示自己的光明面,使你感到爱情如此绚丽多彩,富有浪漫气息。(P91-95)
认识舒心,是在1997年10月。当时,舒心担任《上海法治报》、《上海家庭报》、《心理医生》、《法苑》等8家报刊的特约记者和专栏撰稿人。他为了采访我,多次从上海赶到各地听我的婚恋家庭知识讲座。舒心尊重我在婚姻家庭研究及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并将自己从事非婚两性关系研究的成果和在传播现代婚恋家庭的科学知识与理念方面的心得与我分享。从此,我们一直保持着“忘年交”的情谊。
我多次听舒心说,他写的文章发表后,总要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电,有的人甚至直接到工作室找他咨询和求助。他在大量的婚恋咨询与婚姻服务的个案中,发现大多数人存在“情感亚健康”的问题,严重者还发生了“婚姻亚健康”“身心亚健康”等“并发症”。而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当事人是很痛苦、沮丧和失望的……于是,他想帮助人们处理“情感问题”。
2001年5月,舒心开始组建高效、精干的“维情”团队,把“维护爱情、维护亲情、维护友情、维护心情、维护性情”的工作深入细致地列项和分类。他研究确立“维情咨询”的方法,科学制定“维情服务”的模式,依法成立“维情公司”,强化培训“维情咨询师”,设计注册“维情商标”,授权加盟“维情连锁”。在执著进取和勤奋探索中,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维情效益”,现有加盟连锁公司近30家。近年来,我不断地在各种媒体上见到舒心的声像和文字,我衷心地为这位年轻朋友的远大抱负和成绩而欣喜。
令我惊诧的是,他的“维情公司”在2004年3月8曰开业后,经常被媒体宣称为“中国首家离婚公司”。我曾问舒心,“维情公司”为何成了“离婚公司”?!他苦笑道,来寻求“情感维护”的人很多,而要求“维护爱情”的人大多数是在“离婚前、离婚中、离婚后”来找维情咨询和服务的。所以,现在人们一提到“离婚”二字,就联想到了“维情”。
舒心的“维情”事业是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与认真的实践探索的,在现实条件下是值得称道的。因为他们在做“开荒”的领头人,在努力开创新的职业,为中国填补了婚恋家庭咨询服务领域的空白。维情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创业,维情服务是史无前例的创新,维情事业是利国利民的创举。因此,我认为“维情”事业值得信赖和发展。
最近,舒心谦虛地把他的新作《维情婚恋处方》初稿交到我手里,请我作序。老实说,我是不敢承当此项任务的。我只是抱着一种学习与欣赏的热情阅读了此书的内容。我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及其辅导者的指点中,首先看到的是助人者那片诚挚的热情和善意,是一种救人于危难之中的真诚努力,是力图将科学与智慧、理性与经验、真知与善知结合起来酬答求助者的有益尝试。书中虽然没有追述受助者后来的故事,但可以想见,无论他们最终做了何种选择,都会因助人者的启发与劝告而内心充满感激。
其实,婚恋家庭咨询辅导是一门高级而又精细的职业,从业者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汇,需要人生经历和职业实践的支撑,更需要正确理念和价值观的导引以及人文关怀精神的激励。这正是婚恋家庭咨询辅导这门新兴职业迄今尚未确立的原因所在。我相信,舒心及其伙伴们所做的有益探索与初步积累的实践经验,正是对婚恋家庭咨询师这门新兴职业诞生的一种呼唤与促进。
舒心将他的这本新作初稿带到北京来的时候,正巧,中国婚姻家庭研讨会正在讨论关于婚恋家庭咨询师培训与资格认证的若干问题,研究会领导就邀请他介绍了“维情”咨询服务的经验并加入了我们的讨论。
我相信,舒心和他的“维情”服务,以及这本咨询案例的出版,都将成为我们建立和发展婚姻家庭咨询师这一新兴职业努力的一部分。
陈一筠
2007年元旦于北京
难为情,过去仅指人腼腆、尴尬、不好意思。
如今的“难为情”,在我的心目中是为情所困、为情所累、为情所难……
有“难为情”的事,就应有“干维情”的人。于是,我立志从事维情咨询和维情服务,以助人不再“难为情”。
2001年5月,我开始投身“维情”婚恋咨询服务事业。没想到,我竟幸运地成了中国“维情”第一人。
2004年3月8日,我成立了“维情公司”。
2006年9月8日,我成立了“维情国际连锁集团”,现有“维情加盟公司”近30家。
2007年3月8日,我公司与德国ALV婚姻咨询公司成功签约,使中国式的“维情服务”进入了跨国合作的发展阶段。
如今,只要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维情”两个字,马上就会出现10多万条关于“维情”的新闻报道。“维情”从小处看,是为人处世的生活细节;从大处看,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有人肯定,“维情”是职业,又是行业,还是事业;也有人评价,“维情”是新兴职业、热门行业、永久事业。
为了帮助人们在遭遇情感问题时,有一本现查现用的“维情辅导书”;也为了使专业人员在从事“维情”服务时,有一本助人利己的“维情工具书”,于是我汇集了10多年来从事情感咨询和婚姻服务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以及对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包括在担任《上海法治报》特约记者兼该报《婚恋处方》专栏撰稿人期间,撰写的近800篇婚恋咨询和情感维护方面的部分文章,终于有了现在这样一本《维情婚恋处方》。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本书能够为那些“难为情”或“干维情”的人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此书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陈一筠教授的大力支持。陈教授在百忙中对书稿进行审阅和斧正,给出了认真而严谨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出于对本书出版的重视,陈教授还把它推荐给了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的王东华教授和中国妇女出版社,在此也对王东华教授及姜喆、姚爱民等老师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深表感谢!
另外,我还要感谢明丽、江宁、吴爱国、汤笑、李浩、李爱萍、王忠、王青华、王喆、张静、滕亦斌、林春燕、王丽娟、李培香、夏君宜、陈莹、罗丹霞、张银等同仁的无私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学识有限,书中不到之处敬望指正。如您有好的建议,请与我联系,本人将衷心感谢!
《维情婚恋处方》一书系“维护爱情”的专著。今后还将推出“维护亲情”“维护友情”“维护心情”“维护性情”等系列作品,敬请关注!
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