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奇迹般的建成,无疑也是依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支撑……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屋脊的上空,必将掀起西部大开发更大的翻滚热浪、祖国好儿女更旺的燃烧激情……
西部腹地是一个独特的地区,弘扬爱国主义、艰苦创业有它的地域历史原因,这里的有志者一代一代献身创业,充满着强烈浓厚的环境氛围,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这个优良传统固有的根没有断绝!西部大开发使这片热土培育、升华,诞生了《仙海青鸟》这一独特的“精神产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时期的‘白求恩’——比格博士的英雄事迹。
《仙海青鸟》是一部难得的国际性题材的作品,过去在革命战争时期出了个白求恩,《仙海青鸟》中的比格博士,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时期的‘白求恩’。《仙海青鸟》的时代背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一次极其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内容的,无论是硬件或软件的展示,无疑是最大“看点”、“亮点”之一。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满足世人对这一方面的寻求和渴望,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充分地给予。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独特的美丽风光,随着今年“七一”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面纱已经拉开,更加使入迷恋神往,而电影文学剧本《仙海青鸟》恰好把人们带到这一幅平和、宁静、纯真的大自然美景之中了。
观看《仙海青鸟》,体验一下“零距离”联通青藏——巅峰之旅,实在是一件快事,定会让人感到满足、感动,以至难以忘怀。
序一:奔腾的遐想
序二:中国西部的呼唤
电影文学剧本《仙海青鸟》(中文版)
第一部分:重返第三极地
第二部分:明天天气晴好
第三部分:青鸟呀青鸟
第四部分:复活
第五部分:共觅人间路
附录(《仙海青鸟》评论):
充满诗意的飞翔——李南山电影文学剧本《仙海青鸟》印象
点评:《仙海青鸟》
关于《仙海青鸟》的艺术构思
电影文学剧本《仙海青鸟》(英文版)
翻译:[澳大利亚]莎丽鲍雪侣(Sally:Borthwick)
校对:王剑 Comment on The Blue Birdon The Seaof Bliss
创作背景(报告文学)
唐蕃古道上的“野人”——摄影家王怀信速写
可可西里之谜
小生命的光泽
怀抱
五道梁上的眼睛
冷湖寻碑
鸟岛上的小碑
苹果熟了
“GAUSS”——高仕扬
铸盐魂
附录(《铸盐魂》评论):我希望——《铸盐魂》序言
啊,察尔汗盐湖——读李南山《铸盐魂》
代后记:漫记三则
第一部分:重返第三极地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一摘自《纪念白求恩》
1.片上字幕:中国上海,1985年5月。
文晴拖着一个旅行包,从一条石库门弄堂口走出……,步履健捷,面对着宽阔的马路,天空更觉宽广。
人流。
车流。
两旁时能看见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种适时的广告宣传画和大标语牌。
一辆出租汽车开到文晴身后。
司机:“小姐!”
文晴回头。
司机:“这位女士,您要车吗?”
文晴:“同志,我不要。我坐公共汽车去。”
文晴挤上一辆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在虹桥机场前停下。
石库门弄堂口的马路旁,文晴的父亲从一辆出租车中走出。
司机帮文父拎旅行包:“老先生,我帮您提到家门口。”
文父:“谢谢,谢谢。这不就是。”
文父推门,门已上锁,“晴晴,晴晴!”无回音,取钥匙开门,进入卧室,放下旅行包,又急促进入工作室。
这是一间不太宽敞的画室,分成两个工作区,蒙着布的文父画架,旁壁挂着一幅“送子观音”画;文晴临时支起的画架,架上空空的,插放了一封信,其旁,挂着一根精巧的手杖。
文父取信阅看。
文晴的旁白:“爸爸,画架上我那幅未完成的画,我带走了(出现文晴聚精会神作画,文父用眼神指点的画面)。我等不及青海来电报通知我回去,就乘飞机启程了。感觉告诉我,澳大利亚那位著名气象专家他们,就这几天要来青海,我必须提前赶到。这次由省长亲自邀请外国专家来青藏高原,是青海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世界屋脊神秘禁区的大门……我不召而去,你老人家一定会理解的。”
出现文晴登机的镜头。
文晴旁白继续:“我心里感到内疚的是,没有等你出差回来,就回青海。不过,不要紧,这次我完成了任务,不是可以永远留在你的身边,下班回家,我们天天一起画画。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女儿的身体状况,我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上个星期天,我带着邻居家的小孙女去了城隍庙,小姑娘看中了一只会响的风筝,买给了她,她抱住了我的腿,硬拉着我要上人民广场去放风筝,我们玩得开心极了。爸爸,我给你买了一件非常灵巧精致的艺术品。我想你一定喜欢,下次出门,你可一定带上。”
小女孩悄悄地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风筝:“爷爷,爷爷……”
文父拿过风筝:“嗬,嗬……来,来。”
眼前出现:文晴和小女孩放风筝的画面。……
文父自言自语:“晴晴恢复了那颗童心,她的身体应该说是好了。”
门外传来邮递员的声音:“文晴,文晴!青海西宁加急电报!”
文父接电报阅看,对邮递员,“文晴不在,飞了,现在正在天上。”
2.一架飞机穿过一片云层……
文晴的眼光透过机窗,凝神远眺空中一大片积雨云……
文晴回忆:(画面酷似迷离的水粉画) 澳大利亚海湾。布满积雨云的天空下……
海滩上,文晴(青年时代)在作画[文晴自画像:一个长发飘然的少女(背影)奔向大海,天空布满奇异的云层。]
凯恩·里(青年时代)被眼前头上扎有两条乌黑辫子的少女身影吸引了,慢慢走来……止步,好奇地看文晴作画……
凯恩低声地:“一片奇妙的云呀。”
文晴:“积雨云是天空最美丽的云。”
凯恩:“唔,积雨云?您也是学气象的?从中国来?”
文晴回头:“您?”
凯恩:“我是悉尼大学气象系毕业生,专门研究积雨云的。”
文晴呼唤:“高自强,高自强……,我们的老校友来了。”
高自强(青年时代)奔来,……和凯恩打招呼,握手……
高自强:“我们得赶中午那班火车去学校。”
凯恩:“去悉尼,那我们同行,我也要回悉尼去。”
三人走进火车站售票室……
文晴摸摸钱包(只有几元零钱),对高自强吐了一下舌头。
高自强:“糟了,这一路,我们没有计划花钱……”
文晴:“我还以为你会带足钱的,都怪你!”
凯恩已拿出钱币,塞进售票窗洞,“买三张去悉尼的。”
售票员声音:“钱不够,只能买两张。”
凯恩继续找钱,对文晴摊摊双手,“很抱歉,你们两位先走吧。”
高自强:“你和凯恩先走,我再想办法。”
文晴提起画夹和旅行包,“男女有别,你们两位先走。这是我们中国的礼貌。这儿离我家不太远,让我父亲送我上悉尼。”竟立即挥手告别。
凯恩哈哈大笑,看着手中的两张车票,迟疑了一会儿,“有趣,有趣。我们也一起跟着上她家玩玩。”将车票一撕两片,向天空撒去。
两人追上文晴·…一两人欲帮文晴背提包和画板,被文晴拒绝。三个青年嘻嘻哈哈在迷人的澳洲田野中远去。
一幢用原木撑起的木屋,出现在眼前……
三人疲惫不堪,进入栅栏。
文晴放下行装,轻声向高自强说了些什么,又对凯恩:“我先冲个澡。”
凯恩跟随着文晴……
文晴大声:“高自强,你陪他先上楼,”向上高喊:“爸爸,爸爸!有客人来啦!”
文晴进入木屋底面仅用一块布遮住的“淋浴室”……“你们还看个啥?”指着扶梯,“快走,快走开!”
文晴淋浴……
文晴乌黑的秀发披了个满肩,一双大眼睛格外精神,上楼进入房间。
正面,两个年轻人被文父安排并肩端坐着,文父认真地在作人物速写。
P3-6
中国西部的呼唤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张裔炯
翻开《仙海青鸟》这部书稿的报告文学部分目录页,长篇报告文学《铸盐魂》三个字一下跳入了我的眼帘,脑海里浮现起我在察尔汗盐湖城工作的一段往事——
我们熟悉的、热爱的西部报告文学作家、剧作家李南山同志又到盐湖城来蹲点采访了。这次南山是以《光明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第二次来青海钾肥厂,为了续写《东方古盐湖》的(已刊《中国作家》),计划一个月的时间。来厂的那天晚上,他一头就扎进了湖区职工的宿舍区,他向我提出了一个请求:由于白天大家工作繁忙,以后每天晚饭后安排采访,这肯定会影响职工的休息,请多多原谅!好在西部的太阳比北京要迟落两个小时……。这位不喝酒、不抽烟、不敢饮浓茶的上了年纪的资深记者,好问健谈。有一次集体采访,被职工们拖住,竟谈到了凌晨两点。大家敬佩他,非常不好意思,他风趣地说:其实自己是很自私的。他有失眠的毛病,反正睡不着,不让大家睡真是罪该万死!有人笑着说:李记者呀,假如你不来,我们倒真会睡不着觉的。
南山同志约我采访,主要是探讨“扎根盐湖,艰苦创业,瞄准世界,争创一流”十六字“青钾”企业精神的问题。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了解了不少人,有同志对这十六字的前八个字不感兴趣,认为这是不合潮流的提法,起不了鼓舞人心的作用。”问我的看法如何?当时,我曾激动地说:“扎根盐湖,艰苦创业这八个字,正切中中国西部的实际,这是精神支柱的中坚。西部腹地是一个独特的地区,弘扬爱国主义、艰苦创业有它的地域历史原因,这里的有志者一代一代献身创业,充满着强烈浓厚的环境氛围,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这个优良传统固有的根没有断绝!正因为地域的艰苦,金钱的魅力就显得苍白和无力,人们更加渴望寻觅高贵的精神寄托,而这种寄托,组织上应该、必须充分地给予。”这次采访,我俩面对面大约进行了半天的时间,上半时“答记者问”,下半时,竟成“问记者答”了,我记得当时的感觉:这位记者与众不同,他的采访自我参与性很强,我好像听了老师一堂课,受益匪浅。
离别盐湖时,他将手稿给我看(就这一段有关“企业精神”的文字),我惊奇地发现,他把我说的话,竟记得原本原样,只字不漏,而他当时的高谈阔论,竟凝缩成了一句话:“……张裔炯下到‘生命湖’,仅仅高举了这一柄火把,照亮了大家向前急行军的道路。”南山同志说:他写报告文学真实是第一性的,绝对不会写假报告,他也竭力反对骗钱的“广告文学”。他的立场观点是鲜弓写的,这一一条是毫不含糊的。
李南山同志在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响应党的号召,建设大西北,从上海来到西宁,扎根青藏高原三十多年,艰苦奋斗,辛勤“笔耕”,追求卓越……想到这里,我由衷地肃然起敬!
电影文学剧本《仙海青鸟》(书稿)封面上方写着:“笑迎国庆六十载,又盼上海世博会,蓬山此去无多路,青乌殷勤为探看。”(意思很清楚:剧本——影片,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作品是为两个节日盛会献礼的)。我抽空断断续续读了一遍,感觉:剧中人物都好像是报告文学里的人物,但又对不上是哪一个;又感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有的好像是剧中人物,但也对不上是哪一个。剧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行为,使人感动,且经得起你去思索推敲。影片能表现的青藏高原的迷人景色,那崇高的人文精神的哲理性的诗意盎然,使人读了回味无穷……
西部大开发使这片热土培育、升华,诞生了《仙海青鸟》这一独特的“精神产品”;那么,它的出版发行必将有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滚滚热潮的进一步高涨。
我在西部欢呼《仙海青鸟》在上海成功出版,并预祝《仙海青鸟》早日搬上银幕,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给世人一个精彩耀目的亮相。
2006年8月
漫记三则
一
电影《仙海青鸟》如何搬上银幕?策划者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思考,2006年5月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将文学剧本(中英文版)出版奉献社会(作为一项正在进行中的“青乌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使读者可以从各种不同视角“欣赏”这个作品,以期最广泛地吸收对剧本进入二度创作的宝贵意见;第二步,用三四年的时间去完成最终目标。原因是:各种文化资源的高起点重新聚合打造、资金的筹措等,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国际性题材的电影《仙海青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和真实写照,作为“软件”为世博会所用,也是最能体现自身最高价值的最佳时机。
整个六月,为出版《仙海青鸟》一书忙碌着。有同志读了剧本告诉我:它确实拨动了自己感情的弦,但这个电影剧本像长篇报告文学。我想这大概是他早知道电影剧本是取材于我的诸多篇报告文学构思创作而成,给了他先入为主的影响。说真的,这一次写电影剧本,我有意识地在电影中注入了报告文学的文学“元素”,以增强其底蕴内涵,这是由“青鸟”这一个性题材所决定的。我探索着用电影来写报告文学。
作为递交出版社书稿前的收尾工作,我又一次阅读了文学剧本,把它当作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分五个部分用心细细地通读了一遍。
半夜既醒,再也不能入眠,闭目养神,干脆来一次“过电影”——三对半爱情故事分别过了一次。然后,重点把剧中人文晴的入党全过程,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一条鲜活红色的感情线,凸现在我虚拟的意境之中,我确认了她的存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就这样,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七一”这一光辉日子的晨曦。
二
上午作为党的一次组织生活——参观“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为主题的“西柏坡党的革命历史陈列馆”。
陈列馆最后一个部分,展示了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2002年11月15日),刚刚选举产生的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带领一班人在西柏坡学习考察的实况(2002年12月5~6日)。
5米开外,我清楚地看到墙壁上胡锦涛总书记醒目的西柏坡留言题词: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艰苦奋斗”这四个闪光的字,使我立即忆及:1993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青海钾肥厂,题词:“艰苦奋斗铸盐魂,改革开放创新业。”
1994年2月,我的《铸盐魂》长篇报告文学脱稿发表,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同志亲笔写了《我希望》的序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过去,我们靠这种精神,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现在,我们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更需要坚持和弘扬这种精神。如果我们的干部群众都能自觉地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那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唔,对当今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当从世界观这一根本上去抓。)
三
下午,看电视。七月一日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现场直播“联通青藏——巅峰之旅”!
打开电视机,屏幕上显示:“青1”次列车(格尔木到拉萨)已经进入可可西里,正行驶在清水河大桥上……我把早已准备好的“西部报告文学”书集打开,翻到《地球第三极腹地的曙光》中第三节“风宴”,开头我是这样写的:崛起于北面的昆仑山南沿,是一排高耸的雪峰;屹立在南面的唐古拉山的北侧,有一排横空巍立的冰山,遥相对应,气势非凡!纵横蔚蓝色的湖泊,几处突起银色的雪峰,天山巧配,构成一幅绝妙的自然景观……
来了——我们来了!
像一只雄鹰,扑击高山雪峰;像一匹骏马,腾空驰骋旷野;像一朵白云呵,它轻苦丝绢,薄如蝉翼,飘逸在明洁的上空。霎时间,使得可可西里那严酷的脸庞变得百般的温柔可亲了……
“青1”次列车驶过五道梁车站,我的脑海里浮现起:那年采访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戴惠萍同志,写作报告文学《五道梁上的眼睛》和创作电影文学剧本《仙海青鸟》,构思雁石梁气象站一对祖国好儿女令人羡慕的纯真甜美的爱情,还有在这世界屋脊上国际友人“寻碑”的故事。
“青1”在前进,前方曾经发生过的往事,在我的记忆中继续……
现在,“现场直播”重播上午格尔木市“青藏铁路胜利建成通车庆祝大会”实况一一胡锦涛总书记洪亮的声音在世界屋脊上空响彻云霄……
“建设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奇迹般的建成,无疑也是依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支撑……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屋脊的上空,必将掀起西部大开发更大的翻滚热浪、祖国好儿女更旺的燃烧激情……
突然,我对出版《仙海青乌》电影文学剧本(单行本)产生了一个新的思路——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报告文学收集在一起,共挑选出与电影文学剧本《仙海青鸟》相关的10篇作品,收入本书,因为《仙海青鸟》是取材于多篇报告文学构思创作的。
我凝视着《仙海青鸟》这部书稿,心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谨以此书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
李南山
2006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