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是一个承受心灵风暴的季节,《十七岁的礼物》是一本以成长为话题的书,它是一位母亲送给十七岁的儿子,也是送给所有花季雨季孩子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教你如何认识自己并塑造自己,如何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十七岁,你准备好了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七岁的礼物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田杨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十七岁,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是一个承受心灵风暴的季节,《十七岁的礼物》是一本以成长为话题的书,它是一位母亲送给十七岁的儿子,也是送给所有花季雨季孩子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教你如何认识自己并塑造自己,如何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十七岁,你准备好了吗? 内容推荐 十七岁是一扇门,从稚嫩走向成熟,带上梦想和信念,开始新的旅程;十七岁是一道坎儿,从依恋走向独立,学会主宰自己,你就不会屈从命运;十七岁是一扇窗,从现在伸向未来,拥有强大的心灵,你就拥有了世界。这本《十七岁的礼物》,是一个母亲爱的结晶、智慧的凝聚。它会带给你启迪、信心和力量,它会为你成功的人生助一臂之力。我相信,拥有它,你便拥有了一份成长的财富。 目录 1 生如夏花 为自己喝彩 独一无二的你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上帝的偏爱和天使的吻痕 为自己喝彩 珍惜你自己 别把自己丢了 人生没有返程票 离悬崖多远最好?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生命可以更精彩 苦苦地追求、甜甜地享受 约会自然 “花样美男”与“野蛮女友” 为美好欢呼 2 走出雨季 倒出鞋里的沙 星空的启示 装满果汁的杯子 垃圾也能发电 拔掉心中的刺 天使与魔鬼 搬开心中的顽石 态度决定一切 差生也可能当总统 别为打碎的花瓶哭泣 不必永远坐前排 学学天上的小鸟 守望心灵的家园 初次的感觉 守望生命中的青苹果 人生不是游戏 警惕“第一次” 拒绝美丽的诱惑 3 青春元悔 沙里淘金 一无所有的百万富翁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价值百万的简单方法 给自己一个期限 放飞心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梦想成就未来 找到自己的北斗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梦想创造可能 长大,就是对自己负责 备好生命中的“大石块” 执著铸就理想宫 作家与鲸鱼 4 历练人生 壁立千仞 诚信是金 堂堂正正做人 君子坦荡荡 自尊的价值 桃李不言 播种美德,收获健康 问心无愧 阶梯与滑梯 成由勤俭 大家风范 有没有那么一个词可以终生奉行 关键时刻,你敢确定吗? 抬起头走路 做自己的朋友 能忍者,成天下大事 强者之旅 奇迹诞生的途径 英寸外的黄金和次追求 让生命破茧成蝶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5 飞到最高 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 人人皆可师 10-9=? 多给自己机会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用心去发现 时刻准备着 成败一念间 细节决定成败 蝴蝶与澳大利亚 没有任何借口 穷人最缺的是什么? 点石成金 其实,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行动是最好的格言 建立自己的快乐驿站 思考的力量 月光宝盒的魅力 6 风雨彩虹 刺中的玫瑰 那灿烂的向日葵 拿好快乐的遥控器 感恩的心 世界是一面镜子 生命中的最美 比金钱更重要的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干干净净的人间大爱 伸出你的手 经典爱情 苦难是金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 奔跑、超越和智慧 美丽的忧伤 7 一路芬芳 播种鲜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赏识是一种美德 一句话,一辈子 交往的智慧 柔和的力量 刺猬的故事 学学名人的幽默 打造魅力 学会尊重 给别人一个理由 仪表是无声的名片 微笑是人类最近的距离 合作与共享 让小鸟叼来大树 照亮别人,快乐自己 哈佛的大雁游戏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后记 试读章节 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只是许多人没有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有时候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负,好像世上唯我独尊;有时候又有一种微不足道的自卑,好像自己一无是处。不仅是你我,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有这样的矛盾心理。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带着独特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它会让你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那是你人生的一种升华和成功。 在美国新泽西,有一位愚钝无比的小男孩,无论老师如何努力地教他,他仍然无法学会从1数到10。 无奈之下,老师决定请他的父亲来学校一趟,好好沟通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竟然如此差劲时,老师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盛怒的父亲立刻当着老师的面大声呵斥孩子:“你这么大了,连从1数到10都学不会,将来长大能有什么用?” 这个学不会10个数字的孩子眼珠飞快一转,笑嘻嘻地说:“我可以做一个拳王争霸赛上只需要数到9的裁判。”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布鲁斯·富兰克林。 在今天的美国体育界,谁都知道,布鲁斯·富兰克林是全美职业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裁判!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美好特质与潜能。只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却没有用好。 有时候。如果运用得当,你在某一方面的缺陷,恰好就是你在另一方面的优势:不善言辞的人,更善于倾听,理解力会更强;行动比较迟缓的人。更喜欢深思,稳定性会更强;视力不好的人,感觉格外灵敏,往往具有超强的听力……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正如在木匠眼里,没有一块木板是废物,哪怕一个小木块;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鸡鸣狗盗”的故事还记得吗?孟尝君广聚人才、礼贤下士,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个都有突出的才能,只有两个人非常不起眼,一个只会学鸡鸣,一个只会学狗叫,大家都看不起他们。然而,在生死关头,救了他的正是这两个被大家认为最没有用的人。 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只要坚定不移地把自己当做一块金子,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地给自己机会,不管身居何处,也总会脱颖而出。 成为天才的第一步,就是要相信自己是天才。 不要自怨自艾,要极力挖掘自己的闪光点;不要怨天尤人,要努力找到自己能够闪光的位置。充满自信,永不服输,你就会拥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刻。 上帝的偏爱和天使的吻痕 愉快地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积极地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 “唉,我的眼睛要是再大一点就好了。” 没想到,你这个一贯十分自信的小帅哥竟然也会对着镜子叹气了。 “那就不和谐了。你现在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我肯定地说。 “你当然这么想,儿子总是自己的好嘛!”调皮地眨眨眼,你还是将信将疑。 真的,儿子。对于青春,镜子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敌人。它告诉我们自己的阳光和活力,也夸大了别人不易察觉的瑕疵和缺点,真让人又爱又恨。 有个男孩子生下来左边脸上就有一块暗红色的胎记,使得他本来英俊的脸有些狰狞恐怖。然而,他一直积极而快乐地生活着,各方面都很优秀,还非常喜欢演讲。他泰然自若,自信而大方地侃侃而谈,以幽默诙谐的谈吐、睿智敏锐的思想,赢得观众由衷的赞叹。他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他脸上的胎记是天使的吻痕。因为他是个优秀不凡的孩子,上帝偏爱他,为了把他和其他孩子区别开来,就让天使给他做了一个记号。他一直深信不疑,并且格外珍惜自己的不凡天分,在各方面都很努力。长大之后,他依然把那块胎记作为幸运的标志。因为,他理解了妈妈的深沉的爱,如果没有它,就没有自己当初的努力,自己也许就会庸庸碌碌。 热爱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喜欢自己。P6-9 序言 有一种财富叫成长——《十七岁的礼物》序 梅洁 有人问马克·吐温,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信条?他说,毫无疑问,是成长。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变自己,直到生命的结束。 成长如此重要,它伴随着你的一生,也决定着你怎样度过一生。 每个人的前途都是自己打造的,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命运。在人生关键的青少年时期,学会如何认识自己并塑造自己,也学会如何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这就为一生的前途铺就了基础。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这种财富叫做成长。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假如时光倒流,我会……”许多人曾经这样感叹。也有人曾经断言,如果人生颠倒过来,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成功。人不会有来生,时光也不可能倒转。但是,听听那些曾经走过年轻的人们的忠告,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成功的机率也就会更大。 《十七岁的礼物》是一本以成长为话题的书,它是一位母亲送给十七岁的儿子,也是送给所有花季雨季孩子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作者田杨曾经是一位诗人。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教师。作为一个十七岁孩子的母亲,她爱孩子,也了解孩子;作为一个在大学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她深知未来对孩子们的要求,也知道现在他们应该为前途准备好什么。在这本书中,她把自己及周围的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多年来苦苦思索后对人生的感悟无私地呈现出来,在她温婉的笔下,倾注了无限的爱心,融满了成长的智慧。 “每一只蝴蝶,都是蛹咬破茧而变成的。人生也是这样一个历练的过程。束缚我们的茧,有许多层,冲破它们,才能展翅高飞。每一只蛹,都可以成为美丽的蝴蝶,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精彩的人生。”田杨这样阐述成长。她用诗性的语言、感人的故事、隽永而富有哲理的格言告诉她的儿子,也告诉世间所有的孩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独特的使命,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人生的一种成功,也是最幸福、最快乐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块金子,只要你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点,战胜自己的弱点。 《不必永远坐前排》深深地触动了我—— 有篇励志文章《永远都要坐前排》,写的是撒切尔夫人的故事: 玛格丽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玛格丽特不仅学业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其他活动中也都是名列前茅,最终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永远都坐前排”,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激发人追求成功的愿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况且人人永远都想坐前排所引发的,不仅是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还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挫败感,最终导致的是人性的自私、贪婪和不择手段。 人无完人。像撒切尔夫人一样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如果没有坐到前排就是人生的失败,那么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失败的。这是一种误区。事实上,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比处处追求挤在前排更重要。 于是,田杨告诫自己的儿子:你不必事事处处都争第一,只要认清自己的优势,脚踏实地地去追求,并把它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在某些方面成为最优秀的,最成功的。 田杨又为我们举了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例子:有个漂亮的女孩,曾经也是一个“永远都要坐前排”的女孩。她学习优秀,智商很高,无论做什么总是力拔头筹。父母家长宠她,老师夸她,同学羡慕她,她永远都笼罩在“第一”、“最好”的情结中。有同学谈起巴尔扎克,她不懂,就如饥似渴地吞食《人间喜剧》,直至她的见解无人能比;有人游泳不错,她就猛练三伏;钢琴风起,她又苦练三九……可是20多年过去,她并没有成为“撒切尔夫人”,只是在她所在的单位获得了一个“万事通”的绰号,除此之外,毫无建树。反而是班上一位成绩中上,其他方面也并不突出,却一贯认认真真做事的同学,成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于是,田杨对儿子,也是对所有孩子说:只要不断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但成功的概念绝对不是永远都要坐前排,而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充分实现自己、实现人生的意义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找到自己的北斗》一文中,田杨讲给儿子一个沙漠小村的故事:比塞尔小村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但小村的阿古特尔,因为一直朝着北斗星行走最终走出了沙漠。于是,田杨以一颗智慧的心告诉儿子: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在人们的生命旅途中,也有这样的沙漠,很多人走不出沙漠,并不是因为那沙漠太大,大到人们根本无法走出去,而是人们没有选定方向,没有找到自己的北斗。 田杨又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告诫儿子:如果我们想走得更远,就必须确定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明确而具体的,它是我们和未来的约定。未来,我们想到哪里去,我们想做怎样的人,我们想做怎样的事,我们想完成一些什么样的愿望,怎样去一步一步完成,都应该认真思考,然后很郑重地把它写在纸上,刻在心里……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田杨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充满母爱哲学和成长智慧的书,这在当下物欲横流而忽略精神给予的时代,是值得我们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父母阅读的书。我相信阅读的结果是:你会有突然的发现和顿悟;你会有暗自的忏悔和改过;你还会有一生的记取和照亮…… 十七岁是一扇门,从稚嫩走向成熟,带上梦想和信念,开始新的旅程;十七岁是一道坎儿,从依恋走向独立,学会主宰自己,你就不会屈从命运;十七岁是一扇窗,从现在伸向未来,拥有强大的心灵,你就拥有了世界。 十七岁,你准备好了吗? 但无论怎样,我都真切地希望在你备好的行囊里,一定装上 2007年6月21日于北京 后记 当这本书既将付印的时侯,传来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因为无法承受学习的压力、今后生存的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刺伤自己女同学以后,跑到一个高层建筑去跳楼自杀,幸好被及时赶来的保安救下。 十七岁,本来就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是一个承受心灵风暴的季节,而80后的这一代,从来没有经受过父辈经受过的艰苦和磨难,却承受着比父辈大得多的竞争压力。应试教育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使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心理的压力不能及时疏导,悲剧就不可避免。他们非常需要一种东西,一种成长的智慧和心灵的历练。而这,恰恰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 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我一直保有一颗纯真的心,我爱孩子,也是他们最信赖的朋友。不仅儿子戏称我为人生导师,朋友们的孩子经常让我辅导作文,有什么心里话也喜欢向我倾诉。因为早恋的问题、学习的压力、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苦恼的时候,他们不和自己的父母说,却对我毫无保留。当我的儿子考入一所重点高中寄宿的时侯,思念,像一条小蛇啃噬着我充满柔情和思念的心。于是,为了让儿子和朋友的孩子们,以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我为他们写下这本书,写下对他们的期待和忠告,希望他们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快乐成功。 这本书从2005年9月开始酝酿,到2006年8月完成初稿,2007年5月定稿,其间先后修改了5次。这个过程比十月怀胎还要艰辛,而且最痛苦的,十月怀胎收获的是越长越大的宝宝,而我每修改一次,都在忍痛割爱,越改越薄。因为河北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辑王苏凤老师、责任编辑王轶说,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时间太紧张,一定要精而又精,让他们在轻松享受中阅读这本书。苏凤老师也有一个十七岁的孩子,王轶刚刚研究生毕业,走过十七岁不久,她们十分懂得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她们不辞辛苦,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让我非常感动。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也十分感谢作家梅洁老师,她在百忙之中为这本书作序,并给予我热情洋溢的鼓励。她谦和、睿智的大家风范,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我受益终身。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杨彦文的鼓励和大力支持。这本书虽然由我执笔,但里面的许多思想,都是我们两个在教育孩子中共同蕴酿的,在感悟生命、感悟成长的交流、沟通,甚至碰撞中产生的。 人生中有许多道理,往往一点就通,而自己却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想明白,甚至一生都不会明白。我希望这本书给我的孩子以及所有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裨益。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拥有灿烂的笑容和成功的人生! 田杨 2007年5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