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前半生(共2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爱新觉罗·溥仪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举世公认的奇书。奇就奇在这本书是由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自执笔撰写的;奇还奇在这本书是溥仪亲口述说自己如何当上大清宣统皇帝和伪满“康德皇帝”,如何沦为战俘和战犯,又如何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奇特经历。从书中我们能够看到最后一次皇帝大婚的明黄色胜景,能够看到逊位之君传统的帝王教育和宫廷生活,能够看到溥仪移居天津以后在租界地当寓公的浪漫与尴尬,能够看到这位当年帝王沦落为异族入侵者傀儡的身心丑态,能够看到他被俘后在赤塔、伯力当俘虏,在抚顺当战犯被改造的思想和生活历程……这一切,又有50余幅鲜活的珍贵照片佐证。

另外,该书还附有《溥仪10年日记》,这是溥仪先生在特赦后,亲笔记述的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而生动。这是溥仪自己写就的完整的一生和合本。

内容推荐

《我的前半生》是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自传作者从自己的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他的写作即是个人的历史书写,也由于他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全方位地再现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本书由爱新觉罗·溥任先生独家授权同心出版社,并将珍藏多年的50余幅老照片一并付梓。溥任同时建议将溥仪先生1956年到1967年,即特赦之后直到去世前的日记作为附录同时出版。日记记录了作者在特赦之后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生动、细腻、完整地反映了溥仪作为普通公民的生活全貌。

目录

《我的前半生》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 外祖父荣禄

 三 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 摄政王监国

 五 亲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

 一 登极与退位

 二 帝王生活

 三 母子之间

 四 毓庆宫读书

 五 太监

 六 我的乳母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一 袁世凯时代

 二 丁巳复辟

 三 北洋元老

 四 不绝的希望

 五 庄士敦

 六 结婚

 七 内部冲突

 八 遣散太监

 九 整顿内务府

 十 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 在北府里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一 罗振玉的努力

 二 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四 东陵事件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六 郑孝胥的理想

 七 “行在”生活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一 不静的“静园”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

 三 夜见土肥原

 四 白河偷渡

 五 在封锁中

 六 所见与所思

 七 会见板垣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一 傀儡戏开场

 二 尊严与职权

 三 订立密约以后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五 第三次做“皇帝”

 六 幻想的破灭

 七 吉冈安直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

 九 家门以内

 十 大崩溃

第七章 在苏联

 一 疑惧和幻想

 二 放不下架子

 三 我不认罪

 一 我只想到死

 二 初到抚顺

 三 我离开了家族

 四 搬到哈尔滨

 五 写自传与献“宝”

 六 小家族起变化

 七 坦白从宽

 八 糊纸盒

 九 检察人员来了

 十 东北人民的灾难和仇恨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一 怎样做人?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

 三 不可衡量的人

 四 变化说明了一切

 五 会见亲属

 六 日本战犯

 七 “世界上的光辉”

 八 再次参观

 九 劳动与乐观

 十 考验

 十一 特赦

新的一章

 附:对《我的前半生》部分史实的订正

附:十年日记(1956-1967年)

《溥仪10年日记》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0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七年

试读章节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

公元一九0六年,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北京的醇王府。我的祖父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初封郡王,后晋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做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即光绪皇帝),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在我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湉的堂兄弟),兼祧光绪。在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一月初九日,我便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会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譞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这就是第一座醇王府。后来,载涖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出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升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奉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祖父,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又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因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掀起了革命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就随着清朝的历史一起告终了。

在清朝最后的最黑暗的年代里,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为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所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譞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因咸丰登极而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没有得到过什么“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是由于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非完全如此。我很小的时候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年幼的六叔载洵看见陈世美被包龙图铡得鲜血淋漓,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飞黄腾达的真正起点。

这事发生在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屈辱的和议宣告结束,逃到热河卧病不起的咸丰皇帝,临终之前,召集了随他逃亡的三个御前大臣和五个军机大臣,立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八位“顾命王大臣”按照遗命,扶载淳就位,定年号为“祺祥”,同时把朝政抓在手里。

这八位顾命王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军机大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其中掌握实权的是两位亲王和一位协办大学士,而肃顺更是其中的主宰。肃顺在咸丰朝很受器重,据说他善于擢用“人才”,后来替清廷出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汉族大地主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就是由他推荐提拔的。因为他重用汉人,贵族们对他极其嫉恨。有人说他在太平军声势最盛的时期,连纳贿勒索也仅以旗人为对象。又说他为人凶狠残暴,专权跋扈,对待异己手腕狠毒,以致结怨内外,种下祸根。其实,肃顺遭到杀身之祸,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这个集团与当时新形成的一派势力水火不能相容,换句话说,是他们没弄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拉上关系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

恭亲王奕訢,在咸丰朝本来不是个得意的人物。咸丰把奕訢丢在北京去办议和,这件苦差事却给奕訢造成了机运,奕诉代表清廷和英法联军办了和议,接受了空前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颇受洋人的赏识。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自然不甘居于肃顺这班人之下,再加上素来嫉恨肃顺的王公大臣的怂恿,恭亲王于是跃跃欲试了。正在这时,忽然有人秘密地从热河“离宫”带来了两位太后的懿旨。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