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丛书》囊括了苏州的戏剧、绘画、园林、街坊、名人、名胜、民俗、考古、工艺……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
本书为丛书之一,将从出土文物、历代苏州私人藏家、苏州文物市场以及近现代文物观的进步、文物的捐献等方面来谈苏州的文物,而对文物的介绍、研究、欣赏则寓于各章各节之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州文物/苏州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吴琴//陶启匀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苏州文化丛书》囊括了苏州的戏剧、绘画、园林、街坊、名人、名胜、民俗、考古、工艺……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 本书为丛书之一,将从出土文物、历代苏州私人藏家、苏州文物市场以及近现代文物观的进步、文物的捐献等方面来谈苏州的文物,而对文物的介绍、研究、欣赏则寓于各章各节之中。 内容推荐 《苏州文化丛书》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本书为丛书之一。 老一辈的文化人一提起苏州,便会联想到苏州悠久的历史给后世留下的精美文物,联想起苏州众多的文物收藏家,甚至联想起苏州护龙街的文物古玩集市。苏州向来被称为“东南文物之都”。本书对苏州文物作了系统的介绍。 目录 引言 文物概述 文物概念的演变 文物三种价值的含义 文物定级的国家标准 出土文物 史前的文物珍品 吴国的文物珍品 中古时期的文物珍品 传世文物(上) 宋元时期的私人收藏 明代的私人收藏 传世文物(下) 清代的私人收藏 寺庙和义庄的收藏 文物市场 明末清初的文物商贾 护龙街的文物市场 苏州的书画装裱工艺 文物市场中的仿古制赝 文物保护 文物的民间保护 苏州历史上首次文物大展 抵制日军对文物的掠夺 流散文物的淘换 文物捐赠 李根源先生的捐赠 顾颉刚先生的捐赠 柳亚子先生的捐赠 何澄子女的捐赠 吴湖帆先生的捐赠 顾公硕兄弟的捐赠 钱镛徐玥夫妇的捐赠 试读章节 5.内木函外壁的彩绘四天王像 真珠舍利宝幢是安置在两层木函之中再存放在天宫的。外木函情况前面已作交代。内木函外壁绘有四天王像,这四幅天王像既是关于佛教神话的艺术创作,又是我国古代武将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历经千年,依然五彩斑斓,气象不凡,为我国古代绘画宝库增添了一件不可多得的杰作。经鉴定,这四幅天王像为国宝级文物(图12)。 所谓“四天王”,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来成为佛教中的天神。按照佛教经论所说,世界分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四天王则生活在欲界最高层——六欲天。六欲天又分六重,第一重即“四天王天”。所谓“四天王天”,即四天王及其眷属(即近侍、信徒)的住处,它在须弥山腰。据说那儿有一座小山名犍陀罗,此山有四个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各居一峰,其任务是“各护一方天下”,分别掌管东胜身洲、北俱卢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的山川方物和人类社会,故又名“护世四天王”。四天王各有其名,东方持国天王名“提头赖吒”,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西方广目天王名“毗楼博叉”,南方增长天王名“毗楼勒叉”。他们的造像经常出现在地宫、天宫中,作为佛舍利的保卫者。在龙门石窟里,他们出现在佛的两旁,说明他们也是“护法天神”。 四天王既要护世,又要护法,当然是尚武的。对于这样的造像,既容易表现,也容易流于一般而显得空泛。宝幢内木函上的四天王像,身体各部分比例匀称协调,其面部除表现出他们共同的尚武精神外,还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个性和表情。东方持国天王右手叉腰,左手柱剑,好像正处于拼搏的间歇,但他余怒未敛,嘴角紧闭,表现出洞察一切的神态和血气方刚的性格。那头戴凤冠的西方广目天王双目怒视前上方,两手斜握斧钺,腰肢高度后倾,张口狮吼,似正与妖魔搏斗,他有着必胜的信心,表现出丰富的沙场经验和常胜将军的气魄。南方增长天王刚发怒竖,双目圆睁,颧骨高耸,左手持矜,右手掌平伸,三指弯曲,唯食指中指伸成八字式,似乎真在严厉斥责某种邪恶,好像是一位义正辞严的勇武将帅。北方多闻天王,蚕眉杏目,口唇微启,身挂宝剑,右手向上指点,左手高擎舍利塔,似正念咒作法,是一个法道高超的圣神。四天王虽然画得形象各异,个性有别,但整体看起来,又是浑然一体的夸张生动,正所谓神贯气全,一派雄壮的气象。如此生动的气韵当然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来刻画的,但是莼菜似的线条的劲怒、飞动,亦是使画面产生强烈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正是这样的线条,使整个画面的气氛统一在“天衣飞动,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意象之中,正如《图画见闻志》所谓的“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 相传吴道子的天王像画得孔武有神,气势雄壮,“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吴道子的佛教造像称为吴家样,据说“吴家样”是当时极为流行的艺术样式,“吴家样”的粉本在当时及后世都不断为人传摹。观察内木函彩绘四天王像,亦当是“吴家样”的传摹,而这位传摹的画家必定是技巧相当圆熟,造诣相当深厚,方能达到如此完美的化境。 前面说过,真珠舍利宝幢佛宫部分,供奉着书有七佛名号的经幢,经幢内藏有舍利子,经幢顶置一银皮鎏金挑花佛龛,佛龛中端坐一尊通体描金的祖师像。他两腿盘屈,两手作禅定印,身着汉服,头戴风帽,正澄思静虑。这是宝幢上17尊佛像中雕刻得最好的,特别是面部表情,刻画得特别细腻,表现出高僧应有的修养和深沉的性格。其位之尊,可以断定宝幢供奉的正是他的遗身舍利。那么,他是哪一位高僧呢? 《中国美术全集·五代两宋雕塑概况》指出:“南方原为佛教禅宗的根据地,为适应各阶层信徒的需要,禅宗信仰的中心对象,由佛转移到比较有‘现世得福’的现实意义的观音、地藏、罗汉、祖师等方面。这种大众化的佛学思潮在民间广为传播,从而扩展了佛教艺术的领域,并使佛教造像的内容增添了不少新的题材,出现了时代的新貌。”这里说的对祖师的信仰,就是所谓祖师禅,即由祖师口耳相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佛教禅宗。 根据《吴都法乘》等文献记载,可知瑞光禅寺曾经是禅宗的道场。在瑞光寺塔落成后不久,瑞光禅寺一度为禅宗史上有名的圆照宗本大和尚主持。另从《坛经》内所附的禅宗各祖师像来看,宝幢佛龛内供奉的祖师,其着装与慧能和尚一个模样。因此可以推测,有可能是六祖慧能。慧能是禅宗史上高倡革命的祖师,他当然最有资格享受这份尊荣。 宗教和艺术是一对孪生姐妹。19世纪的欧洲艺术巨匠罗丹曾经说过:“真的艺术家是人之中最有宗教感的。”联系他前后论述,所谓“宗教感”可以理解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类似宗教式的狂热和激情,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真珠舍利宝幢和它内木函上的四天王像当是艺术匠师虔诚的佛教情感在艺术上的灿烂成果,是中国佛教艺术中一曲无比优美的梵呗旋律。 为了更好地保存真珠舍利宝幢这一稀世之宝,苏州博物馆协同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对宝幢进行了复制。 P69-73 序言 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革。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丰厚性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等等。千百年来苏州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是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但不应当因之而自我陶醉。文化之生命力在于繁衍不绝、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开拓,文化长河之内在生机在于奔腾不息、永不终止的流淌与前进。苏州的文化经久不衰,源于世世代代不息的继承和传播,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正是由于一代一代人的辛勤探索与不断创新,使苏州的文化日益根深叶茂,绚丽多彩。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苏州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地区,成为二十一世纪新的“人间天堂”。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的繁荣,渊源于悠久的历史,植根于今天的实践。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苏州文化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认真总结、研究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苏州文化的丰富宝藏,博采八方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苏州市文化局和苏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苏州文化丛书》,是苏州文化建设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感于斯,写了以上的话,聊以为序。 1999年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