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州小巷/苏州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亦然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州文化丛书》囊括了苏州的戏剧、绘画、园林、街坊、名人、名胜、民俗、考古、工艺……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本书为丛书之一。

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清幽;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雅致;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丰富而深藏不露;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灵秀而才俊辈出……让我们联袂走进苏州小巷深处,领略那一道别有情韵的风景线吧!

内容推荐

《苏州文化丛书》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本书为丛书之一。

苏州小巷最为挥之不去的影子是在苏州人的心里,她横亘在苏州人的性格中,浮动在苏州人的血液里。

目录

引子

小巷沧桑

从苏州首任规划局长说起

历史化石凿成的巷名

鸟瞰小巷

趣谈巷名

世纪末的壮举

走进深巷

小巷深宅

小巷小吃

茶馆,小巷回音壁

小巷雅音

小巷节日

水巷风情

水城经纬

水巷如画

画桥三百

情系古井

小巷人物

回归家园的人们

醉心艺文的人们

悬壶济世的人们

小巷投影

苏州小巷名录

试读章节

假日闲暇之时,骑一辆自行车,与二三同道穿行在苏州的小巷小弄里,实在是一桩惬意的事情。

不必带地图,不需事先拟定好计划,只一味恣意往小巷里钻,遇上残碑断碣便跳下车’任意猜测一番,实在想不通便向小巷子里的老者请教一下,他们总会十分热情而详尽地给你一个满意的解答的。

有时小巷越来越狭,以为是个死巷,谁知转过一个弯子,又是一条清悠整洁的小巷。有时一下子跑到人家院子里去了,红着脸道歉后才知道这原本就是小巷的一部分,离开后你还会思量,是小巷侵犯了院子,还是院子侵犯了小巷?

慢慢地,你会品出其中的无穷趣味;慢慢地,你会常常若有所思;慢慢地,你会觉得自己长了点学问;慢慢地,你会感到与这座文化古城的感情愈来愈深了。

经常在巷头巷尾对着蓝底白字的巷名出神,有时便生出奇怪的幻觉来,最常出现的幻觉是她很像茶叶。

是的,一个巷名便是一片茶叶。而时间则是一泓天泉,冷水泡茶慢慢浓。

有的是绿茶,清新沁脾;有的是红茶,浓香馥郁;有的是花茶,淡雅宜人。

在小巷里我想得最多的是苏州特产茉莉花茶。不是因为“茉莉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而是喜欢她的平民气息,喜欢她的俗中之趣、俗中之雅,如同带给我愉悦的许多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巷名。

苏州小巷中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巷名特别多,简直俯拾皆是。

养育巷呼为羊肉巷,企图误导人们到那儿去买羊肉?

条坊巷呼为调丰巷,是不是寓有风调雨顺的意思?

马脊梁巷呼为马济良巷,巷子里是否曾经住过一位著名的老中医?

因果巷呼为鹦哥巷,巷子里有个花鸟市场?

临顿路成了伦敦路,如果剔去读音因素不谈,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哪儿跟哪儿呀!

窦妃园成了豆粉园,前者是因为巷子里曾有一座窦妃墓,据说窦妃是吴王阖闾的一位妃子。后者却是专营蚕豆粉、绿豆粉的小店了,可能是那种小巷里常见的前店后坊。真的,我所工作的单位就在那附近,有一次我还真想到那儿去买点小菜。

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巷名固然可以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诙谐,生出一点使人微笑的歧义,但也会因此损失不少历史注脚式的效用,令人不知所云。

朱家园以北有东善长巷和西善长巷,我曾有朋友住在那里。我向他请教“善长”何解,他也答不出,以一句“巷名如同人名,只要不与其他巷子同名就行了”敷衍过去。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的巷名是东船场巷和西船场巷,吴方言里“船场”与“善长”同音,大约那儿曾经是停船和修船的所在吧。

苏州曾经有一条名字很雅的巷子叫紫兰巷,90年代初拓宽干将路时这条巷子被大路“吃”掉了。其实这条巷子原来叫纸廊巷,“紫兰”的名字虽较“纸廊”为美,却不免因此而掩埋了苏州的造纸工艺。苏州历史上出产的纸很有名,《吴郡志》载:“彩笺,吴中所造,名闻四方,以诸色粉和胶刷纸,隐以罗纹,然后砑花。”洪武《苏州府志》亦有记载:“庆元间,郡人颜方叔创造佳笺,其色有杏黄、露桃红、天水碧,俱砑成花竹鳞羽、山林人物,精妙如画。亦有用金缕五彩描成者。近年有青膏笺、水玉笺,绝佳。”如此之美的彩笺,听听都感到心醉,如果用它写字,你忍心胡乱涂鸦?现在的古吴轩出版社社址说不定就建造在过去的纸坊上,如果能恢复这一纸品,倒是一件风雅之事。  道前街一侧的西美巷原称西米巷,是过去的米市所在,附近还曾有谷市桥。明代的清官况钟曾经在巷子里住过,就是昆剧《十五贯》里的那位况钟,现在巷子里还有况公祠。《吴郡金石目》记载得明白,“永定乡人造井题记,嘉定十七年十二月,正书,在府治东西米巷”,确证过去是叫西米巷的。现在改成西美巷,美则美矣,却失其原旨了。不过苏州人大约觉得这样一改很有点意思,索性连东边的一条果子巷一起改过来,叫东美巷。果子巷这名字也不是原版,原版叫果子行,是专门买卖果品的地方,巷中曾有桥名果子行桥,现在这么一改,把附属在原名上的历史内容一古脑儿抹去了,倒也省心。

文庙西南有一条叫潘环巷的巷名也是错出来的,要把这个错理清,得多绕一个弯子。曾经在报刊上看到有文章,指出潘环巷的巷名是如何错的,说潘环巷的“潘”应该是“泮”。泮,古时候称学校为泮宫,清朝时称考中秀才为“入泮”。潘环巷在文庙附近,巷名起于文庙,应该是泮环巷。乾隆《吴县志》也是这个观点。文章另举苏州竹辉路口的近潘村为同样的错误,应为近泮村。有意思的是乾隆《吴县志》还记载了“土人”把东泮环巷叫成“东半爿巷”的错误,可见巷名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而且花样百出。后来又从洪武年间的《苏州府志》中看到,泮环巷也是错的,潘环巷则是错上加错,最初的巷名应该是蒲帆巷,编蒲作帆是吴人的特产,家住蒲帆巷附近的宋代诗人梅尧臣曾有“绿蒲作帆一百尺,波浪疾飞轻鸟翮”的诗句。编蒲帆的织法与编蒲包相同,《宋平江城坊考》的作者王骞说“近世只见蒲包,不见蒲帆矣”,而现在连蒲包都看不见了,满世界乱飞的都是涂着乱七八糟广告的塑料马夹袋。

错得最令我头痛的是三多巷。我住在三多巷附近,经常路过三多巷,心里很长时间悬着一个问题,三多巷说的是哪三多呢?于是我就自作聪明地猜起来。我主要往人物这方面想,因为三多巷就在著名的三元坊旁边。最后我确定了这样的三多:一是状元多,状元也是苏州的特产,人所共知;二是御医多,苏州产生过许多名医,历史上形成过很有影响的温病学派,不少有成就的良医都被召进皇宫;三是名妓多,陈圆圆、赛金花是最著名的两位,还有很多,比如在虎丘山葬着的真娘等等。后来我到市地名办公室查资料,看到关于三多巷的解释——真令人泄气——乃福禄寿三多之义,太无趣了。我心中不服,又翻史料,这才真相大白。三多巷得名于三多桥,而三多桥乃杉渎桥之误,三多巷亦为杉渎巷之误。北寺塔砖文中存有“杉渎”字样,证明苏州曾有此地名。杉渎是一条河名无疑,这样,桥为杉渎桥、巷为杉渎巷才能顺理成章。问题是为什么叫杉渎?我把杉渎与船场巷联系起来想,修船总要用木头,而修船用的木头以杉木为宜,船场附近的河里当然需要经常存放一些杉木,于是当地人便自然而然称此河为杉渎了,此推测不知方家以为然否?

追究巷名是如何错的颇有意思,最常见的错误原因是音同字不同,错误的目的是方便,便于理解,便于记忆。这也对,巷名毕竟不同于乡土教材,不是历史资料室,没有必要搞得那样拗口又难认难写。方便,是巷名的第一要务。

P36-40

序言

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革。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丰厚性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等等。千百年来苏州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是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但不应当因之而自我陶醉。文化之生命力在于繁衍不绝、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开拓,文化长河之内在生机在于奔腾不息、永不终止的流淌与前进。苏州的文化经久不衰,源于世世代代不息的继承和传播,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正是由于一代一代人的辛勤探索与不断创新,使苏州的文化日益根深叶茂,绚丽多彩。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苏州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地区,成为二十一世纪新的“人间天堂”。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的繁荣,渊源于悠久的历史,植根于今天的实践。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苏州文化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认真总结、研究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苏州文化的丰富宝藏,博采八方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苏州市文化局和苏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苏州文化丛书》,是苏州文化建设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感于斯,写了以上的话,聊以为序。

1999年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