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韩非子智慧讲堂(法家之法术势)/国学诸子百家讲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周广宇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韩非子的学说师承儒家,融用道家智慧,而以法家为本位,其智慧可以直接和现代沟通。

本书为“国学诸子百家讲坛”系列之一,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今天政治学、管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证方法。政界的官员可以读,商界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读,非官非商的平民百姓也可以读。只要用心去读,不歪用韩非子的思想,都能够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的骄傲。但要真正参悟和理解其精髓,并不是件易事。“国学诸子百家讲坛”丛书循着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清晰而深刻地帮助我们解读华夏文明的根源。诸子百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在其后两千多年中,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里的辉煌。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总称诸子百家,诸子指管中窥豹的代表人物或代表作;百家泛指当时思想家人数之多。今人将诸子百家略分为十家:儒、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农、小说。

本书为其中一册,讲述了法家韩非子的学说。韩非子的学说师承儒家,融用道家智慧,而以法家为本位,其智慧可以直接和现代沟通。《韩非子》这本非常实用的书,政界的官员可以读,商界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读,非官非商的平民百姓也可以读。任何人,只要用心去读,不歪用韩非子的思想,都能够从中受益匪浅。

目录

第一章 王霸之道——英明领导的原则

虚静无为,借力成事

掌控全局,分权管理

深藏城府,不露心迹

远见卓识,明察秋毫

大权在握,专职专任

取天下,先心容天下

承担责任,明辨是非

诚信赢得忠心拥护

去邪心,守正道,谋长治

第二章 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

抓牢权势,树立威信

神秘莫测,保持距离

以权统人,调动部属

权势要靠权术保障

做好权力的节制平衡

禁止结党营私,拆散小集团

防备下级夺权取代自己

第三章 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

正直的领导赢人心

重赏与严罚两手抓

协调上下利害关系

管理要去私心,行公义

建立有效的监察制度

无情管理,有情领导

第四章 治世之纲——用法治代替心治

管理要轻心治重法治

以道为原则,以法为根本

以身作则,依法办事

执法公正,才能不树私怨

制度管理无小事

刚性是执行力的保证

第五章 决策之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顺应时势,知权善变

认识正确,决策才能正确

考虑问题要有预见性

假象不辨,真相难明

决策不能朝令夕改

舍弃小利,谋求大局

决策因时而变,富有弹性

第六章 用人之技——把握用人的要领

得人心者得天下

用人贵在取其所长

任人唯贤,不开人情后门

领导者要做帅才,不做将才

用人必须进行考察

谨防误把人才当庸才

第七章 赏罚之柄——奖惩要公正严明

有功必奖,有过必罚

赏罚要及时,政策要兑现

分清是非,赏罚公正

行赏用罚要因情施策

奖要奖得准,罚要罚得狠

奖励得当,惩罚有度

第八章 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

变革乃生存图强之道

不因循守旧,要因时而变

从实际出发谋求发展之道

革新要识别伪人才

管理要活,不可生搬硬套

危机重在防预,意识决定存亡

第九章 治奸之术——洞察和防范奸邪

禁止奸邪是管理的急务

清除像社鼠猛狗一样的奸臣

看清远离阿谀奉承之人

领导严明则下属不敢奸诈

禁奸先要引导人心向善

监督机制是察奸止奸的大网

明烛远奸,不被假象蒙蔽

第十章 言辞之利——向上进言的技巧

进献忠言需要技巧

进言要揣摩上司的心理

进言需谨慎,看破不说破

注意自己与领导的亲疏关系

直白陈述不如委婉建议

先顺后逆,逐步进入正题

善于运用美化和激励语言

只管献策,不争功劳

试读章节

取天下,先心容天下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毕载。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韩非子·大体》

君主的心胸如果不能像天地一样宽广,就不能像天地一样遍覆毕载,包容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溪流也不拒绝,所以能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如果和天地一样遍覆毕载,万物就齐备了;如果和山海一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国家就富强了。

无论是取天下,还是治天下,领导者首先必须要能够心容天下。不是常有人说吗: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从领导学上讲,就是领导者必须具备包容力。包容力是指领导者心胸的开阔度以及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能力。

韩非子在《大体》这一章中用一段话以天地、山海作比喻,说明君主的心胸要像天地一样宽广,包容万物。对人对事,要像山海一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只要是对国家有用、有利的人和事,都能容纳,都能接受。君主不因自己的愤怒而加害臣民,臣民也不因心中的怨恨而祸害君主。君主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和伟大的气魄,就能做到君臣上下淳朴一致,就能达到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领导者一定要心胸广阔。心胸第一,能力次之。作为一个领导、一个老板,不是你个人的能力决定你事业的大小,而是你的包容力(心胸)决定你事业的大小。“大树底下不长草”,能人式的老板往往容不下能人,但志向远大、心胸宽广的老板,也许个人的能力不强,但往往能留住各种各样能力极强的一流人才。

刘邦,个人的能力不强,但因为能够包容像张良、韩信、萧何等一流的人才,使他建立汉朝,由一个小亭长变成了开国皇帝。尽管这些人才各有各的缺点。

项羽,个人的能力是刘邦的十倍、百倍,“力拔山兮气盖世”、熟读兵法、能征善战,但就连一个亚父范增都用不好,一世英雄,落得孤家寡人、兵败垓下、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结局。

刘备,个人的能力一般,因为能够包容关羽、张飞、诸葛亮、赵子龙等一流的人才,使刘备军团事业兴旺。从卖草鞋做到了全国第三大“公司”。

李世民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善待直谏者魏征,那会是另一副模样。魏征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策划计谋和李世民作对。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就有他的参与,但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重用魏征,和其他皇帝相比,这还不算心胸宽广么?

魏征的《十思》、《十渐》等谏书,尖锐批评唐太宗的缺点,皆人所不敢言,而唐太宗却欣然接受。后魏征因病请求辞职,唐太宗说:“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气量狭小之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唐太宗终成为历史上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的治国明君。

一个领导者,德才兼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包容力,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领导者的心理是否健康成熟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他是否具有足够的包容力,容人、容己、容天下事。包容力也可以分为对事的包容力和对人的包容力。

对事的包容力是指领导者面对复杂环境和繁忙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领导者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许多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时刻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压力,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如果缺乏包容力,就会深陷其中而难以解脱,就不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失败,最终就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工作低效乃至失败。  对人的包容力一般指领导者容人、用人的能力。领导者要用好人,善于识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容人和用人,尤其是能容忍和使用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以及那些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的“怪才”“奇才”和“偏才”,甚至那些与自己有矛盾、冲突或分歧,常常让自己下不来台的却能力又很强的“刺儿头”。如果领导者缺乏对人的包容力,要么嫉贤妒能,要么只对具有某种专长或性格的人才情有独钟,就会造成组织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或单一,这样就会影响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个领导者,心胸有多宽,水平就有多高,事业也就有多大。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在决定任何事情时,要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局出发,不可拘泥于眼前枝节小事。与此相反,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者,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噩运。

《国语》中记载,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政令严酷,引起强烈不满,怨声载道。周厉王听后大怒,命令官吏只要听到谁说坏话就杀谁,气氛异常恐怖,人们不敢多言。但三年后平民忍无可忍,最终发起国人暴动,推翻了厉王残暴的统治。

古往今来,心胸开阔者方成就大事业。胸襟开阔者,方能善于从逆耳之言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过错。心胸开阔者,方能容得下兄弟,才能当老大,简单地把自己作为一个生存的个体是不行的,必须全盘考虑到每一个人的细微变化。

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容乃大不仅是历代名君的治国策略,也是做一个成功领导人的基本素质。同样,这种美德和素质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显得越发重要,更是做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家的必备素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代企业家如果胸怀狭隘,没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仅难以成就大事业,恐怕也难以与人亲切地交往,和睦地与人相处,甚至内心也永远感到孤单、寂寞、痛苦。

企业家有宽大的胸怀不仅能收揽人心,在自己身边聚集优秀人才,还能使人心悦诚服、同心协力、互助互爱。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心平气和、头脑清晰、心态平稳,见识、胆识随之而拓展,为来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

当今社会是服务的社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唯有能容人,才能为他人所容,谁也不能独自生存。因此,宽大的胸怀不仅是处世之基本,也是成功的基础,身为企业领导容人是首要。

P28-31

序言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后、著名华人许倬云在《从历史看管理》一书中向企业管理者推荐历史书籍:“有一部书不是历史书,但确实很有用处,它就是《韩非子》。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今天政治学、管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证方法。”许倬云说,韩非子综合了“势”、“法”和“术”,任何一个好的组织、企业,都应该是这三者的结合。

哈佛大学企管博士后、著名培训师余世维在他的管理讲座中谈到:“两千多年前,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不起的鼻祖韩非子,我后来才知道美国哈佛大学把《韩非子》全部翻为了英文,全世界都非常崇拜我们中国的哲学思想,所以我们把祖先的话好好地体验一下,就是一部管理学。”余世维建议中国的管理者应该读《韩非子》,从中找到管理智慧。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先生喜欢读中国古典书籍,他在谈到管理时说:“有时候我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好就不错,用孔子的思想做事,用老子的思想做人,用韩非子的思想做企业管理。”张瑞敏在出任《赢在中国》总评委时,在点评中说了一段话,语出《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尽己之能者自操事,尽人之力者自计虑,尽人之智者不自计虑,不自操事。”由此可以看出张瑞敏先生国学功底深厚,《韩非子》更是熟读。

《韩非子》的确是非常好的一本管理学书籍,专门讲君王(现在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如何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天下(现在可以理解为企业),很值得研究。

《韩非子》一书中充满了哲理,自秦王赢政以来,韩非子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33年读到《韩非子》,大为叹服:“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赢政后来横扫六国,统一海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建立了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他能成就如此伟业,无不与他吸收了韩非子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有关。

自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采纳推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百家学说被排斥于官学之外,儒术成了治国的纲领。然而,这也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法家的权谋之术从来没有被完全抛弃,历来都是被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青睐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政治文化一直是外儒内法,外圣内王。帝王明习孔孟经典,暗则沐手恭读韩非子帝王之术。

汉宣帝曾经训诫儿子元帝:“我们汉家自有汉家的制度,本来就是拿霸道和王道杂糅着运用的”。刘备死前告诫儿子刘禅:“丞相替你抄誊申不害和韩非子的学说,希望你要好好地揣摩,对治国很有帮助。”魏武帝曹操也是深受法家思想影响,他所推行的耕战、致贤用良等方针策略,大多是对韩非子等人的法家思想的直接继承。宋神宗喜欢读《韩非子》一书,读后说:“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可见韩非子的理论对政治的确很有帮助,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有人评论《韩非子》说:“论事入髓,为文刺心。”说得相当中肯。这种深具启发性又兼具实用性的特质,正是《韩非子》诱人的魅力所在。韩非子主张加强法制、以法治国,倡导法因时而变,主张为时为世,反对因循守旧。这些成为知识分子寻求救国的思想武器。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转折,明朝汉人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清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许多知识分子在感叹明朝灭亡的同时,对正统的儒家思想表现出动摇以至批判的态度,这样,法家的思想又一时成为他们高扬民族精神,力图革新政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在这类知识分子中,李贽和王夫之是较为突出的代表。李贽不仅“喜读韩非子之书”,而且在《焚书》中对韩非子等先秦法家人物大为赞赏,认为先秦法家人物“各有一定之学术,各有必至之事功”。  清末民初,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严峻现实促使无数先进的知识分子去追求救国救民的思想真理。其中除直接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之外,在本国优秀文化传统中,《韩非子》一书由于包含着许多经世致用所必需的政治主张,自然成了人们重视的对象,从而影响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优秀人物。在这些人物之中,魏源、龚自珍、严复和章太炎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中,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对儒家和科举制度的批评,章太炎在《秦政记》、《秦献记》中对法家思想的积极肯定,都充分地说明了《韩非子》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对清末民初一代知识分子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韩非子的学说师承儒家,融用道家智慧,而以法家为本位,其智慧可以直接和现代沟通。《韩非子》这本非常实用的书,政界的官员可以读,商界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读,非官非商的平民百姓也可以读。任何人,只要用心去读,不歪用韩非子的思想,都能够从中受益匪浅。

书评(媒体评论)

用孔子的思想做事,用老子的思想做人,用韩非子的思想做企业管理。

——张瑞敏,海尔总裁

读孔,一颗爱心构建和谐;读孟,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读墨,一腔热血救助苦难;读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

——易中天

如果有人读了此书,领会了一些政治原理,学到了一些领导艺术,提高了一点管理能力,那应当归功于韩非子。如果有人读了此书,学会了玩弄权术,拍马逢迎,搞阴谋诡计,那也是韩非子的罪过。

——徐克谦,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