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教育孩子,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现在有许多家长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本书介绍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孩子身心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发展与教育理论,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方法,或许对家长能有所帮助。使读者获得一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分类 | |
作者 | 郑莉君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教育孩子,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现在有许多家长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本书介绍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孩子身心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发展与教育理论,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方法,或许对家长能有所帮助。使读者获得一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内容推荐 教育既然是一种艺术,也要讲究循序渐进和整体配合。本书按照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以乐章来形容孩子发展的进程,顺序讲了一些问题,用意是说明孩子的发展正像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一样,虽然有其规律性,但是并没有一定之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又要探索与创新。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要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恰当适度地爱孩子,全面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目录 前言 第一乐章 了解孩子 1.孩子的人格是神圣的 2.孩子的智力潜能有多大? 3.及时捕捉孩子的“智力曙光” 4.小孩的“第一语言” 5.幼儿的身心特点 6.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7.家庭教育与心理效应 8.不要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9.尊重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 第二乐章 家庭环境 1.你是合格的父亲吗? 2.哪些家庭的子女容易出问题? 3.适合儿童发展的理想家庭 4.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5.网络与孩子 6.重视隔代教育 7.教育孩子的言语艺术 8.您孩子的营养达标了么? 第三乐章 教育方法 1.鼓励的艺术 2.批评孩子的艺术 3.体罚对孩子的危害 4.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5.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6.教育孩子孝敬长辈 7.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第四乐章 心理健康 1.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2.儿童口吃的矫正 3.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弱智儿童? 4.怎样判别孩子是否有心理行为问题? 5.“学校恐怖症”的鉴别及治疗 6.儿童多动症及其防治 7.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其矫治 8.孩子患孤独症怎么办? 第五乐章 走出误区 1.几种不良的教育方式 2.走出分数的误区 3.拔苗助长的后果 4.走出打骂孩子的误区 5.不能各唱各的调 6.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吗? 7.莫把想像当说谎 8.走出重智轻德的误区 9.勇敢面对失败 10.不要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第七乐章 解开心结 1.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谈“性”? 2.大人做错了事,是否该向孩子道歉? 3.孩子爱美,是好事还是坏事? 4.孩子同大人唱反调,是好事还是坏事? 5.孩子喜欢上网,家长该如何引导? 第八乐章 子女教育 1.独生子女教育不当引出的问题 2.警惕“教养过度” 3.让儿童自主地参加游戏和运动 4.尊重经验 5.支持孩子参加社会生活 6.鼓励孩子参加劳动 7.始终坚持一贯的纪律要求 后记 试读章节 1.孩子的人格是神圣的 案例 有一位母亲当过30多年老师,却犯了一个追悔莫及的错误。一天,她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非常替孩子着急。她隐隐知道,上高中的儿子在谈恋爱,现在一定是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祷:儿子啊儿子,你可要有点出息,别为这么点事想不开!一会儿,儿子出门了。妈妈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料定您会来偷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您!我有烦恼是自己的事,你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这位母亲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还是应该尊重孩子啊。” 分析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出现了一场强调儿童自由发展、尊重儿童和培养儿童能力的规模宏大的“新教育”运动。1942年,“国际新教育学会”通过了第一个“儿童章程”,其中的第一条便是“儿童的人格是神圣的”。可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正如我们从上面的案例中看到的一样,家长关心孩子虽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翻看孩子的日记也只是出于关心孩子,但是这样的举动却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南京一家晚报曾登出了一封充满浓浓亲情和宽广父爱的致歉信,不少报纸很快做了转载。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说,儿子一天天长大,而自己因忙于工作对他关心很少,每当遇到事情,不是主动地与儿子平等沟通,而是总习惯以家长的身份教训儿子,甚至粗暴地发脾气,结果与儿子的关系很紧张。前些天,父子为一件小事闹僵了。最后,儿子留下了一封信,负气出走。儿子在信中说,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能独立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想法不当,父亲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地提出建议,而不应该总是板着面孔训人。父亲看了这封信后,感触很深,为自己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感到愧疚,决心向儿子登报道歉,表明自己改过的诚意,并请求儿子谅解。致歉信登出后,儿子当天就回到家中。 《中国青年报》则登出一封母亲的道歉信。母亲不让女儿看电视,两人因此发生口角,女儿在盛怒之下说:“我讨厌你!”母亲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反思。她在信中说:“虽然我很多时候是在你犯错误时批评你,但我同时也在犯着错误:态度粗暴,过度指责,方法简单……女儿,如果我伤害了你的自尊,请你原谅我。如果我学会了尊重你,请你接纳我做你的朋友。我希望在你我之间,先建立信任,再加强沟通,在选择做家长还是做朋友的问题上,我永远都愿意选择做你的朋友。”晚上,女儿面带愧色地说:“妈妈,其实我是最最爱你的!” 建议 那么什么是儿童的人格,我们该怎样尊重儿童的人格?人格是做人的基本权利、资格和准则。从心理学上讲,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有人格,正如地球永远伴随着太阳一样,人格也伴随着一个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加单纯、善良和幼稚,也更加孕育着希望。 那么,怎样才能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儿童神圣的人格呢? 一、我们应当尊重儿童,切不可轻易打骂孩子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奴隶性的教育必将产生奴隶式的性格。”他主张让儿童自然地、自由地发展,坚决反对打骂儿童和抹杀儿童天性、智慧、良心等的行为。而在我国,直至今天,所谓“父教子孝,法乎天也”的信条,仍为很多人津津乐道地搬作家庭教育的理论依据,理所当然地“以严树威,以历御子”。 有一位作家从小受到父亲严厉的管教,以至形成一种变态的条件反射,他在回忆录里写到:“一旦回到父亲身边,我便感到思维停止了转动,只能驯顺地听或回答,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写不出来。而我在外面的工作中是很能干的呀!”通过这个例子不难想像,这种家庭教育对我们的孩子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而且,生活中还有许多糊弄、欺骗孩子的现象。 孩子想喝红酒,家长便端来一盅醋,孩子尝过“酒”的滋味后自然龇牙咧嘴不再想要,也许当时他会认为这是酒,但事后呢?孩子必然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对这种经历的感觉可能会被带人今后的为人处事中一一你欺骗我,我也欺骗你!《韩非子》一书中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曾子为了兑现妻子在上街前给孩子的许诺,真的把猪杀了给孩子吃。这一故事说明曾子教育手法的高明。 二、把孩子当成活的玩偶,是降低和侮辱儿童人格的行为 很多大人利用孩子的天真和无知戏耍他们,如有的母亲,看到丈夫过来,便怂恿孩子:“骂他是×××,打他嘴巴!”做父亲的虽嘴上责怨,但往往心中乐不可支,觉得好玩儿,便也像妻子一般指使孩子骂母亲。这样做实际上是将孩子作为夫妻间嬉戏为乐的玩具。类似的现象还很多,这种利用孩子的无知与天真而戏耍孩子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这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也给其今后的生活留下阴影。 三、注意不要将人人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 成人在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扰,这时候有些人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孩子作为发泄对象,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受了委屈无处发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上的变态,很容易形成抵抗心理,更有甚者会演变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一位母亲,因为和丈夫关系不和,动辄打骂女儿,后来小姑娘性格越来越怪僻,很难接近,喜欢骂人,敌视别人,还经常骂她的母亲。这是一个生活的悲剧,也是一个教育的悲剧,一棵歪曲的小树我们还能期望它长大后变得笔直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格的最低标准和界限,不要去触碰它,更加不要去突破它。对一个人来说,没丁它就谈不上自尊、自立、自强。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每一位家长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都应爱护孩子、尊重孩子,不要损害孩子那神圣的人格。P2-4 序言 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教育孩子,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现在有许多家长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当然,教育孩子,必须要讲科学性,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现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已成为许多家长关注钻研的学科。 然而,教育孩子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虽然是从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是,它们却是抽象的理论,要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家庭教育实际,需要熟悉理论和熟悉孩子,需要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很像艺术。艺术不是完全理性的,歌唱家尽管懂得歌唱理论和歌唱技巧,但是要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还要有歌唱家对歌曲和音乐的理解与发挥,正是这种个人的理解和发挥,才造就了艺术经典和艺术大师。同理,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也要有教育者对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创造性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也是艺术。 教育既然是一种艺术,也要讲究循序渐进和整体配合。本书按照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以乐章来形容孩子发展的进程,顺序讲了一些问题,用意是说明孩子的发展正像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一样,虽然有其规律性,但是并没有一定之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又要探索与创新。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要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恰当适度地爱孩子,全面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书介绍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孩子身心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发展与教育理论,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方法,或许对家长能有所帮助。限于篇幅,本书难以做到涉及家庭教育的全部问题,但是可以使读者获得一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庭教育呈现出多样化,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每位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的特殊性,探索家庭教育的良好方法,这就是家庭教育的艺术。 希望本书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郑莉君 2007年6月工日于杭州 后记 人生之路,始于孩提。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态度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之光,对于国家来讲,今天的儿童,明天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人才。人才的成长在于引导和教育,每位家长都应该意识到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也是父母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看到现实社会中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的困惑、茫然和无奈、甚至痛楚,萌发了写这本书的念头。 本书初稿由郑莉君和周玉树、李魁梦撰写。后来由郑莉君主持,对初稿进行了大幅度加工修改,最后以现在这个样子呈献给读者。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利爱娟参与了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的编写,骆丽娟参与了第四乐章和第五乐章的编写,杨慧慧参与了第六乐章和第七乐章的编写,位焕弟、范文利协助搜集和整理了有关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在书中引用了较多的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大参考价值的网络资料和形象直观的插图,受时间和条件所限,一些资料未能找到原始出处,深感遗憾,在此,谨向这些资料和图片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特别感谢杭州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学科资助本书出版,感谢浙江省社科联科普处的大力支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阮海潮先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工作。 郑莉君 2007年6月于杭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