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朱首献同志对于“文学人学论”的理论建构的出发点是“人是什么”和“人应如何”,认为“只有对这两个问题都进行了回答的才能称之为‘人学’”。就这两个问题来说,前者是属于“知”,是属于科学认识的问题;后者是属于“行”,是属于人文追思的问题。他批评以往的人学研究往往把两者分离,因而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人的全面的完整的知识,因为在真正的文学活动中,人总是作为知、意、情全身心投入的一个“总体性的存在”而出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文学与人学之间找到一种同构的、相互阐释的关系。他这本书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沿着这样的思路去研究文学的人学维度的。
序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人学域阀的厘定与文学的人学维度研究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人学”空场与研究的实践指向
第二章 西方人学思想的历史钩沉
第一节 经验与自然:感性论人学
第二节 认识与自识:理性论人学
第三节 主体与自决:实践论人学
第四节 超越与自由:存在论人学
第五节 言说与赋义:符号论人学
第三章 中国人学思想的历史钩沉
第一节 内圣与外王:儒家人学
第二节 无为与乐生:道家人学
第三节 命定与佛性:佛教人学
第四节 消烦与解脱:禅宗人学
第四章 从悖立到整合:马克思主义人学
第一节 悖立与偏至:对传统人学的批判
第二节 整合与超越: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路
第五章 问题与超越:当代中国文学的人学维度研究的状况与反思
第一节 当代中国文学的人学维度研究的状况
第二节 对当代中国文学的人学维度研究的反思
第六章 文学的人学表征
第一节 本体言说:人与文学的根柢
第二节 实践表征:人与文学活动
第三节 功能指向:文学与人的建构
第七章 文学阅读活动的人学辩证法研究
第一节 阅读者的“在场”
第二节 阅读者的“不在场”
第八章 走向文学人学
第一节 文学人学的学科定位及其生成和发展的逻辑必然性
第二节 文学人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