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君王大多因沉湎女色而丢掉江山。实际上,亡国有多种原因,但人们喜欢归因于“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历史也就常常惊人的相似。中国有较详细的文字记载的朝代始于夏,而对于夏的亡国之君桀的记述不少。绝对的权力孳生绝对的腐败,桀整天不思国家大事,而是想着如何享乐。他派人在全国采选美女,纳入宫中。下属们投其所好,常常送些美女来,每当这时候,桀总会封官许愿。那些周围的小国知道自己不是夏的对手,也常常进贡美女,或为了求得生存空间,或为了消磨桀的意志。
一次,一个叫有施的小诸侯国受到了夏的攻伐,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有施国的国王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大臣建议道: “桀最喜欢的东西是美女,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向他送美女了。我们在国中选一个最漂亮的女人送给桀,他也许会退兵。”国王接受了这个建议,将国中最漂亮的女人——妹喜献给了桀。
桀一看妹喜,哎呀,真是绝代佳人!他觉得妹喜是他至今为止看到的最漂亮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有施国国王自己不享用,却送给我,可见他对夏是非常忠诚的,我何必攻打忠诚的诸侯国呢?桀当即宣布停战,率领将士们回到了夏宫。就这样,有施国以一女子的美色保住了国家。
桀并不缺少女人,但他自从得了妹喜之后,整天就和她厮守在一起,对她百般宠爱。他想,新人得有新地方住,于是招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为他心爱的女人建一座最美丽、最有气派的宫殿。宫殿造好后,成为当时京城的最高建筑,高高耸入云端,站在宫殿下的人觉得它几乎要倒下了,人们给这座宫殿起了个名字——倾宫。当时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他们指着太阳骂道: “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倾宫的内部装潢也是全国一流的,用白玉雕成楼栏,以锦绣铺地,用象牙镶嵌在宫殿的走廊里。桀搞了这个形象工程,爱情工程,很高兴,设宴赐请群臣,然后与妹喜住了进去,直到亡国。倾宫里有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设施齐备,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和妹喜嬉戏游乐,唱歌跳舞,好不快乐自在。大臣们要进宫报告事情,一律被挡在宫外。
桀的酒量高,酒瘾大,他别出心裁地在倾宫的旁边挖上一条河,河里全部注满了酒,他把它叫做“酒池”。大臣关龙逢阻止他建造酒池,桀下令把他处死了。桀邀请3000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桀还在酒池旁边用猪、羊、牛的肉垒了一座山,称之为“肉山”。他和妹喜驾着小船,荡漾在酒池之中,欣赏两边的肉山,听周围的丝竹管弦,真是幸福无限。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孽嬖传》中说,夏朝末代君王桀高大魁梧,喜欢把妹喜的娇小身躯放在自己膝盖上,像把玩一件精美柔软的乐器。而她的性情却是如此忧伤,以致人们不得不确认她是严重的忧郁症病人,而博取她的每一个笑容,都是桀的最大乐事。
妹喜酷爱倾听撕裂绢帛的声音。《帝王世纪集校》说:“妹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这是妹喜一种奇怪的癖好。宫廷生涯过于无聊,即便饮酒杀人带来的乐趣,也是转瞬即逝。那些日夜回荡的丝竹乐声,更不能驱除她心中的忧伤,只有裂帛的噪音才能博得她的欢心。桀为此下令宫人搬来织造精美的绢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撕开。那些裂帛声刺激了麻木的神经,令忧郁症女病人再度嫣然一笑。
P2-3
第一句话: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裂帛江山丧”的妹喜·2
第一个“狐狸精”妲己·4
“烽火戏诸侯”的主角褒姒·6
“美人计”搞垮吴国的西施·8
让江山暗暗改名换姓的赵姬·11
颠覆男权的女皇帝武则天·15
《玉树后庭花》的原唱者张丽华·17
爱情震荡政局的杨玉环·19
“色甲天下”的陈圆圆·23
饱受荣耀与耻辱的慈禧太后·25
第二句话:成者为王。败者寇。
刘邦成,项羽败·30
夺权的刘秀与篡位的王莽·35
乱世枭雄的成功点·39
李世民成,对手们败·44
赵匡胤玩“黄袍加身”·49
朱元璋扳倒劲敌·53
跨越不了的一步·60
第三句话:变革之路,崎岖坎坷。
变法导致身首异处·64
复古改制遭灭亡·67
周武帝灭佛·70
实行新政受攻击·73
变法失败弃官丢位-75
忽必烈改革旧俗·77
改革带来家族的灾难·79
变法使俊杰壮烈牺牲·82
第四句话: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比干空有一副好心肠·88
李固挡不住汉朝的衰败·90
李存勖只能建“后唐”以继李氏衣钵·92
文天祥以身殉国·94
岳飞“尽忠报国”国不保·97
辛弃疾空有一腔热血·99
袁崇焕受冤而死·102
史可法死守扬州·105
第五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管仲有缘遇桓公·110
共演“指鹿为马”的胡亥、赵高·112
被刘邦视为“人杰”的萧何·115
与曹操一拍即合的郭嘉·117
敢向李世民说“不”的魏征·119
排挤李隆基身边人才的李林甫·122
向赵匡胤叫板的赵普·125
与赵佶不谋而合的蔡京·127
号准了赵构脉搏的秦桧·130
受窝阔台特别信任的耶律楚材·132
被朱元璋呼为“先生”的刘基·134
与朱厚照一起玩乐的刘瑾·136
被朱厚熄倚重的严嵩·138
被爱新觉罗氏父子敬重的范文程·141
被爱新觉罗·弘历宠信的和坤·142
第六句话:古文化,在乱世中辉煌。
乱世: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46
治世:秦始皇“焚书坑儒”·148
治世:汉朝“独尊儒术”·151
乱世:三国时期的“建安文学”·153
乱世: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156
治世:唐朝“排佛反佛”·158
时治时乱: “婉约与豪放并存”的宋词·160
治世: “饿死事小”的宋明理学·162
治世:明清“八股文”·164
治世:清朝文字狱·166
乱世:新文化运动·170
第七句话:内战,不和谐的历史音符。
庞涓与孙膑反目成仇·174
李斯陷害韩非·176
东汉的外戚宦官之争·178
东汉的党锢之争·182
晋朝的八王之乱·184
唐朝的牛李党争·186
唐朝的南衙北司之争·187
北宋的朋党之争·189
明末的党争·191
太平天国的“天京变乱”·193
第八句话:颠覆政权,师出有名。
“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196
“天下苦秦久矣”·198
“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200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203
“这世道真是忠奸不分”·206
天补平均·209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211
“摧富益贫、杀尽不平”·212
“均田免粮、五年不征”·214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217
第九句话:建城难,守城更难。
秦历“二世而亡”·220
蜀汉灭于“扶不起的阿斗”·222
晋乱于“白痴皇帝”·224
隋“祸起于炀帝”·227
汉兴于“文景之治”·229
唐盛于“贞观之治”·232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235
明朝“永乐致治”·237
清朝“康乾盛世”·238
第十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合·242
春秋战国——分·244
秦汉——合·247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249
隋唐——合·252
五代十国、宋——分·254
元明清——合·256
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沉浮,时而高潮。时而低谷,曲折蜿蜒,忽明忽暗;朝代更迭,事件纷繁,故事众多,人物如涌,留给我们的是无数记述的文字,真实与不真实,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思索,去发掘,去评判。
历史是人的历史,与生命同在,亦与时间同在。历史上的统治者掌握着话语权,可以编造情节,突出什么,掩盖什么,为我所用;新的政权取代旧的政权,习惯颠覆和否定一切,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尊儒,唐尚武,宋重文,正如龚自珍所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毁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遗产,也是重大的包袱。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骄傲的东西,先人的智慧孕育一代代中华儿女,尤其那些被鲁迅先生称为“脊梁”的民族魂,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奋进的力量。可是,历史也往往成为桎梏,不少旧的观念根深蒂固,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行动。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尽管不能背着历史走路,但要熟悉历史,掌握历史。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把有益的东西保留、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优良传统、人文美德。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中国在过去几千年中,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有过繁荣幸福,也有过衰败悲伤,但大的趋势是文明征服野蛮、人性战胜兽性的进化。
中国人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历经无数坎坷,总能毅然崛起,恢复祖宗的荣光。华夏为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足见中国文化之深厚和中国民族精神之坚韧。中国人有毛病,丑陋处不少,但主流文化却是进步的,奉天理而行,视信念为贵,以至倒而复起,蹶而复振,始终不灭。
我们是通过读书才了解历史的,自孔子编《春秋》,司马迁著《史记》,到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等等,几乎朝朝代代都编纂史书,还有个人笔记、野史等等,史书可谓浩如烟海,唯二十四史,码放在一起就高高如山,非毕生精力披阅不完,研读不透。
“唐尧虞舜,禅位让邦;吊民伐罪,遐迩归降;禹除涝淹,疏浚九江;汤逐夏桀,朝日殷商;西周灭纣,割据封疆;赢政兼并,汉兴楚亡;三国两晋,迨至隋唐;宋元明清,废弃帝王;伟哉神州,历史流芳……”(朝代歌)
历史沿袭变化,有其规律,振衰起敝,盛极必衰,乱时思治,治久弛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内忧外患,君臣离合,背叛反背叛,革命反革命……黄炎培先生总结为“历史周期率”。历史是螺旋式的前进,往往导致惊人相似的一幕重演,只不过上场的人不同而已。所以,历史说复杂,也很简单,像上面的朝代歌一样。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爬罗剔抉,对事件的条分缕析,对人物的参照评价,“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用十句话,浓缩为十个方面的内容,让历史凸现出不同的侧面,这样,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把历史揽于眼前,一窥而知全貌。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尘……”还剩有,那些架着我们思想飞翔的文明的碎片。
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遗产,也是重大的包袱。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骄傲的东西,先人的智慧孕育一代代中华儿女,尤其那些被鲁迅先生称为“脊梁”的民族魂,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奋进的力量。可是,历史也往往成为桎梏,不少旧的观念根深蒂固,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行动。“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尽管不能背着历史走路,但要熟悉历史,掌握历史。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把有益的东西保留、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优良传统、人文美德。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中国在过去几千年中,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有过繁荣幸福,也有过衰败悲伤,但大的趋势是文明征服野蛮、人性战胜兽性的进化。
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遗产,也是重大的包袱。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骄傲的东西,先人的智慧孕育一代代中华儿女,尤其那些被鲁迅先生称为“脊梁”的民族魂,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奋进的力量。我们通过对历史的爬罗剔抉,对事件的条分缕析,对人物的参照评价,“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用十句话,浓缩为十个方面的内容,让历史凸现出不同的侧面,这样,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把历史揽于眼前,一窥而知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