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纵横谈》是一本漫谈科学发现的书,篇幅虽然不算大,但作者王梓坤同志纵览古今,横观中外,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不少有意义的发现和事实,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总结,阐明有关科学发现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探求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应该力求具备一些怎样的品质。这些内容,作者是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的情况下写成的,尤其难能可贵。今天,党中央率领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努力赶超世界科学作者是一位数学家,能在研讨数学的同时,写成这样的作品,同样是难能可贵的。
王梓坤院士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本书中,他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纵谈古今中外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和过程,横谈成功者所具备的品质——德、识、才、学。书中许多保人的思想、经验、警句和诗话,读后让人爱不释手,备受启迪。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励志名作。
近年来文化建设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所以“热”,是由于长时期的“冷”。多年来的思想统治和禁锢,加上十年文化摧残,人们渴求着思想的清新和解放。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人,诸如弗洛伊德、萨特、尼采、迪斯科、摇滚乐、武打和凶杀片等等,都一时成为时髦,尽管其中一些在国外已成古董。于是产生一个问题:怎样对待现代的西方文化?热烈鼓掌主张全盘西化者有之,痛心疾首厉声斥责者有之,超然物外听其自流者亦有之。
在我国文化史上,至少有三件大事可供借鉴。一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 二是佛学的传人,它与我国儒家、道家的交汇以及其后对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三是从清朝开始,西方科学及民主思潮的输人,“五四”运动达到一个高峰,至今仍在发展中。历史证明,各种文化的接触,其结果大都是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凝聚成新的、并存的更高的文化,而不是以一种文化取代或吞并另一种而告终。原因很简单:各种文化都充满人民的生活气息,具有民族或地方的特色;加之以历史长期严格的考验和筛选,保留下来的大都是精华部分,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多种文化的并存与融合乃是必然的结果。
目前西方文化的引人,从大处看,是件好事,问题在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精华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百个第一
我们不可能列举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只能作一些粗浅的分析。目前流行的西方文化可大略分为四类:科学技术、民主自由意识、社会科学和哲学、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无国界,对之主要是吸收、消化和利用。应该考虑我国的需要及经济条件,有步骤地引进,否则必会大量耗费人力和财力,食而不化反受其害。有些课题,虽属尖端,但处于探索阶段,成败未卜而又耗资亿万者,可让别人先试,然后实行“拿来主义”。其实科技中的拿来,乃是普遍现象。一项重要的发明、发现,总是先在某处突破,然后传遍世界,绝少是几国同时突破的。《日本精神》一书中说:“在日本人看来,不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而花费精力和资金去搞发明纯粹是愚蠢之极。”这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则应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与可能,搞好几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办出本国的水平和特色。
人生活在开放的环境中,无论自然或社会,都不可能给他以绝对的自由。我们的躯体不断被氧化,被衰老侵蚀,古代许多帝王梦想长生,都传为笑柄,这说明大自然的无情。同样,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抚育了我,我们当然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尊重地方的风俗习惯。这些既是个人道德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家的约束。人们只能在这些约束下谈论民主自由。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保护人民,给人民以充分的言论自由;在重大决策上尊重人民的意见;特别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应该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民主选举产生,并严格实行任期制,决不允许私相授受或变相的私传,也不允许在一个小圈子内被指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没有比选择最高领导人更重大的事件了。1亿人民中的优秀者,比1000人中的优秀者更优秀,这不是极明显的道理吗?国家最高领导人,应该品德高尚,有最高的智慧,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当今文明时代,他们还应有最高或很高的学历,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西方的社会科学和哲学,无疑有许多珍宝,但也有不少问题。希罗多德的《历史》,我国司马迁的《史记》,交相辉映,永垂不朽;马基雅弗利里的《君主论》,说雄主必须兼有狮子的凶狠和狐狸的狡猾,可与我国韩非子的法势、术学说相媲美。又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潜意识说是其精华,但过分强调性的作用,恐系臆断,至于什么“男婴恋母,女婴恋父”,则是谬论了。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各派的观点,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好的著作。
我国有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但推理小说则很少。《福尔摩斯探案集》独树一帜,值得一读,从中可以学到一些观察和推理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许多战争小说和间谍小说,其中如《战争风云》等,堪称上乘,读之可添智慧。
不要枉自菲薄,轻视我国的文化与科学。《新华文摘》1987年第6期起连载了罗伯特·坦普尔写的“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瓷器等为我国首创,这是周知的常识,但未必都知道火柴、漆、米酒、太阳风、太阳黑子、营养缺乏症、西门子式炼钢法、血液循环等的发明或研究,我国也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历史科学的完备、博大与精深,恐怕无一他国所能望其项背;至于中国文学、哲学、艺术等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交口称誉了。P193-195
《科学发现纵横谈》是一本漫谈科学发现的书,篇幅虽然不算大,但作者王梓坤同志纵览古今,横观中外,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不少有意义的发现和事实,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总结,阐明有关科学发现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探求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工作者,应该力求具备一些怎样的品质。这些内容,作者是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的情况下写成的,尤其难能可贵。今天,党中央率领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努力赶超世界科学先进水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在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本书的出版对正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会有一定的启发,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特别对正在为革命而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准备将来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广大青年读者,更将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
对广大的青年读者来说,书中的有些内容由于涉及自然科学的一些专门知识,可能一时看不大懂,但这也无关大局。因为全书文字清新,笔调流畅,观点也比较明确,要理解作者的基本意思是完全做得到的。希望广大的青年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更快更好地成长。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德识才学”的要求,对广大青年读者来说,关键还在于“学”。这个“学”,就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各项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学习群众的集体智慧。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当好革命事业接班人。
作者是一位数学家,能在研讨数学的同时,写成这样的作品,同样是难能可贵的。希望并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写出这方面的作品,并就不同的观点开展有益的讨论,给广大的青年读者以更多的教益。
苏步青
197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