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作为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之结晶,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两方面的系统知识:冰鉴,取“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之意。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些鉴人识人的经验之谈。告诉你怎样的人可以相处,怎样的人不能共事。为我们在择木而栖、择人而婚、择友而游、择邻而居时提供些必要的参考。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社会。无数的企业管理者迫切希望物色一批优秀的人才,而这又正是曾国藩创作《冰鉴》的初衷。无数的求职者、应聘者迫切需要知道“招聘方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的人才更易获得青睐”,《冰鉴》恰好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因此说,研读《冰鉴》具有显而易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冰鉴》一书本身就是一块冰、一面镜子。世人对照其中论述,皆可清晰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即看到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获致成功,有哪些缺点可以导致失败。有心者就可以从中找到修身的依据。
如此,我们可以说,《冰鉴》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它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
上篇 识人以用事
第一章 鉴人识人
一、乍见时观其仪表、举止、言谈
形神·仪表·容貌·形体·举止·言谈·气质
二、共处时观其情态手段
断续·情态·刚柔·利益·荣宠·卑亢·挫折·其他
三、事急时观其神色气宇
始料未及时·生死攸关时·进退两难时
四、鉴人略要
心田即是福田·气象格局·厚重胜于轻薄·简便识人之法
第二章 知人善任
一、用人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
德才之辨·人事相宜·赏罚分明·不偏不倚·以情动人·纠偏扶正
二、交友、择偶须慎重
言行之间,忠奸可辨·酒桌牌桌最见真性情·品性第一·男求勤勉,女推宽容
三、用世与用事
用世始末·中国文人的出入观·曾国藩的用世思想的价值和影响·用世与用事
下篇 自知以修身
第三章 成败所系
一、什么决定成败
精力·智力·品德·性格·心态·能力·相貌和气质·成功函数·曾国藩成功之道
二、成败写在脸上
精力写在脸上·智力写在脸上·品行写在脸上·性格写在脸上·心态写在脸上·能力、气质皆写在脸上
三、修身养德 可以改变命运
慎独·博学·为善·自爱·明强·模仿·自觉
第四章 职场通鉴
一、决胜应聘时刻
自信·端正·得体
二、游刃工作之中
勤勉·担当·坚韧·豁达·变通
三、深得朋友信任
坦诚无私·忠信可靠·为友者讳
四、把握爱的缘分
内涵与气质·爱心与体贴·勇敢与担当·柔情与投入
结语
附录 《冰鉴》·曾国藩
形体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有五形之说,分别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金形之人体格方正,骨坚肉实:木形之人挺拔轩昂,眉清目秀;水形之人圆润柔绵,骨骼不显;火形之人五官上扬,势若燎原;土形之人敦厚壮实,五官阔大。
五种形体虽然各自不同,但都被视为上佳之体形。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在整体上保持了协调,都体现出某种比较完整的格局。而我们的先人们坚信,一种完整的格局就是秉承了天地间某种单纯的五行之气,单纯就是精华,就是贵重。这些我们姑且不去理会它,单凭经验论,我们其实也能够感觉到,匀称有致的身材的确给人以美感、好感、亲切感、稳重感甚至依赖感,同时还给人以精明强干、处事有方的直觉印象,所以这样的人会拥有更强的个人魅力、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成功机会。
五种形体分别反映出不同的性格。金形之人刚毅严谨;木形之人疏朗宽厚:水形之人聪明随和;火形之人暴躁勇猛;土形之人稳重扎实。只要这些性格有所约制,不走向过分刚强、过分柔弱、过分散漫或过分老成的极端,就都是不错的性格,因而也都是有助于事业成功的。
上述五种形体虽然非常好,但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如此纯正无瑕的身材,大多数人总是以某种形体为主要框架而兼容了其他形体的一些特征。因此,《冰鉴》列出了许多五行交融、相生相克的鉴人道理,如“木合火”、“水合木”、“金形带火”、“火形带金”等,从五行相合、相逆的关系来判断这种杂合是好是坏,衍生出一系列识人之法来。这些方法因为基本的依据都是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形而上学的意味更浓一些,不好理解,不好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用处也不大,故本书不再详细论及。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形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个性特征相吻合,协调的形体反映性格要素的有机统一,而无论怎样的性格,只要是和谐稳定、自成一格的,就肯定是有益成功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拘泥于中国传统的五形之说,只要是健康、美丽、充满活力的肌体,我们都可以认为它们预兆着事业的成功。同时,我们也不将导向成功之途的性格囿于刚毅、疏朗、随和、勇猛、厚道等固定格局,只要是纯真、善良、积极进取的个性,我们都相信会得到同事、领导、社会和国家的认可。
《冰鉴》这段话再度强调了形体的协调性,并特意指出几种不协调的形体特征:个子矮小不怕,但不可矮得像一头蹲着的猪;身材如树木般高大也很好,但高得如同一棵仿佛会随风夭折的茅草就不好了;体态可以略显肥胖,但不要臃肿得像一头贪食的笨熊;瘦显得精神矍铄,但如果像一只形单影只的寒鸦就有点血性不足了。
总而言之,形无定格,恰好就是好。如此,我们在考察形体方面,就可以抛开“五形之说”,得到一种更简便、更实用、更具现代特色的鉴识理念,即“健康”、“精干”、“协调”。
乍见一个人,首先要看其健康与否、精力是否充沛。精力充沛有各种不同表现,或活泼好动,或英华内敛,或机灵敏捷,或沉稳刚健,或顾盼生威,或春风满面。从形体上看,或双目炯炯,或声音洪亮,或腰圆背厚,或骨骼刚健,或身材魁梧,或短小精悍。如是等等,不一而同。精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因此,古人将“形厚”作为富贵的首要特征,并称“形有余则富,神有余则贵”。大意是说,只要精力充沛,就有不停奋斗的资本,即便智力平平,也终究会以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应有的果实,即便不能为官从政,也至少可以富甲一方。而倘如在精力充沛的基础上。再辅以极高的智慧、上佳的风采,则必然会成为国家栋梁。
其次,再看其精干与否。上面章节所讲的协调,其实就是精干的具体体现。精干所反映的,是一个人性格的周密、处事的果断和对大局的整体掌控能力。因此,看一个人精干与否,不仅要看其形体的协调性,还要观察其举止、言谈的气度和条理性。举手投足张弛有度,既无滞涩之感,亦无过激之处;谈吐主次分明,言简意赅,点到即止,就基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精干了。
精干,并不是指谨小慎微、滴水不漏,也不是指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而是指一种和谐、安详、干练的肢体语言。因此,精干还必须与舒展相统一,也即要有大家风范才好。虽然,小家子气的精干也终究比松松垮垮要强,以之创业守成也足够了,但终究难成大器。真正的精干,还是要有一种舒展、随意、洒脱的气质在里面的。
与协调、精干相反的特征,就是慵懒。慵懒,也是很容易从形体上看出的。腰长腿短,肥胖臃肿,双眼迷离,神情困倦,站姿摇摇晃晃,坐姿东倒西歪,有倚必倚,逢靠必靠,定是慵懒之人。慵懒之人,难有拼搏奋进之心,常生半途而废之念,焉有成事之可冀? 妒
观察一个人的仪表,除了观察其五官、形体外,还应适当参照其衣着打扮,以断其人邋遢与否、条理与否等。但凭笔者个人经验之感觉,衣着整洁者,家中未必就整洁;衣饰搭配协调者,工作也不一定就有条理。
P16-19
我们常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然而,曾国藩就被许多人称为“完人”。难道他真是毫无瑕疵之人吗?显然不是。这从后人对其激烈相左的毁誉中就可看出。
那么,何谓“完人”呢?毛泽东说,曾国藩是达到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至高境界之完人。于是我明白了:所谓“完人”,就是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的人。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道德高超、功勋卓著、著作等身。想要实现这“三不朽”,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它需要一个人同时具备过人的禀赋、卓绝的精神和难得的历史机遇。纵观上下五千年,天资胜于曾国藩者甚众,坚韧匹于曾国藩者良多,际会佳于曾国藩者尤不在少数,然而真正能够将浑身解数发挥到淋漓尽致者,却罕出其右。可见,从成功的角度讲,曾国藩的确堪称“完人”。
曾国藩的成功,还远不止于此。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德、言、行均有非凡建树者固然不多,但曾国藩却也并非个例。可是能够功成而不危,圆满以终老,且无损于子孙福祉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做到了。在熙熙攘攘的碌碌众生中,事业有成者,姻缘未必如意;琴瑟和谐者,家境未必昌隆;事业家庭皆遂愿时,子女却未必称心。曾国藩无可挑剔。可见,曾国藩的确堪称巨大成功、全面成功、恒久成功的典范。曾国藩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成功呢?简单地讲,无外乎两点:一是强调自我修身,二是善于识人用人。首先,成功者必须具备成功者应有的个人素质,如学识、智慧、能力、性格、心态、信念等等,以及由此而综合产生的人格魅力。唯有自身蕴藏超绝而丰富的能量,天地之间才会有你驰骋的余地。这一点,对任何一个成功者而言,都是必需的。
其次,没有哪一位英雄是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成功除了自我艰苦卓绝的修为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尽天下英雄之力为己所用。据史书记载,曾国藩自身资质并非上上之选。他之所以能够力挽大厦于将倾,创下震古烁今的功勋,与左宗棠、李鸿章、薛福成、郭嵩焘等一大批优秀人才都曾为湘军效力密不可分。而且,善于识人用人还可以避免为小人所中伤,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良好的个人素质”与“志同道合者的舍命追随”不是分离的,而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铺就成功者坚实的道路。因此,今天我们追求成功,就不妨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努力加强自身修为,二是学习如何识人用人。
《冰鉴》作为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之结晶,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两方面的系统知识:冰鉴,取“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之意。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些鉴人识人的经验之谈。告诉你怎样的人可以相处,怎样的人不能共事。为我们在择木而栖、择人而婚、择友而游、择邻而居时提供些必要的参考。同时,《冰鉴》一书本身就是一块冰、一面镜子。世人对照其中论述,皆可清晰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即看到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获致成功,有哪些缺点可以导致失败。有心者就可以从中找到修身的依据。
如此,我们可以说,《冰鉴》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它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社会。无数的企业管理者迫切希望物色一批优秀的人才,而这又正是曾国藩创作《冰鉴》的初衷。无数的求职者、应聘者迫切需要知道“招聘方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的人才更易获得青睐”,《冰鉴》恰好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因此说,研读《冰鉴》具有显而易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鉴人识人角度释读《冰鉴》的书作已经多见于市,从成功学、人才学的角度阐释《冰鉴》精髓的,或许我是第一个。这当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倘若读者能从本书中找到获取一些成功的启示,也当是我最大的欣慰。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