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20年文学理论研究和思考的小结。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元素学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在整合传统文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在超学科视域系统阐释了作家的生命现象、文本的文化现象和读者的审美现象,从而创建了完整的文学元素学理论体系。本书不仅大量援引了不同学科视域的观点,进行了诸多引申性阐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大胆突破了传统文学理论研究封闭基础理论的学科界限、割裂研究对象的相互联系、采取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单一学科视域研究方法等局限,在建构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新格局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
绪论
一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设想
上编
作家学:作家生命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第一章 作家的生命形态
第一节 本能型作家
一以意志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以迷狂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以移情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二节 现实型作家
一以情感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以焦虑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以间离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三节 理想型作家
一以思维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以虚静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以抽象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二章 作家的生命特质
第一节 作家的艺术意志
一艺术意志的哲学阐释
二艺术意志的整一特征
第二节 作家的艺术情感
一艺术情感的心理学阐释
二艺术情感的两极特征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思维
一艺术思维的人类学阐释
二艺术思维的类型特征
第三章 作家的本能(生理)特征
第一节 作家的性爱本能
一性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二性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自恋情结
一自恋情结与创作理念
二自恋情结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母爱本能
一母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二母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第四章 作家的现实(职业)特征
第一节 作家的身体知觉
一身体知觉与创作理念
二身体知觉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与创作理念
二自我意识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高峰体验
一高峰体验与创作理念
二高峰体验与创作实践
第五章 作家的理想(文化)特征
第一节 作家的道德理想
一道德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道德理想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宗教理想
一宗教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宗教理想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政治理想
一政治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政治理想与创作实践
中编
文本学:文本文化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第一章 文学文本的文化形态
第一节 文本的语言结构
一语音层次
二表象层次
三意义层次
第二节 文本的形象结构
一在场形象层次
二隐含形象层次
三缺席形象层次
第三节 文本的意义结构
一言中之意层次
二象中之意层次
三象外之意层次
第二章 文学形象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意境理论:文学形象的中国文化阐释
一天人合一:意境性质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有无相生:意境结构与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非关文字:意境层次与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二节 典型理论:文学形象的西方文化阐释
一个性与共性:典型的整体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对立与同一:典型的深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变化与稳定:典型的表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三节 意象理论:文学形象的中西文化阐释
一似与不似:意象的物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可言与不可言:意象的心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
终极阐释
三合与离:意象的整一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三章 抒情语法
第一节 抒情类型
一性质: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
二方式:赋、比、兴
三体裁:抒情体抒情、叙事体抒情、表象体抒情
第二节 抒情逻辑
一情感元素和情感义素:抒情元素的构成
二情感序列与情感模式:抒情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抒情言语
一抒情权力
二抒情视界
三抒情声音
第四章 叙事语法
第一节 叙事类型
一性质:纯粹叙事、抒情叙事、表象叙事
二方式:虚构叙事、复合叙事、纪实叙事
三体裁:叙事体叙事、抒情体叙事、表象体叙事
第二节 叙事逻辑
一事件元素与行动元素:叙事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事件序列与行动模式:叙事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叙事言语
一叙事权力
二叙述视角
三叙述声音
第五章 表象语法
第一节 表象类型
一性质:纯粹表象、抒情表象、叙事表象
二方式:换喻表象、提喻表象、隐喻表象
三体裁:表象体表象、抒情体表象、叙事体表象
第二节 表象逻辑
一表象形素与表象义素:表象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元素配列与义素模式:表象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表象言语
一表象权力
二表象聚焦
三表象声音
下编
读者学:读者审美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第一章 读者的审美形态
第一节 拟准读者
一拟准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拟准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拟准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二节 一般读者
一一般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一般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一般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超级读者
一超级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超级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超级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二章 读者的审美心境
第一节 读者的审美焦虑
一焦虑的美学阐释
二焦虑的大众审美趣味
三焦虑的准审美经验
第二节 读者的审美迷狂
一迷狂的美学阐释
二迷狂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迷狂的纯审美经验
第三节 读者的审美虚静
一虚静的美学阐释
二虚静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虚静的超审美经验
第三章 读者的准审美特性
第一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泛化文本形态
二读者准审美特性的视听文本形态
三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字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功利性表征
二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流动性表征
三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消费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实用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二享乐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三唯意志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第四章 读者的纯审美特性
第一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泛美文本形态
二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纯美文本形态
三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精美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非功利性表征
二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反复性表征
三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鉴赏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康德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二唯美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三英美新批评派美学及其纯审美阐释
第五章 读者的超审美特性
第一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民间文化文本形态
二读者超审美特性的精英文化文本形态
三读者超审美特性的传媒文化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读者超审美特性的超功利性表征
二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开放性表征
三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批评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二存在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