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局决定结局(活用孙子兵法)
分类
作者 严定暹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华人世界中第一位将《孙子兵法》用于生活中的女性学者,擅长将艰深的经典智慧,吸收反刍为平浅易懂的实用生活方法,《孙子兵法》的智慧是创造美好人生的智略。“知法不必用兵”,“只要方法正确,一定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个“法”字,就是指《孙子兵法》。作者以生动浅白的文字,发挥“活学活用”的功力,列举古今中外实例,将《孙子兵法》与现代生活现象相结合、印证,即使没有读过原著的读者,也能从中撷取其观念,进一步活用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信不论遇到何种处境,必能找到正确方法,而达到胜战而无伤的圆满结果。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实为中华千古奇书,自问世以来历来被奉为兵家宝典。《孙子兵法》是深深扎根中国的主流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成就人、成就事”为目标的应用科学。时至今日,更是成为商界必备实战手册,不仅可以启迪人作正向思考,更可以开发人权变创新的智慧。作者历经几十年研读,融合中国古代史料、《易经》,以及其他兵家著述,独辟蹊径,把《孙子兵法》涵摄入现代生活,并作深入浅出的阐释,从多角度为我们揭开这一千古奇书中的智慧密码。

目录

自序 分享/1

第一部 善战者求之于“势”

必先器识而后兵法/3

英雄造时势/7

空间的奥秘/11

曲直分明转一圈/15

战场在哪里/20

借力使力/26

如如而动/31

随缘自在/36

江湖一点诀/40

第二部 时间管理

刹刹生新/47

十倍速/51

过去心不可得/55

美成在久/60

永续经营/64

第三部 掌握人心脉动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71

赛局高手,快乐双赢/75

政事不与万般同/79

柔杀/84

距离之美/88

给你好看/93

目标管理/97

眼见为真/101

个案处理/105

红尘精“算” /110

“魔”数/115

甜甜圈/122

第四部 将军情事

从“心”开始/131

心眼/138

吉凶以“眼”迁/142

我心如秤/147

将军情事/152

道可道,非常道/158

胜敌益强/164

试读章节

战场在哪里

无论是处于强势或弱势、优势或劣势,一旦开战,必须掌握主动权。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为同学,后为庞涓陷害,两足受刖刑而成残。孙膑设法脱困进入齐国,成为齐国大将田忌的军师。十三年后,魏将庞涓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救,田忌率领军队直往魏国首都大梁而来,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回师追赶齐军。

韩、赵、魏三国军队素以剽悍骁勇著称,相形之下齐国军队比较怯战,孙膑告诉田忌:“善于作战的人就是懂得因势而利导之。”这句话说得白一点就是:会打仗的人能将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

齐国的军队在当时既然被韩、赵、魏三国视为“怯战”,孙膑就用“减灶”之法,使追随于齐军之后的魏军以为齐国军队因怯战而逃亡之风甚盛:头一天埋锅造饭时有十万灶,第二天就只有五万灶,第三天只剩三万灶。穷追于齐军之后的庞涓发现齐军逃亡的人数如此多,心中大喜,因此加速追赶。

孙膑度量庞涓应于第四日日暮时分追到马陵道;因此,于到达马陵道时做了两项布置:

其一,命令士兵砍下一棵大树,将树皮刨去,在树身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置于马陵道入口处。

其二,将齐军中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马陵道两旁之山上,下令弓箭手:“日暮时分,见到火光,万箭齐发!”

庞涓于傍晚追至马陵道,士兵告诉他:“入口处有一棵被砍下的树,树上似乎有刻字!”庞涓命令:“点火看字!”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字尚未看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几乎被乱箭射成刺猬的庞涓自知:情势至此,自己已是瓮中之鳖,乃自杀而死,死前愤恨地喊出:“遂成竖子之名!”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马陵之战亦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之战,它之所以成为战争之经典是因为决战的时间(日暮时分)、决战的战场(马陵道)、对手的反应(会点火看字)、对手战死的时刻(看完“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尽在孙膑的规划之中,丝毫不差。孙膑这套精算的准则源出其先祖所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虚实篇》提示战争的最高指导原则“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无论是处于强势或弱势、优势或劣势,一旦开战,必须掌握主动权。

主动的第一要义:“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也就是决战的战场、决战的时间必须由我规划主控,张良娴熟此道,所以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样看来,庞涓能成为魏国将军岂是能力强?真是狗运好!他于马陵道自杀,死得一点儿也不冤——岂有一个将军开战之后只会跟着敌人跑,决战的战场何在都不知规划?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

东晋时前秦苻坚率领八十七万大军进攻东晋,而东晋当时全部能调度的军队不过八万;前秦、东晋两方的军队隔淝水摆下军阵,东晋之将领谢玄派遣使者向苻坚的弟弟苻融说:“您率领庞大的军队远从北方深入南方,当然是利于速战;但是,现在您与我方军队隔淝水布阵,这是准备做持久战,并不能速战速决。如果您的军阵从淝水边稍微后退一些,使我晋国的军队可以度过淝水上岸,与您的军队一决胜负,这样不是很好吗?”

东晋的建议前秦的将领全都反对,但是苻坚却赞成,理由是:“我们的军队稍微退后一些,等到晋国的军队过河过了一半,我再以我们精锐的骑兵前进,必然可以将晋军全部歼灭于淝水之中。”  苻融也认为苻坚的想法有道理,遂下令前秦的军队往后稍退。岂知,前秦兵刚刚开始往后退,东晋降前秦的一名降将朱序就在军队后面大叫:“秦军打败了!”

“旗鼓相望,前后千里”的八十几万前秦大军也弄不清为何战争还没开打,军队就要后退,“秦军打败”的谣言很快速地在八十几万军队中流窜,苻融亲自骑马督阵,也无法遏阻军队之溃散,前秦军队这一退,就不可止,退到“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将至”。

“淝水之战”两军尚未接触,前秦的军队即已退下阵来的原因何在?早“淝水之战”千年的《孙子兵法·虚实篇》中即已指陈,“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将军若不知战场在哪里,即使兵多将广,也无济于事。因为即使近在前后左右,也无法彼此相救!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街亭失守的消息报知孔明后,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

只是,事已至此,已无时间后悔,立即分兵部署,并备归路。孔明刚刚安排完毕,忽然十余次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旧城蜂拥而来!此时,孔明驻守的西城只有一班文官及两千五百名军士,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待司马懿疾驰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名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曰:“亮平生谨慎,不会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焉知?宜速退。”

这一仗就是有名的“空城计”。

根据史实:曹操对司马懿始终不放心,造成司马懿四十八岁就被解职还乡,三年后,因诸葛孔明北出祁山伐魏,取陈仓、夺散关,魏国震恐,魏主曹睿因魏兵屡败,无将可用,乃命司马懿为大都督,率兵十万出长安,于渭水之南下寨,抗拒蜀军。“司马懿之得以再掌兵权,乃是因为有诸葛孔明”。对于这一点,司马懿是心知肚明,孔明先生亦是了然于心,以致被逼到墙角时,只好点拨司马懿一下。司马懿当下顿悟:若是消灭了诸葛亮,那可是拆了自己的舞台,自己哪里还有戏唱?西城之役,他和司马懿两人对看可能都没有一盏热茶的工夫,更未曾有一言半言的交谈,就达成协议了。

唉!高手过招,旁人连戏也没得看!

西城之役,一般人看到的战场是西城,而真正的战场在司马懿的心田。这场战役表面上是司马懿攻、孔明先生守,事实上,孔明先生凌厉的攻势直指司马懿的心灵深处!《三国演义》的这一段描述真正落实了《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虚实篇》并述:“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这段话强调:善战之人必然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如果我不想开打,即使画个圈圈站在里面,敌人也不敢打进来,因为我在别的地方牵制了他。从“空城计”来看,《孙子兵法》这段话可是一点儿也没有夸张!

我思故我在

马陵之战、淝水之战、西城之役,这三场战争异中求同可得一作战秘笈——战争的胜负不全然在于兵多将广、训练精良、粮马充足;胜负的关键在于:将军须知战场在哪里?

岳武穆王对于兵法之实用提示了一个原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什么样的“心”?主动的心、清明的心,切知:为何而战?如何应战?战场在哪里?

P20-25

序言

分享

严定暹

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全球《孙子兵法》研讨会之源起有一个说法:

邓小平先生在中国内地实施改革开放之后,选了一批人到日本的三菱企业集团接受“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培训;这批东洋取经的人在结训典礼上都收到三菱企业集团总裁送的一份礼物,打开这份包装精美的礼物,赫然是一本书:《孙子兵法》!当邓小平获悉这件事之后大怒:“中国人的书还要日本人来教!”乃有《孙子兵法》研讨会之筹设。

这个说法的传说者言之凿凿,不过,套一句新闻界的用语:真相如何不可知;而事实是全球《孙子兵法》研讨会至今每两年召开一次,不曾中辍。

1999年,台积电邀请新加坡大学企业政策系教授黄昭虎讲授《孙子兵法》,黄教授在开场白中提到:“过去几年我到很多美国《财星》杂志五百大企业讲课,包括:美国戴尔电脑(Dell Computer)的麦可·戴尔与芬兰诺基亚(’Nokia)的总裁贝卡等,他们都非常重视《孙子兵法》。”

一九九七年年初的日本《统帅》(President)杂志报道中指出:中国古老的兵法书《孙子兵法》在现代日本企业界重新绽放亘古的智慧光芒;这部全文不过六千多字的古典教战手册,再度走进现代日本经营者的焦距中,被众多企业领袖奉为现代企业经营的最高指导依据、经营策略的宝库。

在高科技时代的种种事实呈现了一项真相:《孙子兵法》历经两千六百年流光之淘炼,更加光彩耀人!

化干戈为玉帛

子夏有一天很坦诚地向孔子说:“我在外面看到各式各样好吃好玩的东西都非常心动,回到教室内听老师的教诲又非常感动,很能受教!这两种念头常常在我心头交战,不能自决!”(“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取材于《史记·礼书》),子夏的告白其实是道出人类思想的一种典型——“天人交战”。

翻开人类文明史,再与人类战争史合参,你将发现:“你也许对战争不感兴趣,战争对你却深感兴趣!”——托洛斯基的话可不是吓人的。

其实,人类与战争的关系之密切也许超出我们的想象——人从出生伊始即不断地面临各式各样的战争,诸如:求生存的竞争,追求成长的自我挑战,乃至于道德上的两难——天人交战;由内而外的与病魔的争战,与命运的搏斗;以至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为了求生存、或是为了谋利、或是基于理念,而有了党同伐异的现象——团体与团体间的战争于焉发生,而因应战争的各种方法也因此而产生。所以著名的未来学者夫妻档艾文及海蒂·托佛勒(Alvin and Heidi Tofflor)在所著《新战争论》(War and Anti-War)(一九八四年)中说:“战争如同阳光、空气、水一般与人类生活共存。”这句话应该不算夸张;而如何“因应挑战”、如何“胜战而无伤于人、无伤于物”,乃至于“不仅‘无伤’,更能打一场美好的仗,创造‘双赢’”,应该是人类命定的生命课题;而对应这份课题,《孙子兵法》所提示的诸多理念的确是甚有裨助!《孙子兵法》长河流金、光耀红尘人世数以千年计,岂是没有原因的呢?

铭感

一份因缘,得以从随毓老(爱新觉罗·毓望)研读《孙子兵法》,因此得以拓宽我的生命视野,也因而滋生为“文化薪传”恪尽绵薄的心愿。这本小书的面世,或可略表向老师致敬之忱!

一份因缘,庄素玉女士在《远见》这本卓具口碑的杂志给了我一方园地,三年多来,在“远见”杂志的惠爱下令我得以将自己研读《孙子兵法》的心得就教于方家、朋友;也因著这方园地,获得极多的回馈。而今,三十多篇读书心得报告得以崭新的面貌面对读者,相信必然能更加广结善缘,得到更多的指导。在此,对于良师益友更有一份深深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9: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