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巫/白玉兰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竹林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竹林的《女巫》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巨著。它讲述了江南农村漳泾河畔一位纯洁善良的始娘被严酷的现实逼成“女巫”的悲惨故事。它通过江南漳泾河畔一个村落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80年代这半个多世纪的蜕变,描摹出苦难漫长岁月中农民,特别是妇女挣扎摆脱封建主义桎梏,寻求命运归宿的残酷历程。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妇女命运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江南农村漳泾河畔一位纯洁善良的始娘被严酷的现实逼成“女巫”的悲惨故事。作品以一些极具神秘色彩的宗教风俗和江南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反映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双及他们怎样在苦难中寻找出路的过程。

书中通过须家宅不同阶层几代人之间的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给读者以思想冲击力和艺术震撼。情节曲折跌宕,语言清新婉丽。海外汉学家将它与哈代的《苔丝》相媲美,我国的评论家则将它誉为“一部寓政治风云于宗教风俗文化的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目录

序一 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长卷 萧乾

序二 严家炎

引子 古堡夜话

上卷

 一 天上的莲花

 二 小尼姑讨替

 三 人羊之间

 四 僵尸“谢天地”

 五 鼠年的冤魂

 六 阿桃承认杀了人

 七 苦命的兰花

 八 通向天堂的路

 九 奇异的梦境

 十 辣疯茄

 十一 超自然的力量

 十二 北池甸畔的哭声

 十三 颤栗的爱

 十四 世纪末的呼救

中卷

 一 妈妈的乌篷船

 二 救命的银元

 三 天壳的故事

 四 欢喜佛的笑声

 五 凄苦的“联响”

 六 悠远的钟声

 七 神圣的图画

 八 永恒的星光

 九 吝啬的死神

 十 会报复的仙水

 十一 神秘的“道”

 十二 须守道坍台

 十三 吃公祭

 十四 黑房间里的幽灵

 十五 “鬼迷”

 十六 善有恶报

 十七 油菜花开

 十八 骆驼相面

 十九 乌龙取水

 二十 偷牛暗

下卷

 一 “巫”的世界

 二 撒尿庙

 三 圆光先生

 四 解冤结

 五 菩萨娶亲

 六 阴谋与阳谋

 七 只问耕耘

 八 鬼节的月亮

 九 似火的柔情

 十 “钓鳗鲤”

 十一 来年日子怎么过

 十二 儿子接老子

 十三 兽类的情欲

 十四 灵魂的变异

 十五 棺材星

尾声 夕阳下的怪胎

试读章节

白迷迷的古老官路,沿漳泾河由北向南,绕着绿竹蓊郁的须家宅悄悄打了个结,然后跳过河畔美丽的荷叶岛,逶逶迤迤地向着东南方遥遥在望的李王庄伸去。在广漠的田野里,这条路看起来那么纤细柔弱,欲断无力,好像飘向天际的一只风筝的细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的坚韧顽强,把沿途的每一处村庄,每一株树木都牢牢抓住。它是一条敏感而忠实的导线,把无尽的欢愉和情爱从这个村庄传到那个村庄,也将人世间的仇恨和愤怒紧紧串联。

在春夜的寂静中,须家宅的人沿官路来到村南面的老柳树下,便会听见一种难以形容的极轻微的声音——有时是“扑通扑通”,有时是“咕噜咕噜”,仿佛鱼儿戏水,又似村姑洗衣,可水面光滑如镜。因此人们一口咬定那声音是从对岸荷叶岛上传来的。

岛上有座庙叫长庙。长庙是因庙跟前的桥而得名的——显而易见,这桥就是长桥了。

相传在太平天国闹革命时,这里的老百姓为躲避长毛的抢劫掳掠,人都跑光了。偌大的村庄,只剩下一个打鱼的孤女。

长毛进村时,孤女正在河边洗衣服。这孤女黑黑的眼睛,黑黑的脸庞,黑黑的浓发和小腿,却自有一种饱含着阳光和野气的动人魅力。几个长毛一见,淫心顿起,饿狼般扑过去,只见那孤女纵身一跳,便跃进了水里,鱼一样灵巧地朝那河中心的小岛游去。长毛不会水,急得在岸上来回跑,忽见一座桥,便不假思索地踏上去——这桥是通向小岛的,两边桥堍上,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可就在这时,一股异香扑来,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脚踩两朵白莲,从银杏树顶上的天空里降下,指着急猴猴的长毛: “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便是逆天,从来逆天者亡!”

长毛气得“哇呀”一声怪叫,举矛便刺,却扑了个空。老者倏然消失,只剩下香犹可闻。长毛不理会,继续往前追。奇怪的是那小小的岛屿明明就在桥那头,可怎么也走不到。追了大约有一个时辰,人还在桥上,长毛心下疑惑:“怪了,这桥恁长!”抬头一望,却见那黑姑娘正在岛上晾湿衣服,裸露着轻盈盈的花朵身儿,紧揪揪的蘑菇奶儿,黑黝黝的肌肤滑腻如锦缎,真是活脱脱一条撩人的美人鱼!

长毛欲火中烧,越发不肯罢休,便一个劲往前赶,从日出赶到日落,从天黑赶到天亮,只是怎么也走不下这桥,怎么也跨不上那岛——后来,太平军全军覆没,那个曾向百姓多次许诺的天国,也如小岛上的黑姑娘一样,变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诱人梦境。惟有这桥,这庙,没有一天不以冷漠的沉默对峙着来自大千世界的纷乱骚扰。人们因此便把这桥称作长桥,把庙唤作长庙。

人们去荷叶岛大抵是为了到长庙烧香。据说长庙菩萨的金身,是一条黑鲤鱼变的——黑鲤鱼就是那个黑姑娘。每当残冬消尽,河上吹来的风懒洋洋地温柔起来时,黑鲤鱼耐不住寂寞,便在夜深人静时哨悄溜出来玩耍。那神秘的难以形容的声音就是黑鲤鱼发出的。

也难怪黑鲤鱼要在深夜出游,荷叶岛的美是一种深邃沉静的美,一种威严、冷漠的美。每逢盛夏,水面上绿叶叠翠,红白两色的荷花争娇斗艳,阵阵清香随风飘逸。这座形状酷似一张荷叶的小岛,被芦苇织成的绿墙封锁着,与世隔绝般的清纯、洁净。一株连一株的古老的银杏树,如参禅的和尚一样静默地站立着,在烈日当空时泼下清凉的浓阴,这份仁慈令人感动。

在银杏树掩映下的庙宇里,苍白的长明灯日夜闪烁着,关闭的门窗禁锢着永远沉寂的夜;香烟缭绕,菩萨被箍在这螺旋形的宝塔里——看不见花的色彩,也听不见尘世的喧嚣——当然寂寞难熬,渴望着外面那个活生生的世界了。

看来人和菩萨的心是相通的,虽然菩萨以威严的仪态俯视人类,人则无比虔诚地向菩萨顶礼膜拜。然而在那远古的时代,人在想像的天堂里塑造神秘的偶像时,就为自己铺设了一条单纯的小路。通过这条小路,人和菩萨都剥离了涂抹在身上的金粉和光圈,让心和心相见了。

因此,在历史的变迁中,菩萨的命运也和人的命运一样沉浮起落。太平盛世,庙里的香火自然是盛的;兵荒马乱时,人自家的性命都难保,庙里自然也就冷落了。不过,荷叶岛的香火完全断绝,只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这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忙着开会、斗争,喊高昂的口号,部署雄伟的计划。菩萨被敲碎了,脑袋浮在河里一漂一漂的。

近年来,庙宇又修葺一新,菩萨的金身也重新塑起了。现在的年轻人比过去的老工匠更讲究艺术,也更懂人体的比例,所以这新菩萨塑得魁梧高大,栩栩如生,眉宇间焕发出一种现代青年所崇尚的不折不扣的男性美。

这确实不大像一个菩萨。传统观念中的菩萨是慈眉善眼、丰满肥胖、不男不女的。然而奇怪的是并没有人对此发表异议,甚至连上了年纪的人也点头称赞:“唔,长庙的老爷又塑起来了,好,好!”或者相约着说:“啥辰光有空了,烧香去。”

这儿的人称菩萨为“老爷”。

须家宅新任的村长须明华皱起眉头把这老爷研究了半天:“据我所知,释迦牟尼是佛国第一位大神,是现世婆娑世界的教主;还有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去佛燃灯,未来佛弥勒,以及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可这位‘老爷’,究竟是哪家佛门里的神,到底算什么菩萨呢?”

序言

王安忆与东方出版中心商讨出一个很好的设想,那是祝君波先生主持东方出版中心之后的事情,他们商定,为新时期以来上海专业作家的创作,出版一套代表性的丛书。安忆说,想尽量选择各位作家处于创作巅峰期的作品。当然,不是说以后就不再有更好的作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假如有超越巅峰之作,肯定是被热烈欢迎的好事。安忆希望,我也关注此事,于是就有了一点感慨。

前些日子,我有事去五原路,那是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忽然童心大发,决定去穿越一条小弄堂。那是从我的老家旁边通往安福路的狭窄的弄堂。让我惊讶不已的,是那条弯曲的窄弄,竟全然不顾外面世界的翻天覆地,甚至淡漠地应对身边的明显的变迁。比如,乌鲁木齐中路与安福路一带建造的众多豪华的大厦,它依然简陋而安静地蜿蜒着,那破旧的墙壁,那杂乱的树木,乃至那废弃的老井,与五十年前我读小学时几乎一样,连呼吸到的潮湿而带点霉味的空气也与半个世纪前的记忆相似,时间在这里好像凝固了。

当我穿过小弄堂,面对安福路沿街高档的建筑群,据说,那是香港地产巨商的得意之作,星空下,亮丽的灯光从众多窗户喷射出来,我才长长地透过气,明白毕竟已经过去了五十个年头,我也早就从一个天真无知的少年,演变为品味过人世沧桑的感叹者。

这套书的作者,有比我年长的,也有年轻几岁的,大体算同代人。听着差不多的黄浦江的涛声成长起来,体味着大同小异的上海人的甘苦走上文坛。上海,有着她的变与不变,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变与不变。丛书中的小说,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变,街景的变,风俗的变,时尚的变,乃至人物内心、社会世态的变等等;同样,这些小说还证明着许多的不变,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之类,是外在的保留,上海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也有许多难以改变的基因存在?我想,肯定有不少,上海的文化可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除了特别的方言之外,肯定相当丰富。至于比较优劣长短。那就很难简单说清楚了。文化方面的情况,当然比数学物理的公式要模糊得多。

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小说家们的记录,各有侧重不同。程乃珊与王小鹰均从所谓的大户人家走出来,但是,《金融家》与《丹青引》,是主旨、人物、艺术很大不同的作品;沈善增与阮海彪都在反映底层的生活,不过,其角度、思考的差距也是相当大:陈村和孙甘露,在先锋文学方面全有过引领风尚的美誉,但他们的创作特点,也真难归类。正是作家们散漫的观察与书写,把城市的画像丰富起来。作家的个性张扬与社会的前进脚步,在丛书里无意识地和谐起来。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张照片始终很新鲜,可能是某个西方商人或旅行者拍摄的,那是一百多年前,上海刚开埠的时刻。黄浦江畔,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马路栏杆,只见沿江排列的帆船和连接船与陆地的长长的木跳板,泛着暗光的江水奔流不息,苦力们扛着沉重的货物艰难地跋涉在那狭窄的木板上……

今天繁华的上海,源于黄浦江上的那些木跳板。我曾经为一百多年前的照片产生灵感,有过写一部小说的冲动。后来因为懒惰而没有动笔。因此我感激这套丛书的作者们记录下来的上海的昨天与前天,由此,我们还能联想到上海的明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