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一百余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艺术家以及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友情故事。一张照片、一把折扇、一本书、一幅画,看似普通的事物,但它系着一段情、一段思、一段缘,珍藏了一段段让人感动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以诚相待的人际关系,体味到了人间的真情所在。通过这些亲切自然、充满情趣的故事,可以了解到作家们创作生活的另一面,以及他们为人的品德和为文的风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人的另一种交往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建功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一百余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艺术家以及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友情故事。一张照片、一把折扇、一本书、一幅画,看似普通的事物,但它系着一段情、一段思、一段缘,珍藏了一段段让人感动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以诚相待的人际关系,体味到了人间的真情所在。通过这些亲切自然、充满情趣的故事,可以了解到作家们创作生活的另一面,以及他们为人的品德和为文的风格。 内容推荐 在历史的沉浮与人生的跌宕中,文人们留给历史的,并不仅仅是著述,还有无数鲜活的个性呈现,无数美好的交往生活。 本书是从一些具有纪念意义、堪可回味的物品人手,选取发生在作家与作家之间、作家与艺术家之间以及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感人故事,从中应可看到现当代中国作家们立德立功立言的身影,更可领略作家们情感之深厚、友谊之坚贞、为人之方正、个性之独特。我想,看看文人的另一种交往,不光会得到为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趣味的享受,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和作家个性研究,或许也不无裨益吧。 目录 兄弟俩的第一次合作 两只印度小象的故事 鲁迅致黄源的38封信 胡适为陈衡哲第一本小说作序 郁达夫帮洪灵菲出书 蹇先艾与他的铜墨盒 志摩的欣赏 沈从文帮卞之琳出第一本诗集 “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 闻一多伯乐识千里马 鲁迅与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 巴金保存的罗淑译稿《何为》 《篱下集》的不寻常经历 冯玉祥赠吴组缃铜墨盒 王统照赠巴金旧体诗 葫芦架下书画情 柳亚子和尹瘦石办诗画联展 闻一多最后的手稿《九歌——古曲翻新》 陈伏庐画赠冰心《朱竹图》 李广田为宗璞的作文写评语 丁聪设计《升官图》 王统照纪念耿济之墨迹 郑振铎谢王辛笛 凤子的签名笔记本 齐白石应老舍命题作画 丁玲致徐光耀信的偷抄件 永生的逝者 康濯代孙犁编选《白洋淀纪事》 沙汀帮罗广斌等修改《红岩》 名伶们画的扇面永远地失散了 阮章竞赠画郭小川 赵朴初书赠冰心 多田正子与《高干大》的故事 老舍书赠巴金对联 聂绀弩书赠胡风 苦难中相携文学人生 沈从文的章草艺术 一张别有来历的照片 诗情诗谊长存 萧军的古筝情缘 与管桦的还稿之交 四十年前的《雷锋之歌》 为老作家们画像 我的海洋石油情结 秦兆阳画赠陆地《墨竹图》 克家先生二三事 冯牧书赠苏策 汝龙、周文颖的缝纫机 汪曾祺的画 忆冰心同志 抗癌乐园名誉园长柯岩 弥足珍贵的纪念 梁实秋赠冰心夫妇《无门关》 吴作人为阳翰老改画 叶圣陶诗赠巴金、丁玲与陈明 巴金与十个寻求理想的孩子 碧野的一本书 冰心给我改书名 艾青题赠杨牧 “丁玲不死” 巴金愧对胡风 有关《翰墨缘》墨宝的回忆 姚雪垠给我写的和对我说的 感受大师的风范 马识途至爱的《桂湖集序》 萧乾,比我大半个多世纪的忘年交 陈之光和王火 我珍藏的故事 冰心赠给我的一副对联 周克芹的乡土情结 荒煤同志的“呐喊” 鞍钢工人与《乘风破浪》 冰心有赠 汪老赠画 我的文友——武警战士 艾芜和沙汀的友谊 巴金题写“艾芜之墓” 文学知己鲁彦周 邓拓书赠杨沫夫妇 冯骥才赠给我的六件宝物 金庸墨宝 端木蕻良画《方成出租汽车公司》 徐迟与李乔的友谊 冯牧书赠林绍纲 一把扇子的故事 巴金为靳以展览题词 林海音——我的“文学祖母” 在汪曾祺家抢画 爱心书屋 记一辆轮椅 一个感谢我和我要感谢的人 你的跑鞋我的梦想 趣味记事 永远的骆文 沈从文的一把椅子 王安忆的画 一条围巾和一张CD 张抗抗珍藏的《裸体艺术论》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巴金保存的罗淑译稿《何为》 在巴金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批珍贵资料中,有一部他保存了近50年的翻译手稿,这是友人罗淑30年代翻译的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何为》的手稿。 罗淑,1903年12月生,比巴金大一岁。原名叫罗世弥,四川简阳一个盐商的女儿。 巴金是先认识罗淑的丈夫翻译家马宗融的。1929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巴金在索非家第一次见到心中久仰的“马大哥”,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朋友。马宗融请巴金去上海大戏院看了德国影片《浮土德》,又请他喝咖啡。在咖啡店里,马宗融兴奋地毫无掩饰地向巴金吐露了他正在热烈追求一位家乡师范女学生的秘密,整个晚上巴金始终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不久,马宗融回了四川。 9月下旬一个傍晚,马宗融带着一个相貌端正、举止大方、说话不多、脸带笑容的姑娘来到了索非的家,这个姑娘就是罗世弥。虽然才分别几个月,马宗融却变得斯文了许多。他告诉索非和巴金,他要到里昂中法大学去工作,她要去法国找哥哥,他们明天就要一起登船远行了,这次不能多谈。有姑娘在场,连告别握手都有点生疏。这是巴金与罗淑的最初见面。 再见到马宗融夫妇已是四年以后,他们从法国归来,还带着一个只会讲法国话的可爱女儿。马宗融回国后在复旦大学教书,而罗淑在南翔立达学院高中部教书,一家住在拉都路(今襄阳路)敦和里,巴金住在狄思威路(今溧阳路)的麦加里,两家不远,交往也多了起来。 马宗融豪爽好客,罗淑性情温厚又善于联络朋友,很快家里的客厅和幽静的小院便成了巴金、靳以等许多年轻朋友相聚的好去处。一个星期大家总要在这里度过几爪_喻快的夜晚,畅谈文学、生活和理想。 在这个小天地里,巴金从马宗融夫妇那里得到了真正的友情,罗淑像大姐姐关心小弟弟般地关照巴金,使他感受到好多年未有过了的温暖和亲情。 那几年,巴金在生活和事业上都遇到了许多麻烦和不顺,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身上带着一支自来水笔到处跑,跑累了,便回上海休息,他常常独自沉浸在苦恼的氛围中。 为使自己摆脱绝望的心境,巴金几次向罗淑倾诉满腹怨愤和苦闷。每次,罗淑都是认真地倾听,巴金倒完了满肚子苦衷,她才平心静气地开导安慰他。有时,大姐姐也会亳不姑息地批评巴金一些不正确想法和看法。推心置腹的话语和大姐般的温情,总会使心情郁闷的巴金离去时如释重负心情愉快。 巴金由衷地称罗淑是他的众多朋友中给他帮助最大的一位朋友。从罗淑那里,他懂得了友情的真正含义和许多做人的道理。 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936年冬天她们一家离开上海。后来罗淑又带着女儿回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1937年“八一三”后,马宗融独自从湖南到了四川,罗淑深知丈夫的性格“像个大孩子,又像是一团火”,不放心,便带着沉重的身孕赶去与他会合。 1938年2月27日,罗淑在家乡成都生下儿子二十多天就因产褥热不幸去世。巴金是3月初得到消息的,他不相信一个美满的家庭轻而易举地被死亡摧毁。那天,巴金和靳以长时间地对坐无语,都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表达内心的痛苦。友人的离去在巴金的心里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空虚,悲痛日日夜夜折磨着他。两个月后,巴金在广州写下了感情深厚的《纪念一个友人》,他在这篇文章中尽情地抒发了对罗淑的敬爱之情,称罗淑是“把她的热情隐藏在温厚的外表下”的“社会革命的斗士”,称她的“文章和人都有一种真实朴实的美”。 罗世弥是一个贤妻良母,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和翻译家。当她悄悄地把第一篇创作拿给巴金看时,他激动万分,没想到他尊敬的大姐有这么好的文笔和创作才华。推荐《生人妻》发表时,巴金给大姐起了个美好的笔名“罗淑”。小说1936年在《文季月刊》一卷四号上发表,很快引起文坛瞩目。此后她又接连有几篇小说问世。 罗淑在世,巴金从未当面说过一句恭维感谢的话,但罗淑病逝后,他在文章中喊出:“别了,我永不能忘记的友人!” 这种真诚的怀念,从巴金保存下来的罗淑译稿《何为》上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何为》是罗淑从法国归来后翻译的第一本书。留法几年中,罗淑阅读了雨果、左拉、罗曼·罗兰等大量欧洲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她一边管好家和孩子,一边支持丈夫进行翻译。同时还利用教书余暇时间悄悄尝试翻译外国文学作品。 1936年初,巴金在整理旧书时,偶然翻出了一本法文版的《妒嫉》,这书是法国女作家司塔尔科瓦从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怎么办》中节选翻译的。小书是巴金1928年春在巴黎塞纳河畔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买下的。他决定把它译出来,同正在翻译的廖抗夫的短篇小说《薇娜》、司特普尼亚克的《三十九号》,和另外的一篇作品合编成一册描写旧俄国新女性姿态的小集子。后因全心投入《灭亡》的写作,只译了几页,就搁下了。这次偶然翻出,巴金又萌生了翻译的念头,他想到马宗融夫妇,决定拜托他们完成这件工作。 马宗融夫妇畅快地答应了巴金的请求,巴金即在刊物上作了预告,过了一个多月,罗淑把一摞整齐的译稿递到巴金的手上,整部译稿是罗淑一人完成的。巴金一页一页翻看译稿,心绪难平,译者流畅的文笔令他高兴和惊讶,他从心底感谢罗淑为他了却了一桩心愿。 为使译本更忠实于原著,巴金花费了不少时间对译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校对和修改,今天翻开这部用开明书店绿格竖行稿纸书写的译稿,几乎每一页上都有巴金修改的笔迹。年代久远岁月流逝,译稿的纸早巳泛黄,罗淑原稿的钢笔字迹已呈暗褐色,而巴金用钢笔修改的字迹还蓝色犹存,很是耐人寻味。它告诉后人,在罗淑的这部译著中,同样倾注了巴金的很多心血。 校改完《何为》,巴金写了一篇长长的后记。他首先表达了对罗淑译出这部书的喜悦心情,尔后又着重提示读者:小说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男女青年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指导作用。 由此人们会想到巴金小说中那些在封建枷锁和吃人礼教压迫下生活和挣扎的中国女性的命运,她们同样也渴望自由和平等。 小说“独特的使命”和巴金对译者的敬爱之情,使得他对《何为》的翻译出版格外偏爱。《何为》列为《文化生活丛刊》第11种,1936年4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发行,5月《何为》再版。《文化生活丛刊》的前10种里有鲁迅、茅盾、巴金、丽尼等名家的译著,罗淑的《何为》能被列为第11种,可见他对译著和译者的重视程度。 《何为》中译本问世后,巴金把罗淑的翻译原稿妥善保存了起来,罗淑病逝,这部译稿显得更加珍贵。为便于收藏,巴金托人把手稿装订成册,还为译稿配上了蓝油布的硬壳封面。在这本“独特的书”的扉页上,巴金用钢笔工整地写上了“何为巧尔勒雪夫斯基著 罗淑译 巴金藏”的字样,并郑重地盖上一方“巴金藏书”的印章。几十年来,巴金保存了许多名家的手稿,但对待《何为》译稿的这般珍爱程度是独一无二的。可见两人友情之深。 罗淑逝世以后,巴金专门写了纪念文章。几个月后,又亲自为故人编辑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生人妻》,收了作者四篇小说:《生人妻》、《桔子》、《刘嫂》、《井工》。其中《井工》是罗淑亲手交给巴金的最后一篇小说。P43-47 序言 2006年岁末,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展览。这个题名为“此物最堪思”的展览,展出的东西有的令人深长思之,有的令人热泪夺眶。比如一面绣着“丁玲不死”的锦旗,来自北大荒人的馈赠。这是因为丁玲去世时,有传言说她的“历史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将无法在遗体上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当年那些和丁玲一起在北大荒共患难的兵团战友们,赶绣了这面锦旗,为的是让他们爱戴和信任的“老丁”带着人民的深情远行。此事的结局当然是圆满的——丁玲所蒙受的历史冤案终获平反,她终于得以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上路,而这面北大荒人馈赠的锦旗,就成为了丁玲在人民心中不死的见证……又比如,世界短跑名将刘易斯赠给北京作家史铁生的一双跑鞋。据说,刘易斯与史铁生,因史铁生曾有文章表述对“飞人”的敬意而结缘。他们在北京作“历史性的会晤”时,史铁生赠以自己的著作,刘易斯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你的这些书我都看不懂!”刘易斯赠之以跑鞋,史铁生也微微一笑,说:“可惜,这么好的跑鞋我也使不上啊!”……类似的故事深藏在每一件物品里,见证着文人的另一种交往。 本书就是这些物品和故事图文并茂的集锦。 《左传》里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于中国文人来说,这“三不朽”是千古奉为圭臬、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德,就是人格的自我完善、人品的境界追求——“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劳更立碑”?立功,就是投身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立言,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就是他的作品了。一部杰作,有时甚至只是一首绝句,都足以使一个作家流芳百世。因此,为文者须惜名,就是说你万万不可粗制滥造,“以创作丰富而自娱”;也万不可迷信当下时髦的“包装”,以“粉丝”如云而自得。此所言之“三不朽”,或许就是作家林斤澜戏言“来世报”之谓? 翻开一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三不朽”的作家作品多矣哉,然而和他们的煌煌业绩相随的,也有不少趣谈珍闻,使作家们抱玉握珠、风骨卓然的身姿、性情,凸现于文学发展历史的人物画廊中。是的,在历史的沉浮与人生的跌宕中,文人们留给历史的,并不仅仅是著述,还有无数鲜活的个性呈现、无数美好的交往佳话。本书正是从一些具有纪念意义、堪可回味的物品人手,选取发生在作家与作家之间、作家与艺术家之间以及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感人故事,从中应可看到现当代中国作家们立德立功立言的身影,更可领略作家们情感之深厚、友谊之坚贞、为人之方正、个性之独特。我想,看看文人的另一种交往,不光会得到为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趣味的享受,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和作家个性研究,或许也不无裨益吧。 是为序。 后记 编完这本书,掩卷之余,仍然沉浸在作家们真诚感人的情谊之中,在一个个朴实平凡的故事里,充分感受到“文人相亲,文人相助,文人相补”这一中国文人历来所具有的良好道德风尚。它与“文人相轻”的陋习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该书收集了一百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一张照片、一把折扇、一本书等实物,讲述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艺术家以及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友情。这些故事,如泰戈尔送给许地山的印度小瓷象,鲁迅与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陈伏庐赠冰心《朱竹图》,巴金保存罗淑的译稿,沈从文教萧乾写小说,闻一多帮臧克家出书,齐白石应老舍命题作画,丁玲与北大荒人,徐迟为李乔题写扇面,汪曾祺赠给邓友梅《梅花》图,王安忆为陈世旭画沙发图……读来亲切自然,充满情趣。虽然涉及的事物许多都很普通,但它系着一段情、一段思、一段缘,珍藏了一段段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以诚相待的人际关系,体味到了人间的真情所在。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了解到作家们创作生活的另一面,他们为人的品德和为文的风格。 书中的文章均按事情发生的年代顺序排列,每篇配有图片,希望能图文呼应,相得益彰。由于时间和编辑水平的局限,定会有一些疏漏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