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准备!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奋斗!
本书由知心姐姐——教育家卢勤倾心推荐,帮助小学新生及其家长提前预知小学六年即将面对的问题,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买得到的“后悔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学六年早知道(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之二增补本) |
分类 | |
作者 | 日新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准备!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奋斗! 本书由知心姐姐——教育家卢勤倾心推荐,帮助小学新生及其家长提前预知小学六年即将面对的问题,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买得到的“后悔药”!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教师、家长、学生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选择的标准有三:一是必须的小学、小升初考试的过来人;二是必须真实可信,言之有物;三是每人仅限一篇,必须写小学六年印象最深的事情。 本书适合小学新生及其家长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者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读者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序 写有前面 目录 上篇 小学学习早知识 上小学是个大台阶 让孩子一上学就独立学习 上学第一天很重要 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 读书好习惯三题 作业好习惯五题 听课好习惯三题 从小写笔好字 学会使用字典好处多 学会听课是关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师父” 教会孩子把看过的内容讲一讲 你知识,但孩子并不知道 和孩子一起“探”与“究” 数学是成绩的火车头 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记性好 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您得成为“教辅书专家” 小学至初中一、二年级要多看书 从小多看科普书 每晚20分钟 孩子学习与信息学的关系 买个二手房还是值 告诉你一个小窍门 记点“学习日记” 中篇 小学教育早知识 真有“胎教”这回事 小学的一两教育,胜过中学的一吨教育 要让孩子按时睡觉 好动的孩子学学画画 让孩子少看电视 让孩子少玩游戏机 30天是个坎 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求质、求新、不求量 老师家访,家长“校访” “子不教,父之过”新解 心理上有所依,生活上无所靠 良药也别苦口 爸妈不是“就会找茬” 孩子,诚实不吃亏 纵比优于横比 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做事一定要专心 难忘的第一次考试 除了分,再问点别的 我不愿做一只小书虫 给我一点交友的自由 实力开始的地方 中国式的“素质教育” 下篇 小学升学早知道 “小升初”的“规则” “小升初”的“比” 白热化的”小升初”考试 择校生的苦恼 上好学校的两座桥 学什么都要得奖才行 不仅要了解“前世”,更要了解“今生” 民办初中的生源与师资 考前把重点抄一遍 药补不如食补 老不长个要查体 驳“小学求近,中学求好”论 附录 小学六年大事年表 学习方法趣味测试(五则)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测试表 考后自我分析题 小学生成才趋势自测 中国6~19岁少年儿童平均身高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教了一辈子小学了,觉得小学的孩子们越学越累了,而家长们似乎不这么想。 有不少家长会说了,目前不少孩子都要上学前班,那不和上小学也差不多了吗?或许有些地区的学前班,讲的内容的确比较多,要求也比较严,真是和小学相差无几。但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类“提前教育”是明令反对的,有的地区甚至禁止再办学前班。客观地说,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学前班,不论是讲的内容,还是纪律及考试的要求,都是不能与真正的小学教育相比的。换句话说,上个学前班,不过是让孩子有个小铺垫,上这个台阶时稍稍省点力罢了。 这个台阶,简直就是一个飞跃——由幼儿园小朋友向小学生的飞跃。幼儿园不过是孩子吃好、睡好别出事就行了,至于学多学少并无硬性指标,可学校毕竟就不一样了。据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孙蒲远老师介绍,有的孩子不知道上课时不能随意进出,有的孩子不知道考试的含义,把考卷揉成一团扔掉……一般来讲,刚上小学的孩子最常见的困难,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第一是作息时间不适应。在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还可以午睡。而上了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了。对这一变化家长必须重视,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同时为了保证精力充沛,晚上要让孩子早点睡觉。 第二是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幼儿园的安排以玩为主,上了小学就以学知识为主了,学起来没那么轻松。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情绪低落。这时家长不能火上浇油,不能批评孩子,而应该多鼓励多帮助,绝不能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可以先降低要求,告诉他,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继续努力。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要大力表扬。老师在学校发的小红花、小红旗家长不要不当回事,要作出很惊喜的样子,帮孩子细心保存,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三是学习环境不适应。刚上小学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多交朋友。另外,家长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对孩子失去信心。 总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很大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将是日后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 为了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要迈上的这个台阶有多大,我们不妨再具体说一说小学生在小学6年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先说小学1-3年级。小学1-3年级,在常人看来,应该说所学的知识并不难。而事实上,从近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学好1-3年级那点功课也实在不容易。 先说语文。别的不说,就说识字,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的实验版语文教材统计;一年级要识950个字,二年级要识850个字,要求孩子在二年级即可阅读书报,这比以往提前了差不多一年。 再看数学。小学1-3年级,要认识万以内的数,要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学习小数、分数,要学习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还要学习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这么多内容,对于一个7-9岁的孩子,也不算吧? 再说英语。小学1-3年级,不少地方还未开英语课,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开英语课。如北京,从2004年秋季起,一律从一年级开英语课。如果开英语课的话,一般要求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级水平。具体地说,在“听——做”方面,要能听懂老师在课上的英语指令(如“Open your book.”打开你的书),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英语小故事;在“说——唱”方面,要会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情感(如“My name is wang Ying.”我叫王英;“I like Erlglish.”我喜欢英语),要会唱15-20首英语歌,15-20首英文歌谣,要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在“玩——演”方面,会用英语做游戏、表演童话剧;在“读——写”方面,要能看图识字,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正确书写英文;在“视——听”方面,要能看懂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节目,视听时间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这么多内容,也够孩子们学一一气的了。 至于音乐、体育、美术,在小学还是相当受重视的,不用说还有什么劳技课、自然课、品德课,家长们还会为孩子报什么乐器、英语、奥赛、作文班。孩子们真是要累坏了。P3-5 序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育则立、不育则废。”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件大事,培育孩子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把教育孩子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能够事先考虑周到,那么就会顺利、成功把孩子培养成才,反之,就会走不少弯路。 父母如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不会恐慌。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大多数父母除了喜悦之外,并没有做好如何教育孩子的心理准备。牛顿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成才,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老师如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会适时地提醒孩子们——你们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l司题,你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孩子们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就会事先在心理上、行动上做好准备,也许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会比其他的同龄人起步更快一些。 那么,怎样才能让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失误?老师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父,因“材”疗缸教?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多到有准备地上路?这就要求无论是施救者还是接受教育的人都要认真地做好“教育”这门功课的“课前预习”。 “预习”也要有针对性。就像打流感预防针以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即将会流行哪种类型的流感,然后再去选择注射和这种类型流感匹配的预防针的直理一样,“预习”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呢?《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非常实用的“预习参考书”,把读者们想不到的都尽可能地帮助大家想剑了。 这套丛书依据小考、中考、高考的“过来人”——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言之有物、 《中国学牛成长经验访谈》系列共分为《小学六年早知道》、《初中三年早知道》和《高中三年早知道》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学习早知道”、“教育早知道”和“考试前后早知道”三个篇章。看了《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的书稿,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回放的小学、初中、高中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纪录片。书中内容选取了在小学、中学、高中三个阶段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而且选取的这些问题涉及到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还涉及到了孩子们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的有关心理、情绪、情感、习惯、爱好、身心的健康和成长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老师、家长们来讲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讲,《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淡》这套丛书就像是读着同龄人的故事,也许字里行间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看完这套书稿。我想:如果自己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一位正在读书的孩子的母亲,那么《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丛书会给自己哪些切实的帮助助和启迪呢?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做准备。《小学六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上学第一天很重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微软帝国的创立者比尔·盖茨身上的一个小故事。比尔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亲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门口,就在孩子马上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他叫住孩子,然后对孩子说:“从今天起,你将要度过很长的一段学习的日子,这段漫长而又特殊的日子需要你独自去面对,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从第二天起,比尔·盖茨就再没有送过自己的孩子去学校。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比如《初中三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代沟’早晚会出现”的问题。既然这个问题大多数家庭都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早一些行动,积极地去做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努力。 另外,面对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对这个年龄段孩子思想、情绪上出现的不稳定、身体上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学习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等等做到“早知道”,并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么,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准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理智、更有效。也许孩子们在年轻自由的时候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努力。对那些上高中的孩子们来讲,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父母、老师往往比孩子自己还着急、还紧张。学习的事情被家长、老师们紧锣密鼓地操办着,那么留给孩子的只有没完没了的督促唠叨、烦恼和压力。所以孩子们会想尽办法离开父埘、老帅的视线去“网吧”发泄一下,喘口气。孩子们会讨厌学习、讨厌家人、甚至讨厌自己……其实,对于一个即将18岁的孩子来讲,他们完全应该有一种对自己前途负责任的成熟心态。 假如把幸福比作天堂,那么通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假如把痛苦比作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有一条,那就是厌学。可是今天,在通往天堂和地狱的路上都挤满了人。其实,人并不是不愿去天堂,而是因为学习的烦恼太多;人也并不是乐意去地狱,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学习。那么,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孩子能够“早知道”——改变自己的未来,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存,让孩子自己去圆自己的梦不是更好吗? 我很希望尽可能多的家长、老师都来读一读《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系列丛书,这也是一个让大家能够好好地普及一下“育人”、“育才”方面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回过头去“看病求医”。我觉得这套丛书就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把握住孩子们的明天。 但是,对于小读者们来讲,成长毕竟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正在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套丛书。在成长的道路上谁也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但是,有准备地上路,会避开一些小麻烦。看别人的故事,做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聪明的行路人。 知心姐姐 卢勤 后记 最后有几件事要向各位读者说明一下: 一是稿件的真实性,最初布置工作时,要求每一作者交一近照,并附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等。结果回来的稿件数量既少,质量也差。想来想去,问题还是出在人们有“家丑不可外扬”思想,不愿说自己“走麦城”的事,这与高考状元写书完全不同,那是为母校扬威,为个人露脸的事,即便偶有述及自己“走麦城”,也是为自己“过五关”作陪衬,附上近照及联系方式自无话说。而这是“后悔药”,谁愿在此出丑呢?谁愿在此“曝光”呢?想明白了这一点,就改变方式,署不署名,悉听尊便,但内容一定要真实可信。这一来,回来的稿件也多了,质量也好了…… 二是附录的相对性。为了便于检索,书后附有《大事年表》。这里标明的各项信息,只能是相对而言,这有两个原因:从时间角度讲,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肯定要发生变化。如教学计划调整,竞赛日期改变,等等。从空间角度讲,中国太大,各地情况差异不小。比如同一赛事,在这一地区不予举办,在那一地区却照行不误。 本书组稿涉及面广,承蒙许多朋友包括从未见过面的朋友帮忙,恕不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谢!感谢每一位为本书付出劳动的朋友!感谢本书的每一位作者!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当然,更要感谢本书的每一位读者! 编著者 2006年7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