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后的西泠印社举办第一届“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短短时间里,收到来自全国及海外各方面学者的学术论文30余篇,尤其是年高德劭的刘江教授与梅舒适先生也拨冗赐文,许多在篆刻理论界研究学问多年的中坚学者也皆慷慨寄稿,使本次“印学峰会”在学术质量方面有了一个极可靠的“保障”。这证明,西泠印社作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是拥有足够的凝聚力并同样具备足够的学术含量的。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今后的第二届、第三届“印学峰会”,我们还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是西泠印社的第一部峰会论文集,内容广涉各个研究层面,作者都是当代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专家学者,有相当的学术积累又有明显的创新点。
序
一、篆刻学学科研究
印学与学科建设
关于篆刻艺术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关于篆刻学的思考
篆刻艺术之内容与形式
“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
篆刻创作与批评二题
制度、技术、观念——论印学的学术结构
二、印学史研究
“长舍阝君玺”金印考
古代的医官和医人——先秦医官医人玺印揭秘
战国古陶文考
秦私印综述
古印收藏概说
寻找真实的宋元——宋元篆刻家及其审美观的考察
台湾明郑时期、清朝时期文人用印初探
乾隆帝与清宫玺印收藏
论清代学者瞿中溶著《集古官印考证》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与意义
陈鸿寿:在仕途与艺术之间
圆朱文印及王福庵、陈巨来印风解析
中西印文化概论
古代印论中的四个专题
近百年来印学研究之辩证发展
三、吴昌硕与赵之谦研究
吴昌硕作品展观和搜集的回顾
吴昌硕篆刻作品别探
赵之谦日本受容史综考
赵之谦无年款篆刻作品年代考
赵之谦篆刻艺术的技法研究
赵之谦二题
四、西泠印社社史研究
早期西泠印社选址对其发展的影响
从数峰阁说开去——兼议西泠印社为何树旗孤山南麓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苏涧宽的书法篆刻艺术遗迹之探寻
西泠印社的对外交流(1904一2003)
附录
一、西泠印社早期日籍社员长尾雨山研究
长尾雨山先生和其交友
在上海寻找长尾雨山先生的足迹
二、浙派研究论辩
浙派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四凤派与西泠四家》十五年之答记
“四凤派开启浙派”驳论
三、近二十年西泠印社印学研究成果选
试论金石学与篆刻学的关系
九百年印谱史考略
明清青花瓷器押印初探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