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多雷插图本圣经故事(名著图文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俞萍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本书是根据《圣经》原著编写而成,包括“旧约”、“后典故事”和“新约”三部分,书中以优美的语言、浅显的故事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圣经》中的内容精华:开创世纪、挪亚方舟、摩西出生、耶稣降生、耶路撒冷、最后晚餐、耶稣受难……

内容推荐

《圣经》是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圣书,对西方人的精神和文化影响深远。《圣经故事》一书叙述的便是《圣经》中的故事,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其中《旧约》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它是一部记载古代亚、欧、非一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典籍,是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

目录

旧约故事

 开天辟地

 伊甸乐园

 始祖犯罪

 该隐诛弟

 挪亚方舟

 通天之塔

 亚伯拉罕

 回首盐柱

 撒拉生子

 以撒娶妻

 孪生兄弟

 雅各出逃

 回归故里

 约瑟述梦

 约瑟圆梦

 埃及籴粮

 摩西出世

 走出埃及

 红海大捷

 天赐食物

 摩西十诫

 惩治叛逆

 木杖开花铜蛇救命

 巴兰之驴

 摩西去世

 过约旦河

 攻打耶利哥城

 智取艾城

 击溃联军

 治理迦南

 女先知底波拉

 士师基甸

 耶弗他和女儿

 大力士参孙

 便雅悯人的罪过

 心地善良的路得

 先知撒母耳

 约柜回归

 扫号为王

 大卫击杀歌利亚

 扫罗追索大卫

 大卫与亚比该

 扫罗求问亡灵

 大卫登基

 乌利亚的信

 王子押沙龙

 基遍人向扫罗家复仇

 大卫立所罗门为王

 所罗门智断疑案

 所罗门建圣殿

 示巴女王觐见所罗门王

 王国的分裂

 狮杀神人

 乌鸦送肉

 何烈山之遇耶和华

 以利沙显神通

 犹大国王约沙法

 耶洗别宫前喋血

 亚他利雅弄权杀身

 以色列国的衰亡

 天使击杀亚述人

 邪路撒冷失陷

 重建家园

 尼希米视察城垣倾圮

 以斯帖王后

 约伯祸福

 《诗篇》和《雅歌》

 以赛亚预言未来

 耶利米宣告主约

 以西结跪拜异象

 但以理圆梦解兆

 但以理梦中见异象

 牧羊人阿摩司得默示

 约拿鱼腹三日

 弥迦哀歌撤玛利亚和邪路撒冷

 撒迦利亚观看四风奔腾

后典故事

 犹滴救国

 苏撒拿伸冤

 但以理入狮坑而不死

 多比行善

 金甲骑士

 安条克四世的暴政

 犹太人起义

 勇士刺象

 犹大·马加比以身殉国

 前仆后继

新约故事

 天使报信

 耶稣降生

 圣母寻子

 施洗约翰传道

 撒旦试探

 耶稣开始传道

 初收门徒

 变水为酒

 洁净圣殿

 耶稣和尼哥底母

 叙加古井

 耶稣在迦百农

 廊下治病

 登山宝训

 耶稣复活一少女

 施洗约翰之死

 安息日掐麦穗

 耶稣和淫妇

 法利赛人巧言问难耶稣

 穷寡妇的奉献

 平息风浪

 差遣十二使徒

 五饼二鱼

 耶稣变容

 马大和马利亚

 寓言四则

 天国的奥秘

 耶稣在伯大尼

 骑驴进邪路撒冷

 最后的晚餐

 耶稣被捕

 耶稣蒙难

 耶稣复活

 耶稣显现

 门徒聚会

 彼得医治瘸子

 司提反殉道

 扫罗归主

 彼得见异象

 天使救彼得出狱

 保罗传道

 启示录

后记

试读章节

撒母耳年老时,立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以色列的士师,他的长子叫约珥,次子叫亚比亚。这两个继承人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根本不行撒母耳的道。为此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到撒母耳的老家——拉玛,要求撒母耳为他们立一个王来治理国家。

撒母耳心里不高兴,劝告他们:“立王对你们没有好处。管辖你们的王立出来以后,他必定会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马后,还要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耕田种地、收割庄稼、打造兵器。王还会迫使你们的女儿做他的奴婢。他要拿你们的粮食、酒等来供养他的随从。凡你们所有的一切,他都要抽取十分之一。你们会因为有王而痛苦不堪的,那时,即使你们求告耶和华也没用了。”

众人不听撒母耳的劝告,执意要立一个王。撒母耳无奈,只好说:“你们先各自回城去吧。”

撒母耳尽管心中不高兴,但他是个实干家,立即开始了物色王位候选人的工作。一日,他来到了便雅悯人的居住地。

便雅悯人中,有一个勇士叫基士,他的儿子扫罗是个既健壮又俊美的男子,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一天,基士丢了几头驴,他吩咐儿子扫罗带上一个仆人去寻找。扫罗和仆人从便雅悯地找到以法莲山地,又过沙利沙地,都没有找到。他们又到别的地方去找,也没找到,只好回便雅悯地。到了苏弗,扫罗对仆人说:“我们不如回去吧。恐怕现在我父亲不为驴担心,反为我们担心了。”

仆人告诉他一个消息:“我听说这城里来了一位神人,凡是他说的话都能应验。我们不如去看看,或许他能给我们指一条路。”

说完,两个人进城去了。刚进城,就遇上要去邱坛献祭的撒母耳。扫罗不认识他,上前问:“请告诉我,先知的寓所在哪里?”

就在这时,撒母耳听见上帝对他说:“这就是我对你所说的那人,他必治理我的子民。”

撒母耳看看扫罗,回答道:“我就是先知。你在我前面走吧,和我一起上邱坛。今天你要和我同桌吃饭。明天早晨我送你回去,把你的事都告诉你。至于你三天前丢失的驴,你心里就不必挂念了,因为已经找到了。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是谁呢?不就是你和你的父亲家吗?”

“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便雅悯人吗?我的家族不是便雅悯人中最小的家族吗?你为什么对我说这样的话呢?”扫罗不解地问。

撒母耳领着扫罗和仆人进了客堂,让他们在请来的客人中坐首席。撒母耳吩咐厨役:“把我前几天交给你的祭肉拿出来吧。”

厨役把收藏的腿肉拿出来,摆在扫罗面前。撒母耳说:“这是我特意为你留下的肉,现在就放在你面前,你吃吧。”这天,扫罗与撒母耳同席。

众人从邱坛下来进城,撒母耳和扫罗在房顶上说话。次日清早,撒母耳呼唤扫罗:“起来吧,我送你回去。”

二人一同走到城角时,撒母耳让扫罗的仆人先走,他有话要跟扫罗说。仆人离开后,撒母耳拿出一角杯膏油倒在了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是耶和华膏你做他产业的君王。你今天和我离别后,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会遇见两个人。他们会告诉你,你要找的几头驴已经找到了,你的父亲正为你担心呢。等你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你会遇见三个去伯特利朝拜上帝的人,他们必向你请安,送你两个饼,你要接过来。此后,你到上帝的山,必会看见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城里的时候,会遇见一群先知从邱坛下来,他们有击鼓的,有弹琴的,有吹笛子的,你要和他们一起说笑谈唱。你将要变为一个新人,当这些兆头降临时,你就应该趁时而为。你应当在我之前先到吉甲,等我指示你应当做的事情。”  扫罗转身离别撒母耳时,上帝赐给他一颗新心。当日,撒母耳所说的话也都一一应验了。

撒母耳把百姓召集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对他们说:“你们要求立一个王来治理你们,现在请按各个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华面前。”撒母耳当着大家的面开始掣签,先按支派,掣出便雅悯支派,再按宗族,掣出玛特利族,最后在族中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

扫罗站在百姓中,比众民高出一头。撒母耳说:“你们看,这就是耶和华所挑选的人,你们有谁可以和他相比吗?”

众人大声呼喊:“吾王万岁!”

撒母耳将国法对百姓说明,又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的面前,然后遣散众民。自此,以色列人有了自己的君王。

扫罗执掌以色列政权时四十岁。此后,他带领以色列人常常攻击四周的敌人,就是那些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还有非利士人等。扫罗的军队所向披靡,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击败敌人。这样,扫罗深得百姓们的拥戴,也得到撒母耳的赞许。

扫罗带领二十一万大军攻打亚玛力人时,上帝降旨,要他们灭尽所有的亚玛力人,无论男女老少,亦或牛、羊、驴等一个不留。大战过后,扫罗和他的军队杀尽了亚玛力人,但对生擒的亚玛力王心生怜意,刀下留情,士兵们看见那些上好的牛、羊、驴等,也没有舍得动刀,而只是把那些瘦弱的杀了。

耶和华洞悉了这一切,对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不遵从我的命令。”撒母耳去找扫罗。扫罗为自己辩解:“耶和华的命令我都遵从了。”

撒母耳质问道:“我耳里听见有牛羊的叫唤声,是从哪里来的呢?”

“那是百姓们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上好牛羊,是准备献给耶和华的。”扫罗说。

“住口吧!耶和华更喜欢人们听从他的话,而不是这些祭物。你既然厌弃耶和华的话,耶和华也厌弃你做以色列的王。”撒母耳厉声说。

扫罗知道自己错了,恳求道:“我知道我有罪了。求你赦免我的罪。请你和我一起去敬拜耶和华。”见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急忙抓住撒母耳的外袍,由于内心害怕,用力过猛,竟然把他的衣襟撕破了。

撒母耳勃然大怒:“如此这般,今日耶和华就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把这国赐给比你更好的人。”

扫罗再三哀求,撒母耳的心软了下来,只好答应和他一起去敬拜耶和华。在祭拜耶和华时,撒母耳亲手把亚玛力王杀死。之后,撒母耳回拉玛去了,扫罗也回到基比亚他自己的家。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直到撒母耳离世。

大卫击杀歌利亚

耶和华对住在拉玛的撒母耳说:“我既然已经厌弃扫罗做王,你就不要再为他悲伤了。你将膏油盛满角杯,去伯利恒人耶西家,我在他的儿子中已经选定了一个人做王。”

撒母耳担心地说:“我怎么能去呢?扫罗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杀了我的。”

耶和华说:“你可以带着一只牛犊去,就说:‘我来是给耶和华献祭的。’”

撒母耳带着一只牛犊来到伯利恒,请耶西和他的儿子们来吃祭肉。耶西让他的儿子一个一个从撒母耳面前走过,一共有七个,撒母耳一个也没看中,就问:“你的儿子都在这里吗?”

耶西说:“还有一个最小的,正在外面放羊呢!”

撒母耳对他讲:“你打发人把他赶快叫来,我们等他一起吃饭。”  耶西派人把小儿子大卫叫来。只见大卫面色红润、眉目清秀、容貌俊美,实在令人喜爱。撒母耳一看,就知道这是上帝选中的人了,于是起身,把角杯里的膏油倒在了大卫的头上。从这时起,耶和华的灵就感动了大卫。

撒母耳完成了使命,又回拉玛了。(P89-91)

序言

《圣经》号称“书中之书”,是从古至今全世界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部书。著名作家勒南说:一千年后,只有两部书还会再版——一部是《圣经》,另一部是《荷马史诗》。

此说虽然夸张,却道出了西方学者对于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无比景仰之情。相对而言,以《荷马史诗》为起点的古希腊文化遗产在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中遭到了千年冷落和埋没,在文艺复兴之后才重新得到发扬光大;而以《圣经》为代表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却从罗马时代便逐渐扩展开来,成为西方文明中不绝如缕的中心线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儒家、道家哲学的西方人,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圣经》文化的东方人,便无法透彻认识西方文明,无法读懂像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的《浮士德》以及托尔斯泰的《复活》等最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学。

就以许多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连年不断的战争来说,如果读过《圣经》,站在《圣经》文化的历史视角来看,巴、以矛盾并不复杂,它不过是千百年历史的一种正常延续,时间改变的只是战争的武器——飞机大炮代替了古代的铁石兵器,战争背后的文化实质,依然与历史一脉相承。

目前中国读者比较常见的《圣经》读本,一是和合本的《新旧约全书》(《圣经》在我国有多种译本,和合本是公认的优秀译本);一是房龙的《圣经故事》。此外还有一些以图画为主要内容的《圣经故事》,但文字过于精简,三、五万字根本概括不了博大精深的“圣经”精神。作为普通读者,如果不是上帝的信仰者,或者立志于研究宗教文化,我以为不必去读繁难费时,长达一百多万字的《新旧约全书》。美国人房龙编写的《圣经故事》,基本上是作者自己对《圣经》文化的一种解读和批判,对《圣经》内容的介绍过于简单且主观武断,它更适合对于《圣经》内容已经比较熟悉的西方读者。显然,东方人以房龙的《圣经故事》作为了解《圣经》的入门读物是不太合适的。

因此,作为一名宗教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我一直想编写一本适合中国青少年阅读的《圣经故事》——它要以较少的文字,最大限度忠实地呈现《圣经》的基本面貌;它的文字要简洁易懂,清新流畅。这个愿望到这部插图本《圣经故事》付梓之日,算是有了基本了却。这部二十万字左右的简写本《圣经故事》以中文官话本“上帝”版为基础,以现代英语版的《福音圣经》和中文联合本(由侨居海外的中国学者根据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直接译出的《圣经》版本),以及环球圣经公会的《新译和合·圣经》(简体·神字版)为主要参照,同时广泛参考、借鉴了其他学者编写、翻译的十几种《圣经》读本和研究成果,前后历时三年编写而成。限于编写者的水平,作为千万种《圣经》故事中的这一版本一定也存在问题,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及时批评和指正。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部插图本《圣经故事》中的二百三十幅版画,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版画家、雕塑家和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的传世杰作。这些画紧扣《圣经》内容,前后贯通,画面中散发的气息和《圣经》所传导的精神非常切合,从而使本书成为图文互补、相得益彰的难得读本。

历史上取材《圣经》的绘画和雕塑,不乏精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摩西》和《最后的审判》,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都是传世杰作。但这些作品对于内容无比丰富的《圣经》,总显得零星而不够完整。

法国画家多雷创作的二百三十幅《圣经》故事黑白版画,以其对《圣经》内容的深刻领悟和准确传达,上百年来一直为专家和教徒所推崇。多雷《圣经》插图中体现出的严谨的画风、虔诚的态度,尤其是瑰丽而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史诗般宏大场面和气氛的渲染、驾驭能力,是其他插图画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看出多雷在进行创作时,将古典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态度和浪漫主义的想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而使得每幅插图既烘托了《圣经》精神又获得了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而这恰恰是多雷的《圣经》版画插图得到后世公推的原由。

希望这本凝聚了古今中外许多《圣经》文化爱好者心血的小书,能够受到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后记

多年前出于对圣经文化的喜爱,我编写了一本《圣经故事》,目的是方便青少年了解一点西方文明的渊源。图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我接受朋友的建议,配上了二百三十八幅彩色插图。那些插图以德国画家卡罗斯费尔德的版画为基础,由美术界的朋友进行二度创作,通过手绘和电脑加工,将黑白版画变成了西洋油画的样子。图书出版后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不但加印数次,甚至远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北美华人圈。

起初,我以为畅销的原因是书中提供了新的插图,为喜爱《圣经》的读者提供了不同的收藏版本。但是不久从江苏老家传来了一个让我感到意外的消息,说是乡间的一位牧师居然用这本《圣经故事》给教民布道。这让我感到很不安:《圣经》博大精深,完全不是一本故事书所能概括的,再说即使是取材于《圣经》中的同一件事,自己的编写是否能准确传达出《圣经》的原意呢?于是,我惴惴不安地将书托朋友转送给几位学者和一位基督教徒作家审读,希望能得到客观严谨的评判。最后的审读结果让我稍感放心,他们在仔细比较了现行的多种《圣经故事》的基础上,尤其在忠实于《圣经》原文这一点上,对我编写的插图本《圣经故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他们付出的无私帮助,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应吉林出版集团的要求,围绕法国画家多雷的插图来编写、修订《圣经故事》,借此机会,我又重新仔细翻阅了三个版本的《圣经》以及七八本有关的书籍,发现有些根据《圣经》改写的故事书中,确实存在许多不够准确的地方,甚至某些出版社出版的书中还有文不对图、前后颠倒的情况。此外,遣词造句不尊重原文等情况,更是普遍存在。

《圣经》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图书,其最初的写作语言竟然是现今濒临消亡的希伯来语(《圣经》的写作共用了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其写作和翻译无法用一句话表达清楚),以后又被翻译成拉丁语。德国宗教改革后马丁·路德博士将其翻译成民众可以看得懂的德语,其后又被翻译成英语、汉语等各种语言。如果这部神奇的经典在每次语言转换中都被任意曲解的话,那还能流传至今吗?相反可以想象的是,每一个好的版本——无论是翻译还是改写,都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忠实,才能保证它的经久不衰。现就我此次编写《圣经故事》,在对《新译和合·圣经》文字的理解和使用上举例一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同时求教于方家学者。

《创世纪》第一章:神诡“水要滋长生物;地上和天空之中,要有雀鸟飞翔!”于是,神创造了大鱼和在水中滋生各种能活动的生物,各从其类;又创造了各种有翅膀的飞鸟,各从其类。神看这是好的。神就赐福给它们,说:“要繁殖增多,充满海洋;雀鸟也要在地上增多!”(本后记中引用的文字都出自《新译和合·圣经》简体·神字版,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2005年4月初版)

这是写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第五日的所作所为。有的改编者把其中的“繁殖增多”改为“繁衍生息”,我认为不太妥当。

“繁殖增多”和“繁衍生息”都强调生命的增长,但两个词语有细微的差别。“繁殖增多”强调生命的繁殖和数量的增加,而“繁衍生息”是有生也有死,生生死死、代代延续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和生命延续。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那时上帝刚刚创造世界,他急切地希望这个世界快速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上帝的意思是希望生命快速繁殖、生物数量快速增加,好让整个世界充满生机,而且那时由于亚当、夏娃没有因偷吃禁果而犯罪,死还没有进入整个世界,所以根本不存在死亡这个概念。因此,这里还是用“繁殖增多”比较恰当。

《创世纪》第二章: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成人形,把生气吹进他的鼻孔里,那人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名叫亚当。  有的改编者把其中的“尘土”改为“泥土”,不太好。“尘土”比较小,比较轻;“泥土”给人的感觉相对要厚重一些。用“尘土”更能表现出上帝的万能——他用一粒微尘就可以造出一个人来。另外,我看到的一些文字在说上帝造人时,好像都用“尘土”一词,而说女娲造人则用“泥土”,这也是一种用语习惯。

有意思的是,上帝在造其他生物的时候,都是“无中生有”,而造人则要用“尘土”,可见造人比造其他东西要复杂。人——这个万物的管理者在一开始就让上帝倾注了更多心血,以后他们再折腾出一些故事惹上帝操心,也就不足为怪了。

《创世纪》第三章: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他回答:“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就藏了起来。”耶和华神说:“谁告诉你,你是赤身露体呢?难道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那人说:“你所赐给我、和我在一起的女人,她把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这是亚当、夏娃偷吃了善恶果后,上帝与亚当的一段对话。个别改编本把亚由此看来,用“放”,比较准确。

把“她的使女们在河边行走”中的“行走”,改成“散步”,也不妥。“行走”和“散步”的意思不同,两者都有走来走去的意思,但散步比较悠闲,是一种休息的方式。公主的使女们是来伺候公主洗澡的,她们有任务在身,不可能悠闲,所以还是用“行走”比较合适。

《出埃及记》第十六章:以色列人看见了,就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原来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耶和华赐给你们吃的食物。耶和华吩咐的话是这样的:‘你们要按着各人的食量收取,按着你们的人数为帐幕里的人收取,一人两公升。’”以色列人就这样行了;有的多收,有的少收。他们用升斗衡量的时候,多收的没有剩余,少收的也不缺乏。

“多收的没有剩余,少收的也不缺乏”改为“不多不少,正好”,意思就有一点变化了。

这段是写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走到旷野时,粮食都吃光了,小孩哭闹,大人埋怨,摩西安慰大家说,耶和华听见你们的怨言了。他今天晚上一定会送肉给你们吃,明天早晨一定会送食物给你们吃饱的。果然当天晚上有很多鹌鹑飞过来,众人就吃到了鹌鹑肉。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营地的四周有露水,露水上升后,地上出现了像白霜一样的小小的圆圆的东西。以色列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摩西说,这是耶和华赐给你们的食物……

原文“多收的没有剩余,少收的也不缺乏”,更能显示出上帝的神奇和仁爱:他能让那些贪心的人劳而不获,即使收取了很多,也吃不到;让那些老弱病残之人,尽管收取的不多,也能吃得正好。如果改成“不多不少,正好”,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肤浅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愿这部多雷插图本《圣经故事》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俞萍

2007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