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朝顶级文臣/历代顶级文臣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毛立坤//关节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书人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民生,心系天下兴亡,他们在观察,在分析,在储备智慧和学养,一旦有机会,就要干预社会生活,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也。这些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书虫,不是冬烘先生。不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不能泯灭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本书为我们讲述的就是我国清朝13位顶级文臣的生动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语言,刻画了13位清朝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真实再现了清朝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讲述有助于读者消除某些错解,对于读者正确认识清朝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录

开国勋臣——范文程

廉吏典范——于成龙

才子宰相——纪晓岚

盛世重臣——朱珪

中衰名臣——林则徐

理学名宦——倭仁

湘军大佬——胡林翼

文臣典范——曾国藩

自强先锋——丁日昌

洋务巨擘——李鸿章

状元帝师——翁同龢

新政中坚——张之洞

末世哀臣——周馥

试读章节

鞠躬尽瘁

清军入关后,范文程成为汉族大臣的典范。有识之士皆钦佩其魅力,表示愿在清政府中做官。范文程深谙以德行化天下的儒家治国之道,适时提醒满族统治者尊重汉族文化以巩固政局。清军进入京城后,范文程提议为明帝发丧,表明清朝乃遵天意成为中原新的主人。他亲自护送明朝旧臣倪元璐的灵柩返回南方故里,此举赢得了不少汉族忠义之士的赞誉。国家初定赋税时,有人提出军事开支庞大,应该保持明朝过去的练饷、剿饷及辽饷等税种。范文程表示坚决反对,指出:“明朝灭亡恰恰是由于不体恤民艰,苛捐杂税繁多,终致酿成巨变,我们岂能愚蠢地重蹈覆辙?即使按照万历年间的税额还怕百姓负担不起,更别说再加征啦!”于是清廷决定以明中期万历年间税额作为征税标准,每年减少数额数百万两白银,经济秩序得以复苏好转。

范文程历仕清初四代帝王,居高位而不败,可见清廷对他的信任。明清和战时期,明军围困大凌河,清军守将寡不敌众,遂投降了明军。然而不久,在范文程的说服下,守将又归顺到清军一方。当时有谣言说守将其实诈降,暗地与明军勾结,想把清军部队一网打尽。皇太极闻后大怒,准备杀掉降军,范文程及时进言,戳穿谣言,才使数万降军得以保存。清军大举进攻辽东诸战役,如平旅顺、取平岛、征高丽、服蒙古等,范文程都追随皇太极出谋划策,被其倚为心腹。每次重大决策时,皇太极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范某知否?”有时范文程不在,皇太极则日:“何不与范某议之?”有段时间恰逢范文程生病,待他病好后发觉很多事情都搁置不议,等他来定夺。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和顺治帝叔侄更加倚重范文程。顺治帝亲政后,一次请范文程到中和殿商量政务。中和殿乃皇宫第二层大殿,一般只是举行重大宴会时才使用。顺治帝亲自给范文程倒茶,弄得范文程受宠若惊,跪地谢恩道:“臣蒙圣恩,推心置腹,犬马之力,敢惮微劳!”顺治帝笑道:“朕倚卿共致太平,常召卿面议大政,或不时临幸内院。卿夙夜尽瘁,得无过劳,或致疾病,今后觉劳倦即少休,静事调摄,切勿勉强趋直,致有违和。卿体安吉,即慰朕倚靠元臣同心致治之意。”随后命令太监送范文程到府中。顺治十一年(1654),范文程赏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范文程此时身体大不如前,屡次疏请归老退休。顺治帝知道后,亲自寻配药饵,送到家中,从来没有一天懈怠。范文程上奏谢恩,但再次请求养病。顺治帝闻后迟迟不下命令,只是同意他暂时养病卸任,等病好后马上复命。范文程病体痊愈后,又获赏加太傅兼太子太师衔。范文程位极人臣,已无可进加官衔。顺治十四年(1657),顺治帝又给他加秩一级,由于已经没有更高封号,于是令画家画其头像,藏于大内,时常拿出观览。由于范文程身材高大,顺治帝时常赏赐特制衣冠。每次上朝时,亦亲切地称之为“范章京”。

康熙帝继位后,传谕范文程一子恩荫入国子监读书,享受皇亲国戚的待遇。范文程每逢朝廷重大庆典时,总是上奏皇帝体恤民艰,豁免受灾地区钱粮。康熙元年(1662),清廷委派范文程前往祭奠太宗陵墓。按照惯例,此事应由皇子承办,可见清廷对其之重用。范文程谒太宗墓时,情到深处,哀恸不已,以致昏厥。此后身体每况愈下。康熙五年(1666)七月,范文程召集诸子于病榻前,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老矣,恨未能以一死报列圣。汝当勉力官方,矢竭忠诚,以成我未竟之志。”次月,范文程遽然而世,享年七十岁。

范文程志在安民,治军首戒嗜杀,为此得罪了不少满族权贵。然他始终如一,举荐大批读书人做官,尽为民生。范文程先后秉政三十余年,从未有任何擅权传言。范文程为官清廉,又乐于助人,遇到族人旧友有困难,往往倾囊相赠,因此去世后家中一贫如洗。然运筹帷幄皆为大计,可谓一代忠臣良相。范文程行事谨慎,从表面看很难猜透其喜怒。平生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即使公务再忙,他保持夜间读书不辍的习惯,因此政论多引圣人之言陈说古今。范文程不喜佛学,院落家里都全无佛教痕迹。

范文程死后不为留名,生前将平生奏议诗文全部焚毁,故罕有论著留世。我们仅能从后世留存官书《清实录》中为数不多的记载,来揣摩评定范文程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其实,顺治九年(1652),清廷开馆纂修《太宗文皇帝实录》,恰恰范文程担当编修总裁,不好名之清高品性由此可见。

范文程家法甚严,六个儿子皆为国家忠臣良将。长子范承谟时任户部侍郎,次子范承勋任翰林学士,然在父亲面前往往垂手站立,没有父亲的命令绝不敢坐下。范承谟以清正廉洁闻名,成为当时督抚典范,最后于三藩之乱时死在闽浙总督任上,可谓为国尽忠。范承勋亦当过户部侍郎、云贵总督等职。范氏家族成为清初汉人中最为显赫的巨家富室。

P10-12

序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书人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民生,心系天下兴亡,他们在观察,在分析,在储备智慧和学养,一旦有机会,就要干预社会生活,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也。这些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书虫,不是冬烘先生。不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不能泯灭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这些士大夫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呢?这又要说到中国古代士大夫一个传统,就是,他们要忠心辅佐明主,或者把自己辅佐的人培养成明主。他们自己决不坐天下,只做帝师,辅佐明主坐天下,去实现他们的治国理想。我们历数古代的名相、名臣,从先秦的管仲、乐毅,到汉朝的霍光、蜀汉的诸葛亮,从唐朝的魏征、宋代的赵普,到元代的刘秉忠、明朝的刘基,莫不如此。刘备三顾茅庐,隆中问计,请诸葛亮出山,朱元璋聘请浙东刘基、叶琛、章溢、宋濂到自己的军中,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种种故事,向来脍炙人口。但是,他们并不是什么人的官都做的,孔子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他们认定的“道”不能实行,他们宁可不做官。

那么,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他们心中的“道”是什么?换句话说,作为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终极关怀又是什么?一言蔽之日:“安民”。

如何安民?扫灭群雄,一统天下是安民;制礼作乐,建立秩序是安民;治水开山,兴农殖货也是安民。为了安民,他们展现出惊人的胆略和智慧;为了安民,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安民,他们呕心沥血,不惜拼死直谏。他们的安民,往往是通过忠君来表现的。忠君是手段,安民才是目的。阿谀逢迎并不是真的忠君,“以道事君”,不惜犯颜直谏,使君归于正道才是真正的忠臣。

靠什么安民?有一个著名的掌故,说到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历仕太祖、太宗两朝,三度为相,他曾对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不论是戡乱平叛、统一天下,还是富国裕民、臻于至治,所谓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都只用半部《论语》就够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手中的法宝,他们认为以此治国平天下将无往而不胜。其所以能够取胜,则在于儒家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爱民才可以安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爱民就无往而不胜,半部《论语》足矣!

历代文臣治国,也并非纯用儒学,儒、兵、法、道等等,不免杂用。历代治世能臣,也并非都能够一帆风顺,施展才华。有人有幸遭遇明主,受到信任,柄政握权,一展抱负;有人明珠投暗,受到猜忌,被人嫉恨;有人生居显赫,死蒙哀荣;有人功成身退,百代流芳;也有人作威作福,遭人唾骂。治世能臣也各有七情六欲,甚至并非正人君子。而他们每个人的不同际遇,不同风采,又各留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可供我们品味和咀嚼。他们在治国安邦中展现的高超智慧和精湛谋略,则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可供我们继承和借鉴。至于那些品德高尚,心系百姓忧乐的仁人们,借用宋代范仲淹的话说,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堪称读书人的千古风范了。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毛佩琦

2006年10月31日

于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后记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代表了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清王朝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可化约为“集大成”与“大变局”两个不同阶段。政治上,清王朝巧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威胁皇权的相权、储权等因素,以皇权为中心的帝国体制发展到极致;中央集权亦大大加强,对满、蒙、藏、回、台湾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经济上,清代基本形成全国性的市场网络,18世纪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显著。文化上,清政府先后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对先秦以来的古代文献进行整体全面的清理与保护,同样显示出“集大成”之特色。然晚清以降,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清王朝经历了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剧烈冲击,时人名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历史从来都有不同的写法,或从制度名物着眼,或从历史事件入手,或以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具体到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孟子主张的“性本善”几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人”的因素被格外强调。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治”、“德治”远远强于法治因素,大臣的贤良与否也直接决定着王朝的盛衰命运。本书即选取清代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官员,从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入手,希望能够呈现清代政治、社会、经济变动的历史风貌。不过,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些官员中大多数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儒家理想化的政治人格,即会“做人”;二是与清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关系密切,即善“做事”。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体例并未全面整体地描述每位官员的生平活动,而是尽量选择他们最具典范意义的侧面呈现给读者。因此,我们的处理难免挂一漏万,舛误不周之处祈请读者指正。

作者谨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