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讲解《老子》的书大约不下千种。《老子》究竟是一本什么书,难道就没有一个把握的标准了吗?其实标准还应当是《老子》,全书总共就五千言,就这五千言老子自己还说“言有宗,事有君”。有一个总纲在统摄着,怎么可以用每个人的读后感去随便解释呢?
本书作者旨在还原老子的真面目,把它奉献给所有有同感的读者。这是一本原汁原味、通俗易懂解读《老子》的精品读本,是一本中国人都应该读的经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正宗(经典珍藏)/华夏国学经典正宗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马恒君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古至今,讲解《老子》的书大约不下千种。《老子》究竟是一本什么书,难道就没有一个把握的标准了吗?其实标准还应当是《老子》,全书总共就五千言,就这五千言老子自己还说“言有宗,事有君”。有一个总纲在统摄着,怎么可以用每个人的读后感去随便解释呢? 本书作者旨在还原老子的真面目,把它奉献给所有有同感的读者。这是一本原汁原味、通俗易懂解读《老子》的精品读本,是一本中国人都应该读的经典。 内容推荐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老子》一书字字珠玑,句句玄妙,无一不是真机妙诀。 慧通百家烛今古,心存天道仰圣贤。皓首穷经数十载,原汁原味解老子。 本书是一本原汁原味、通俗易懂解读《老子》的精品读本,作者始终围绕《老子》的五千言总纲进行解读,旨在还原老子的真面目。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好是美好的,这样丑恶就出现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善良是善良的,那么凶恶就出现了。所以说,有与无相反相生,难与易相互形成,长与短相比较而存在,高与低在对比中才有,发出的声音与被感知到的声音相互应和,前与后伴随着出现。正因为如此,圣人才奉行自然无为的做事方法,推行不言的教化,任万物自己生发而不逆拒,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做出了贡献而不依赖,成就了功业而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不自居有功,功劳才不离身。 【讲疏】 这一章说明道的玄妙。道的玄妙主要体现在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之中,对立双方总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之为美”是一个主谓结构,第一个“美”是结构的主语,“为美”是该结构的谓语,“之”在主谓之间,起取消该结构独立性的作用。这个结构的意思是,美丽是美丽的。该结构共同作“知”的宾语。“斯”是这样的意思。“恶”与“美”对举就是丑恶的意思。“已”同矣。句谓,天下人都知道美丽是美丽的,这样丑恶就出现了。提高到道的认识上去说,就是有了美也就有了丑,美与丑对立双方都是在相互比较之中存在的,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存在了。一方的出现就必然伴随着另一方的出现,二者之间具有相反相成、相互依存、互基互根、相互转化的关系。比如说,楚王好细腰,宫女都饿死;宫中爱金莲,民间裹小脚。清政府时期以头上梳个大辫子为美,政府倡导,行政上强制,每个人头上得留个油光水滑的大辫子,结果呢?美变成了丑,当时就有人称做是猪尾巴。现在没有人再留那样的发式了。现代人讲究美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伴随美容就会出现毁容,这是一个无法逃遁的自然规律。这一点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说它很玄妙。下面的几句都是在阐明这个规律。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一句与上一句结构相同。“善”是好。“不善”与“善”对举,指不好。句谓,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好,坏就出现了。因为好与不好同样是在对比之中才能存在。比如说君子认为名好,小人认为利好,于是争名夺利的坏就出现了,人人不得清静,永无宁日了。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相生”意为相互产生,“相成”意为相互形成,都是指对立双方相反相成的关系。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在对比、对立中存在。句谓,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生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形”也是成。这里含义多了一点。“相形”是在相互比较的形态中存在。“下”是低。“倾”是高与低的对比。“相倾”是在倾斜的形态下存在,也就是在高与低对比有了不同的形态下存在。句谓,长与短在对比中存在,高与低在比较中存在。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音”是发出的声音,这里指声源。“声”指回声,对人来说指的是得到的反响,即被感知到的声音。“相和”意为相互应和。“相随”意为相互伴随而存在。此句之下帛书本有“常也”二字。“音声相和”的直接意思是发出的声音与得到的回声相一致而和谐。对人讲是说,唱出的声音和应和的声音相一致,用以指声和音的关系,是说没有发出的声音,就不会有被感知到的声音;没有感知到的声音,也就没有发出的声音,两者同样是相互依存、相互应和的。方位的前后伴随着出现。这就强调了对立双方不可分割,长与短、前与后之间等,如果失去了参照物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古人才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前与后没有绝对的方位,也是在相对中存在。 老子在这里举了诸多例证,是在证明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双方又都是互为存在条件的,不可分离。那么人在双方之间就不能有所偏执,破坏事物的统一性。破坏了统一性实际上就是破坏了事物本身。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是顺应事物自身的统一性,不要在对立双方中去选择,也就是不要把人为的因素加进去而有所偏执,要顺应自然。老子在自己的书里用了很多“无为”,基本意思就是自然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按主观愿望有所作为。魏源注:“恒因而不倡,迫而后动,不先事而为,夫是之谓自然也。”但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要顺应自然的发展变化去做,在扶持对自己有利一面的同时,照顾到另一面,在不破坏事物的统一性的前提下去做,不然的话有利的一面就彻底消失了。老子在六十四章把“为无为”解释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为”是事物成形前的萌芽状态。也不是什么都不干。“不言之教”是不用言语进行的教化。这个“不言”也不是不让人说话,而是不说那些扶持一面,压制一面的话。句谓,因此,圣人才奉行自然无为,推行不言的教化。(P5-P7) 序言 从古至今,讲解《老子》的书大约不下千种。古人的注释,现在看得懂的人少了。近现代人的注释又五花八门。仅就老子的思想来说,有人认为老子是个唯心主义者,有人又说老子是个唯物主义者。其他如说老子是宗教教主,是没落阶级的代表,是反动派,老子倡导愚民政策,主张复古倒退,老子的书是阴谋之书,是兵书,是成仙得道的书,是玄学……把读者的思想搞乱了。《老子》究竟是一本什么书,难道就没有一个把握的标准了吗?我想标准还应当是《老子》。全书总共就五千言,就这五千言老子自己还说“言有宗,事有君”。有一个总纲在统摄着,怎么可以用自己的读后感去随便解释呢?本书就是我想还老子的真面目,认真读出来的答案。把它奉献给与我有同感的读者。 读书不可死板,要尽其所能地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前人往往因为老子的哲学体系与儒家的正统思想不一致,常常反对老庄,但认真分析起来,儒道两家其实有许多相通之处,只不过是儒家侧重于站在社会的角度强调人所应当具有的道德,而道家则是站在一个自然人的角度强调应当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简单地说,就是儒家强调用社会组织要求个人、道家强调按人的自然属性要求理想的社会组织,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看,儒道两家都为我们进行了对社会卓有贡献的探索。任何人说话只能站在某一个角度,而读书则应当全面地看待问题。 这本书是从我的讲稿整理出来的,所以带有浓厚的教师习气。 因为讲课不允许含胡其辞,向学生讲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要求把唯一性的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所以话讲得就有些不容置疑的味道。书一出版,受众变了,这种自居为师的口气显然有点不合适,所以在这里首先要向读者致歉。 不过,讲稿也有讲稿的好处。 第一,面对面给学生讲课,学生不懂的,老师有责任给讲清楚,不能回避问题。疑难的地方也要有个交待。有了这个压力,就不能像远离读者写文章那样可以扬长避短。老师要拿出真凭实据来,不能糊弄。 第二,讲稿必须照顾到教学方法,让学生顺利学到知识。不能老师明白,学生听了不明白。首先要把学生的难点、疑点归纳出来,突破难点,扫清疑点。这样可以避免读了一大堆书明白的地方明白,不明白的地方还是不明白。 第三,讲稿必须要与所讲内容保持一致,不能架空说法,空穴来风,光谈感想。与所讲内容要字句紧密衔接,落实在具体内容上。这样可以避免游离于教材之外用自己的看法偷换所讲内容。 第四,讲稿要求把所讲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的学科,不能支离破碎,要有一个体系上的把握。思路清晰,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这就可以避免学了点皮毛,抓住只言片语夸夸其谈,说到根本浑然不知。 有这些好处,我也就不想重新经纬了。 市面上介绍《老子》的书不少了。出版社还愿意把我的讲稿再出—个版本,大概是仅看到了讲稿的好处,没有注意讲稿也有它的缺点。我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给予理解。不要受书中流露的教师习气影响。求真的人提倡质疑。老子就是个敢于质疑的人, 为此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