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南怀瑾讲禅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梁素娟//金望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身处凡尘俗世,聆听怀瑾妙语,回转众生百态,摘得方外禅心。

当下无贪便是禅,当下无嗔便是禅,当下无痴便是禅,无下无疑便是禅。

禅不是释放,禅不是能量,禅不是冲动;禅只是无奇,禅只是看破,禅只是放下。

南怀瑾先生指出,在自然天地之间,禅机妙意无处不在。一粒沙尘中包涵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中蕴藏一个天堂。无论行云流水,无论永恒宇宙,禅无处不在,获得禅心的唯一妙境,唯有“平常”二字。

内容推荐

禅是一盏指路明灯,禅语、禅思、禅事、禅诗,无不蕴涵人生的最高智慧,它净化心灵,美化人格、强化内心的力量。让人们久闭的心门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博览群书,实地修为,身体力行,讲法布施。以其学贯中西之识,涵盖儒释道三家所长,融会诸子百家之观,站在生命本身及国学的顶端,发别家所未发,讲别家所未讲,生动幽默,通俗易懂地将禅理转化为满天花雨,洒向红尘众生。望读者沙滩拾贝,觅得珍珠,领悟奥妙,不胜喜悦。

目录

第一讲 平平凡凡是真生命的道路

 翠竹黄花皆般若

 蚌泪孕珍珠,伟大源自平凡

 大海本在最低处

 平常心:激情的生活姿态

 神仙也要凡人做

 众生平等,差异都是人所定

 平平凡凡才是真

第二讲 真正的信仰是心灵的恭敬

 暗夜灯塔,返航心乡

 肉眼、心眼、天眼

 一文钱填满心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条条大路通罗马

 莫忘心灵后花园

 真正的信仰在于心灵的恭敬

 做人做佛两不误

第三讲 中毒深深深几许

 贪欲:一剂穿肠毒药

 嗔如刃,比刮骨钢刀更锋利

 自大的慢,何时忘却营营

 呆痴是智者的朴素外衣

 疑惑:失乐园的遮羞布

 追求幸福恰恰是幸福的阻碍

 红尘颠倒之终极无间

第四讲 行云流水般的快活人生

 幸福到想哭

 草籽启示录:生命当如不系舟

 云水随缘,生死由他

 残缺也是一种美

 生不快活,莫若死去

 双溪舴艋舟,莫问几多愁

 做清醒的白日梦

第五讲 放下就踏上了苦海的岸

 生活:一张无常的尘网

 执著是自缚的蚕茧

 心中梁木一根,放下就是舵和桨

 不必回头,彼岸此刻在脚下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看似悖论,悬崖深谷得重生

 烦恼如贼,偷窃人生

第六讲 芒鞋竹杖的生命驿旅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莫看船儿无底,有心就能渡河

 做好事才是真智慧

 跳出尘缘外,不落世俗中

 苦海只有掉下去,才晓得有多深

 箴言,只简单一句

 流星刹那,明心见性的生命微笑

 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第七讲 大悲悯与大爱心

 以出世心,为入世事

 慈是浊世一盏灯

 娱乐时代的大悲心

 施比受更为有福

 佛本多情

 时刻惦念天下苍生

 慈悲育才之道——生命的延长线

第八讲 心为修行初渡头

 荒诞中的真谛

 佛是能磨洗出来的吗

 文字砖是敲不开门的

 水中果然能捞月

 别让偶像占据心田

 心为修行初渡头

 人生成淡两由之

 迷失时转回内心的港湾

第九讲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般若+菠萝蜜=?

 悟来悟去只悟个空

 心境是没有界的

 悟空原来是个行者

 起疑才能有悟

 佛祖是怎样炼成的

 忘我无我的大彻大悟

第十讲 返璞归真,寻回失落已久的灵性

 不得不认的真

 寻回失落已久的灵性

 像孩子一样清净快乐

 最宝贵的天真野趣

 出淤泥而不染

 花和尚的真性情

 沉默是金,尽在不言中

试读章节

第一讲 平平凡凡是真生命的道路

大师语录

你千万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上菩提是非常平实的;古德告诉我们,道在平常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平凡处,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我常常说笑话,世界上有两个苹果成了人类的文化;拿西方的文化来讲,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吃掉了,所以造出人类的历史来,另有一个苹果被牛顿看见了,于是把世界的文明变了一下。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在我们平常的观念里,总认为佛走起路来一定是离地三寸,脚踩莲花,腾空而去。这本经记载的佛,却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着脚走路,脚底心照样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所以真正的人道完成,也就是出世、圣人之道的完成。希望青年同学千万记住金刚经开头佛的这个榜样,这个精神。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翠竹黄花皆般若

南怀瑾先生恳切地告诉我们,成佛的智慧,不需要向外寻求,它并不离开世间的一切。世间法就是佛法,任何学问、任何事情,都是佛法。

一切世间的学问、智慧、思想,一切世间的事,都可以使你悟到般若在哪里,到处都是。在看花中就能悟道了,在风景中也能成佛。

的确,一切现成,就看你怎么拣拾了。南怀瑾先生在此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最朴实的道理,那就是在自然天地之间,有无处不在的禅机妙意。一粒沙尘中包含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中蕴藏一个天堂。

生命中缺少的不是风景,而是一双发现美丽风景的眼睛。道理是如此平常,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像孩童一般的单纯心灵来体悟。真谛本就是为朴素的信心敞开的。

有一位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的人认为不可思议,不知信与不信哪个正确呢?”

慧忠国师从容答道:“这是文殊菩萨的境界,并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接受的。”

学僧闻后,仍不明白,再问道:“到底是信者正确,还是不信者正确?”

慧忠国师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慧忠国师总结道:“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正因为是真谛,凡夫俗子才会斥之为邪见。”

妙哉!真谛,在相信者赞为确实正见,在不信者斥为歪理邪说,这一正一反的针锋相对,就在信与不信之间。不信者与真谛是彼此隔绝的。此中正道出生活处处都有佛法真理,而真理往往是遭忽视,容易被遗忘的。现反其言日:相信者的信是真谛,不信者的疑是俗谛。信不信由你!

怎样才能认识清楚这无处不在的真谛呢?南怀瑾先生给我们指示了一条道路,就是去身见,去世间之见,把物质世界、空间的观念、身体、佛土观念,统统去掉。转用另一种说法,就是把所有时空的观念、身心的观念统统放下,在最平常的状态中,静静等待真谛之光的启示。只要你摒弃了根深蒂固的不平常心,自然水退山显、豁然开朗。

抛开自己在尘世沾染的不平常心,又谈何容易?我们麻木地将不平常当做平常,已经很久了,站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激昂地呐喊:青青翠竹,绝无法身;郁郁黄花,更非般若。这样的理直气壮,这样的道貌岸然,其实是无知昏昧,可惜可怜。究其根底,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行走在真谛的花丛中,却视而不见,嗅而不闻。不是吗?花香花色在眼前,错失美妙真可怜!

南怀瑾先生讲述的下面这则关于黄庭坚悟道的禅宗公案,能很好地阐释这一点:

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又名黄山谷,是北宋与苏东坡齐名的另一位大诗人,即“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跟晦堂禅师学禅。虽然他的学问很好,但是跟着师父学了3年还没有悟道。

有一天,他问晦堂禅师:“有什么方便法门告诉我一点好不好?”

晦堂禅师说:“你读过《论语》没有?”

黄山谷说:“当然读过啦!”

师父说:“《论语》上有两句话:‘二三子,我无隐乎尔!’意思是说:你们这几个学生!不要以为我隐瞒你们,我没有保留什么秘密啊!早就传给你们了。”

黄山谷这一下脸红了,又变绿了,告诉师父实在不懂!

老和尚一拂袖就出去了。黄山谷哑口无言,心中闷得很苦,只好继续跟在师父后边走。这个晦堂禅师自顾自地走,没有回头看他,晓得他会跟来的。

走到山上,秋天桂花开,花香馥郁,如酒醉人,师父就回头问黄山谷:“你闻到桂花香了吗?”

黄山谷先被师父一棍子打闷了,师父在前面大模大样地走,不理他,他跟在后面,就像小学、生挨了老师处罚一样,心里又发闷,这一下,老师又问他闻没闻到木樨桂花香味,他当然把鼻子翘起,闻啊闻,然后说:“我闻到了。”

他师父接着讲:“二三子,我无隐乎尔!”

师父的意思是说:你看!就像你能够闻到月桂树的味道,你也能够在当下这个片刻就闻到佛性,就在月桂树里面,就在这个山中的小径上,就在小鸟里面,就在太阳里面;它就在我里面,就在你里面。你是在说什么钥匙线索?你是在说什么秘密?我并没有保留任何东西不让你知道啊。

经师父这一点破,黄山谷即刻悟道了。

黄山谷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颗诗心和一双慧眼。真理往往为开放的心灵打开。大干世界,佛法充盈其中,禅意无处不在,一个人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用自己的眼睛细细地观察,才能真正体悟到佛禅的境界。

翠竹黄花皆藏般若,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个无心的人视而不见,只能看到平淡无奇的一切,而一个有心人却能够空出心来,在平淡中窥见奇趣,从中汲取深刻的智慧。

天大地大,气象万千,多观察世间万物,多留意身边的翠竹黄花,多体悟一切风云变幻,只要你有心,你就有可能从中体悟到妙不可言的佛法禅机。P3-6

序言

“禅”来自梵语“禅那”,意即打坐顿悟,启迪智慧。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所有弟子皆无以言对,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的脸上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于是佛祖说,我有正法眼藏,以心传心。你们应摆脱世俗认识的一切假象,显示诸法常住不变的真相,通过修习佛法而获得的途径,了悟本原自性是绝对的最高境界,不要拘泥于文字,可在佛教之内,亦可超出佛教之外。我以此传授给摩诃迦叶。

禅,就在这微笑间如莲绽开。正所谓因花微笑,由笑花开。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禅就诞生了。

又过了很久很久,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慧可立雪,断臂求法,终将佛法之花在华夏东土撒播开来。

及至大唐盛世,在南方的一座寺庙里,一个叫弘忍的和尚以号召弟子写诗作偈的方式选取他的接班人。随着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横空出世,一个把禅宗的空无观演绎到极致的不识一字的农夫出入意料地得到弘忍的衣钵,这个农夫就是后来的六祖慧能,中国禅宗也由此而生。

禅宗,作为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一道风景。在当今时代,在面对人生樊篱时,禅依然能够引领我们发现从容淡定的生命境界,为生命找寻到真正的解脱。

我国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实地修为,身体力行,讲法布施,而被称为佛家上师、当代“维摩诘”。南先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

作为浮华尘世中的旷世贤师,南先生站在生命本身及国学的尖端,发别家所未发,讲别家所未讲,将禅的智慧转化为满天花雨,洒向红尘众生。禅海深广,而南先生却可以带我们驾鲸遨游。

在南怀瑾先生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讲解中,禅的奥妙直入每个人的心中,那么亲切,使人如沐春风。如果说原来在大家眼中,禅是深山寺庙的事情,那么现在南怀瑾先生使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就像阳光、空气和水那么平凡,又是须臾不可离。

在南怀瑾先生看来,禅,并不是什么神秘玄乎的东西,也非某种超自然的经验或能力,它就在当下,穿衣吃饭是道,担柴运水也是道。当一个人能够透过事物表象而彻悟其本质时,那就是禅的境界。

禅,就是一颗平常心,是时刻倾注激情的生命姿态。平平凡凡才是真,禅就是这么平凡,而在这平淡中却大有奇趣。南先生正是从这平凡禅中发掘出了智慧的宝藏。

南怀瑾先生强调深解义趣的正信,就是要做到信心不逆,真正地信仰。看世界人生时不局限在心眼和肉眼,而是打开天眼和佛眼,迎受那从上头而来的智慧。

这禅的智慧就是生命的微笑与愉悦,就发生在彼此见面的时候。一个恬悦的微笑,它传递了一切,包含了一切。它绽放着心灵的和谐、完美和圆融,它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同时又看见了自己。

在红尘中滚打的现代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严重的情感污染之中,心中的蓝图是扭曲的,因为大家把工作和生活当手段,把占有当目的。结果,生活变得乏味,情绪开始低落,身心健康受到摧残,最普遍的心理症状是紧张、焦虑、忧郁和充满敌意。

我们的生命不知不觉中了很深的毒。怎样洗清毒素呢?南怀瑾先生说当下一切、当下放下,就是将贪、嗔、痴、疑、慢统统放下。禅就是看破、参透,然后放下。放下就顷刻间踏上了苦海的岸,放下就能过行云流水般的快活人生,放下了尘世俗务的缠绕,就能开始竹杖芒鞋的生命驿旅。他开了一剂药方,就是最容易知道,但又最难做到的“放下”。  南怀瑾先生特别注重布施,对所有生命的大悲悯和大爱心,本身也就是完善我们自己生命的必经之路。南先生向我们指出了这条幸福之路。

我们若勇敢地走上这条路,禅就让我们恢复天然野趣,让我们获得清净快乐,让我们寻回失落已久的灵性。

异想能够开天吗?水中能够捞月吗?无言的禅告诉我们,在静默与倾听中,体悟真谛,真性情面对一切。

总之,南先生所讲的禅,是洞悉生命及世界的真理;是摆脱一切束缚的心;是佛脚前的一盏灯,是通向觉悟的必由之路;是解脱得救之法,是指出众生解脱奔向自由的路标。

编者浅学陋见,水平有限。闻南怀瑾先生高妙之禅学讲解,心有所悟,捕捉灵光,恣意成文。如下海捞珠,如沙滩拾贝,能觅得一二奥妙,即不胜喜悦。

也许编者还未摸到门窗,而大家早就进了庭院。真正的智慧在民间,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书中纰漏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不吝指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8: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