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西汉文帝时之《老子河上公章句》本为蓝本,同时参照战国时之竹简本,汉初时之帛书本以及三国时之王弼本等古本,并借鉴历代有关注家学者之成果,经过反复推敲而加以校定。
通载原文,注释字词,翻译句意,提炼主旨,交流札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轻叩众妙之门(经典珍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周高德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西汉文帝时之《老子河上公章句》本为蓝本,同时参照战国时之竹简本,汉初时之帛书本以及三国时之王弼本等古本,并借鉴历代有关注家学者之成果,经过反复推敲而加以校定。 通载原文,注释字词,翻译句意,提炼主旨,交流札记。 内容推荐 老子《道德经》首章之尾句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形容“道”之深邃,为宇宙万物及其规律之总门户。作者在此以虔诚轻叩之态,译注和研究《道德经》,尝试以入“道”境,“以观其妙”。编写和出版本书,旨在:弘扬老子思想,汲取先哲智慧,提高道德素养,利益人类社会。 《道德经》古往今来版本众多而各异。本书以西汉文帝时之《老子河上公章句》本为蓝本,同时参照战国时之竹简本、汉初时之帛书本以及三国时之王弼本等古本,并借鉴历代有关注家学者之成果,经过反复推敲而加以校定。本书按81章排列顺序,依据河上公本排出,帛书本与之不同者加以说明。对较为难懂的字、词均进行注释,其中,对有争议的字、词则参考历代名家之注释并予以注明。各句大意,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为帮助读者更易于把握,文中主旨对全章之主要意义作了概括总结。每一章最后附有札记,介绍了注家对河上公本之该章标题的见解和对该章的分析,以便读者拓展视野。 作者通过如上几个方面,既介绍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参以己意,不囿于成说,提出了不少新得新见,深入地讨论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并且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帮助初学者能较好地理解老子思想的原义。所有这些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老子》,皆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附录1:《道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 附录2:历史不衰的老子崇拜和信仰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道可道,非常道; 帛书甲本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恒道”,河上公本作“常道”。“恒”“常”义同,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6年在位)之讳而改。 道: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作为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①。后人归纳老子作为哲学概念的“道”,主要有四种含义:[1]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②;[2]道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化的依据(即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③);[3]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4]道是作为人类社会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则。 本章首句“道可道,非常道”之第一个和第三个“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可道:(指“道”)可以用语言来表述。(言下之意,说明“道”不能完全用语言来表述。) 常道:指形上的无法感知的永恒存在的“道”。 非常道:意为不是“常道”的真实本身。 [原文大意]“道”,(虽然)可以用语言来表述,(但)不是那永恒存在的“道”的真实本身。 名可名,非常名。 此句承接上句“道可道,非常道”,犹言“(道)名可名,非常(道)名”。 名:这里特指“道”之名。 可名:这里指“道”可以勉强地用文辞来命名。 非常名: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即“常道”)的本来名字。(因为“道”本“无名”。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强调过。譬如:三十二章中云:“道常无名”,四十一章中日:“道隐无名。”“道”这个名字,只是老子对宇宙的本原和本体的勉强命名。) [原文大意]“道”的名字,(虽然)也可以勉强地用文辞来命名,(但)不是那永恒存在的“道”的本来名字。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书从通行本。帛书本作“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此句,河上公、王弼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为读,至北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则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为读。本书从后者。 “按:‘无’‘有’是中国哲学本体论或宇宙论中的一对重要的范畴,始创于老子。通行本《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老子》作:‘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亦以‘无’‘有’为读。主张‘无名’‘有名’为读的人,也可以在《老子》本书中找到一个论据,如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故两说可并存,笔者居于哲学观点,兹取‘无’‘有’之说”。① 无、有:“无”、“有”同指“道”。盖:“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它“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14章)因此谓之“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章)总而言之,“道”是真实存在的,它“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因此谓之“有”。正因为“有”,宇宙万物才得以化生。“有”和“无”皆为“道”的属性。因此,既可以用“无”来指称“道”,同时也可以用“有”来指称“道”。 文选德说:“关于‘无’字。在老子看来,‘道’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是一个无,也是一个有,究竟是什么,说不明白。这里的‘无’字,是为天地未开尚处于混沌状态时候的一种‘命名’。关于‘有’字。在老子看来,他的‘道’包含着‘无’和‘有’两个方面。这里的‘有’,乃是作为天地万物产生本原的‘命名’。至于这个‘有’又是什么东西,我想老子当时也无法说清楚的。既然言说出来的道不是常道,称呼出来的名字不是常名,那怎么办呢?只好勉强地谈论它,勉强地称呼它。所以,用‘无’作为天地创始者的名字,用‘有’作为万物生成者的名字。”① 陈鼓应认为:“‘无’、‘有’,是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② P1-3 序言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后又为道教所崇奉,成为了道教的祖经,尊称为《道德真经》。《道德经》在以往的道教界、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她与孔子的《论语》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她的价值越来越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所认识。《道德经》犹如一座极其丰富的人类智慧的宝藏,有待我们进一步地去开发。古往今来,人们没有间断过对《老子》的研究,注释和研究《老子》的著作汗牛充栋,难计其数。但《道德经》短短五千余言,言简而义丰,很难为人所把握,历史上的注释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近二十余年来,新发现了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和荆门郭店竹简《老子》,又为我们研究《老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新材料,《老子》的研究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深入展开。 周高德道长是位年轻有为的道教学者,他无限崇敬老子,自入玄门后,就“本着一名道教徒的身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近‘众妙之门’”,开始熟读和研习《道德经》。他用训诂考据学与义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以治学严谨的态度,孜孜不倦地经过长年的刻苦研究,写出了他的《轻叩众妙之门一老子(道德经)新得》一书,对《道德经》作了今注今译。他撰写每章的体例是:该章之原文(校定文);各句之注释;各句之大意;该章之主旨;札记。通过这几方面,既对《道德经》作了今注今译,又介绍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并参以己意,不囿于成说,提出了自己的不少新见,深入地讨论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有时还引进典故,深入浅出地帮助初学者能较好地理解老子思想的原义。所有这些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老子》,皆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道教界和学术界近年来研究《道德经》又一可喜的成果。为此,我略赘数语,写了这一小序,以向读者介绍这一书的特点。书中的不少独到之见,想必_读者自能鉴之。 许抗生 于北京大学 2007.5. 后记 本书是我在接受三年研究生教育期间(2003.9~2006.6)完成的,原为笔者拟定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之写作内容之一。2005年元月11日开题报告时,论文题目名为《道德经译注及研究》,后遵照导师的建议分开而写,所以2006年6月论文答辩时,我只提供了后半部分以作为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为尽可能使本书完善,我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对本书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补充。因为这是我最想要做的事情;又因为我的导师曾对帛书《老子》进行过译注及研究,这对我研习老子《道德经》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意义。而今每当回忆起过去之三年学习时光,总是令人感慨万千…… 在过去的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特别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我的导师许抗生先生。许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的为人与学识,我想借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被褐怀玉”。三年来,我与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往事历历,令人感动。在此仅举一例。记得第一次登门去拜访先生,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当我和同学刚迈进先生所住小区时,想不到先生正面带笑容地向我们走来……师母在家热情迎接……此时此刻,怎不令人倍觉温暖!在交谈中,先生的语气是那么的谦和,为我讲解《老子》是那么的认真……离开先生家,想不到先生和师母执意而热心地把我们送到上车的地方。从先生家到上车的地方,路程足有一公里许,途中还要经过立交桥……每每想起这一幕,着实令人感动不已! 笔者信奉道教,有缘皈依“三宝”。道教认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所以,笔者真诚感谢道教前辈傅元天大师、闵智亭大师,以及任法融大师,是他们曾将后学引向“众妙之门”,传授太上老子《道德经》之玄谛。本书能得以问世,便是教内外诸位高道大德及著名学者教导之结晶。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特意铭言,永志不忘。 同样,不能忘记并应该感谢的还有我的师父徐崇发道长,她老人家虽远在千里之外,每次电话联系,总是不忘关心我的学习与修持;我的父亲他老人家也十分尊重我的信仰,并希望我为弘扬道教文化做出贡献,这也是我继续学习的力量源泉。遗憾的是,生养我的母亲因仙逝而不能浏览本书,因而我想以本书的出版,来寄托对她老人家的深切怀念!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人在试着对老子《道德经》进行探索性的注释过程中,研读了一些古圣今贤的著作,吸收了其中的一些成果。为不掠人之美,一一敬录,并谨致谢意! 该书在写作、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道教协会及中国道教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任法融道长为本书题词(就《道德经》发表个人见解,堪称真知灼见,可以成为人们研究《道德经》的基本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张继禹道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拨冗为本书作序。其他领导,如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中国道教学院教务长袁柄栋先生等,或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或给予鼓励。对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能够得以出版,还要感谢中央统战部朱越利教授热情为本书作序;感谢当代青年书法家杨旭先生热情为本书题签;感谢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张兴发道长热情推荐本书并作序;还要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责任编辑李志刚先生及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的诸位同仁,感谢所有关心与支持本书出版的同道和朋友们! 周高德 2007年于中国道教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自然之道,御政之方,用兵之略,修身之法,处世之术,殊途同归。而道家之文献,均蕴其中,老氏之道,无不尽矣。因之精研其经,大有作为也。 ——任法融道长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