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为封建帝王权位的象征,印成为官吏权力的凭证和百姓在社会生活交往中的信物。本书是印文化与印历史的融合,也是印传奇与名人轶事的联袂。这里为你揭开历史的另一层面纱!让我们尽心倾听今人与古印的精彩对话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印传奇(附光盘中国历代帝王玺印之谜)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印农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玺为封建帝王权位的象征,印成为官吏权力的凭证和百姓在社会生活交往中的信物。本书是印文化与印历史的融合,也是印传奇与名人轶事的联袂。这里为你揭开历史的另一层面纱!让我们尽心倾听今人与古印的精彩对话吧! 内容推荐 本书是印学专家印农先生继《中国印》、《图解中国篆刻技法》后著述的又一部印文化的趣味性书籍,内容包括:玺的传奇、宝的传奇、文明的象征、印人传奇等,并收录了中国历代篆刻名家与其作品的欣赏,且听印农先生为您解开历代帝王玺印的神秘面纱。 目录 序 走向大境界——谈印农的治印艺术 第一章 玺的传奇 一、和氏璧之谜 二、完璧归赵的故事 三、秦始皇登基用和氏璧雕刻皇玺之谜 四、窃皇玺嫪毐叛乱 五、汉高祖称帝定国玺为凭 六、阴毒吕后嫉剁美妃手足称“人彘” 七、汉武帝欲成仙滥授爵印 八、收玉玺金屋逐阿娇 九、汉武帝立太子生母遭难 十、“文帝行玺”金印之谜 十一、“滇王之印”金印之谜 十二、“广陵王玺”金印之谜 十三、楚王刘英私铸印命丧九泉 十四、“汉委奴国王”金印之谜 十五、“利苍”古印之谜 十六、“淮阳王玺”之谜 十七、刘苍封王佩“将”印之谜 十八、遭冤枉班婕妤沉着应变 十九、使巫术受牵连被收皇后玺 二十、王莽究竟如何得到了传国玺 二十一、传国玺失踪之谜 二十二、“天元皇太后玺”金印之谜 二十三、陶渊明挂印辞官见“南山” 第二章 宝的传奇 一、古玺的换代时期——大唐王朝 二、奉玺绶武昭仪为皇后 三、武则天登基变“玺”为‘宝” 四、唐中宗持御宝平乱 五、前蜀王谥宝(随葬印)之谜 六、后蜀王孟昶与花蕊夫人之谜 七、“吴越王宝”之谜 八、宋太祖皇袍加身与太祖‘御押”之谜 九、旗盘古村的“印泥盒”之谜 十、艺术天才亡国之君 十一、宋徽宗与李师师 十二、负末帝怀藏御宝投海殉国 十三、江苏茅山“印宫”的由来 十四、成吉思汗与元朝御宝之谜 十五、朱元璋与明朝御宝之谜 十六、明成祖与御宝之谜 十七、明鲁王被讥封“荒王”之谜 十八、“锦衣卫木印”与明朝冤案 十九、古村因“印”官运兴旺之谜 二十、明末崇祯帝殉国前的最后时刻 二十一、努尔哈赤与清朝御宝之谜 二十二、清太宗御宝之谜 二十三、多尔衮受大将军印进军中原 二十四、顺治皇帝上五台山之谜 二十五、康熙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六、雍正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七、乾隆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八、乾隆的六十枚闲章的由来 二十九、乾隆皇帝与昌运宫之谜 三十、乾隆帝的皇后失踪之谜 三十一、乾隆皇帝与“香妃”之谜 三十二、乾隆盖在泰山绝壁上的巨印之谜 三十三、嘉庆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四、道光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五、咸丰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六、慈禧一印篡天下的由来 三十七、东太后慈安与宝印之谜 三十八、同治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九、光绪皇帝宝印之谜 四十、珍妃与金印之谜 四十一、宣统末帝宝印之谜 四十二、洪秀全御宝失踪之谜 四十三、印台山的传说 四十四、武夷山“印石”的传说 第三章 文明的象征 一、耶路撒冷的古印之谜 二、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印之谜 三、印度河流域的古印之谜 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谜 五、波斯湾的巴林古印之谜 第四章 印人传奇 一、爱石成癖的“米颠” 二、唐伯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的由来 三、印家经典的论著人吾丘衍 四、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印材 五、为何说文彭西虹桥购石成就了青田 六、印艺成就的国子监博士——文彭 七、“边塞印将军”何震 八、“行侠铁笔”苏宣 九、“倡古法、立新规”的朱简 十、“兰生而芳”的梁千秋 十一、“师法秦汉第一人”的汪关 十二、“床上书连屋”的程邃 十三、“浙派篆刻第一人”丁敬 十四、“中书舍人”胡正言 十五、“九死一生”的周亮工 十六、“半榻乱书横”的汪士慎 十七、“安贫乐道至诚相交”的高翔 十八、“弃官从文”的高凤翰 十九、“侠义英雄”傅青主 二十、“印僧”戴名笠 二十一、“东渡印僧”蒋兆隐 二十二、“一印难求”的花榜 二十三、“读书不倦”的朱文震 二十四、“悠然见南山”的董洵 二十五、“真水无香的隐士”蒋仁 二十六、“古印之家”的汪启淑 二十七、“江湖游食”与“清朝第一”的邓石如 二十八、“酒狂”奚冈 二十九、“振兴紫砂业”的陈鸿寿 三十、“终身布衣名满华夏”的赵之琛 三十一、“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吴熙载 三十二、“行万里路”的胡震 三十三、“琴瑟高手”钱松 三十四、“人物画怪才”任熊 三十五、“多才多艺”的徐三庚 三十六、自称“画奴”的任伯年 三十七、“以竹根为印材”的胡钁 三十八、“悲苦大师”赵之谦 三十九、“做过一月县令”的吴昌硕 四十、“舍古镜得娇妻”的黄牧甫 四十一、“赠画结良缘”的齐白石 四十二、“作仿品喜识翁同和”的赵石 四十三、“遭退学苦读成大家”的李苦李 四十四、“画马换娇妻”的赵时桐 四十五、“藏印石壁”的弘一法师 四十六、乔大壮士投水“人间可哀” 四十七、“制铜印的高手”张樾丞 四十八、“恪守师道”的陈师曾 四十九、“自称罗刹”的王褆 五十、“小心落墨,大胆用刀”的黄易 五十一、“满腹经纶”的金绍城 五十二、“独立成派”的林皋 五十三、“精通鉴定”的丁佛言 五十四、“自称为半痴”的陈半丁 五十五、“擅画鼻烟壶”的丁尚庚 五十六、“乾隆廪生”陈豫钟 五十七、“音律印人”钱君匀 五十八、“以‘粪’自称”的邓散木 五十九、“组合篆刻”与“天下第一玺”的首创人印农 第五章 中国历代篆刻名家与作品欣赏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和氏璧之谜 卞和洞又称抱璞岩,抱玉岩,它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山东北麓,是以卞和献玉的传说而闻名天下,在《韩非子·和氏篇》中记载:楚人卞和。得玉璞与荆山,献楚厉王,厉王以为石,刖(断)其左足,武王即位,卞和再献,又以为诳(欺骗),刖其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在荆山下痛哭,达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问其故,卞和日,吾非悲刖也,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文王命玉匠琢其璞,果是宝玉,名“和氏之璧”。 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挖得一块璞(指未经加工的像石块一样的玉石原料)献给楚厉王,有人便说这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后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于是下令将卞和的左脚剁去。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献于武王,武王也认为是假的,十分恼火,又命人将卞和拖出并剁去他的右脚,连同璞一起扔出宫外,好让卞和从此彻底断绝了这个念头。卞和的一片诚心受到如此的残害和屈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卞和却始终深信这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只是为俗人所不识。终于到了楚文王即位,文王一连三日都在睡梦中梦到有个人形容枯槁、下肢全无、双眼内陷,在荆山脚下守着一块石头日日哭泣从不间断。文王觉得奇怪便急命人至荆山下寻找,仆人们将卞和抬到宫中面见文王,但此时的卞和因过度的哀伤早已哭瞎了双眼。听了卞和的叙说,文王被卞和的忠心感动,他走下高阶曲身在卞和的面前,卞和于是将这块浸透着血和泪以及一片赤诚之心的璞献给了文王。文王立即命人找来最好的工匠当面将璞小心的一层层剖开,只见一道耀眼的光芒从璞中进射而出直射北斗照亮了天空,随着璞被一层层的剖开绚丽的光芒愈加耀眼,惊呆了在场的众人。文王大喜,颁旨重赏卞和,让他安度晚年,传令全国百姓学习卞和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并将此美玉以卞和的名字命名让它流传千古,从此这块美玉便叫“和氏璧”。相传这块美玉到了秦始皇时便被雕琢成玉龙盘错的传国玉玺而代代相传,直到它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的那一天为止,围绕着它始终都充满着无数神奇的色彩与传说。 围绕着这块旷古美玉又留下了诸如“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以及我们以后常用的成语,如,价值连城、玉石不分、怒发冲冠等皆是由此而产生。卞和洞上留有采玉坑,俗称白玉堆,坑内白石晶莹,相传为当年卞和得玉处。另外在皖南的芜湖,湖北的南漳也有荆山,也有着卞和采玉的传说。 二、完璧归赵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忙委派使者来见赵惠文王,希望能够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著名的美玉。赵王于是会同大臣们商议,大家都十分担心强大的秦国在得了美玉后不会将十五座城池交给赵国,而赵国将白白失去美玉。如果不换,又担心秦国会马上派兵攻打赵国。但最终要有一个前往秦国去的使者来担当此次重任,究竟派谁去合适呢?正在大家左右为难之际,有人上前推荐蔺相如。于是赵王马上召见,并向蔺相如道:“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国的和氏璧,你认为可不可以和他进行交换呢?”蔺相如回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又问:“如果秦国得了我们的美玉而又不给我们城池,又该如何应对呢?”蔺相如回答:“秦国主动提出愿以城池交换美玉,如果此时我们不答应,我们便吃亏:如果我们给了美玉而秦国不给我们城池,秦国则于理不容。如果将这两种结果权衡一下,我们宁可答应他,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负面责任。”赵王听后于是又问道:“你认为谁可以担此重任呢?”蔺相如回说:“如果大王确实无人可派我愿意护送美玉前往秦国,如果秦国如约将城池给予我国,我就将美玉留给秦国,如果秦国反悔,我一定将和氏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交还给你。”于是赵王决定委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再说蔺相如护奉着和氏璧来到秦国面见了秦王。秦王坐在章台之上。于是蔺相如将手中的宝璧献给秦王,秦王于是将璧拿给左右及宫人观看,众人高呼万岁。此时蔺相如已预感到秦王没交换城池的意思,便上前对秦王说道:“这枚玉虽是宝璧但在它的上面仍有一些残损,我可以指给秦王看。”于是秦王将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宝璧后急忙退到大殿的柱子前,怒发冲冠,十分气愤的质问秦王道:“大王因为喜欢这块美玉,专门派使者前来赵国索取,赵王将它当作大事召见群臣商议,大臣们都认为你秦国强大,依仗你国的强势,以虚言来假作交换,你不可能将十五座城池换给赵国。众人认为不应将宝璧拿去秦国,但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都不该相互欺瞒,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呢?并且为了一枚小小的美玉,而违背了秦王的好意是不可以的,所以赵王听了我的话,并亲自斋戒五天,委派我护奉宝璧来到秦国,以表示对秦国的敬重。然而今天我看见大王礼节傲慢,得璧后又让左右人等传看来戏弄于我,我看大王实在无意用城池进行交换,我才将宝璧取回。如果你逼迫我的话,我今天将与宝璧一起碎死于柱前!” 蔺相如终于凭借着他的智谋与胆略,终不负赵国的使命将一块完整的美玉带回了赵国交还到赵惠文王手中。 三、秦始皇登基用和氏璧雕刻皇玺之谜 据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施行了一系列的统一举措,如文字的统一、货币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以及皇权制度的建立等。在皇权制方面,战国时期各国的最高统治者都尊称为王,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今天下大定,如果名号不变,则无以称为成功而传于后世。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议,首先将三皇和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最高统治者为“皇帝”,用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他还规定皇帝要按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以后依此为二世、三世。皇帝自称为朕,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并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而臣民百姓的印章统称为印,不得用玺来称呼。相传秦始皇为了显示他的至高权力和地位,他还命人以著名的和氏璧制作了一方玉玺,并命丞相李斯以鸟虫篆体在印上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后进行雕刻。相传秦始皇十分喜爱这颗由和氏璧改制的玉玺,并将其视为珍宝,同进同出,从不离身,直到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四、窃皇玺嫪毐叛乱 秦王赢政统一中国以后,自称为皇帝,史称秦始皇。他颁布了一系列的统一举措,其中有货币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文字的统一等。秦始皇规定,此后只有皇帝所有的印章才能称玺,并用美玉制作,拥有玉玺方能行使上苍所赋予皇帝的一切权力。 相传,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本是赵国的一个舞女,但生得姿容秀美,十分惹人怜爱,后被当时的大商人吕不韦看上,纳入房中而怀孕。其后吕不韦将她献于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即位后,任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 秦始皇即位后,吕不韦担心前事败露,便找来一个叫嫪毐的人,去亲近秦始皇的母亲,吕不韦于是派人指控嫪毐并判以宫刑。没想到秦始皇的母亲,早已把刑官买通,只是走了个过场,嫪毐终以太监身份人侍后宫。不久秦始皇的母亲发觉自己怀孕,便谎称占了一卦,让她移宫避灾。在征得秦始皇同意后,她便带着嫪毐搬到了远离皇宫的雍城。之后生了儿子,并与嫪毐相谋此事一旦被秦始皇知道,就将他们的儿子推上王位。 公元前238年,有人告发嫪毐是假太监,与太后私通育有二子,并欲其子取代王位。时年22岁的秦始皇闻报大怒,立刻派人调查,结果情况完全属实,而此事与丞相吕不韦还有牵连。再说嫪毐因被太后宠爱而如日中天,不久便被封为长信侯,得河西太原郡为毐国,过着衣食无忧的王侯生活,但内心却时时不安,于是便想先发制人。他利用机会将秦始皇御玺窃至手中,趁当时的秦始皇宿雍城蕲年宫行冠礼之时,运用手中御玺,调兵国攻蕲年宫。秦始皇急命相国昌平君,带领成阳士兵平息叛乱。叛军大败,嫪毒被车裂,所有参与叛乱的皆被判重刑,秦始皇的母亲与嫪毐所生的孩子被处死,秦始皇的母亲被逐出咸阳,并断绝母子关系,永不相见。P2-7 序言 走向大境界 ——谈印农的治印艺术 我们伟大的先贤所创造的方块汉字真是大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单字都是一个信息集成块。复合词组更有耐人寻味的深邃,比如,“陶冶”和“钻研”这两个词,怎么想怎么让你觉得高妙,真难为当初先贤怎么琢磨的。人的品德、学问、素养都需要“陶冶”。人类最初发明创造的器具就是陶器,而最粗糙的陶器也要在摄氏800~1200度的高温下才能冶造出来。用它来形容品德、学问的培养再恰当不过,不够火候,不经高温、不待时日是无法获得真德真知的。“钻”与“研”的概念大约都产生在新石器时代,深钻细磨须有耐心、细心、慧心、恒心,用来形容对学问、技能的提高贴切之至。而不愿经陶冶、不喜爱钻研就想获得骄人的成绩变成“大万儿”,实在是白日做梦。 我说这些是因为看了印农的近作而生感慨,他真是很下了一番钻研的功夫,陶冶出更高深美妙的艺术,人品与艺品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正向着艺术的大境界行进。 艺术的大境界,我以为应当做到“功而不工”。创作者虽然“匠心独运”,甚至“极具匠心”,但呈现出来的作品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匠气。反而朴实自然仿佛天成一般。有的作品一眼便看出作者使出的力气,功而工,已颇不易,要再进一步,须要下一番常人难以经受的苦功,陶冶与钻研,才能进入大境界。 艺术的大境界还需要人品的高境界。只有一个甘于寂寞、不斤斤于世俗,脱于繁华声色、沉于艺术之海的人才能幸运地进入艺术大境界之门。那些争名逐利、蝇营狗苟,或者每天混迹于犬马声色中的“名流”只能有一时一事的小成就难以成为大艺术家。因此在今天浮丽之风笼罩四野的环境中,能专心陶冶自己钻研艺术的人才就格外让人尊敬。 印农所从事的治印,是今日的冷门艺术。它虽曾有过一条璀璨的艺术大道,但如今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上世纪几乎所有的职业者,乃至学生都与治印有关,因为至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章。如今名章已被签名替代,而签名也日益被网上的印刷体文字驱逐。过去,所有被认为或自认为是文人的人,都少不了自己得意的印章,寄托自己的希冀或向往,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或自翊、或自嘲,方寸之间尽情飞翔着中国文人的想象。无数治印大师的名字镌刻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同中国文明同步辉煌。中国印,如今快被冷落成活化石,只在说明过往的灿烂,假如没有北京奥运中国印的标志,恐怕会有许多年轻人不知中国印为何物。中国印能否借此再来一次腾飞和辉煌实在让人企盼。印农从小就迷醉于这门艺术。他从模仿到逐步建立自己的风格,花了许多时日。一个年轻人远离城市的尘嚣,埋头在案前,几万石子、几把刻刀,让晨昏旦午晚从身边走过,这需要怎样的自信和自持力。他几乎陷入了魔症,日夜思忖着技艺的进步。当他终于有所突破时,那兴奋自不待言。可惜,他的快乐只有少数人理解。但他并不止步。寂寞让他对佛学的领悟有了进一步的参透。他远涉那些有摩崖刻佛和造佛的所在,从那庄严慈爱的佛像中体味此岸与彼岸世界的奥秘,揣摩怎样把那“普渡众生”的大慈悲化为刀法,镌刻在石上留存永久。于是乎,他潜心刻佛与佛经,乃至独出心裁地创造出组合印,让许多小件的印章合成一幅巨像。把大幅作品分为无数小件,技术上的难点不必说,更难的是保持那原幅作品的神韵。印农的组合印能够依旧表现出佛家那湛然的气韵,确是难能可贵,引起崇佛的东邻日本艺术家的喜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收获了知音,在哲思上也有了深邃的体悟。由此渐进,他的其他题材的印章也渐渐步入大境界之门。二十几年前,我偶然认识他.觉得他是位颇有潜力的青年,后来看他的组合佛像印章,颇为吃惊。这次他把自己的著作《中国印》示我,才让我悟到,他是经过了怎样艰辛的路才走到今天的。我不由得动了不好对他说的俗念:在今天治印难以挣钱的时候,他和他美丽温顺的妻子靠什么维持他创造这高雅的艺术呢。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我有些手足无措。 我知道,他不会为艰难而止步,艺术也正需要他这样的奉献者。谁说艺术只为明星的上窜天空铺路?艺术更需要他这样脚踏实地的干将。他已经敲开了艺术大境界的大门,五彩斑斓的前景正在招手。我合十祈祷:愿艺术之神护佑他,走向治印艺术美妙的高台! 后记 “关于印农”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Zhao Yuanqiang,with secondary name Yinnong,was born in a scholar family in Beijing in 1964.His grandfather was a famous calligrapher and doctor in Shandong Province,who had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him.He has acquired and been gifted in many fields,such as poetry,paintings,especially seal carving.During the past decades,he has originated che combined seal and developed his won characteristics.As a engraver,he has made great contribudon to the reseach and development of seal carving. Mr Zhao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 Associ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1986 to 1996,some of his works had been displayed on both provincial and nafional exhibitions.He had successfully held a seal carving exhibition in Beijing.In 1992,his monograph of seal carving, Combined seal carving of Buddha doctrinating Amito Sucra was published、which was highly praised by his colleagues.At the beginning of 1994,he originated the unique great combined seal--Lying Buddha (6 metres long,1--9 metres high),composed of a set of Buddha praises sutra seen from far distance,it looks like a mountain and a Buddha as well.In the middle of the mountain,there is a portrait of Sakyamuni Buddhism Nirvana.Daturd flowers is fluttering in the sky.The sutra and Buddha lie harmoniously,which demonstrates the author's unique conception.In 1995,the Guninness granted the author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Top of the world.He was interviewed by CCTV and was reported on Beijing TV and many magazines,such as Chinese Talents Pictorial,China Pictorial.His works was also praised by Zhao Puchu,a standing member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 Conference,and by Master Ming yang thee vice"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Buddhism.The late Mr.Aixingjue luo.Fnjie also specially preferred them verv much. At the end of 1994,Mr.Zhao finished the Coupe in Seal Carving for Beginners.which was used as texthxk for the students of Art statutes,published in 1997.Mr.Zhao again won the Certificarlon bv Geiness for his 2600 kilograms great royal seal in 1995.The seal is white and bright.has a style of Han Dynasty handle,adorned with a yellow silk bend and inbeded,with fine jade.It'S content includes“元、亨、利、贞”four charactors and four ancient auspicious symbols——black dragon,white tiger,red peacock,and black warrior,and“九州永泰”(prosperity and peace last for ever in Chinese).“元、亨、利、贞” coming from Yi Sutra,is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seal.which means infinite and roundness of the sky,and also represent four moualities of human being.The inplication of the charcators is that if people could follow these moualities chdy Would addear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e and no catas trophe any more,“九州永泰”surrouding these four charactors means the earth's plainness and openextense,stads for the peace and happiness.The four auspicious symbols can help people avoid evils andmisery for ever.A special program Was made by Orient horizon column of CCTV for it.As a speacally invited host,Mr.Zhao was given a chance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with viewers of BTV and with the audiences of the people's Radio Broadcasting of Beijing. In 1996,Mr Zhao created the biggest registered seal in China It is composed of three seals,which everlapped one by one.The button of the three—face seal is charmingly naive Chinese traditional lion.The back part of the seal is a Buddha with bronze stick.The ten Buddha's figures are carv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little seal.And on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is that it can be assembled at will. Now,the author is only in his early 30s.Although he has made consideralbe achivements as a young engraver,he will go ahead like an unyielding mountaineer,who is aimrmng at his pinnacle.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