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王景富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开发冰雪资源、发展冰雪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外许多美不胜收的冰雪景观景点,再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尤其是现代历史阶段雕冰塑雪、垒冰砌雪、吟冰唱雪、画冰摄雪、写冰颂雪、溜冰滑雪、玩冰嬉雪、观冰赏雪等创造出的光辉灿烂的冰雪文化,书中介绍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日本札幌雪节、美国圣保罗冬季狂欢节等近60个冰雪节和14家冰雪旅馆、冰雪饭店、冰酒吧及19个国家的冰雪雕塑,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冰雪史料、典故、奇闻、秘闻、趣闻、轶事。

内容推荐

本书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冰雪文化史的空白,共分绪言、冰雪节庆、冰雪雕塑、冰雪饭店、冰雪婚礼、冰雪艺术、冰雪文学、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及附录热爱冰雪10部分。本书聚焦当代,回顾历史,追根溯源,关注热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开发冰雪资源、发展冰雪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外许多美不胜收的冰雪景观景点,再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尤其是现代历史阶段雕冰塑雪、垒冰砌雪、吟冰唱雪、画冰摄雪、写冰颂雪、溜冰滑雪、玩冰嬉雪、观冰赏雪等创造出的光辉灿烂的冰雪文化,书中介绍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日本札幌雪节、美国圣保罗冬季狂欢节等近60个冰雪节和14家冰雪旅馆、冰雪饭店、冰酒吧及19个国家的冰雪雕塑,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冰雪史料、典故、奇闻、秘闻、趣闻、轶事,并附中国哈尔滨、加拿大、日本、美国、俄罗斯、芬兰、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珍贵的黑白、彩色图片126幅,其中包括1740年俄国冰宫的设计立面图,是囊括中国上下五千年、涵盖环球五大洲的权威性冰雪专著,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史料性、文献性,能给冰雪资源开发的组织者、领导者以经验借鉴,给冰雪文化的参与者、探索者以思想启迪,给冰雪活动的宣传者提供宝贵资料,给冰雪旅游的爱好者提供观光指导,让所有的阅读者都开阔宇宙冰雪视野,掌握环球冰雪知识,了解世界冰雪风情,神游五洲冰雪胜境,充分享受冰情雪韵给予的无穷乐趣,是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重要的参考书、工具书,也是馈赠嘉宾贵客的上好礼品书。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冰雪节庆

 第一节 中国的冰雪节

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二、黑龙江国际滑雪节

三、木兰滚冰节

四、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

五、佳木斯泼雪节

六、“大庆之冬”艺术节

七、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冰雪节

八、加格达奇北极光冰雪节

九、漠河冰雪文化节

十、中国雪乡旅游节

十一、吉林雾凇冰雪节

十二、长春净月潭冰雪旅游节暨瓦萨国际滑雪节

十三、延边长白山冰雪旅游节

十四、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

十五、沈阳国际冰雪节

十六、北京龙庆峡冰灯艺术节与延庆县冰雪节

十七、北京“银冬冰雪节”

十八、密云国际冰雪风情节

十九、四川南国冰雪节

二十、满洲里国际冰雪节

二十一、新疆阿勒泰国际冰雪旅游艺术节

二十二、新疆天山冰雪风情节

二十三、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

二十四、宁夏银川冰灯冰雕艺术节

二十五、青海“青海湖冰雪风情节”

 第二节 加拿大的冰雪节

一、魁北克冬季狂欢节

二、渥太华冬乐节

三、埃德蒙顿银色滑冰节

 第三节 日本的冰雪节

一、札幌雪节

二、旭川冬节

三、层云峡冰瀑节

四、支笏湖冰瀑节

五、纹别浮冰节

六、网走流冰节

七、然别湖枯淡节

八、阿寒湖冰上嘉年华

九、镰仓雪屋节

十、东京耐冻节

 第四节 美闰的冰雪节

一、圣保罗冬季狂欢节

二、密尔沃基破冰节

三、沃兰冰灯节

 第五节 挪威奥斯陆滑雪节

 第六节 瑞典瓦萨国际滑雪节

 第七节 俄罗斯的冰雪节

一、送冬节

二、莫斯科国际冰雕节

三、雅库特国际寒极旅游节

 第八节 格陵兰努克雪雕节

 第九节 罗马尼亚滑雪节

 第十节 德国的冰雪节

 第十一节 瑞十的冰雪节

 第十二节 芬兰拉普兰人的赛鹿节

 第十三节 比利时的冰雪节

 第十四节 新西兰的冰节

 第十五节 圣诞节

一、圣诞节起源

二、圣诞节习俗

第二章 冰雪雕塑

 第一节 中国的冰雪雕塑

一、古代的冰灯雪雕

二、哈尔滨的冰灯雪雕

三、齐齐哈尔冰灯

四、牡丹江的冰灯雪堡

五、长春冰雪雕塑

六、沈阳冰雪雕塑

 第二节 日本的冰雪雕塑

 第三节 美国的冰宫和冰雪雕塑

一、圣保罗冰宫

二、其他城市的冰雪雕塑

 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冰雪雕塑

一、冰雕比赛

二、特殊冰雕

三、冰雪展馆

四、冰雕产业

第三章 冰雪饭店

 第一节 中国的冰饭店、冰酒吧

一、哈尔滨的冰饭店、冰酒吧

二、上海的冰吧

三、西安的冰厨房

 第二节 外国的冰雪旅馆、冰酒吧

一、瑞典的冰雪旅馆

二、芬兰凯米的雪城堡

三、加拿大魁北克的冰雪旅馆

四、俄罗斯的冰旅馆

五、奥地利的冰雪旅馆

六、罗马尼亚的冰旅馆

七、世界各地的冰酒吧

第四章 冰雪婚礼

 第一节 中国的冰雪婚礼

 第二节 外国的冰雪婚礼

第五章 冰雪艺术

 第一节 冰雪音乐

 第二节 冰雪文艺

一、冰雪文艺晚会

二、冰雪赛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三、冰上芭蕾、舞蹈

四、冰上杂技、马戏

五、广场冰雪文艺

 第三节 冰雪书画

一、冰雪书法

二、冰雪绘画

 第四节 冰雪摄影

一、中国的冰雪摄影

二、外国的冰雪摄影

 第五节 冰雪影视

一、冰雪影视的种类

二、冰雪影视拍摄轶事

第六章 冰雪文学

 第一节 冰雪诗词

一、中国的冰雪诗词

二、外国的咏雪诗歌

 第二节 冰雪散文

一、中国的冰雪散文

二、外国的冰雪散文

 第三节 冰雪小说

一、中国小说中的冰雪

二、外国小说中的冰雪

 第四节 冰雪神话

一、中国的冰雪神话

二、北欧的冰雪神话

 第五节 冰雪童话

一、格林的冰雪童话

二、安徒生的冰雪童话

第七章 冰雪体育

 第一节 冰雪运动史话

一、滑冰运动溯源及其种类

二、滑雪运动溯源及其种类

 第二节 冰雪运动诸国

一、中国

二、挪威

三、芬兰

四、奥地利

五、德国

六、瑞士

七、荷兰

八、俄罗斯

九、加拿大

十、美国

十一、日本

 第三节 重要的冰雪赛会

一、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

二、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三、亚洲冬季运动会

 第四节 特殊的冰雪运动

一、冬泳

二、冬季“铁人三项赛”

三、冰帆

四、攀冰

五、冰上赛车

六、冰上钓鱼比赛

七、狗拉雪橇比赛

八、特殊的冰上运动

九、特殊的雪上运动

十、挑战严寒

 第五节 冰雪运动轶事

一、滑雪比赛与雪

二、克里根遭袭案

三、美国盐湖城冬奥会风波

四、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兴奋剂疑云

第八章 冰雪旅游

 第一节 冰雪景观景点

一、哈尔滨的主要冰雪景观景点

二、神州名山的冰雪景观

三、神州的雾凇

四、中外冰川、雪山公园

五、中外冰洞

六、中外冰瀑

七、芬兰圣诞老人村

八、迪拜室内滑雪场

 第二节 冰雪旅游方略

一、打造旅游产品

二、做好宣传推介

三、提高服务质量

附录 热爱冰雪

 第一节 上层人爱冰雪

 第二节 普通人爱冰雪

重要参考文献

七圆冰雪大梦(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冰雪雕塑

冰雪雕塑,就是以冰和雪为材料,雕刻、制作出的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供人观赏的艺术形象。

第一节 中国的冰雪雕塑

一、古代的冰灯雪雕

1.古代的冰雕冰灯

中国是世界上开展冰雪雕塑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就在长安城外造过冰楼,这便是《三辅黄图》中记载的“汉建章宫北积冰为楼”。尽管由于记载过于简单,人们无法得知冰楼的用途,但这毕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用冰造的建筑。

冰雕的文字最早见于《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绶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是说唐明皇的宠臣、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子弟为了笼络人心,在伏天用坚冰雕镂出凤凰、瑞兽等美丽造型,系以彩带,放在精致的雕花盘中送与王公大臣,以美化环境,降低室温。该书还记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也。”就是说杨国忠子弟在最热的盛夏时节,让匠人用大冰琢成山,摆在宴会厅四周。来赴宴者虽饮了许多酒也不感到热,甚至脸上还有寒色。因此有人竞带着丝绵衣服前来赴宴。这当是中国最早的宴会冰雕。

古代歌颂和描写冰灯的诗文远多于记叙冰建筑和冰雕的文字。

歌颂冰灯的诗歌,现在见到最早的是明代散文家唐顺之(1507—1560年)写的《元夕咏冰灯》:“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在令人喜爱的火树银花、争奇斗艳的元宵灯会上,忽然看见闪动清光的冰灯映照着沉沉的夜空。那冰灯如同跃出海面还带着水滴的鲨鱼,边缘模糊的光影像从月亮里发出的光,使在堂前翩然起舞的歌女似乎也产生些寒意。

明代曾当过浙闽总督幕僚的戏曲作家、诗人和书画家徐渭在他的《徐文长逸稿》中也有两首《咏冰灯》:

夜堂流影倍生妍,刻挂谁秉冻未闹。烛晕只疑杯水抱,火齐应落数珠寒。薄轮逼焰清难觅,满魄生花洞可看。复道余光能照胆,却令游女怯追欢。

玉树丛里总称妍,径尺能消几夜闹。对日水晶谁取火,生花银烛自禁寒。共燃始觉琉璃避,但挂还将雨雹看。无奈阳和消作日,

何人筵上解悲欢。

明末清初的蕲州(今属湖北省)文学家顾景星存《排冰聚雪中作灯》诗中描绘了在庭院中堆冰砌雪,燃烛其巾的情景:“排冰聚雪在庭中,绛蜡光涵影不红。丹鼎乍烘云母粉,明珠烂挂水品宫。五枝作炬曾何羡,四照名花可略同。羌国颇黎他自贵,敢将璀灿敌天工。”

由此可断言,起码在明代巾期中罔就有了冰灯。及至清代,有关冰灯的诗词和文字记载数量更增,从中可见中国古代的冰灯从塞北到江南,从黑龙汀到新疆,在广阔的地域上都曾有过分布,而且有的地方的冰灯制作比较精细,延续时间很长,影响也颇大。

嫩江岸边的卜奎(今黑龙汀省齐齐哈尔市)在清代是黑龙汀的政治、经济巾心。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后曾在卜奎任黑龙汀将军衙门银库主事数年的满人四清在《黑龙汀外记》中记述卜奎元夕冰灯时写道:“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此为难得。”嘉庆十四年(1809年)流放到卜奎的刘凤浩在《龙江杂咏》中有“乳桐秋酒欺三白,冰镂春灯彻四周”的诗句,与他同时代的魏耘同写的《尼江杂咏》诗也有“朗彻冰灯座,朦胧影戏棚”的句子。嘉庆一十二年(1817年)流放到卜奎的朱履中在《龙江杂咏》中描写了卜套观寿星冰灯的情景:“元夜观灯走不停,村车车磊辐也来径。蛮童姹女哗声脆,争看玻璃老寿星。”“辐辐”,是达斡尔族过去使用的车,“轮不求甚圆,辕不求甚直,轴径如椽,能载重致远,牛曳之,亦日牛车”。元宵之夜,各民族的小伙子、大姑娘,或徒步、或坐达斡尔族的牛车前去观灯,那冰雕的寿星灯如同琉璃做的一般,引得他们争相观看,并且还嘁嘁喳喳地议论、品评。那场面是何等的热闹啊!同治九至十一年(1870—1872年),因罪被流放到卜奎生活的天津知府张光藻,写了《黑龙江纪事》七绝120首,其中有一首写的是寿星冰灯在寒冷的深夜还有许多围观者:“元宵佳节兴堪乘,吹到江风冷不胜。明月渐高人未散,街前争看寿星灯。”寿星冰灯到了民国初年有时还能看到。民国元年(1912年)到卜奎主持《黑龙江报》二十余年的魏毓兰在《卜奎竹枝词》里写道:“元宵佳节试新灯,姊妹街头笑语应。却是谁家翻样巧?老人星挂一条冰。”但从诗后注的“上元张灯,有用五六尺冰条,镂作寿星者,今市上犹或见之”这句话看,寿星冰灯已不常见了。

如此看来,卜奎的寿星冰灯,前后延续起码在百年以上。

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中部也有冰灯。清末,客居吉林城的沈钧平曾言及吉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市)一带士大夫之家冬天“善做冰灯”。在他于宣统二年(1910年)结集出版的《吉林纪事诗》中有首咏冰灯诗,诗日:“玲珑剔透放光明,一片心同彻底清。仙佛镂空谁得似,美人狮象雪雕成。”书中还对当地的冰灯作了具体描述:“以矾水淋雪成冰,镂八仙、观音等像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至二三月方解。”在冰的薄片上浮雕八仙、观音等图像,裁成方形,围成灯罩,中间放蜡烛。那图形如同在楮木上刻出来的一般,让人难以置信,到二三月才化掉。《吉林通志》记载了吉林的观灯盛况:“十五日为元宵节……于市张灯三日,金鼓喧阗,燃冰灯,放花爆……是日男女出游,填塞衢巷。”

辽宁昌图一带也有冰灯,中国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先生在《向冰灯致敬》一文中写道,民国末年,那里有的人“用铅丝织成网状,嵌在灯胎上,浇成冰溜,就像琉璃镶嵌的。透过这层薄冰,看着卑面的烛光灯影,有一种奇异韵味在流动。有的人,各逞巧思,把灯做成宝塔、金桥、亭台、楼阁等形状,争奇斗妍……有的则在竹篦上扎彩纸条,然后再使它结成冰凌,就成了彩色的冰花,把当中的蜡烛点燃,烛光照在冰花上面,这一盏一盏的冰灯,便显现出五彩光辉,形成色彩斑斓的灯群”。

新疆东北部的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镇)是座古老的边疆草原城镇,汉、唐以来,成了中国各兄弟民族“逐水草而游牧”,“设屯营而田作”和商旅络绎不绝的好地方。到了清代,由于修建城池,驻扎军队,募民垦荒,使那里空前繁荣。据《国朝金陵诗征》记载,嘉庆年间,金陵诗人金德荣因事被流放巴里坤j年,他看见住于该城的山西商人郑某“每于岁之冬季,垒雪为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白元夕起至十八夜止,城乡士女奔集,观者如堵”。有感于此,他写下一首古风长诗《巴里坤冰灯歌》:“雪山高与天山接,上有万古不化雪。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搏作灯。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五里之内尽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元夕月轮照碧空,大千人入水精宫……”新颖别致的冰灯,吸引了许多观众。新疆巴里坤的冰灯使得“川原夜色明于昼,士女车声响若雷”。

北京,作为天子脚下的都城,经常在冬天造冰灯。从古代诗词、方志、杂记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冰灯展出历史长达四百年左右。晚明时期的孙国敉在《燕都游览志》中写道:“有冰灯,细剪百采,浇水成之。”清雍正年间有首写京师的冰灯的诗,诗序云:“缚细篦为灯形,以水淋为凝结,透明可见。”诗日:“巧凿阳山骨,微分■火温。弧光含水色,四壁透霜痕。只伴金枝艳,认从玉鉴论。高楼寒烬落,无那尽朝暾。”乾隆年问诗人张问陶也有《冰灯》诗:“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照来消热念,凿处漏寒光。影湿星沉水,神清月里霜。_眦冬足文史,底用探萤囊。”张问陶为四川遂宁人,历任御史、吏部郎中和莱州知府等职,所以他写的很可能也是北京的冰灯。清光绪年问在京为官的夏仁虎在他撰写的笔记《旧京琐记》里也写了北京的冰灯:“正月之灯向集于前门内之六部,日六部灯,以工部为最。有冰灯,镂冰为之,飞走百态,穷极工巧。”在这灯会之中,还有各种民间杂戏表演。光绪年间,富察敦崇在他撰写的记述北京节日期间风俗习惯的《燕京岁时记》之“灯节”条中写道:“市人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栽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近人让廉在《京都风俗志》里记述的北京冰灯也因造型美观而受人青睐:“最奇巧者为冰灯,以冰琢成人物、花鸟、虫兽等相。冰以药固之,日久不消,雕刻玲珑,观者嘉赏。”赵群在《元宵节公园打油诗》的《冰灯》诗中写道:“冰能做灯真奇怪,并且还成各形态;中间有光四围亮,可惜就怕太阳晒。”

山西阳曲(今太原市)的冰灯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傅山傅青主主持做的。傅山在明朝灭亡后,一心想反清复明。他在家乡命人从汾河里凿出冰块,做成冰灯。有的还将冰与非冰制品结合起来,把柳、槐等古怪树根雕成底座,尔后在其上放置冰灯。他还赋《冷云斋冰灯诗》十余首歌颂冰灯,其一日:“银海迷离天水光,广寒宫殿斗明妆。玉壶一点琅歼泪,滴断人间烟火肠。凿得清光照古人,蠹编床上白磷霖。遗忘对此频能记,不愧前贤雪月贫。”

由以上叙述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冰灯,不仅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而目制作技巧高,吸引观众多。P61-65

序言

王景富同志撰写的《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即将面世,这是一件十分可喜可贺的事情,它不仅为世人开启了一扇洞悉环球的冰雪文化的窗口,而且由于把哈尔滨的冰雪文化置于中国的和世界的冰雪文化之中进行考量,益发突出了哈尔滨冰雪文化产生的巨大作用和重要的历史地位。这是一部填补中国冰雪文化史空白的重要著作,在世界上恐怕也绝无仅有,它对于哈尔滨确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冰雪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无疑是个重要的砝码。

王景富同志是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新晚报》原编委、主任,高级编辑,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冰雪文化专家。他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始终热心于冰雪文化的宣传、研究以至实践,早年著有《哈尔滨冰灯》和《冰城·冰灯》两书,1998年退休后老有所为,余热发光,相继出版了《哈尔滨冰灯艺术大观》、《哈尔滨雪雕艺术大观》、《哈尔滨冰灯诗文选粹》和《哈尔滨冰雪文化发展史》四部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专著。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丰富多彩,这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锻造出亮闪闪的哈尔滨冰雪旅游品牌。哈尔滨冰灯艺术诞生于1963年的冰灯游同会。哈尔滨人化冰雪为神奇,创造出冰城的梦幻世界,引领了世界冰雪文化发展之潮流。到了1985年,冰城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节,并很快使其发展成集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经贸、冰雪文化为一体的世界级冰雪盛会。哈尔滨人热情、豪放的性格,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畏严寒、发展冰雪文化的创新精神,是这块土地上每年近一半时间存在的坚冰瑞雪炼就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增添了冬日的色彩,也成就了璀璨的冰雪名城——哈尔滨。每年冰雪节期间,气势磅礴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招来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琳琅满目的太阳岛雪雕艺术博览会引来五湖四海的旅游者。童话世界般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的游者摩肩接踵,各家滑雪场的客人笑语欢声……人流、物流、信息流令寒冰成美玉,白雪变白金,云集冰城的几百万国内外游客为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又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哈尔滨冰雪节庆的活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它们是哈尔滨人勤劳智慧的结晶,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沉,分布于城市的各个区域。它们犹如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耀人眼目,共同构建起哈尔滨冰雪文化的完整体系。

王景富同志是近二十几年来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亲历者、见证人,又是其中某些冰雪活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冰雪文化的亲历者、见证人和倡导者、践行者,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历史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紧握笔杆子,采访冰雪活动,收集冰雪资料,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认真分析,反复提炼,总结冰雪经验,研究冰雪理论,记录冰雪历史,撰写冰雪著作,给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树碑立传,为创造哈尔滨冰雪文化的英雄人民高唱赞歌,把世人陌生的冰雪文化真实、形象、系统、理性地展示出来,创立了哈尔滨冰雪文化的学术体系,开拓出哈尔滨冰雪文化的先河,为当代乃至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了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可以这样说,景富同志是哈尔滨人开发利用冰雪资源的过程中造就出的冰雪文化的先行者、带头人。哈尔滨冰雪文化的迅速传播,景富同志功不可没。

如今,年届古稀的景富同志又立足哈尔滨,放眼五大洲,撰写出了《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一书,该书聚焦现实,追根溯源,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冰雪文化领域盼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典籍、奇闻轶事,再现了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现代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让阅读者能够开阔冰雪视野,增长冰雪知识,了解冰雪风情,享受冰雪乐趣,从而获得教益。它的出版发行,是哈尔滨冰雪文化研究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在冰雪文化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哈尔滨的人民创造出了并继续创造着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世界凡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也在创造着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

时代需要冰雪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也需要冰雪文化的记录者、传播者。

衷心祝愿王景富同志在冰雪文化的研究领域再创佳绩,更立新功!

2007年2月10日

(作者为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本书特邀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后记

七圆冰雪大梦

凝聚我27年心血的《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即将付梓,这就要圆我的第七个冰雪大梦。

我自幼生长在黑龙汀省呼兰县(现为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偏僻农村,年年冬季与冰雪亲密接触,同小伙伴在村中间大坑沿的冰坡上打爬犁,在光滑的冰面上抽冰尜,除夕夜从冰山似的井台上往下滚时气(滚冰),或者在马爬犁上依偎于妈妈怀里围着棉被由爸爸驱赶着碾冰轧雪去串亲戚。

冰雪也曾让我吃过苦头。中学放寒假期间,一天大雪之后徒步去18里地之外的大姐家,路途之上,右耳轮被冷得硬邦邦的贴在了头皮上,是大姐用雪反复揉搓才未被冻掉,流脓淌水月余方愈。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念大学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们中文系全体师生去海伦县帮人民公社社员秋收,而后“就地卧倒”,在八面透风的大车店办学。床下放的面盆里的洗脸水一夜冻成了冰壳,屋外的风雪令人们抱膀缩肩“寒起傈”。

1963年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日报社当记者,一年后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再次与冰雪零距离。初在阿城县亚沟公社南平大队,深秋初冬,同社员一起从雪中抠甜菜疙瘩削、翻苞米棒子掰;寒冬腊月,起早拎土篮踏冰雪沿路捡马粪;白天同其他社教队员拉着爬犁进雪深没膝的山里砍榛柴烧炕;夜里披月光、听狗吠,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到贫下中农家访贫问苦。后来到了“鸡叫狗咬听三县”的巴彦县天增公社社教分团,虽然离开了基层,在公社大院食宿,但也还是要在雪后清扫院内的积雪,或跋涉于白皑皑的雪野去下面的社教工作队了解运动进展情况。

我与冰雪真正结缘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冬,我作为《哈尔滨日报》“太阳岛”副刊的小说、散文编辑,多次深入采访哈尔滨冰灯,写了篇歌颂第六届冰灯的设计、制造者的小文《点缀冰城风光的人们》于翌年1月20日在本刊发表。其后我作为工业部负责城建、同林等系统报道的记者,采访报道了第八、九届冰灯游园会,从此我深深爱上了哈尔滨冰灯。1992年下半年我被借调到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参加上海教育出版社计划出版的“江山多娇”丛书《冰城哈尔滨》三人编写组,为了写哈尔滨之冬,我深入采访了哈尔滨的冰雪运动、冰雪渔猎、冰雪运输等,由此我又爱上了哈尔滨的冰雪,并且逐渐将涉猎的范围由哈尔滨的冰雪扩展到中国的冰雪乃至世界的冰雪,还由现代的冰雪追溯到古代的冰雪,采访冰雪活动,收集冰雪信息,积累冰雪资料,分析冰雪动态,撰写冰雪文章。

后来虽然我的工作多次变动,由《哈尔滨日报》到《新晚报》,由记者到副主任到主任,但我对冰雪的痴情不但未减,反而逐年加深变浓,还在宣传冰雪文化的基础上进而研究冰雪文化、践行冰雪文化,并将三者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冬天未到盼冰雪,冬天到了恋冰雪,冬天走了想冰雪;春为冰雪忙,夏为冰雪忙,秋为冰雪忙,冬天更为冰雪忙,一年365日,晨昏神游冰雪间,收集冰雪信息不遗余力,整理冰雪资料废寝忘食,研究冰雪文化走火入魔,撰写冰雪文章通宵达旦,参与冰雪实践积极主动。

期间,我在国内外90余家报刊上发表冰雪报道及文章500余篇、冰雪照片200余幅,20余篇冰雪著述人选7部著作;经主管总编同意,以我所在的《新晚报》为载体,发起并组织了哈尔滨的第一次“我为冰雪节献计”征文活动和第一次冰雪知识竞赛;奉命组织了两届哈尔滨冰雪节全国日、晚报记者团;两次参加有关冰雪内容的国际研讨会并宣读沦文;撰写了许多冰雪活动的对策研究论文,为冰雪节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组织冰雪节狂欢游行等建议均付诸实施;同时圆了两个冰雪大梦,即于1986年和1988年先后出版了《哈尔滨冰灯》和《冰城·冰灯》两部专著。

上述这些,部分是我的职务行为,但多数都是我出于个人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便想写一一本有关世界冰雪的书,并多次草拟写作的提纲和目录,还与出版社商洽过。对其中的个别章节也曾写过初稿,有的还见诸报端。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大梦一直未能实现。

1998年底,我在毕生从事的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从此我所热衷的冰雪文化的研究、宣传与实践就由业余爱好变为正常工作,由副业变为主业,成了我退休生活的全部。我不仅退而未休,而且老当益壮,发挥余热,常年为冰雪文化费心劳神,并且取得了比过去更大的收获。

——继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谈冰论雪、宣传冰雪文化,同时还多次在电视中出镜宣传哈尔滨冰雪文化。2003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我作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特邀嘉宾在“走遍中国”栏目的《春节特辑——飞雪迎春过大年》节目中,畅谈了春节期间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冰雪民俗文化。

——继续为发展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建言献策。我于2002年12月12日在王世华副市长主持召开的太阳岛改造论证会上,第一个提出改造太阳岛应把握住三个定位,即欧陆风情、田园风光、冰雪文化。这一建议后被采纳。我的《关于建立哈尔滨冰雪博物馆》的建议于2002年5月获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新晚报》、市城市规划局组织的“我为家乡哈尔滨城市规划献一策”活动二等奖,2005年3月9日得到市委书记杜宇新的批示,2006年1月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广播电视局和《哈尔滨日报》联合举办的“我为编制‘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二等奖,并被列入同年2月24日市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继续参与践行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多次参加有关区、局举行的冰雪活动论证会。2005年3月,我为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中心撰写了给市城管局的《关于建设哈尔滨的冰灯艺术博物馆的请示报告》,并得到批复,付诸实施。同年5月,我应邀参与了该中心组织的有关冰雪雕塑的调研活动,并为其撰写了《关于实行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行业管理的调研报告》。2006年4月,我又为该中心起草了《哈尔滨市冰灯雪雕管理办法》。我曾为保护冰灯展览场地的完整性而竭尽绵薄。在2000年春全市性的拆墙透绿活动中,哈尔滨冰灯的发祥地及展出地兆麟公园的围栏之命运岌岌可危。4月3日,我以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会专家顾问的身份为公园主管单位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中心写了份《关于不拆兆麟公园围墙的建议》,该中心召开包括我在内的7位专家对我的建议进行补充修改,将原来的3条建议增至4条,尔后由专家分别签上各自的名字。后来,市委书记王宗璋对此建议批示道:“请建委和规划局认真考虑此专家建议,勿做历史罪人。”公园围栏得以保住。2005年初夏,兆麟公园的围栏再次受到威胁,当年6月29日,我又给杜宇新书记写了《关于不拆兆麟公园通透围栏的建议》,并被批示。2005年5月,太阳岛筹建“哈尔滨冰雕艺术科技展览馆”,7月,参照我的建议改为冰雪文化展览馆。我一度参与了该馆筹建的策划。

——继续出版冰雪专著。在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局长马彬、副局长邵海峰和冰灯艺术博览中心主任范志超、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处长唐懋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出版了《哈尔滨冰灯艺术大观》(1999年)、《哈尔滨雪雕艺术大观》(2000年)和《哈尔滨冰灯诗文选粹》(2001年),2005年在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杜传东及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宫喜庆、冰雪艺术博览中心主任范志超、龙珠滑雪集团董事长朱廷财和哈尔滨冰雪艺术馆总经理史静波的支持下,出版了《哈尔滨冰雪文化发展史》,陆续圆了四个冰雪大梦。其中《哈尔滨冰灯艺术大观》获哈尔滨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哈尔滨雪雕艺术大观》和《哈尔滨冰雪文化发展史》先后获市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更加注重冰雪摄影,用镜头更多地记录冰雪历史,为自己的冰雪文化的研究与写作积累鲜活的素材。

——更加注重冰雪文化品的收藏,以使冰雪文化的研究与写作更真实、更全面。

此后,我又偶尔做起了15年前的那个冰雪大梦,即出版《世界五千年冰雪大观》。

2006年3月31日,在一个座谈会上我遇到了杜传东局长并向他谈起新的写作设想,一向关心冰雪文化的宣传、研究与实践的杜局长对此颇感兴趣,并当即表示愿意给予支持。

于是,我信心倍增,干劲陡涨,虽年届古稀,却不知老之已至,重又温起冰雪旧梦。

在《世界五千年冰雪大观》的写作过程中,又得到了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宫喜庆,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局长俞滨洋,哈尔滨市旅游局副局长、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马春野,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中心主任王旭海和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于亚滨的支持,这更增强了我的信心。我重新翻阅几百万字的采访记录和二十几年来收集、保存的各种资料,反复地认真地进行分析、归纳、印证、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然后提炼观点,列出纲目,在研究中写作,在写作时研究,伏案笔耕,不舍昼夜,奋斗10月有余,于2007年1月底初稿始成,这才稍松一口气。可是敲完字经初步统计,其容量已大大超出计划,经再_二权衡只好忍痛割爱,去掉七章计十三四万字,将书的内容限定在狭义的冰雪范围内,名之日《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并对全文进行了认真修改。

在《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即将面世、本人的第七个冰雪大梦将圆之际,我向上述诸位大力支持本书出版的有识之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对给我支持的哈尔滨市旅游局副局长杨义龙、关英华、王桂香,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静钢,哈尔滨市体育局副局长邢其运,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中心副主任陈福源、付杰、朱晓东,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焦守丽、张建喜、罗辑、杜立柱,中共哈尔滨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史应权、副处长刘英震,《新晚报》办公室科长陈秀荣及为本书提供文字、图片资料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新闻报道和相关资料,有些引用的文字多注明了出处。

有些图片因作者不详故未予署名,深表歉意。如作者发现,请与我联系,以便赠书致谢。

世界上古往今来的冰雪文化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不可胜数,本书难免有所遗漏,敬请方家指正。

王景富

2007年1月31日初稿

2月10日定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