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萍踪鸿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景璋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萍踪鸿影》里的65篇散文,是作者2003年到黑龙江省人大工作以来写的习作,多数在报刊发表过。

本书描写的故事人物极为普通,文笔亦朴实无华。然而,读来却觉其别有韵味、深具魅力,感人之处即在于真。都很使人难忘,因为写出了活生生的真人、真事、真情。

内容推荐

本书是散文集,是作者的心声,也饱含作者的深情。所写的故事确如作者所说,是“那些老掉牙的往事”,情节并非奇特,人物极为普通,文笔亦朴实无华。然而,读来却觉其别有韵味、深具魅力,感人之处即在于真。文中所写的延边小镇,辽北山村,松嫩平原之偏僻小屯,以及那里的人和事,皆很有特色与情调,犹如地道之土特产,充满了关东味和乡土情。如那放羊的老汉,钓鱼的顽童,叫魂的村妇,朦事的医生,还有那老旧的仓房和传承几代的悠车,都很使人难忘,因为写出了活生生的真人、真事、真情。而年岁如我之过来人,读之感慨尤深,盖因此情景为人人所见,而此文笔却非人人所能。

目录

乡园旧梦

 故乡在我思念中

 妈妈的仓房

 家有宝马

 乡原坦荡

 家乡的云雀

 芦荻弄水钓鲶鱼

 悠车

 叫魂

 立撞克

 乡村医生

 老房子里的共产主义

 狼的故事

 真是一颗牙

 明月沟记

 老家百贯屯

 爸爸坐一辆马车走了

 盼年

 年是怪兽?

 腊月初八

 杀年猪

 小年送灶

 贴对子

 南柯二梦

塞北风情

 从温带到极地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风雨中的天池

 奇特的温泉群

 雪乡行

 镜泊秋瀑

 鸡鸣三省塔子城

 太阳岛品春

 四月桃红花满枝

 杜鹃花开映山红

 拍摄飞舞的花朵

 闪烁的彩虹

 塞北荷花

南国偶拾

 二月西湖

 茶乡阳羡记感

 桃花鱼

 崂山月如钩

 小楼轰饮夜传杯

 东西南北处处桥

 神兽角端

 河埠头的米行

 虎歇坪的春笋

 北土街十号

 乌龙寨夜话

 虎跳峡及那两只小蝴蝶

 竹楼里的那个小姑娘

四海旅痕

 伟人诞生的摇篮

 歌德的倾心之地

 万家灯火夜巴黎

 伦敦有个滑铁卢

 不会飞翔的海鸟

 霜染海参崴

 参观白宫

 自由岛上看风景

 费城印象

 潇洒的流浪汉

 鬼城和鬼街

 美国人的枪

 飞红流翠的山城

 青瓦台

 走马山川

 济州岛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故乡在我思念中

我记忆中的故乡,如今只存在于我的思念中。

那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小村落,小得如同一粒纽扣。在塞外多如牛毛的村屯里,很难将它区分出来,因为它没有精彩,也没有特色。可是对于我,它始终如清澈的流泉在我的灵魂里清灵灵的流淌,它的浪花十分美丽,它的流响极有魅力。

但是,谁愿意听一下我故乡那些老掉牙的往事?谁愿意看一眼我故乡那些沧桑的物事?很少或者说没有人愿意。恐怕就连我的妻女对此也没有兴趣,她们对我的故乡没有深切的感受。

我的故乡,只有我怀有深情。我的故乡,只在我的思念之中。当除夕的鞭炮响彻夜空时,当连绵的秋雨敲打窗棂时,当人们为电视剧的情节喝彩时,我却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一想到故乡,我便很快地安静下来了,让思维随着心泉在故乡的蓝天绿野、宽街窄巷里漫游。于是,我悄悄地钻进老旧的仓房里,翻看妈妈的收藏;搬倒爸爸的酒鳖,嗅嗅乡间糠麸粗酒的味道;坐在菜园的井台上,听韭菜钻嘴儿、蝴蝶舞翅儿的声音;下雨天,穿上蓑衣,跟爸爸下田掰苞米;或者领着黄狗到村外玩雪,到邻家听乡村艺人说大鼓书;或者守着火盆听奶奶讲故事,吃爆米花;也或许爬到房顶上仰面朝天地躺着,看流云,数飞鸟,听那田野里莽荡的乡风;有时还会听到苞米地里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争吵,听到邻居大娘刚抱孙子时候的笑声和小生命的啼哭,听到腊月里杀年猪的猪叫、磨年糕米的碾子响……思念中的回忆,回忆中的思念,给我许多快乐和幸福。

在故乡时,我的年纪小,许多物物事事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并没有什么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有些东西甚至根本就没有留意它的存在。然而,离乡进城以后,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便都莫名其妙地清晰起来了,而且时间越久越觉得亲切。有位作家说,自己深深爱着的土地,只有离开它以后,才更能感觉到那一份深入骨血的情感。我心中涌动的正是这种感受。

故乡,是我童年的摇篮,是我心灵的憩园,是我精神的寓所,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那小小的村落,让我牵挂了一辈子,让我思念了一辈子,也让我快乐了一辈子。人们常常谈论什么是幸福?我认为能够思念自己的故乡也是一种幸福。有朝一日,当我连思念故乡的愿望也无法实现的时候,我的所有的幸福就都不存在了。

妈妈的仓房

我家的仓房是一间东厢房。背东面西,没有窗户,只有一扇板门朝向西面的院子。平坦无脊的房顶,西高东低,一下雨,雨水自然就流到房后的街上去了。苫房的小叶三棱草,多年没有更换,有的地方已经朽烂了,每到夏天雨后就会长出许多细腿小蘑菇来。但榆木的椽檩和梁柱仍很结实,外墙皮的碱土泥是年年更新的。这座低矮的老仓房,年事虽高,却仍坚实。

这仓房,是妈妈的领地,除了我,其他家人极少进去,外人就更没有一睹尊容的机会了。说白了,一间陈旧的老仓房,连窗户都没有,里面黑黢黢的,满鼻子发霉的气味,谁有兴趣进去?妈妈进去是为了存取东西,我进去是侦察妈妈把什么好东西藏到里面了。

其实,仓房里没有什么好东西。四个大排子缸靠墙根一溜儿摆着。缸上都戴着一只斗笠一样的大帽子,尖尖的帽顶是用铁皮做成的,挺沉重,我们小孩根本搬不动它。一只缸里装着一小半儿磨好的小米,另一只缸里苞米楂子刚刚没过缸底。这都是妈妈一点一滴节攒下来的隔年陈米,以备不时之需。日常用的米面都在堂屋的袋子里呢。另外两只缸里就是一些怕老鼠啃、虫子咬的乱七八糟的破东烂西。紧靠大缸的脚下有三四只细脖子、大肚子的坛子,比大缸矮了半截。一只坛子装着大粒粗盐,盐里有时还埋着几块煮熟的咸猪肉,以备五风六月人馋了,切一点儿肉丁,炸一碗大酱,大人孩子捅两筷子;一只坛子装着老萝卜、老芥头咸菜,上面长了一层白蒲,这是我们每天饭桌上必备的一道菜;还有一只坛子里面腌着咸鸡蛋,蛋是三只两只陆续放进去的。因此蛋皮上画着记号,先腌的先吃,这是农家招待客人惟一的好菜。四面墙上钉着一排排又粗又长的木桩子,上面挂着锄头、镰刀,拴猪的铁链,拉车的绳套,扣着铁桶、箩筐、簸箕等等。

仓房的门是几块实木板做成的,很厚实。门下方开了一个洞,是给抓耗子的猫出入的。

到了夏天,赤日炎炎。那老仓房因为草顶土墙,没有窗户,隔凉隔热,很凉快,老母鸡就带着一群毛球儿一般的雏儿从猫洞钻进去,在缸底下乘凉。有时碰到大花猫在那里睡懒觉,老母鸡就会破马张飞似的把猫逐出屋去。有一次我突然推门进去,受惊的老母鸡一跃跳到墙上的木桩头上,不肯下来,急得一群小鸡崽叽叽乱叫,慌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样子十分有趣。我知道这是母鸡让它的娃娃练胆呢,它知道进来的是主人,不会伤害它的孩子们,否则它会扑上来跟我拼命的。

到了冬天,仓房就成了天然的大冰柜,干菜、冬米、冻饽饽都放在大缸里。到春节前后,年猪肉、年糕也放到这里。

记得是六零年或六一年的样子吧,三年自然灾害闹得十里八村都吃穿无着。常常就有逃荒讨饭的人敲门要水喝,妈妈看着可怜,有时就从仓房端出半碗小米给他。村里小学有个朱老师,妻子常年卧病,生活很困难,有时就端只葫芦瓢到我家,妈妈就拿出两只咸蛋或几块咸菜放在他的瓢里。

送给人点东西,在妈妈看来也是人之常情。但有的人看在眼里就生起疑来:老徐太太这仓房里到底藏了多少东西?一旦有人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那麻烦就来了。一个冬夜,两个毛头小子撬开仓房的板门,刚一进屋,还没等看清屋里的情形,妈妈手拎着擀面杖随后也跟进来了。那俩小子吓得撒腿就跑,却被妈妈点着小名叫回来了,送给他们每人三个馒头、两把粉条,并告诫他们:以后要什么东西张口就是,何必把门锁撬坏了,还得费事修它!

妈妈年近七十时,已无精力管她的仓房了,但常常让我们进去看看那缸坏了没有,房棚漏了没有。后来爸爸去世,妈妈也离开了故乡,还几次对我叨念:那老仓房不知还在不在了。那老房子,是妈妈一辈子的伙伴。

前年,我回故乡时特意去看看那老仓房,它早已不在了。但每当我想念妈妈的时候,常常就想起妈妈那间老仓房。P1-6

序言

徐君景璋,余之旧雨。早年曾同在林业部门,相识盖有年矣!此君爱文学,喜写作,思敏笔健。虽仕途顺达,位及厅局,却仍以爬格子为乐,醉心于斯,笔耕不辍。文坛常现其行踪,报刊每见其佳作。广交墨客,皆因气味相投;满纸文章,依旧书生本色。

近日,徐君将其积稿整理成卷,拟结集出版,因嘱余作序,遂得拜读佳篇。展卷观之,境界大矣!地北天南,广纳博取,四时万象,涉笔成趣。文中乃见长白峰岚,镜泊秋水,崂山明月,太湖茶园;更有林海雪乡,家山故土,美洲景物,欧陆风情,可谓缤纷而丰富。阅之足可增见闻,识典故,入妙境,享美感,得心神之悦,受益良多。

景璋之文笔很见功力,语言流畅,形象生动。其写景叙事,发隐入微;引诗用典,莫不自然;娓娓述及,诱人遐想。尤喜其抒情短文《二月西湖》,篇幅虽短,却写得风神绰约,意蕴隽永。作者以浅墨淡彩,勾勒春情,在恬静素雅中,点染出二月西湖的早春诗意。文中将自然景物作人性化、情意化描写,虽笔笔写景,却句句含情,佳句络绎,情趣迭出,精妙处甚多。读之,犹见春山之妩媚,似闻春草之芬芳,若感春水之温柔,如沐春风之和煦,美哉斯文!

就阅读与欣赏而言,《二月西湖》不失为上乘之作。有大家之作在前,西湖动笔也难。然而通览全书,乃觉其缅怀故乡、追思往事的几篇《乡园旧梦》,更为生动感人。其动人之处非关文笔,而在于生活内容本身之魅力,作者恰好是捕捉到了这种魅力。其实,这部分作品所写,完全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遥远往事的追溯,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与寻访。仿佛是在踏勘自己个人的生活轨迹,更带有鲜明的个体体验之意味。诚如作者在《故乡在我思念中》所言:

“我的故乡,只有我怀有深情。我的故乡,只在我的思念之中。当除夕的鞭炮响彻夜空时,当连绵的秋雨敲打窗棂时,当人们为电视剧的情节喝彩时,我却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一想到故乡,我便很快地安静下来了,让思绪随着心泉在故乡的蓝天绿野、宽街窄巷里漫游。于是,我悄悄地钻进老旧的仓房里,翻看妈妈的收藏;搬倒爸爸的酒鳖,嗅嗅乡间糠麸粗酒的味道;坐在菜园的井台上,听韭菜钻嘴儿、蝴蝶舞翅儿的声音;下雨天,穿上蓑衣,跟爸爸下田掰苞米;或者领着黄狗到村外玩雪,到邻家听乡村艺人说大鼓书;或者守着火盆听奶奶讲故事,吃苞米花;也或许爬到房顶上仰面朝天地躺着,看流云,数飞鸟,听那田野里莽荡的乡风;有时还会听到苞米地里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争吵,听到邻居大娘刚抱孙子时候的笑声和小生命的啼哭,听到腊月里杀年猪的猪叫、磨年糕米的碾子响……思念中的回忆,回忆中的思念,给我许多快乐和幸福。”

这段文字可视为这一组作品之导语,是作者的心声,也饱含作者的深情。所写的故事确如作者所说,是“那些老掉牙的往事”,情节并非奇特,人物极为普通,文笔亦朴实无华。然而,读来却觉其别有韵味、深具魅力,感人之处即在于真。文中所写的延边小镇,辽北山村,松嫩平原之偏僻小屯,以及那里的人和事,皆很有特色与情调,犹如地道之土特产,充满了关东味和乡土情。如那放羊的老汉,钓鱼的顽童,叫魂的村妇,朦事的医生,还有那老旧的仓房和传承几代的悠车,都很使人难忘,因为写出了活生生的真人、真事、真情。而年岁如我之过来人,读之感慨尤深,盖因此情景为人人所见,而此文笔却非人人所能。

在《乡园旧梦》中有多篇文章是从孩童的视角,以儿时的心态来写的。这使我联想到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之《童心说》,及其“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之高论。他曾解释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见李贽《焚书》之卷三)其实旨是主张作家要写人的纯真本性、自然情感,并体现真实人格。他这种“写人性”、“写真实”的文学观念,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与其同时代的大文学家袁宏道曾言:“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见《袁中郎全集》卷一之《叙陈正甫会心集》)他所倡导的“性灵说”,也是主张作家要写真情实感,要直抒胸臆,辞贵自然。其创作理念也是源于李贽的“童心说”,同样强调的是“真”,。认为只有“真”才能生新求变,并写出个性。李贽的《童心说》与袁宏道的“性灵说”,在文学史中是很著名的。然而,早在他们之前,金代诗人元好问即曾有诗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实已道出个中真谛。(见《元好问诗选》中《论诗三十首》之四)

诸家之言可融会一理,即真、善、美应为文学写作的永恒追求,亦为评价作品之不变尺度,而“真”却是首要的。在阅读《乡园旧梦》时,我看到了童心,品味到童趣,感受到纯真,也想到了前贤之名言卓见,并获新的省悟,不亦快哉!

孟烈

丙戌之初冬于深圳

后记

《萍踪鸿影》里的65篇散文,是我2003年到黑龙江省人大工作以来写的习作,多数在报刊发表过。

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孟烈兄写了序言,并敲定了书名和一些篇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龚江红、吕观仁、李荣焕,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王凤麟同志,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于2007年8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