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6日-17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翻译》在苏州大学联合举办2006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这次会议的议题囊括翻译理论构建与探索、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文学、应用翻译和翻译教学等。大会共收到会议论文107篇,其中有关翻译理论构建与探索25篇、翻译与文化15篇、文学翻译18篇、应用翻译32篇、翻译教学研究的论文17篇。这次参会代表提交的论文质量很高,议题也较为集中。现经分门别类,整理结集,共收入优秀论文47篇。
序
翻译理论篇
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
翻译批评的危机与翻译批评学的孕育
关于推进译论发展的探索
对当前翻译研究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犯规与规范——走出文化转向的困惑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所带来的启示与困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述评
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和向语言学回归的必然
中国译论如何才能发出自己的强音
言语交际的认知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哲学意识形态的译学误读
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清末翻译
文学翻译篇
中国人不应翻译本国作品吗?
汉诗英译研究的现代意义
古诗的今译与英译
模糊性:文学翻译的应有之义——对“明白晓畅”之类翻译标准的反思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翻译策略
传译昆曲经典,弘扬中华文化——《昆曲精华》的翻译回顾
论译者在文学翻译的创作空间及限度
诗歌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
翻译中的经典与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
如何译了,方是译好?——从《红楼梦》中《好了歌》及注的两种英译看翻译原则的具体体现
形似,神似,韵似——读《长恨歌》三种英译本
玄奘是(杰出的)译论家么?
“怡红”还是“怡绿”?
应用翻译篇
平行语料库与应用翻译研究
词汇复现的跨句衔接功能和翻译
从纽马克的翻译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鲁迅《祝福》的英译文为例
地方政府网站政务类文本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典籍文化词的翻译与文化补偿
论翻译中信息的熵化及其成因
汉语法律文本英译中的译者主体作用——以同一法律文本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实用文体伪翻译现象研究
对我国旅游语篇翻译规范的新思考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人称主语与语态的定位
译文修改与质量评估
论英汉法律语言的语体识别
翻译教学篇
关于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
谈谈翻译界的两个问题
专门用途英语“一语双叙”结构的语境关联及其汉译
加快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成果的社会性转化——兼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的编写理念
通过“花窗”英译个案看文化空缺填补
构建从术语到项目管理一体化现代翻译技术应用课程
多媒体教学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对基础笔译课程中翻译标准的思考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缺失探究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