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乐海回响(卞祖善音乐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卞祖善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卞祖善先生继音乐文集《乐海管蠡》之后的续作。

作为指挥家,卞祖善先生在书中主要论及了音乐创作、音乐现象、音乐活动等,特别是着重诠释了一些指挥大师和大家,如小泽征尔、托斯卡尼尼、李德伦、彭修文、聂中明等的指挥艺术。书中还广为涉猎了西方、俄罗斯、日本等地的音乐和音乐家,其中一些评点,虽没有长篇大论,但也仍然切中肯綮,给人颇多启发。

内容推荐

本书是继作者六年前出版的第一本音乐文集《乐海管蠡》之后的续作,书中具体收录了:《非人工的纪念碑——电视连续剧《冼星海》印象》、《“用心灵为祖国服务”——纪念乔治·埃奈斯库逝世50周年》、《托斯卡尼尼的指挥艺术》、《在申城听托马斯传奇——旧金山交响乐团访华音乐会印象》等文章。

目录

向大师致敬

 非人工的纪念碑

——电视连续剧《冼星海》印象

 致瞿希贤的一封信

 缅怀一代宗师

——黄自100周年诞辰纪念

 无标题音乐大师

——纪念勃拉姆斯逝世100周年

 俄罗斯音乐泰斗的一生

——纪念柴科夫斯基诞辰160周年

 大师与音乐永存

——缅怀团伊玖磨先生

 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纪念柏辽兹诞辰200周年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格林卡200周年诞辰纪念

 俄罗斯交响乐大师

——纪念格拉祖诺夫140周年诞辰

 “用心灵为祖国服务”

——纪念乔治·埃奈斯库逝世50周年

 “光芒四射的天才”

——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

指挥艺术

 友谊与艺术的使者

——欢迎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

 友谊的乐章

 托斯卡尼尼的指挥艺术

 小泽征尔马到成功

——记2002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台上激情华美网上互动热烈

——2003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散记

 “火车头”奔向金色大厅

——杨松斯将指挥2006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在申城听托马斯传奇

——旧金山交响乐团访华音乐会印象

 大力培养艺术精英

——中国·2006深圳指挥比赛述评

 理想、追求与成就

——记指挥家李德伦

 大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赴华龙皇家陵园祭李德伦墓

 宝贵的启示

——记指挥家朱崇志

 无私的奉献

——记指挥家俞德秀

 大师之路

——记指挥家彭修文

 连中三元

——记指挥家聂中明

 赤子之心

——记指挥家蔡继琨

 乐坛元老

——记赵梅伯教授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指挥家黄贻钧

 “乐队是我的衣食父母”

——纪念指挥家黄贻钧逝世10周年

 “永生的黎国荃”

——纪念指挥家黎国荃逝世30周年

 播撒绿色的种子

——怀念指挥家刘大冬教授

 胸怀远志不畏近难

——记指挥家叶谅诗

 追求完美与高尚

——记青年指挥家吕嘉

 追求艺术的完美

——指挥家王进的成功之路

 “飞波走浪弦中起,巨石奔崖指下生”

——记指挥家林望杰

音乐艺术欣赏

 音乐艺术欣赏

 音乐与人生

 交响乐  ——音乐王国的统帅

 “上交”把我领进交响乐的王国

“炎黄风情”蔚然成风

 新时代的颂歌

——评《珠江大合唱》

 谭盾交响音乐会听后感

 现代音乐之我见

从钟馗捉鬼谈起

 ——答金湘先生

 捧与“骂”

——《墙外开花墙内骂》一文质疑

 “最可靠的检验标准是时间和听众”

 “炎黄风情”蔚然成风

 芭蕾名作欣赏

 芭蕾名作欣赏

 为CCTV音乐频道撰写的解说词

 《关不住的女儿》

 《仙女》

 《海盗》

 《罗密欧与朱丽叶》

 《灰姑娘》

 《仲夏夜之梦》

 《斯巴达克思》

序言及CD文字

 得道多助,多助亦得道

——《雨果唱片的故事》序

 《王晋强创作歌曲选》序

 《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序言

 我喜爱的十张CD

 CD《弦情往事》

 持久的艺术魅力

——电影音乐《原野》与《伤逝》简介

 京剧音乐首次进人金色大厅

——听“2004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有感

 《我和巴松的对话》

国际峰会

 跨越世纪面向未来

——第二届亚太地区管弦乐研讨会简述

 管弦乐团的生命力所在

——记第三届亚太地区管弦乐团联盟高峰会议

 华裔音乐家在扮演重要角色

——记第四届亚太地区乐团联盟峰会

 为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2005东京国际交响乐团研讨会而作

港澳乐讯

 中国民乐演奏艺术迈入新时期

——听香港中乐团马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有感

 回顾历史面向未来

——有感于“世纪中乐名曲选”工程

 京风弦语展英才

——记“中港台胡琴名家之夜”音乐会

 奏出中国人的壮志豪情

——记“中国根·澳门情”民族音乐会开排

 关于《金陵》交响乐

 澳门国际音乐节别具特色

 立足澳门放眼世界

——喜听澳门乐团成立音乐会

 简洁质朴而生动的指挥风格

——评邵恩指挥澳门乐团贝多芬作品音乐会

 澳门乐团令人刮目相看

 《千人交响曲》唱响澳门

内地乐讯

 为“阿里郎”爱乐乐团的成功演出欢呼

 榕城之行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展现广东风采

——记中国广州交响乐团旅欧演出

 黑土地的音乐宝藏

 风景这边独好

——北京国际音乐节节目的创新及其发展潜力

音乐礼品卡

 《爱之祝贺》

 《小狗圆舞曲》

 《第五交响曲》

 致爱女正兰

 我爱兰花

 如兰的情怀

“试论”及其它

 试论减七和弦与半减七和弦

 五线谱与固定唱名法及其它

 艺术的堕落与堕落的艺术

 达·芬奇的启示

后记

试读章节

片头与片尾音乐

杜鸣心谱写的电视剧音乐独具匠心。片头与片尾音乐构思巧妙。片头音乐一开始外声部反向扩展的音阶,犹如汹涌的波涛引出了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音乐高亢激越,富于时代感。中段由弦乐演奏的旋律明亮而温暖,充满自信与希望,是对冼星海高尚的内心和人格的热情讴歌。这一主题可称之为“星海主题”,仿佛是冼星海的音乐素描,它贯穿于整个电视剧之中,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最后以“怒吼吧黄河”的音调结束,首尾呼应,乐思完整。

片尾音乐是一首颂歌,弦乐群深情地奏出“黄河颂”的主题,经变化展开之后,引出了中段——“星海主题”再现,最后在铜管的高音区奏出“黄河颂”的主题,配器洗练而辉煌。

《顶硬上》与《我曾经把你热恋》

1936年,冼星海在上海创作的《顶硬上》(黄苏英词,1938年重编),是他唯一一首“赠给母亲”(黄苏英)的歌。其中“铁打心肝铜打肺,立实心肠去捱世”这两句歌词,不仅描绘了两代人历尽苦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深刻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气概。作曲家在电视剧中以歌曲和器乐曲的形式反复运用《顶硬上》民歌风的音调,从而使主人公冼星海的音乐形象质朴而丰满。由露易丝独唱的一首《我曾经把你热恋》,倾诉了她对星海的爱慕。这是一首委婉动人的艺术歌曲,它将飞出荧屏,成为音乐会中和高等艺术院校的演唱曲目。

《顶硬上》和《我曾经把你热恋》揭示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个性,同时更生动地凸现了冼星海这位海外游子与自己的祖国和母亲休戚与共的赤子之心,而使冼星海作为人民音乐家的成长历程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三重奏《风》与《赋格》

冼星海在巴黎期间谱写的三重奏《风》,曾被作曲家本人列为“比较成功的作品”。该作品当年曾由巴黎广播电台播出,并受到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赞赏。三重奏《风》原作为“角篥(单簧管)、女高音、钢琴,歌词用法文演唱”。令人惋惜的是,这些手稿后来都散失了。电视剧要表现冼星海在巴黎期间经历的磨难与屈辱,以及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三重奏《风》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载体。为此,作曲家杜鸣心勇敢地承担起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作任务——为冼星海“捉刀”,谱写了一首三重奏《风》。杜鸣心把上述三重奏的形式改为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三重奏,由小提琴主奏,与钢琴和大提琴相呼应。一开始,钢琴的大七和弦琶音与小提琴高音区急促下行的音阶,犹如寒风袭来;接着,钢琴快速的分解和弦音型,心潮澎湃,起伏跌宕,小提琴奏出悲叹而富有张力的主题,情绪激昂,充满了坚毅的性格。这不仅出色地营造了主人公“借风述怀”的戏剧氛围,也使其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乐章。此外,杜鸣心以“星海主题”的动机创作了一段仿巴赫风格的《赋格》,还谱写了《D小调奏鸣曲》,作为杜卡演奏冼星海作品的蓝本,从而十分艺术地再现了星海孜孜不倦地向杜卡求学的历程。作为对比与衬托,杜鸣心还写了一首日本留学生的“作品”:《亚麻色头发的姑娘》——《金发女郎》的变体曲,其音调的模拟与连续七和弦的运用,真可谓随手拈来即成文章。以上这些篇幅足见作曲家深厚的专业功力。电视剧《冼星海》由杜鸣心谱曲,无疑是明智而幸运的选择。

电视剧将冼星海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穿插于全剧之中,而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如此令人感奋,如此新颖、亲切、优美,充满了生命力。如《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热血》、《只怕不抵抗》、《拉犁歌》、《黄河之恋》、《祖国的孩子们》、《青年进行曲》、《在太行山上》、《保卫大武汉》、《到敌人后方去》、《做棉衣》和《二月里来》等等,而以《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的感人场面将全剧推向了最高潮,热情歌颂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丰功伟绩。这部电视剧为纪念冼星海100周年诞辰贡献了一尊非人工的纪念碑。

《冼星海》作为叙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有些情节还值得商榷。如在第一集中描述冼星海听音乐会,曲目为“大型交响乐《学徒索西尔》,是杜卡于1897年根据歌德的名诗而创作的。”所谓《学徒索西尔》即《小巫师》,这是一首管弦乐曲,而音乐会的画面却是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出场面。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第七集中,杜卡在圣诞聚会时宣布:“我写了一件新作品,想征求同学们的批评。”学生们听了杜卡的演奏后大发议论,说什么:“这首新作品凝结了您晚年的心血,把印象派的风格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云云,而杜卡弹的“新作品”正是《小巫师》。

第八集竟然出现了冼星海在巴黎普罗科菲耶夫的寓所,与其一起欣赏《彼佳和狼》,冼星海表示“非常喜欢”,还说“全世界的孩子一定都会很喜欢”。而普罗科菲耶夫于1933年返回苏联,《彼佳和狼》完成于1936年4月,上述情节岂不成了无稽之谈?电视剧在叙述音乐名作时,应尊重历史,避免随意杜撰。

1939年3月11日,张光年(光未然)在延安的春节晚会上朗诵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歌词,朗诵一结束,冼星海立即从光未然手中一把抓过诗稿,兴奋地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好!”而电视剧却处理成冼星海在探望光未然时说:“未然同志,快(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拿给我看一下。”使得这场戏(第十九集)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实在令人可惜。P2-5

后记

我的第一本音乐文集《乐海管蠡》出版至今六年了。

近几年来,我在报刊上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不少是笔者在外地忙里偷闲撰写的。现连同《乐海管蠡》中未收人的文字,以及先前发表的关于指挥家的部分文章,一并归人本书付梓。

《乐海回响》出版了,为此我要特别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各界朋友们;感谢我的夫人和儿女——“全家总动员”——女儿、儿子和夫人帮我打印、校对,并在文字方面参与立意;感谢中国文联出版社热忱而富有成效的支持:此书得以在2007年11月27日——我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之际出版,借此了却学生对母校谨致一片敬意的心愿。

卞祖善

2007年9月9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3: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