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行水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彦英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我国国内颇有名气的小说、散文作家郑彦英的一部散文集,共计13篇。这部散文集是一组表现和谐社会中个人的,群落的,社会的,自然的散文,它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并配有作者的焦墨画作为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我国国内颇有名气的小说、散文作家郑彦英的一部散文集。共计13篇。该作虽称之为散文集,但又不纯粹是散文的集合。因为,其中有些文章没有遵守甚至超出了散文的美学规范。哪种叙述更容易传达生命个体对世界的感觉,作者就采用哪种,不经意间忽略了散文写作的规范,却完整记录了生命的原生态感觉。如此新鲜手笔,值得我们一看。

目录

毛边散文(代序)

从狗到犬

白鹭

家乡耍活

岚溪风景

肴阪石茶

相思树

水枕

吃好

沉醉

食道

英雄

试读章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狗的认识和态度,就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样,虽然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但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少年时期,每天天麻麻亮时,我都要背着书包和一天的干粮,到七里外的天阁村去上高小。我家所居住的八百里秦川是典型的平原,大清早的地面上,总是伏着一层淡淡的岚气。随着季节的不同,岚气的高低和浓淡也不同,随着阴晴雨雪时光线的不同,岚气的颜色也变幻着,但不管哪一种颜色,都很迷人。我每天早晨走出村庄,总爱看这些岚气,甚至常常将这些岚气踢起来,自己往前走的身子就正好碰住飞起来的岚气,张开嘴猛然一吸,岚气就到了嘴里。岚气是有味道的,是乡村大地上特有的味道,是土地的、庄稼的、人和牲畜以及禽鸟的味道混合体,由于岚气里带有水分,所以这些混合气体就被弄得湿漉漉的,于是就常常使我产生吞咽的动作。但是这种美好的行走经常被打断,而且必然被打断,因为我要经过两介村。两介村有一群恶狗,我的脚步刚刚接近两介村时,这些恶狗就会跑出村庄,对我进行例行公事的“欢迎”。先是声音,是狗们特有的灵敏耳朵和鼻子启发了狗们的本能,它们可能卧在那里就没有动,想用声音驱赶我,先是一声或几声,然后是一片。因为我不能听了它们的恐吓声而停止行走的步伐,我要按时按点去天阁村上学,西介村是我的必经之路。于是,在我接近两介村东北121那棵大皂角树时,狗们就从村里冲出来。狗的腥臊味和狗爪子奔跑带起来的尘土,随着狗的跑动冲撞着伏在地面上的岚气,西介村村口的岚气片刻间被撕裂开,并带着狗腔子里吼出来的恶热味道飞散而去。我的恐惧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我面对的是一群狗而不是一条狗,是奔腾跳跃在家门口的看家狗而不是远离家园的丧家犬。狗们冲出村庄的气势很大,大到我第一次遇到时心惊肉跳。狗们还没到我跟前,我就猛然猫下腰来,装作在地上抓石头或者砖头块儿,并迅速直起腰来,这是我爷爷教给我的非常灵验的办法,在秦川道上百试百灵。但由于我在这里遇到的是一群狗,就生了过分的胆怯,所以猫腰猫得早了,狗们就没有当一回事,冲向我的势头丝毫没有减弱。我的腿就颤抖起来,我以为这个法子不灵了。更加要命的是,我爷爷教给我的法子是一个欺骗狗吓唬狗的法子,在肥沃的秦川道上,根本没有石子可捡来打狗。还有,就是再小的砖头块儿,秦川人也会当做稀罕东两垒到家里墙上。眼看着狗们就冲到我的面前了,稍微犹豫一秒,它们尖利的牙齿就会咬到我的腿上了,我下意识地又一次猫下哆哆嗦嗦的腰,下意识地在地上又一抓。没想到这一下灵了,狗们猛然闪开了,往后退了一大截。这一退才使我的恐惧减少了一些,我才意识到刚才猫腰猫得早了。但是由于过度的惊吓,我觉得腿很软,本应该大步朝前走去,却迈得很缓很短。狗们于是受到了鼓励,发起又一轮冲击。我当下就理解了狗们冲动的原因,立即强装出勇往直前的样子,弯腰伸手的时候,动作有意很大,直腰起来的时候,把手扬得很高。这一下很灵,狗们立即大大后退了一截,我的胆也因之正了些,软着的腿也有了劲儿,步子就迈得大了快了。当然,狗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在它们家门口,生人不离开对它家形成威胁的范围,它们是不会偃旗息鼓的,所以在后退了一截之后,又会有新的一轮冲击,但是我已经有经验了,我只要再一次姿势夸张地弯腰摸地起身扬手就行。就这样,我重复了几十次这样的动作,才离开了这群看家狗的职责范围它们不再朝我冲击,只是朝我叫着,直到我消失在它们的视线里。

我在天阁村高小上了两年学,四个学期的每一个早晨,我都要经历和两介村的狗反反复复的战斗,对狗的厌恶达到了极点。中年以后,我们专业作家队伍中有几个同仁都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而我的腰一直很好,我想这和我少年时期在与狗的战斗中对腰的锻炼有关系。

二  十九岁时,我到空军当兵,驻扎在长沙空军基地。我们连队紧挨着一个大水塘,塘边有两户农家。这两户农家只竖着两幢房子,周围无墙无院无篱笆,有两条狗常常吐着舌头凶神恶煞一般地游走在万子周围。老战士告诉我,只要是穿军装的,这两条狗都不咬,这就让我挺奇怪:难道狗也搞军民鱼水情?但我从来不接近这些狗,只是见过连队的其他干部战士从这两条狗旁边走过,几乎就挨着狗走,狗也一声不吭,甚至还摇着尾巴。第二年我当了班长,一天下午我和我们班一个北京郊区的战士在菜地里锄草,锄热了,我们就将军衣脱了,只穿个背心干活。我们的菜地就挨着那两户农家,我们的身上没了军人标志,而且我们也没有防范意识,那两条狗就相约了一般从我们背后朝我们扑来。等我们听到动静,狗已经到了我们身边,少年时期我对狗的恐惧又一下子冲上了我的头。我刚要弯腰,却来不及了,狗的头几乎和我的头相对了,我就猛然一闪,狗没有咬住我,却将我的手抓伤了。与此同时,我那个北京籍战友却相当冷静,狗朝他扑去时他直着身子往后一闪,扑过来的狗就到了他面前,他顺势抓住狗的耳朵,一使劲儿就把那条狗扔进了水塘里,一条凶恶的狗顿时成了一条落水狗,在水塘里使劲儿扑腾。咬我的这条狗见状,一扭头落荒而逃。北京籍战士抡起锄头砸过去,砸到了狗的尾巴梢,狗嗽嗷叫着一溜烟逃跑了,北京籍战士掂着锄头追过去,被我喝住了。因为这无比英勇的战士,可能会一锄头将狗腰打断,或者将狗腿打折,这无疑将影响到军民关系。解放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怎么能将老百姓的狗打残呢?北京籍战士虽然听从了我的命令,但是余恨未消,陪我到卫生队打了狂犬疫苗后。他有意不穿军装,只穿着衬衣,徒手到那两幢房子旁边走,嘴里还哼着京韵大鼓。那两条狗见了他,远远地躲开,就是不和他照面。晚上,两位湖南老乡拉着他们的狗到了我们班,见了我,狠狠地在狗脸上扇了两下,然后指着我,骂狗瞎了眼,连解放军的班长都不认得。两条狗这时候垂着尾巴,低头认罪的样子。

当兵第三年,我到宝鸡出差,路过我的家乡就回家去看。那时候电话很不方便,加上出差是连队领导临时安排的,写信也来不及,我就直接搭公共汽车到了村口,然后走路回到家里。这才发现家里的院墙已经没有了。我们家乡的土是典型的壤土,夯打成墙以后,很结实,经过风吹雨打,五年以后,就成了肥料。看样子院墙已经施肥到地里几个月了,因为墙基已经光得和院子里的颜色几乎一样。我就径直朝房子里走去,正在炕上纺线的母亲一见我,又喜又惊,说:“你咋说回来就回来了?”还没待我回答,又说:“你咋能走到房子门口?”

母亲的第二句话问得很奇怪,我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母亲说:“知道你怕狗,咱家一直没养狗。你走后,咱家就养了,咱家的狗比狼还凶,谁都近不了咱家院子,所以咱家院墙放了也不急着打起来,狗比院墙中用。”说着一扭头,“你看你这个东西,你从来没见过他,你咋就知道他是咱家人?”狗听着母亲的疼骂,上脸地跑到母亲跟前,摇头摆尾的,又到了我跟前,两眼柔柔地看着我。也怪,我见了它,似乎也有亲情,就伸手摸它的头,它就顺势偎在我的脚上,尾巴却高高地扬起来摇着。

由于院墙放了,我家两边的邻居似乎和我家一个院子。他们已经和狗相处了几个月了,但是狗却知道刚刚回家的我是它的主人,邻居们不是。因为邻居家的一个长辈听见我的声音,从屋里出来,喊着我的小名往我家这边走。他是个瞎子,下他家台阶时栽了一下,差一点摔倒,我就赶紧去扶。狗却以为我俩打架,威猛地叫了一声,就朝他扑去,还是母亲喝住了它。瞎子却吓得缩回屋里去,嘴里连连说着:“你家这狗比人还争!”“争”是关中方言,含有聪明、厉害等多种意思。

下午我和母亲到我本家的长辈家里探望,狗跟着我们去了,母亲对狗说:“回去,看门去。”狗…扭头就去了。等我们串完门回来,看见狗就端端地蹲在院子中间,虎视眈眈地守卫着我家。

回部队后,我还时常想起我家的狗,想起存在于它身上截然相反的性格——凶残和温驯,就常常在给家里写信时问及家狗。父母亲回信时有时提及,有时不提。后来就不再提,我也没有在意。两年后我回家探亲时,才知道狗已经死了。母亲提到这事唏嘘不已,说那一晚上狗拍他们居住的房子门,母亲开了门,狗就扑进来,伏到地上,呜呜地低声叫。父亲拉开电灯,见狗两眼是泪,就知道出了事,连忙端来一盆水,让狗喝,还拿漠让狗吃。但狗不吃不喝,哭了一阵,就跑出屋去,一溜烟跑到村外,等到父亲撵到村外时,狗已不见了踪影。父母亲就着急起来。原先听我爷爷说过,家狗临死前就是这样向主人诀别的。他们硬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但是他们找遍了周围十几里的沟壕坡岭,也没有找见狗的踪影,这才不得不相信狗已去世的事实。因为所有灵透的狗,都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它们都会寻找一个任何动物找不到的地方,悄然地死去。母亲抹着泪对我说:“到哪儿寻这么好的狗?前年春天,青黄不接,咱家一天吃两顿稀的,狗就知道家里粮短了,不在家里吃,竟在地里啃麦苗……”

P1-6

序言

毛边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童年好像总是和我的爷爷联系在一起。爷爷常常把我抱在怀里或者架在脖子上,在大秦川平坦的田野里款款地走,一边走一边给我说着秦川道上的人和事,说着一个老人的经历见闻,说着一个庄稼人的心性见解。这种像土地一样朴素的叙述,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的行为和人生。

爷爷常常说的有这样一句话:“人眼分高低,人心分高低。你长大了,要让人家高看,就得识文断字。”

所以,在我的幼年时期,我就对汉文字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崇敬,这种崇敬直接促成了我对学习的不断努力和上进,并且使我成为一个靠文字和写作养家糊口的人。这个时候,汉文字似乎已经成了我安身立命之本,我对汉文字的感情和认识也日益加深,从崇敬发展到敬畏。因为文字成人也毁人,你的作品一旦发表,你的修养,你的品位,就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了读者。

于是,在日渐喧嚣的尘世里,我让自己安静下来,我要用我热爱的汉文字,表现出我眼里和心里真正的世界。我尝试过多种表现方式,历经数年,最后发现,完整地记录、表现生命感觉的原生态,会让我在写作中激动并快乐着,这种激情和快乐,滋润着文字,滋润着句子,滋润着义章,也滋润着我的生命,并期待着去滋润读者的眼睛和心灵。

这种发现,源于我面对生命的两次独特体验,情不自禁地完整记录下来的文字。一篇是《熊耳考水》,一篇是《崤阪石茶》。

说它是小说吧,它又是完全真实的事物和感觉的记录;说是散文吧,它又和约定俗成的记叙、抒情、议论等三种散文类型不同,更与游记、日记、书信、随笔、杂文等不同。所谓不同,是这两篇散文没有遵守散文的美学规范,甚至超出了散文的美学规范。而且,我吃惊地发现,越是出轨的地方,越是生命感觉中最出彩的地方。比如构成原始森林的主要成分是树木,但是如果没有缠绕在树木之间的藤蔓,没有高低错落的灌木和杂草,没有穿行或者蛰伏于林间的飞禽走兽,这个原始森林还能名副其实吗?我们的规范恰恰把缠绕在树木之间的藤蔓,高低错落的灌木和杂草,穿行或者蛰伏于林间的飞禽走兽规范掉了。长期以来,在这种规范下,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但同时,也束缚了作者的表现力,使作品少了生活和感觉的完整性。

还有一个文体问题。很久以来,我们把一些作家分成小说家和散文家,小说家可以采用散文的叙述方式写小说,但是散文家却很少用小说的叙述方式写散文,这是散文家对散文文体阵线的本能防守,在这种防守的框定下,就像舞台对戏曲表演地盘的框定一样,产生了很多好散文。但同时,又妨碍了小说化叙述方式在散文义体上的应用,失去了放大散文写作与式的机会。

我主要写小说,但也兼及散文和影视剧本,就像我爷爷种小麦也种五谷杂粮一样。在写作过程中,哪种叙述更容易传达生命个体对世界的感觉,我就用哪种方式,小经意间忽略了散文写作的规范和防守,却完整地记录下了生命的原生态感觉。这两篇散文,正是有感而发、情之所至的产品。

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两部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也得到了散文界许多专家的认同和支持。这种认同和支持让我感动,也给我以激励,我就想,何不以这种写作态度,放开手脚,把自己所接触到的生命与生命,生命与自然,生命与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物相处的原生态感觉,用汉文字表达出来?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回过头修改的时候,我力求让每篇文章所表现的感觉和氛围,更完整、更原生态。也许正因为这种追求,在我对全书的修改接近尾声时,心里突然忐忑起来。我突然发现,感觉的真实往往不一定是生活的真实,比如在流动的云雾里看山,每一分钟的感觉都不一样,每一分钟所感觉的山,都不是完全真实的山,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如果他的原生态感觉与我的原生态感觉产生差异,作品的魅力会不会受到影响?

这种忐忑持续了几天,最后还是我自己说服了自己:谁能保证,他在朗朗晴日里所看到的山,是客观而又真实的山?!但不管在云里雾里还是在晴天白日里,作为感觉主体,他眼中的山却是真实而又美妙的。这就是感觉的真实。把这种原生态感觉用汉文字表达记录下来,不去刻意拔高,不去演绎推理地弄出个深刻的主题,只管痛快淋漓地表现出原汁原味的感觉,应该得到大家的认同!

于是,我就把这本书打印出来,送给国内几个重要评论家朋友看,让他们给我把把脉。

把脉结果很快出来了,总体来说,认为新鲜,自然,好看,是小说家的散文。当我进一步请教,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写法时,评论家们眼风犀利。认为这种写法,很难归类于传统的、规范化了的散文类型。一位博览群书的评论家在电话里对我说:“你可以琢磨一下《周易》的风水涣。”

这话一下子提醒了我,古人俗称《周易》中的涣卦为风水涣,卉代学者在《象传》和《彖传》中针对涣卦说,巽为风,坎为水,风行水上,而文生焉。北宋苏洵更有精辟见解:“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为何把风行水上提高到如此程度呢?他进一步说:“天下之无营而文生者,唯水与风而已。”如此清晰的表述让我顿悟: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是“无营”的,因为这样的文章不会刻意地去追求某个主题或者意念,而是自然而然的生命感受,这不恰恰暗合了我这一组散文的写作缘起么?

我决定给这本书取名《风行水上》,而且当即研墨铺纸,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这四个字。写的时候,我有意排除了以庄在写书法时的笔力和字体取向,不去讲究行草隶篆,完全是临写时的自然状态,写出来一看,跟我过去的书法作品完全不同。我把这幅字挂在墙上,仔细品味,心里很舒服。按照苏洵的说法,这样的书法作品,是“无营”的。

当然,这组散文的写法也是“无营”的,但要用“无营”二字去表述我的写作方法,完全生活在现代汉语环境中的广大读者能接受吗?应该寻找更准确、更明了的现代汉语表述方式。

我琢磨了很长时间,但思来想去,要么文字冗长,要么词不达意。后来一想,算了,不好表述就下去表述,反正已汉文字编排出来的作品,不妨交给读者,任其评判!

未承想,当我把书稿送往出版社时,心里突然一动:印刷厂刚刚印出的书,是没有切边的。你说它不是书吧,它分明是书,只是还没有切边;你说它是书吧,它却没有个书的样子,毛乱一摊地展在那里,处在“无营”状态,当然不能整整齐齐地陈放上架。印刷厂工人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毛边书。

那么,这种散文,能不能叫毛边散文呢?

2007年7月27日于河畔木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