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清照集/历代名家精选集
分类
作者 王英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历代名家精选集”之《李清照集》,该书以1128年李清照44岁时南渡为界,将其著述分前期、后期来分析考察。书中共选其优秀作品80余篇,并逐一进行注释和品评,是为普通大众而编写的一个版本。其中“注释”力求准确、详尽,“品评”能抓住诗文创作或艺术上的特点,短点长评,不拘一格,往往有点睛之妙。

内容推荐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本书是其词、诗、文的汇编。以1128年李清照44岁时南渡为界,将其著述分前期、后期来分析考察。由于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遭际的不同,李清照创作所反映的内容与思想及艺术风格也因之相异。编选者根据“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从其生活的前后期的角度入手,从题材、感情、思想、意境、风格等方面对李清照的词、诗、文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评析,着重诠释了其词作的婉约之美。

目录

前言

词集

 点绛唇(蹴罢秋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浣溪沙·春闺即事(淡荡春光寒食天)

 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鹧鸪天·桂(暗淡轻黄体性柔)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玉楼春(腊前先报东君信)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

 怨王孙(帝里春晚)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瑶碎)

 庆清朝(禁幄低张)

 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多丽·咏白菊(小楼寒)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醉花阴(薄雾浓雾愁永昼)

 忆秦娥(临高阁)

 新荷叶(薄露初零)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

 点绛唇(寂寞深闺)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

 念奴娇(萧条庭院)

 长寿乐·南昌生日(微寒应候)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

 瑺人娇·后庭梅花开有感(玉瘦香浓)

 河传·梅影(香苞素质)

 添字丑奴儿·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

 七娘子(清香浮动到黄昏)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青玉案·用黄山谷韵(征鞍不见邯郸路)

 诉衷情·枕畔闻残梅喷香(夜来沉醉卸妆迟)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满庭芳·残梅(小阁藏春)

 山花子(病起萧萧两鬓华)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清平乐(年年雪里)

 怨王孙(梦断漏悄)

 春光好(看看腊尽春回)

 忆少年(疏疏整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

 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

 声声慢(寻寻觅觅)

存疑之作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丑奴儿·夏意(晚来一阵风兼雨)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品令(零落残红)

诗选

 春残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分得“知”字

 感怀

 晓梦

 乌江

 咏史

 偶成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并序

 夜发严滩

 题八咏楼

 贵妃阁春帖子

 佚句(四则)

文选

 词论

 祭赵湖州文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金石录》后序

 《打马图经》序

 打马赋

 贺人孪生启

试读章节

点绛唇

蹴罢秋千,①起来慵整纤纤手。②露浓花瘦,③薄汗沾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⑤

(注释)

①蹴(cu):踩,踏。此指荡(秋千)。②慵整:懒洋洋地收拾。五代鹿虔康《思越人》:“玉纤慵整云散。”纤纤手:形容女子柔美的双手。《古诗十九首》:“纤纤出素手。”③花瘦:形容花枝上花辦已凋零。秦观《如梦令》:“无奈玉销花瘦。”④袜划(chan):即划袜。未穿鞋,只着袜子行走。李煜《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金钗溜:指头戴的金钗滑落。金钗,妇女的一种金首饰。李煜《浣溪沙》:“佳人舞点金钗溜。”⑤青梅:刚长成的梅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与“竹马”有两小无猜、两情相悦之意。

[品评]

此词为词人早年之作。词作尚较稚嫩,且不无模仿前人之句,如下阕就被清贺裳批评为“直用(韩僱)‘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皱水轩词筌》)。但词作表现春情萌动少女的心理与情态却惟妙惟肖,大胆真率,生动有趣。

上片貌似写少女嬉戏场景,实是含蓄地抒发暮春时节少女思春、惜春情怀。因为思春,心情不爽,故借荡秋千以排遣,但“蹴罢”仍觉“慵”懒无聊,甚至产生好“花”不再开、时不我待的一丝焦虑。此为铺垫,下片乃拓出柳暗花明之新境。“见客人来”,顿时搅乱了少女的心绪,此“客”当与其终身幸福有关,是她所思的人。其惊喜、羞怯、渴望、等待的复杂情感,如波澜泛起,全在“袜划”、“钗溜”、“羞走”、“回首”嗅梅的系列细节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谓“曲尽情惊”(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生动如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②争渡,③争渡,惊起一行鸥鹭。④

[注释]

①溪亭:泛指临溪亭台。一说为山东济南城西之泉名与地名,濒临西湖。②藕花:荷花。唐孟郊《送吴翱习之》:“新秋折藕花,应对吴桥语。”③争渡:勉力渡水。北周庾信《春赋》:“拥河桥而争渡。”一说为“怎渡”之意。④鸥鹭:鸥与鹭,皆水鸟名。

[品评]

此词作年人们说法不一,但所写为少女时代的一次野游当不会有异议。

开篇“常记”二字道出此词所写野游乃是一种回忆;而词人之所以“常记”不忘,实是因为此次野游富有戏剧性,很刺激,很有趣。词人写自己与女伴出游,于溪亭畅饮,直至“沉醉”得不认回家的路,极写出青春少女无拘无束、任性自由的天性。正因为少女们都“沉醉”了,才发生荡舟回家竟“误人藕花深处”的戏剧性一幕。开始时她们当会为鲜艳的荷花、湖中的鸥鹭而赞叹,但当她们兴尽欲归,发现找不到出路时,酒就全醒了,心也着急了,于是拼命荡舟,四处乱闯。本来正在悠闲浮游的鸥鹭,被不速之客的“回舟”惊扰,呜叫着腾飞起来,顿时出现一天鸥鹭的奇观。这是少女们所未料到的,对此她们一定惊呆了,甚至为之欢呼雀跃起来,又忘了迷路的焦虑。

短短33字的小令,以白描的笔法、浅白的文字,既写出夏日傍晚美丽奇妙的湖景,又表现出少女快乐的生活、天真的情趣,确是一首绝妙好词。

浣溪沙  春闺即事

淡荡春光寒食天,①玉炉沉水袅残烟。②梦回山枕隐花钿。③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

①淡荡:形容和煦。唐陈子昂《修竹篇》:“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②玉炉:熏炉的美称。唐胡杲《七老会》:“白头仍爱玉炉熏。”沉水:香料名。唐罗隐《香》:“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袅:形容香料烟气缭绕上升。③梦回:梦醒。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山枕:中间凹进、两端突起的一种枕头。唐温庭筠《更漏子》:“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花钿(dian):用珠宝金翠等制成的首饰。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④海燕:即燕子。古人以为燕子春天从海上飞来,故称。斗草:梁宗懍《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以斗百草之戏。”是妇女一种用野草赌输赢的游戏。⑤江梅:梅的泛称。绵:柳絮。

[品评]

此词当为早年之作,或者后来回忆早年“春闺”生活,不类写渡江后的“即事”。全词基本上是写景,但字里行间分明伫立着一个怀春少女的形象。

词首句点出时令正是“寒食天”,暮春之“淡荡春光”,渲染出春日的明丽、春光的和煦。阳春三月的美景显示着生命的勃发,这构成“春女思”的背景。次句由自然界深入到深闺,玉炉烟气袅袅,芳香怡人,构成温馨幽寂的环境,与词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正相宜。然后写她从春睡中醒来,一边回味梦境,一边倚于山枕遐思,形象非常美丽。上片层层渲染,皆在推出一个情思萌发的青春少女的形象。下片写少女醒来瞭望室外所见,至此才借景透露其内心春思的淡淡忧愁。过片两句对仗工整,写出少女失落、寂寞的心境。海燕还没有飞来,女伴们则正忙于“斗草”游戏,使自己显得分外孤寂;江梅已经凋零,柳絮已经飘飞,春光渐渐消失,而少女的青春年华亦在慢慢流逝。她一定想到了梦中的憧憬,而那是虚幻的,现实却是至今独守空闺,心中闺怨乃油然而生。歇拍是进一步写法,排遣忧愁的“秋千”,已被疏雨打湿,意味少女的忧愁已无法消除,真是无可奈何,抑郁之至!

此词由于基本是写景,主观春思几乎不加显露,用词亦讲究,“袅”、“隐”、“湿”字皆生动而典雅。故可称是婉约词的典型之作。P1-5

序言

李清照(1084-11567),自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巨星,五代、宋词坛与李煜齐名的双璧,所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也。其词“为词家一大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九),卓然自成一家,不在男性词人如秦观、黄庭坚、吴文英之下,人誉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其诗与文虽留传作品比词更少,但也不难看出其“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宋无名氏《瑞桂堂暇录》)。李清照,乃中国文学史的隋侯之珠;其作品,可谓中华民族的和氏之璧。

李清照之所以取得突出的文学成就,自有其天才因素,但也与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父李格非,母(引者按:指继母,生母早卒)王状元拱辰孙女,皆工文章”(《宋史·文苑传》)。李格非,字文叔,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及第,曾任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太学博士、秘书省左奉议郎等职,属“天下英俊”,“遂为名流”(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六)。李格非与大文豪苏轼及“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末、晁补之、秦观)皆有来往,并得到苏轼的赏识。其名著《洛阳名园记》曾令宋邵博读之流涕,赞曰:“文叔出东坡之门,其文亦可观。如论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其知言哉!”(《闻见后录》卷二十四)受父母的教育与影响,李清照自幼即博览群书,吟诗(词)作文,所以“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尤工于词,成为婉约词派的大家。李清照兴趣广泛,她还工诗画,精博弈,结婚后更与丈夫一起研究金石文物,协助夫婿完成了《金石录》。

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多少作品乃未知数。宋人朱或称其“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词》一卷”(《萍洲可谈》卷中),宋《苕溪渔隐丛话》说其“有《漱玉词》三卷行于世”(明《草堂诗馀》后集卷下引),但这些宋刊本今皆失传。“现存作品都是明清以来学者从历代选本和笔记中纂辑而成”(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再版本)。目前收集李清照作品最多的是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词59首,佚句4则,存疑辨证7首(笔者按:其中《瑞鹧鸪》笔者认为可定为李作,则李存词为60首,存疑辨证6首);诗17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10篇(组)。这些显然不是李清照作品的全部。而且有些作品的写作年代也不甚清楚,学界颇有分歧。但我们目前也只能根据现存的这些作品去认识与评价李清照创作的思想与艺术。此实为憾事。

李清照生年70余岁,跨越北宋与南宋,以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44岁南渡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遭际的不同,李清照创作所反映的内容与思想及艺术风格也因之相异。根据“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评价李清照的创作可从其生活的前后期角度人手。生活决定作家的创作,不同的生活环境与遭际,必然影响创作的内容与风格。粗略划分,李清照今存前期(建炎二年以前)作品有词32首,诗6首,文1篇;后期(建炎二年及其以后)作品有词28首,诗u首,文9篇(组)。存疑辨证、佚句等忽略不计。从整体上考察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主要是词作),可概括为:题材有小大之别,感情有欢悲之别,思想有浅深之别,意境有窄宽之别,风格有简复之别。

……

李词清新雅致,还表现在词中典故甚多,如其《词论》所谓“尚故实”,此类例句俯拾即是,不必赘言。另外,她常化用前人诗文成语,推陈出新,如《念奴娇》“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巧用《世说新语·赏誉》成句,浑成脱化,宛如己出,写出可以“游春”的初春美景。《永遇乐·元宵》“暮云合碧,人在何处”,乃化用梁江淹《休上人》“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句意,写出佳节之际对赵明诚的思念。而《临江仙》二首开头皆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此乃冯延巳(李误为欧阳修)词句,李“酷爱之”(小序)而采用,十分贴切。盖因此句善用叠字,柔情回肠,甚为新鲜也。李好用叠字当受其影响。

李清照好用叠字,倍增其词婉约之致。著名的如《声声慢》上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字,前无古人,造语新警,极写词人晚年心绪的寂寞无依、冷清凄凉与忧惧,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韵之美。下片“到黄昏,点点滴滴”,又用四叠字,也妙语天成,写出深秋“细雨”的阴冷绵长,衬托出内心的凄凉。又如《如梦令》“知否知否”,写出妇人声口,叠得有趣。《行香子》“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三个“霎儿”叠用,写出天气多变,牵牛织女难以相会的情景,也很别致。此外《添字丑奴儿》之“点滴霖霪。点滴霖霪”,《诉衷情》之“人悄悄,月依依”,《浣溪沙》之“影沉沉”,“月疏疏”,《蝶恋花》之“千千遍”,“永夜恹恹”,等等,皆叠得有味,添婉约之美。

李清照《词论》强调“协音律”,其婉约词正是如此。对此词学大家夏承焘有细致的分析,认为李词多用双声叠韵字,典型的是《声声慢》,其用舌声的有15字,用齿声的有42字,全词97字,而这两声却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0多个字里,舌齿两声交相重叠,这应该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惝倪的心情(参见《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婉约阴柔是李清照词的主体风格,但其也有少量豪放阳刚之作。如《渔家傲》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境阔大,气势雄浑,绝无钗粉气,“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又如两首贺寿词《新荷叶》、《长寿乐·南昌生日》,也都写得浑成大雅,“有丈夫气”(清沈曾植《菌阁琐谈》)。此类词与其婉约小令不可并论。虽然此类作品留存不多,但可见李清照艺术造诣的多元化。

李清照诗文留存较少。其诗作明显的是遵循“诗言志”的古训,内容多关乎社稷国运,寄托着政治理想,主体风格是阳刚苍劲一类。其文反映了生活的行迹、爱好,颇具史料价值,文笔也老到,又多四六句式,文字清丽。其诗文一个共同特点是典故络绎,可见作者腹笥甚丰,才高学博。上述已涉及,不赘。

由于李清照留存的作品比较少,因此凡有价值的作品尽可能选人。词60首全部纳入,另外还有6首存疑之作,供读者参考。诗选人12首,佚句4则;文选人7篇(其中工篇实为佚句),诗文作品也基本选人。作品按写作先后排列。

撰写本书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上面提及的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另有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邓红梅《李清照新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其中《李清照集笺注》惠我尤多。一并在此表示感谢。另外,内子周嫣女士在书稿的抄写、资料的搜集、核对方面皆付出不少劳动,也在此表示谢忱。

最后以清人王僧保的《论词绝句》(《古今词辩》)结束此《前言》:

易安才调关无伦,百代才人拜后尘。

比似禅宗参实意,文殊女子定中身。

王英志

2007年元月15日于苏州大学凌云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