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暗中羡慕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平时并没有比其他同学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一样地上课、做作业、娱乐,课外活动也积极参加。但是,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是比别人优异。是这些同学格外聪明吗?其实不是,而是他们掌握了能最充分地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这些秘诀使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几倍于你的学习效果,成绩想不优秀也难。本书将为你揭示优等生学习秘诀的全部内容,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化苦学为乐学,充分开发大脑潜能,实现成为优等生的愿望。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苦学为乐学,每个孩子都能轻松成为优等生。
你是否平时学习十分刻苦,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成绩却并不理想;或者你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很强的厌学情绪,被划为所谓的“差等生”。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其实你与优等生的差别只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孩子都能轻松考第一。本书将为你全面揭示优等生的学习秘诀,包括如何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的一些重要方法和策略、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领,还将告诉你优等生应对考试的技巧,以及如何把学习融入娱乐和生活之中,树立大学习的观念,帮助你变苦学为乐学,充分开发大脑潜能,实现成为优等生的愿望。此外,本书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知识的主人就是我
古往今来,读书是所有人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知识信息都已被记载在书籍之中,书中积累了人类的智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伟大、成功、优秀的人没有不热爱读书的。
中世纪的阿维森纳为苏丹王治好了病,苏丹王要赏给他黄金和美女。他再三表示不要黄金和美女,只要求能允许他到王宫图书馆里去看书。
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火车在台脱罗布市停留时,他便一头钻进该市最大的图书馆里看起书来。
年轻的罗蒙诺素夫自愿帮助别人白干40天活,以换回一本算术书。
奥本海默以他卓越的才华赢得许多名牌大学高薪聘请他前去任教的机会,他最后选择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系。系主任问他:“许多大学聘请你去,为何你选择来我们学校?”他直率地回答说:“因为贵校有许多古典书籍。”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1950年从美国返回祖国时,板条箱里没有装奇珍异宝,而是装满了800千克的书和笔记本。
这就是我们的榜样——勇敢的爱学习的领军人!
几乎没有任何人或事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书,是他们的精神生命。
知识,是他们的唯一追求。
“我要永远学下去”,“我爱学习”,是他们心灵的呼喊。
所以,他们有明天,他们有成功。
那么,我们呢?我们也是知识的主人,我们要成为爱学习的优等生!
重要提示
1.书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要自觉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2.古往今来,大凡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爱书胜过爱其他一切的人,他们善于从书籍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3.要成为优等生,就要以这些名人为榜样,热爱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成功源于自信的种子
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不付出努力就得到收获,也没有任何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古人告诉我们“天道酬勤”,就是要让我们相信自己,相信努力,永不言弃!
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天资!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
我们可以问:“天资与成败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智者告诉我们——
天资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它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即使具有最优异的天资,如果不去做相应的努力,才能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说江西金溪县有一个农民的儿子叫方仲永,5岁就能写诗,“指物做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当时一些人为求仲永作诗,或请他父亲做客,或送钱给他父亲。他父亲见有利可图,就天天硬逼着仲永作诗,仲永从此一无长进,到十四五岁时,已“泯然众人矣”。
也许人们认为这种悲剧在今天不那么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有个学生陈某,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能装半导体收音机,读中学时就能拆装电视机,1978年参加上海市黄浦区数理化竞赛时获得物理第一名、化学一等奖;1979年在上海市中学数理化竞赛中,又一次夺得物理第一名、化学三等奖。他的记忆力超群,上海交大为测试他的记忆力,派人陪他走过一次南京路,过后他能对街道两边的店铺名如数家珍。学校因此很重视他,说他是“可爱的神童”。神童从此自恃天资聪颖,拒不接受教育,经常旷课,不做作业,1980~1981学年中因8门课程不及格而被勒令退学。
亲爱的同学们,悲剧的故事启人深思,你还会抱怨自己的天资不够聪颖,还在为此自卑吗?
你们知道吗?那些天资平平,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才的人,在历史上是不胜枚举的。
我国清代有个学者阎若璩,他少小笃钝,记忆力差,又患有口吃病。据说他6岁入学,读书千遍,还不能背诵;上学八九年,还不理解书中的意思,看来此人已是“孺子不可教也”。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天资差,也就格外比别人用功。由于他长期勤奋学习,积累资料,研究问题,终于写出了《古文尚书疏证》一书,成为著名的考据学家。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能拿到一张肄业证书。在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从初中二年级后就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变,这是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一点时间来学习,别人只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两个小时,这样数学成绩就不断提高。”
“天生我才必有用”,别的同学行我也行。大家都是人,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智力都差不多。只要努力,方法得当,自己成绩就能提高。其实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旦放松努力,学习成绩也会下降。不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现在你明白了吗?
怨天尤人是没有意义的。努力才是我们自信的动力来源。
只要有努力,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我们的成功不是无本之木!
成功起源于智慧老人悄悄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颗小小的种子。你应该知道这颗种子的名字吧?
这颗种子就叫做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信能产生心理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一人有良好的表现。许多情况下,有了自信,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一旦气馁则必败无疑。
比如当你初学自行车时,看到前面有块砖,生怕撞上它,这种心理会马上使你的车晃悠起来,而且偏偏对准砖头撞了上去。如果你对这块砖视而不见,蔑视它,不怕它,反而不会撞上。
同学们,你发现了吗?在这里,你骑车的技术是能否有信心不撞上砖的基础,而车技的提高,又与你胆子大小有关。
所谓胆子大小,就是对自己能否掌握车技的信心。信心与能力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
再有一个例子便是跳高。在你曾经跳过的纪录基础上尝试新的高度,最终能否跳过去,心理素质是决定性因素。只要心里一打鼓,一犹豫,竿子就会碰掉落地;只有勇气与信心十足时,才有可能一跃而过。这是凡参加过跳高的人都会有的体会。所以,与骑车、跳高一样,人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有十分类似的原理支配着。
自信是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优等生中间永远不存在畏首畏尾、胆怯懦弱、缺乏自信的人。
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谈起他中学时代的一段经历时说,那时很多学生考试作弊,不求上进。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就从300个学生中挑选60个人组成了“荣誉班”,钱致榕也在其中。他们被告知,是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上来的。对此这些学生十分高兴,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踏实认真地学习,后来,大部分人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直到许多年以后,钱教授遇到那位教师时,才知道这60位学生是随意抽签决定的!
很神奇吧?
由此可以看出,当有的同学被告知“很有发展前途”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因此自尊、自爱、自强而最终成材。
自信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发现它,是金子就总会闪光。
请同学一定树立信心,相信你自己!
重要提示
1.成功的先决条件是:首先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我必能成功”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有丝毫的怀疑都会影响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
2.“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人逊色,“我也能考第一,我也能成为优等生”。P2-7
神话从这里开始。
大家知道最新最酷的优等生是什么样子吗?
他们不是戴着近视眼镜每天都只会看书的同学,也不是每个周末都只会乖乖呆在家里的同学。相反——
他们活泼好动,思路敏捷,能言善辩,热衷实践!
每一天他们都有好多的时间娱乐、活动,每一秒钟他们都是开心快乐的!
最新最酷的优等生,他们高矮各异,长相不同,唯一相同的是—
他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得不得了;
他们的体能精力充沛得不得了;
他们的考试成绩优秀得不得了!
他们为什么可以这么轻松,为什么可以如此精彩?
原来他们收藏着一个叫做“智慧金点子”的百宝箱!
你还在辛苦努力,却收获不到满意的成绩吗?
你还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怎样跨出第一步吗?
你还在失望低落中,怀疑自己的能力吗?
其实你与优等生的差别只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也能轻松考第一。本书将为你全面揭示优等生的学习秘诀,包括如何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的一些重要方法和策略、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领,还将告诉你优等生应对考试的技巧,以及如何把学习融入娱乐和生活之中,树立大学习的观念,帮助你变苦学为乐学,充分开发大脑潜能,实现成为优等生的愿望。此外,本书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学习本来是一项有趣的游戏,并不是什么负担,学习能让人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愉悦,而考试,不过是这项游戏中一个普通的闯关环节而已。在游戏心态的支配下,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也更加有效。
请你立即拿起这本书,认真读下去,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你会明白——
我也可以轻松考第一!我也可以轻松做优等生!
昔日,你以为遥不可及的神话开始实现啦!
编著者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