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虽然“港股直通车”试点进展并不顺利,但丝毫不能阻挡我国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并轨、打造亚洲金融中心的历史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本提供者之一,而香港或许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那些有勇气和胆量进入香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们,将见证这个历史时期的到来,真正理解国际化的含义,在香港开始全球之旅!
十年之前,香港回归祖国,大量资金由香港涌入内地投资实业;十年之后,内地对外资本投资的大门悄然打开,内地资金开始进入港股市场,香港将逐步感受到内地资金的巨大能量,内地资金“闯香江”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风起潮涌的投资热中,放眼未来,布局港股,把握时机!
回顾今年的A股市场,“5·30”的疯狂下跌仍历历在目,近期的深幅调整更让广大股民感到彷徨,投资者逐步回归理性,但内地股市仍呈现出非理性发展的态势。具备内在价值和高成长性的股票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追捧,市场需要这样的股票品种,而我们更需要一个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而香港股票市场正是这样一个宝贵的市场。
本书主要为那些准备投资港股的投资者而写,鉴于他们对国内A股市场已经有了不同程序的认识,所以书中重点阐明投资港股与投资A股的不同之处,着重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赚,帮助投资者轻松赚大钱。
一、香港股票市场历史和现状
有人将战后的香港股市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幼年时期(1968—1974)
1946年9月11日,战后的香港股市重新开张。但此时股市规模很小。到1948年,香港股市全年成交额只有1.59亿港元。甚至到1968年,香港也只有59家上市公司。恒生公司编制的香港恒生指数起点定为1964年7月31日,基准点为100点。但随后的几年,股市表现一直欠佳。1965年,恒生指数平均值为86.57点;1966年为82.17点;1967年,恒生指数平均值为69.18点。1968年初,香港股市起点66.92点,这是香港股市战后重整时期的起点。这一年,香港股市成交额达到9.4亿港元,历史上第一次接近10亿港元。从此之后,股市成交额再也没有低于10亿港元。而1968年底,恒生指数收盘107.55点,当年涨幅60%,由此拉开了长达40年大牛市的序幕。因此,本书中将1968年作为香港股市新时期的元年。
由此开始的第一轮牛市,延续到1973年3月9日,最高点1774.96点。这轮为期5年的牛市,股市居然上涨25倍!
涨得快,跌得猛。一个月后,即1973年4月9日,股市跌破1000点。更令人恐慌的是,跌势只是刚开始。到1974年12月10日,股市最低点达到150.11点,相比一年多前的高点,极限跌幅竟然达到91.5%。
(二)少年时期(1975—1987)
1974年的低点很快作古。1975年,港股收盘350点,1981年7月17日,最高达到1810.2点。7年时间涨幅不过12倍,显然已经开始疲劳了。受到当时的中英香港谈判因素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1982年12月2日,股市跌到637点低位。这次下跌,尽管幅度仍然比较大,但相对于最高点,跌幅不过63%。
随着香港前途的日益明朗,股市迅速重新走强,1987年10月1日达到3949点的高位。随后,在纽约股市暴跌影响下,港股出现快速下跌,12月7日见1894点。这次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跌幅50%的行情,成为香港股市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暴跌。
相比前期的5年涨25倍,这一轮牛市,从150点到3 949点,涨幅还是25倍,但却耗时13年。值得欣慰的是,前期的调整不过20个月,跌幅却达到90%。而这次调整,两个月仅52%。更重要的是,这次调整,完成了历史性的成长过程。香港股市从此进入青年时代。
(三)青年时代(1988— )
伴随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股市的牛市步伐日益强劲。1989年2月曾达到3 209点的高位。当时由于内地大环境的影响,港股盘桓在3 000点附近,6月一度出现单日21.7%的巨大跌幅。最低见2 093点。但此时香港股市已经变得成熟,市场在1990年7月就创下了3559点的新高。1994年1月,港股高见12 599点峰位,才开始一波像样的调整。一年后,股市见6 890点的低位后,继续上涨。在香港回归、红筹上市等利好刺激下,1997年8月,港股>中到16 820点的新高峰,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8月跌到6 544点。
这一时期的两次调整,都历时一年,但跌幅都显著收窄,只有50%—60%。当然,相对于1987年的低点,1997年高点的涨幅不过7.8倍。
1997年起,香港股市进入一个为期六年的大调整、大整固时期。1998年见6 544点低位后,股市逐渐上涨到2000年3月的18 397,随后跟中国内地股市一起陷入低迷,到2003年4月,股市最低达到8 331点。值得注意的是,1997—1998年的调整,最大跌幅1万点。2000—2003年的调整,跌幅也达到1万点。
香港股市的调整在2003年结束后,继续稳步上升,其牛市步伐比中国内地股市整整提前了两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日益向好和大量红筹股、国企股纳入恒生成分指数,香港股市畅旺不息、不停步地向上。2007年10月,最高点已见28871点。尽管相比4年前低位股市上涨2.5倍,相比9年前低位上涨3.4倍;但此时的香港股市,似乎还不太具备重大调整的条件。一则,大量红筹股和国企股还没有进入显著泡沫期;二则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还不会突然停顿:三则国际国内政治局势还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即便2007年10月出现类似于10年前的高点调整,它所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短暂的。
从高点角度看,如果香港股市的第三个阶段也上涨25倍,它对应于1987年低点1894点,应该是49200点。换言之,香港股市的本轮牛市,也许会接近5万点的高位!由于本轮行情启动到现在已经快20年,因此,笔者预测,如果2008年前后,股市接近5万点,香港股市或将迎来一次幅度较大的调整。P1-4
回顾2007年的A股市场,“5.30”的疯狂下跌仍历历在目,近期的深幅调整更让广大股民感到彷徨,投资者逐步回归理性,但内地股市仍呈现出非理性发展的态势。具备内在价值和高成长性的股票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追捧,市场需要这样的股票品种,而我们更需要一个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就在内地股市“动荡不安”的时期,与我们比邻的香港股票市场却表现抢眼。近年来香港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的第二大交易所(仅次于东京证券交易所),市场规模和全球排名快速上升,与此同时,恒生指数窄幅波动,一些优质股票如佐丹奴、周生生、大家乐等,都有1—5倍的涨幅。相比A股而言,港股对内地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首先,香港资本市场是国际资本参与中国投资的“桥头堡”。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将通过各种方式投资于我国金融资产。香港的亚太金融中心地位使其成为外资介入中国业务的主要市场,而港股市场的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是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众多国际投资者包括巴菲特和盖茨的基金均在港股有所投资。其次,港股尚处于估值“洼地”,价格波动小,适合价值投资。目前A股市场整体市盈率约为40倍,而香港股市的市盈率约为20倍,考虑到两地会计制度和监管审计的不同尺度,香港股市股票估值通常比内地A股估值低50%以上,特别是在两地上市的同一家公司的股票,H股价格通常约为A股价格的40%。作为一个资本自由流动的开放市场,当市场整体定价过高或过低时,外资就会流出或流入,这种市场化定价机制使香港市场的整体定价长期维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以至于在内地股市很难应用的“价值投资”理念,在香港股市却可大展拳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再次,香港上市公司业务具有高成长性。香港许多上市公司致力于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先进的公司管理和营销手法,使其在竞争中占尽优势。最后,香港证监会对公司的监管严厉而规范,上市公司素质优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而国内A股市场存在的一些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远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当前,虽然“港股直通车”试点进展并不顺利,但丝毫不能阻挡我国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并轨、打造亚洲金融中心的历史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本提供者之一,而香港或许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那些有勇气和胆量进入香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们,将见证这个历史时期的到来,真正理解国际化的含义,在香港开始全球之旅!
十年之前,香港回归祖国,大量资金由香港涌入内地投资实业;十年之后,内地对外资本投资的大门悄然打开,内地资金开始进入港股市场,将逐步让香港感受到内地资金的巨大能量,内地资金“闯香江”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投资者而言,“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正如巴菲特指出的,财富增长取决于资产配置,做好资产配置关键是选对投资工具,20世纪90年代初是A股,90年代末是B股,如今应该是港股!
在风起潮涌的投资热中,放眼未来,布局港股,恰逢其时!
本书主要为那些准备投资港股的投资者而写,鉴于他们对国内A股市场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书中重点阐明投资港股与投资A股的不同之处,着重突出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赚,帮助投资者轻松赚大钱。
编 者
2007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