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邓代玉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从来都是深受家长关注的问题,不一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父母可以学习和了解关于孩子的各种心理和表现,根据这些去选择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本书将为家长朋友们提供孩子成长中的种种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对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将全面、准确、深入地介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习惯培养、纠正问题。从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道路,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的身上。

目录

第一章 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

让爱玩天性飞扬起智慧

模仿,就失去个性了吗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害怕吗

扔东西是孩子的一种游戏

关注孩子心里的小问号

孩子需要榜样的作用

野外生活给孩子一个更有意义的童年

关注孩子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接受表扬,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尊重你的孩子能使他们信心百倍

让胆怯的孩子勇敢起来

正确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的孩子爱冲动吗

怎样对待孩子的冲动心理呢

你知道撒谎的孩子在想什么

生病的孩子想啥呢

第二章 关注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没有目标,学习就失去了动力

不能坚持,学习就失去意义

忽视预习和复习,学习不牢固

有点成绩不值得骄傲

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

关注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

三心二意的学习习惯要不得

缺乏积极性的孩子学习不主动

不爱质疑的习惯要不得

纠正不爱接受批评的孩子

遏制住孩子的暴怒发作

关注孩子懒惰的习惯

杜绝孩子的“拿来主义”

应对孩子的“童言无忌”

关心孩子的考试怯场

改变孩子不写日记的习惯

警惕孩子的自我封闭

改变孩子的墨守成规

第三章 帮孩子形成关注自身安全的习惯

从最基本的卫生习惯做起

谨防孩子病从口人

注意居住环境卫生的习惯

在外用餐时的安全意识

养成安全上网的好习惯

孩子独处时的安全隐患

居室内的污染不可忽视

加强日常生活中的防盗意识

孩子独自外出时的安全隐患

运动中最容易出现的伤害

学校里最容易出现的伤害

和小动物交往中最容易出现的伤害

培养孩子脱离危险的习惯意识

第四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处世习惯

礼仪之事,要从小教起

教导孩子有礼貌地与人沟通

引导您的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告诉孩子打人是一种野蛮的行为

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

让你的孩子拥有一颗同情之心

培养孩子诚实的好品质

让孩子学会坦诚待人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培养孩子社交中的自尊意识

第五章 家长不可忽视的小习惯大问题

爱说粗话的孩子,最容易失去威信

迷恋网络的孩子,最容易误入歧途

喜欢被表扬的孩子,虚荣心逐渐膨胀

爱看电视的孩子,内心逐渐狭隘

用眼不卫生的孩子,视力终将受损害

不节约的孩子,最容易奢侈腐化

不合群的孩子,导致孤傲的性格

挑食的孩子,营养难免全面

赖床的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依赖他人的孩子,难成气候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其实孩子的好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决定着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而从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注孩子的心理,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是父母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前提。

让爱玩天性飞扬起智慧

有很多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在外面玩耍就很生气,或劝、或哄、或打、或骂,总觉得孩子太爱玩就会耽误了学习。于是,很多父母开始想方设法地阻止孩子到外面玩。结果时间一长,孩子倒是不怎么去玩了,也很听话了,但是孩子的欢笑声却越来越少了。父母看到孩子一天到晚没什么笑容,又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对还是错?

其实,一味地阻止孩子玩耍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经指出,玩耍是孩子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孩子大脑智力的开发。科学实践也证明,在2~5岁的孩子中,爱玩孩子的大脑要比不爱玩孩子的大脑至少大30%。因为,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联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活动、处理问题等。通过玩,孩子能增进识别物体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碍孩子玩,只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曾有一个幼儿园高薪聘请了一名国外的教授任教,那位教授发现这个幼儿园的孩子很听话,但是很少有笑容,而且对于学习的热情也不高,教授很奇怪,于是想要寻找其中的原因。

有一次连续下雨,操场上有些积水,一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老师们就在不断地强调:“千万别踩水”。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们都很乖,都小心翼翼地走过那些水洼。但有一次,一个比较爱玩的小孩一不小心踩进了一个水洼。其他的孩子向外国教授打报告,小华踩水了。

“知道了,小华,小心一点。”见到外国教授这么“温柔”地说了一句,大孩子都不说话了。可很快,外国教授便清晰地听到了越来越多的“不小心”的声音。外国教授开始看到孩子脸上都挂满了从来没有的如此开心笑容。教授这才明白了过来,原来是老师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总是在阻止孩子爱玩的天性。这和外国教授之前所在的幼儿园完全不同,那所幼儿园充分发挥孩子爱玩的天性,认为爱玩的孩子往往都是很聪明的孩子,而老师的任务就是陪孩子们玩,引导孩子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事实证明那所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比同龄孩子显得聪明。

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都渴望痛快地玩耍,而每一项玩耍游戏的成功都需要通过孩子们大脑的思考和智力的启迪。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各种行为得到锻炼,能发展在玩耍的过程中既有具体形象的内容,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又有一些有趣多变的情节,能促使孩子展开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反映;同时每一种玩耍方式都需要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也是玩耍本身的特点。

爱玩的孩子,由于经常参加游戏活动,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欲望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智力也就自然的不断地得到锻炼,并从中吸取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于孩子来说,玩不仪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也有助于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欲望,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同时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所以说一般爱玩、会玩的孩子要比不爱玩的孩子聪明、活泼、有学习的欲望,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爱玩而发愁,甚至去阻碍他们。

玩也是一种学习,玩和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观察世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家长应该认识到玩是学习的重要补充,但孩子毕竟还不成熟,所以怎么玩,还需要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达到学习和做人的目的。

以猜拳游戏为例,有的孩子是只要赢,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自己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但这样一来其他的孩子就会都不高兴了,结果只能是别的孩子纷纷跑开,不愿再和自己的孩子玩。当看到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不带自己玩的时候,孩子就会傻眼了,可能会跑到你的身边,哭着说:“他们都不跟我玩。”

其实在2岁之前这个年龄段里,正是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才行。

孩子受挫折时,适度的安慰是绝对必要的,此时应先同情别人都不跟孩子玩的感受。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后,再邀孩子玩同样的游戏,然后模仿孩子刚才的做法,让孩子体会一下别人的心情,了解自己的错误,再告诉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当孩子了解了自己的错误之后,让孩子去向别的孩子道个歉,再和孩子们一起玩。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学会知错就改以及尊重别人的重要。

也可以在孩子哭诉之后,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再让孩子叙述当时的场景然后告诉孩子:“你想赢,别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不甘心,吵着说不算,或是不让你赢,那你会不会生气,还和她玩吗?”提供她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她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用这样的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就能让孩子在反省自己的同时提高学习动机,继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或对孩子讲些大道理,这时候孩子要么不能接受,要么根本听不懂,起不到什么效果。

正确理解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尽情玩耍,不要阻止孩子探索外界的心理,而是在孩子摸索前进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爱玩的天性下,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完善孩子的个性和相应的社交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提起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本书小贴士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活泼,但一说起学习就大诉苦水,说孩子如何如何爱玩,如何调皮不爱学习等。很多父母认为学习就是让孩子认认真真地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玩就是在外面疯,不学知识,似乎学习与玩是两码事,没有任何联系一样,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习的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而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能够得到游戏的欢乐,以孩子喜欢的游戏来培养能力,以爱玩的天性来引导孩子学习,这种教育方法绝不是光玩不培养能力。

爱玩的天性不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只要父母引导得当,孩子就会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课本中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有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玩中习得的知识是活的,形成良性发展,对孩子意义深远。所以孩子的早期教育只能是在玩中学,不要只学不玩或多学少玩,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学和儿童行为科学的规律,也违背了教育孩子的初衷。P1-5

序言

生活中经常听见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如何不爱上学,如何和老师闹别扭、和家长顶嘴,如何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注重细节……

其实这些都是和孩子的习惯紧密相关的。让我们静下来仔细想想后就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的不良习惯其实都是和家庭教育相关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正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这种权威,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很多事情他们会主动地和父母协商,父母的习惯也同时会影响到孩子的习惯。

孩子总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小的孩子遇到生人会往大人身后躲藏,一旦受到别人的欺负,也会寻求父母的帮助,而等上了学之后,孩子的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个权威,那就是老师。这时父母最常听孩子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老师说的!”此时,父母的权威自然会在孩子的心里受到动摇!此时的孩子开始迈入学习获取知识与获取信息的时期。但是家长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往往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因此,父母千万不可忽视自己的教育作用,家长的学习兴趣及对事物的认识,逐渐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将伴随孩子很长时间,甚至于一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于彻底改变孩子的命运。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们就形成一个共识:疼儿不宠儿,且疼儿决不疼在脸上。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孩子出生后到6岁这个阶段,就让她与父母分床睡,上学后也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和学习空间;上小学后也是自己背着书包上下学,一般情况下大人不去接送;幼儿园中班以后练习自己洗澡和洗内衣;并有意锻炼她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奶奶家;出去玩之前约好回家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讲信用的做人原则;不断教育孩子学会与别的孩子和谐相处等。通过这些锻炼,可以避免一般独生子女常见的一些娇生惯养的毛病。

同时,这对夫妻还非常注意家庭的学习氛围,营造出一个力求上进的感觉,让家长的榜样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威信,从而使孩子主动模仿。孩子一般都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使其产生学习的需要,以至于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试想如果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等,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

因此,孩子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只要父母下足工夫,就不怕孩子身上还有坏习惯的存在。对此,家长应不断更新思想、更新知识结构,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家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一起订阅有兴趣的报刊杂志,一方面拓宽自己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习惯是后天形成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从来都是深受家长关注的问题。本书将全面、准确、深入地介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习惯培养、纠正问题。从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道路,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的身上。

不一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或心理学家,但是至少父母应该去学习和了解关于孩子的各种心理和表现,然后根据这些去选择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这是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邓代玉

写于2007年6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