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灯之艺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金雪英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用品,更是人们早已熟视无睹的一种生活要素。正因为如此,一般人对灯具不会去做更多的关注与思考,而灯具却又实实在在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面貌与品位。灯又是城市之花。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城市往往是其里程碑式的标志之物。该书既追溯了灯的历史,又探讨了灯与文明、灯与城市、灯与艺术等等令人充满诗意与遐想的有趣问题。

内容推荐

灯下,文字用来牵出心底丝丝的感情,以此来透视自已,透视人生、透视窗外的世界。

任何种类的和任何式样的灯,一点点的火光或是照耀的明亮,它们都可以渗透了黑暗,给莫测的黑暗添生了眼睛。

华灯初上,夜色斑斓,不知是灯点缀了夜,还是夜渲染了灯,夜景是让人陶醉啊!谁说过,灯是落在凡间的精灵,是天上闪着的明星。星星照亮夜空,街灯给人光明。在诗人的眼中,灯何尝不是人间最美的星星?

灯亮着,灯亮在窗前,灯在无尽的黑夜里亮着。在灯的中心范围内是明亮的灯光,它不断扩大势力,侵袭着夜的领地。夜在无声无息地抗拒,最后不知道是谁的停止还是谁的退让,在它们相遇的交界是一片模糊混沌的阴影。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灯:光明之神

 第一节 光的传说

 第二节 希望的灯塔

 第三节 灯的节日

第二章 灯的历史

 第一节 灯的沿革

 第二节 灯的技术

 第三节 现代灯具

第三章 灯的功能

 第一节 灯光照明

 第二节 灯的美化

第四章 灯光艺术

 第一节 灯、光之恋

 第二节 灯、光互动

第五章 灯光工程

 第一节 城市景观灯光

 第二节 景观照明设计案例

第六章 灯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照明电器的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 照明设计走向

 第三节 照明工程趋势

后记

试读章节

5.煤油灯

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一直都坚持自己制造灯具并使用,其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到清朝末期,列强入侵,社会政治、经济形式势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油灯也随着这种外强的入侵一起来到了中国,并在彻底改变了小油灯一统江湖几千年的历史。

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小油灯纵有千般变化,但也不离其宗。它依然保持着最早的淳朴,只要一个灯盏、一根灯捻、再加上那一点点的油脂。小小的光点,照亮了我国古代人民几千年的生活,懒洋洋而又永不停息的喷吐着恼人的黑烟。但这一切都随着煤油灯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根本改变。

一百多年以前的清明时期,煤油灯传入到我国。这种新的照明工具采用石油产品煤油,比小油灯所千古不变的动、植物油先进了许多。不仅杂质少,清洁、卫生,工业化生产和新技术,使它的价格也比传统燃料价格更加低廉。

煤油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因为粘稠度高而凝固,造成不易点燃的问题。此外,这个突如其来的油灯家族新成员就连火头儿(灯捻)都是可以调节的,这更给使用者带来了无尽的便利。

然而,这种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先进器物并不是自己飘扬过海而来的,而是随着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大列强的入侵而进入到清王朝境内的。美国和俄国在中国想要争夺的是尚未开发的石油市场,但在抢夺市场方面,还是美国人更胜一筹。他们将消费煤油的煤油灯作为将煤油引入中国市场的先头炮。

当时,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把大量印有“美孚”字样的煤油灯和适量的燃料,免费发放给老百姓试用。因为是无偿的,老百姓都愿意使用。可是当人们感受到并习惯煤油灯的这些优点和方便卫生的时候,美国人便开始露出了其牟利的真正目的,终止了这种“免费”的午餐。

可是煤油灯既好用又便宜,还有准愿意走邪回头路,继续去用那灯光昏暗,黑烟冲冲且昂贵的小油灯昵?于是传统灯具完成了历史上的“改例换代”。“美孚”石油在中国扎根下来,并且一住就是半个世纪,直到新中国成立,“美孚”石油才退出中国市场。煤油灯的到来,使夜晚比以前亮堂了很多。煤油灯的存在历史虽然不长,但在电灯出现前,它几乎成为了人们照明的首要选择。

二、谁是省油灯? 

“不是省油灯”,现在已经是一句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话。如果称指某人“不是省油的灯”,褒者,意指其精明、干练,有根底,有来头,丰意多,智慧高;而此语大多情况下含有贬义,暗指某人攻于心计,狡猾圆滑,老谋深算,不好对付。

《儒林外史》中写到严监生为计较油灯的灯草多了一根,“总不得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只有夫人赵氏明白他的心事。“‘你是为了灯盏里点的氏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拔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到严监生,点了点头,登时没有了气。”

在作家笔下,小小的一盏油灯将一个吝啬鬼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在古代,百姓所用的油灯已经非常小了,在今天看来,那一点点油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是我们的老祖宗们在他们那个时代仍然很不满足于这种程度,希望能够省一些、更省一点。

到晚唐时期,唐代著名的邛窑发明了省油灯。在唐、五代时期,全国不少名窑的产品都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风格,邛窑的作品也不例外,它们都含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体现了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三者的统一。而邛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享誉古今中外的“省油灯”。  《中国陶瓷史》关于唐代邛窑的记载全文不过八百字,但对“省油灯”的描述却用了一百多个字。可见其在中国古代灯具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其所表现出的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

省油灯的灯盏设计为夹层,中空。这种腹中空的瓷灯,在古代也被成为夹瓷盏。其使用的原理是在夹腹中注水以冷却油温、减少蒸发,从而达到省油效果。其实用性和科技意义,对于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我国曾出土一盏金代黑瓷省油灯。在制作方法上,可能是先拉制出一件碗形器坯,在碗沿上挖出半个小圆孔,再制作一件口径相同的瓷盘,将半干的碗盘坯泥沾合在一起,修出注水,扣并捏塑兽头形装饰,最后上釉烧制而成。捏塑出的头部口唇突出,高鼻,小圆眼,头顶两侧贴弯曲双角,颌下有对称八字形长须。

如果把这件黑瓷省油灯沉在水里,由于只有一个注水孔而无通气孔,需1、2分钟才能灌满夹腹,但灌满后倾斜灯身亦不易洒出,倾斜45度以上角才可能有水流出。

省油灯

四川大学博物馆研究员陈德富先生在《邛窑省油灯研究》一文中指出:“邛窑省油灯所依据和运用的物理学理论,在南宋初年,就已是相当普及的了。同样的物理学理论,在西方是19世纪中叶才被普遍认识,形成定律的。”

而这一先进的灯具的推广和其原理的广泛使用,与我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是分不开的。当年,陆游客居四川的时候,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他所吟诗词涉及邛崃的达22首之多。他对邛窑省油灯更是耳闻目睹,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此,陆游对省油灯的描述不仅真实可信,同时透过陆游开始声名远播,撒向了全国各地。

例如,《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日:“照书烛必短令而粗,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载于《宋书》的《老学庵笔记》日:“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正是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邛窑的“省油灯”制作工艺传播全国,而使各地瓷窑竞相仿制。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综合性窑场,而瓷灯始终是该窑的主要产品之一。在我国辽宁省北部的辽墓中曾经出土过一件青瓷的摩羯灯,它是北宋时期耀州窑的。起初人们把它定名为飞鱼形砚滴。中国历史博物馆孙机先生考证它应是一盏省:由于摩羯鱼腹部被分隔成两部分,其前半部分为储油灯,后半部分用于贮水,利用水的冷却可达到省油的效果。

宋元时期的夹腹省油灯,其制作工序复杂,所需要的生产时间和工艺要求都较高。同时,在设计中因为为开敞式,灯油在敞开的灯肚储存器中也比较容易挥发,虽然在夹层中注入了冷水,“每夕一易之”,但节油的效果较差。

明代的壶形瓷灯,因为设计上的变化,灯油在相对封闭的壶体中不会轻易挥发,节油的效果好于前代的省油灯。因此,夹腹省油灯因其设计上的严重缺陷而最终走向灭亡,被节油效果更佳、制作和使用都更为简便的壶形瓷灯所取代。

因为壶形瓷灯的省油效果明显,明代以后一直继承延续着使用这种封闭的省油灯。直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瓷产品中,都很流行这种改进的壶形省油灯,并演变出壶形灯(北方又称“麻油灯”)、鸡娃灯等不同造型。

有的壶形灯只设一处开口,在瓷盖中央开小孔以放置灯捻,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俗称为“闷灯”的瓷灯。其造型类似扁鼓,在灯面上仅留有黄豆大小的两个小圆孔,灯沿处为放捻孔,中部为注油孔,民间工匠就是用这种封闭灯腹并缩小注油孔的办法,制作出了效果更佳的省油灯。  此外,还有一种长流灯具,由于在它燃烧时,距离油池较远,而能够使油温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也可以算作省油灯的一种。

今天省油灯虽然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但是“冷却水套”这种降低油温的方法却流传了下来,至今仍然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中降低油池温度的有效方法。

P36-40

序言

有位著名诗人诗云:“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在人类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果要评选出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与创造的话,我的选择是毫不犹豫的。它肯定是灯。

从小,我就对灯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感情。在我看来,灯首先是文明之光。一方面,灯延长了人类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在没有灯的时候,人们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了灯,黑夜如昼,人类的工作与生活的时间自然得以延长。在此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灯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另一方面,灯又拓展了人类的活动与生存的空间。有了灯,人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抓鳖。”反之,则谈何容易。实际上,不仅仅是人类创造了灯,而且也可以说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

在我看来,灯又是城市之花。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城市往往是其里程碑式的标志之物。在城市建设之中,行家通常称建筑、雕塑、河流为其三要素。其实,灯的伟大功能也不容被忽略。有了灯,城市便有了光明;有了灯,城市便有了灵气;有了灯,城市便得以焕发出异彩;有了灯,城市便得以画龙点睛。在此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灯是城市之花。没有灯,便没有现代化城市。恐怕没有一个智者会称此语夸张。

在我看来,灯还是艺术之盐。在日常生活里,盐最为普通,但却不可或缺。灯之于艺术,大抵也是如此。有了灯,人类的生活充满了诗意。有了灯,繁重的工作平添了效率。有了灯,艺术的创作往往也被赋予了灵气。我一向认为:正是灯,使人类的工作与生活艺术化;正是灯,使人类的艺术创作浪漫化。

我的朋友金雪英女士在其工作之余写就《灯之艺》一书。在这部著作之中,她既追溯了灯的历史,又探讨了灯与文明、灯与城市、灯与艺术等等令人充满诗意与遐想的有趣问题。阅读其初稿之后,令我颇有获益。

金雪英女士不仅是一位灯的研究者,而且也是一位使灯艺术化的实践家。我相信,此书出版之后,一定会引起灯界同行、研究者与广大读者的关注。祝贺此书出版,是为序。

史东阳

2007年7月16日

(史东阳先生为资深公关专家)

后记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灯,尤其是美丽的灯。上大学的时候,我立志研究灯,尤其是艺术的灯。工作以来,我开始与灯同行。

在本书里,我们一起从灯的故事传说中走过来,共同探讨了灯饰艺术及灯光工程发展的历程,可见灯及灯饰艺术、城市照明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对灯饰艺术及灯光工程的了解与运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基于此原因,我在2006秋天开始着手编写此书。但要将在脑海中转瞬即逝的灵光闪现记录下来,并图文并茂地编辑成册,做起来才发现往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书从构思到插图到案例到文字到编辑到排版到印刷,事事要了解:相关的文字要辅以旁证,相关的书中插图运用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相关的案例要考察,并要力求结构严谨、陈诉准确、举例恰当、引用完整、数据精确。在写作此书的过程里,我本人从中也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很多知识。

本书由古至今,由俗到雅,由灯饰艺术到城市照明来阐述,希望展现给大家的是一本雅俗共赏的灯艺专著。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

——感谢中国工关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余明阳教授为此书写序。

——感谢知名公关专家史东阳先生。在进行本书的构思与写作时,他即给予了我支持与鼓励,同时也给予过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感谢上海步界律师事务所丁以茂顾问为此书所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

同时也感谢深圳金照明实业有限公司的程宝国先生等对此书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所有朋友。

由于此书涉及面较广,而本人的水平有限,它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因此,敬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指正,我将虚心学习与改进。多谢!

作 者

2007年6月1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