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东之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真实情况与民众感知相吻合。那么,中国真的成了我们以为的经济火车头吗?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中国产品,我们真的没法活吗?这就是萨拉?邦焦尔尼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
书中记录了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讲述了庞大的全球经济中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图片,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阐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美)萨拉·邦焦尔尼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远东之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真实情况与民众感知相吻合。那么,中国真的成了我们以为的经济火车头吗?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中国产品,我们真的没法活吗?这就是萨拉?邦焦尔尼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 书中记录了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讲述了庞大的全球经济中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图片,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阐释。 内容推荐 2004年的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 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场有趣却又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在庞大的全球经济中,小人物的琐碎生活充满了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片段: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 而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要是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不小的危机。在这一年中,作者还不得不管好想造反的老公,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同时却又无法完全拒绝“中国制造”。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作者萨拉是位获奖记者,她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一家人的动人趣事,也为中国给世界消费者带来的巨大受益、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的阐释,从而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 言 引 子 第1章 别了,吾爱 第2章 红鞋子 第3章 崛起和中国 第4章 制造异议 第5章 一个谨慎提议 第6章 创造之母 第7章 不满的夏天 第8章 红色浪潮 第9章 中国梦 第10章 一败涂地 第11章 中国旺季 第12章 走到路尽头 试读章节 孩子们这个星期都不上课,所以其后四天我们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满屋子跑。屋外很冷,所以我让他们在屋子里头撒欢儿。苏菲在床上跳上跳下,维斯蹬着一辆红色单脚滑车,车把上挂着铃铛到处跑,弄得我眼花缭乱。他围着餐桌打转,然后又一头冲进饭厅,小铃铛叮当作响。有好几次,他差点就碾到妹妹的光脚趾头,还有好几次,他当真碾到了我的脚趾头——而我只能徒劳无力地吓唬吓唬他。我悲哀地发现,我已经快速堕落成当年发誓绝不要变成的那种父母:对孩子过度纵容,只要能给我五分钟安宁,糖果、电视任随他们使唤。 维斯又一次掉转方向。 “看着点儿!”我喊道。 他呵呵一笑,飞快地跑开了。 如果不蹬车,他就守着新买的中国产无绳电话不放。他把子机发给每个人,连保姆都不放过,好随时观察我们在房子周围的举动。 “你在干嘛,妈妈?”他尖利高亢的声音通过听筒传了过来,就好像是在水底下安了个高音喇叭。我拿起听筒,用湿淋淋的拇指按下通话键。 “洗碗。”我边说边松开按键。 “哦。”他略带失望地回答。接着,不到五秒钟又问,“你现在在干嘛?” “洗碗。”我说。 又过了一小会儿,他的声音再次响起。 “你在干嘛,妈妈?” “喂狗。” “那等会儿你要干嘛?” “继续洗碗。” “通话完毕。”他说。 除了买东西,我们基本上没出门。当然,在圣诞节清晨玩具与衣服大狂欢过后这么快就又跑去购物,实在显得有点堕落。商店之旅令我感到颇为忐忑。一方面,我担心未来12个月我们在市场上没法买到某些东西,这会让凯文,整个计划里最薄弱的环节,受够了我的主意,自动摇白旗,搞得抵制活动功亏一篑。 另一方面,我担心提前储备的东西太多,太容易突破限制,使得抵制活动流于形式。与此同时,我又觉得,在这最后几天自由自在买东西的日子里,实在不应该跟凯文,以及家里的任何人说“不行”。无论如何,我们不会买什么特别出格的东西。但叫我吃惊的是,我们居然也没有买任何中国造。我选了一对俄克拉何马造的塑料储物柜,一包削价出售的圣诞卡,也是美国制。当然,我注意到,架子隔壁就是一堆便宜得多的中国卡。凯文买了两条墨西哥产牛仔裤。 咖啡机成了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根本没人要买。 “我以为你想要。”一天下午,我问起这事,凯文如此回答。 “我?我才不想要什么咖啡机,”我说,“这是你提出来的呀。” “因为我以为你想要啊,”他说,“我完全是为了你才提出来的。” “我不想要,”我说,“我觉得动手煮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好吧,我也不想要。”他说。 “很好。”我说。 “很好。”他说。 他会告诉你,顽固不化的人是我,可我才不上当咧。 “你觉得我们成吗?”广告时间我问凯文。 “熬到12点?”他问。“拿不准。” 这是元旦节前夜,我们生活在中国货里的最后一天。我们找了一堆不能出门的借口,跟朋友说苏菲突然感冒了,好留在家里干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瞪着电视看时代广场落下水晶球。。今天晚上我有点发昏,确切地说,因为对明天充满期待,我简直有点元神出窍了。我等不及地想上路。下决心跟未来的超级大国干上一仗,可不是每天都能有的事儿呢,我幻想着人群的欢呼雷动,决心更加坚定了。来吧,我想。 显然,凯文没我那么兴奋。 “我不是在说今天晚上。我是说这一年,没有中国货,”我说,“你觉得我们能熬得过去吗?” 凯文耸耸肩,继续看电视。 最薄弱环节,我对自己说。只好边走边看了。 我不应该对他这么苛刻的。说到贯彻新年新决心,我的记录糟糕透顶。只有一次算是坚持了下来,那时候我还在上班,我发誓每天早晨走上四楼的办公室,不坐电梯。说实话这算不上什么决心,因为我一直就有爬楼梯不搭电梯的习惯。这事儿完全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跟下决心每天早晨都喝咖啡、每天早晨都洗澡差不多。还有些年份我决心参加马拉松训练,甚至于每天铺床,但最多只撑到1月中旬就歇火了。 在等待新年到来之际,还有些事儿叫我心烦。我花了几分钟才想明白到底是什么事儿,而等我一想起来,顿时有点措手不及。中国虽不是至亲密友,但对我又的确别有深意:它算得上是我的亲戚。 300年前,我的中国祖先,携妻带子,飘洋过海到了德国。张夫人水土不适,很快过世。张先生却混得不错。他为一家德国人当管家,却跟那家的女儿生了个私生子。照我想,围绕这“混血孽种”,一定谣言满天飞,可家谱上对此只字不提,至于张先生和他儿子,还有那可怜姑娘以后的命运,也不曾记载只言片语。生出来的是个女孩儿,侥幸活了下来。等到了19世纪70年代,她的后裔,我的曾祖母,抵达爱利斯岛(美国最早的移民登记站),之后往西去了内布拉斯加。 我妈总拿张先生来解释我弟为啥要穿越亚洲,她祖母为啥是个单眼皮。多年以前,我妈泛舟扬子江,在无数破旧的老饭馆里吃过饭,一点儿事儿也没有。一有机会她就大吃北京烤鸭,红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 “这是天性,天性,跟后天的教养没关系。”她总是这么说。 孩提时代,我头上偶尔会冒出黑头发。我会站在镜子前仔细地观察它们,并跟我淡黄色的小辫儿对比。第一回发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别人粘在我头上的。我把它拔出来,搁在掌心。它乌黑油亮,笔直笔直,比我其他头发——淡黄色的卷发——足足粗上一倍。我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中国,隔着大海和300年的岁月,在召唤我咧!要不,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有时候我会扒拉着自己的脑袋,指望找出更多黑头发,但它们数量确实有限。等到了十多岁的时候,它们干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会站在浴室的桔黄色灯光下,对着镜子研究身上残存的亚洲痕迹,嘴唇像中国人?还是眼睛像?可惜徒劳无功。镜中人活脱脱是个美国农民,真失望。我想要更多中国味——更多,不是更少。 抵制中国非关个人,我提醒自己。再说就是一年而已。 P15-18 序言 相信中国制造 在21世纪,没有什么比中国的崛起更令人瞩目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停留于概念层次。这里,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制造”。 关于“中国制造”,首先要确定一下它的含义。从目前来看,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主要因为它有着物美价廉、非常实用的特性。但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制造的主体即贸易方式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看,则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环境来看,我们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可见,世界各国的很多因素都参与了中国制造。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制造”可称得上是“世界制造”。 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历时一年不购买“中国制造”产品的实验,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世界各地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已深入千家万户,并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中国制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地说明,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深深影响着一大批外国人的生活。 美国人或许在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而真正身体力行才发现,要想不买中国产品,除了必须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努力寻找(还不一定能找到)之外,还大幅度提高了生活成本(很多非中国造的产品价格都很昂贵)。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最终决定,还是跟中国进口产品共存的好。发誓一辈子不用中国产品,貌似不太现实,……我情愿不去知道,未来10年不靠中国产品过活,日子会有多难。”中国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万分惊叹和自豪。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作者做这个“实验”,毕竟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了解“中国制造”对美国乃至全世界不可低估的影响。 本书还从小人物的角度对全球化做了精彩的阐释,相当于给读者们上了一堂幽默有趣的经济全球化速成课。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随着国际社会更加开放、联系更加广泛,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间相互依存度更为加深,国际合作机制也日益加强。也许担忧产品制造的外包会使美国本土居民失去工作的不只作者一人,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现实面前,不管你是什么信仰,不管你是什么肤色,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寻求相互间的共同利益,发展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共存共赢,促进全世界的普遍繁荣。世界经济将会越来越相互依赖,本书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一次宝贵的预演。 中美建交28年来,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2627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目前,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互利双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中美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给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美国新闻媒体认为,过去10年间,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根据美中贸委会的研究,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可使美国GDP增长0.7%、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制造业生产率提高0.3%。 本书也反映出世界对“中国制造”还存在一些误解。在国外,“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常常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在品牌万里行的座谈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 “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同样品质的产品,中国的往往必须比日本甚至韩国的卖得便宜才行。这说明我们不是说得太多,恰恰相反,而是说得太少。 世界对我们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好奇,我们要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中国制造”,让他们看到我们的高端与高质,而且是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在这里,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还是机构,对提升“Made in China”的国际形象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想任何人都不会相信,在没有产品质量日益提高、日益进步的情况下,中国能有今天贸易大国的地位。实际上,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首先是建立在质量和竞争力这两个因素上。中国几乎每小时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商品,可以想象,如果中国产品的质量从根本上、从主流上是不可靠的,便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美誉。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生了误解与担忧。但是同期中国产品出口的增长率仍在上升,可见,大多数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仍然秉持公正和理解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应当进行积极宣传和交涉,澄清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误解,为我们赢回公正客观的评价,这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不论是媒体的关注或是前段时间的产品召回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都迫使我们的企业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在推进、改善、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所以,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他们已经走过的历程,就是继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继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向着“中国创造”稳步迈进。 王琴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结果,否定“中国制造”即是在否定世界上众多企业的创意、标准和质量。 ——薄熙来 中国制造过去几年的高峰是二十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爆发,当然势不可挡。而这两年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和压力正在迫使中国企业进行新一轮的积累,当他们再次爆发时,世界的竞争格局将全面改写。 ——曾鸣,中国雅虎总裁 目前萨拉们的最终选择还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些许欣慰,因为全球化是萨拉们不得不接受的一种生活。但是我们必须设想,只有有一天,中国企业通过质量、口碑、品牌真正赢得了萨拉们的心,目前让中国企业生不如死的反倾销、反补贴等等贸易障碍才会不攻自破,到那时中国企业也就真正成为世界全球市场的新贵。因此,对当今的中国企业家而言,萨拉?邦焦尔尼的这本《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不失为一堂生动且具实践意义的客户体验读本。 ——王立鹏,《中国经营报》社常务副总编兼《商学院》杂志主编 “省钱”的某种意义就是价值的创造,中国是在牺牲资源、提供人力的同时,压缩自身利润空间而为全球创造价值。所以“中国制造”横扫全球每个家庭丝毫不需要感到羞愧,因为我们在为每个家庭不断创造价值。反倒是中国需要反思,如何从“价格决定竞争力”的死循环中找到另外一片蓝海。 ——方玉书,新浪财经频道主编 她不是经济学家,但她和她的家人所完成的一次“生活中的经济学实验”,却充满了草根的真实性。 ——CCTV新闻《世界周刊》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我们的一些民族品牌消失了,一些生存了下来,一些还走向了世界,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像联想、海尔这些成功走向国际的中国品牌,代表的就是中国品牌的明天。 ——《环球时报》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想到“中国”和“中国制造”已经这么深入人心,而且影响的不只是中国人,还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不到,美国人也喜欢穿中国造的鞋子;想不到,国际名牌的高级时装居然也是中国造。从美国一个普通家庭的实验中看到,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影响世界。书中诙谐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生活实验,让阅读本书成为一种享受。 ——媒介主管 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已经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并且提供了自己独到的价值,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站在全球经济的食物链角度来看,又会产生更多的思考。 ——客户经理 我常感到奇怪,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会热衷于耐克、阿迪这样的品牌,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真的是因为它们穿起来更显时髦、吃起来更有品味吗?当然,在传统老字号饭庄里,在瑞蚨祥、内联升等老店里,也不乏外国人的身影,赢得的也不仅仅是口碑。这无不体现出了国际化大趋势,但归根结底,合格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阅读顾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