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北方那些战争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袁野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匈奴,为什么汉高祖被迫和亲,汉武帝却发兵北击?西晋一统,为什么旋踵之间,神州陆沉,五胡乱华?同样是中原王朝,为什么大唐万国来朝,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宋朝却积贫积弱,徽钦二帝被金国掳走?游牧与农耕,夷狄与中原,这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二元结构,而这一历史进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中国北方那些战争”。

内容推荐

游牧文明具有攻击性,高屋建瓴,为中华文明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农耕文明具有包容性,海纳百川,将这些活力聚集、交融、孕育,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之间的巨大张力,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坚韧的生命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先秦

 1.烽火戏诸侯

 2.犬戎破镐京

 3.混血的秦国

 4.燕赵的长城

第二章:汉朝

 1.匈奴崛起

 2.白登之围

 3.汉匈和亲

 4.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农耕文明的习惯性衰败

 2.短命的西晋

 3.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4.闻鸡起舞,击楫中流

 5.淝水之战

 6.北朝复兴:孝文帝改革

第四章:隋唐

 1.突厥的兴起

 2.隋朝和突厥

 3.初唐和突厥

 4.安史之乱

 5.唐朝与回纥、吐蕃

 6.黄巢起义

第五章:五代

 1.后梁与后唐的世仇

 2.契丹的崛起

 3.儿皇帝石敬塘

 4.后汉高祖刘知远

 5.后周的兴起

第六章:北宋

 1.北宋的建立

 2.杨家将和宋辽之战

 3.澶渊之盟

 4.西夏的崛起

 5.愤恨而死的“武曲星”狄青

 6.女真的崛起

 7.靖康之耻

第七章:南宋

 1.过河!过河!过河!

 2.勇冠三军的韩世忠

 3.尽忠报国

 4.虞允文书生成大将

 5.蒙古的崛起

 6.蒙古灭南宋

第八章:明朝

 1.石人挑动天下反

 2.迁都北京

 3.土木堡之变

 4.后金的崛起

 5.一代名将袁崇焕

第九章:清朝

 1.满清入关

 2.康熙平定准噶尔

试读章节

1.烽火戏诸侯

西周幽王三年,镐京。

当朝天子周幽王,在宫中散步,愁眉不展。弄臣虢石父小心相陪,偶尔看到身边护卫武士所持的青铜长戈,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连忙凑上前去,附耳对幽王低语几句——

顿时,周幽王喜上眉梢。

一直小心侍奉在周幽王身边的宫女、内侍、武士一千人等,见天子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都松了一口气,心里一大块石头落了地,终于不用时刻担心掉脑袋了。

周幽王叫过一名内侍,低声吩咐几句,那名内侍连忙躬身退下,急匆匆地去了。这名内侍来到王后宫中,传达了天子口谕:“请王后明日城外骊山相会。”

王后名叫褒姒,是周朝附属小国褒国进献给周幽王的美女。这褒姒的来历十分奇异,《史记》中有一段神话故事般的记载:

早在夏朝时候,有两条神龙降到天子宫中,当时的夏朝天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就进行占卜,根据占卜结果,取两条神龙口涎藏于器皿之中。这个器皿从此成了传国之宝,历经商朝、周朝再也没有人打开过。

转眼到了周厉王时候,周厉王是个暴君,为了消除百姓对他的不满言论,专门派一名巫师组织人力,在民间监视社会舆论,弄得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道路以目”。一日周厉王闲来无事,见到了这个流传数百年未曾打开的盒子。周厉王心中好奇,就亲手将盒子打开,想要一探究竟。不料盒中所存的龙涎仿佛活了一般,竟然自行从盒中流出,在地上流动,无人可以控制。厉王受了惊吓,想要赶紧阻止这奇异之物,宫中巫师连忙献计,让一群妇人裸体鼓噪,希望能收服龙涎。结果这巫术不仅没能控制住龙涎,反而刺激龙涎变成了一条黑色的大蜥蜴,将厉王吓得心胆俱裂。那黑色蜥蜴灵动之极,顷刻间已经窜出宫殿,向厉王的后宫窜去。厉王后宫中一名女童见到蜥蜴,大受惊吓,等巫师、卫士等追到后宫之时,蜥蜴已经不知去向,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后来宣王即位,众人早已经忘却了此事。不料那名女童长大,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竟然未婚而孕,生下一个女婴。这位母亲见事出蹊跷,心中恐惧,不敢要这个孩子,就把女婴抛弃。

说来也巧,宣王时候民间有童谣唱道:“魘弧箕服,实亡周国。”所谓“魘弧箕服”,是山桑树所做的弓箭。宣王听后心中又惊又怒,派人上街查访,结果发现有一对夫妇在市集上出售这种弓箭,宣王听到回报后,立即下令逮捕这对夫妇,就地处死,不留后患。哪想到不知怎么走了风声,那夫妇二人已经逃走,宣王派去的兵士扑了个空。这夫妇二人丧魂落魄地逃亡,总算躲过一劫,在路上歇脚的时候却听到婴儿啼哭,二人随着哭声寻找,却找到了那个被抛弃的女婴。这夫妇二人心地善良,不忍心见这孩子活活饿死,就收养了这个女婴。后来夫妇二人逃到褒国定居下来,专心抚养自己的养女。

转眼到了幽王时候,当年的女婴已经长成为一名绝世美人,就是褒姒。褒姒之美,惊世骇俗,《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有一次竟然三个月没有上朝理政。褒国国君褒垧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垧关进大牢。

褒垧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于是就与母亲商量如何救出褒垧。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褒姒,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也是前世冤孽,幽王一见褒姒大喜,立刻就魂不守舍,于是下令放了褒垧。从此和褒姒夜夜笙歌,不问国事,任凭地震频发,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不久褒姒就为幽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伯服。幽王宠爱褒姒,为了讨美人欢心,竟然废掉了自己原来的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那申后深明妇道,性德贤淑,母仪天下,深得人心,其父申侯是一位颇具实力的诸侯。所以此事一经宣布,朝野哗然,群臣苦谏,但是幽王不为所动,一意孤行,坚决执行了自己的决定。周太史伯阳见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叹道:“祸成矣,无可奈何!”

褒姒是个典型的冰山美人,平时待人冷若冰霜,千金难买一笑;偏偏她笑起来又千娇百媚,勾魂摄魄,令人不能自拔。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粲,煞费苦心,奇珍异宝自不必说,各种宫廷娱乐,民间杂耍,全都被幽王搜罗来取悦褒姒。这一日,幽王又从民间弄来新鲜玩意儿,满心希望能让美人开怀一笑,不料表演刚开始没多久,褒姒就意兴阑珊,毫无兴趣。幽王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心中好不懊恼,重重处置了那群民间的江湖骗子,独自在宫中闲逛。不料灵感忽至,竟让他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来,这才转怒为喜。

第二天,镐京郊外骊山上。

幽王携王后褒姒出宫,在骊山上设下酒宴,群臣作陪,宫廷乐队吹拉弹唱,热闹非凡。但是王后褒姒脸上仍然不见一丝笑容,久在幽王身边的近侍们都心中惴惴,知道王后不笑,他们就随时有祸从天降的可能。

不过再看幽王的脸色,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时不时地还对褒姒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这下这些近侍们可看糊涂了:究竟天子心中想什么呢?

酒过三巡,幽王起身,用手一指骊山山顶的烽火台,下令道:“点火!”

此言一出,众臣大惊失色!

烽火台是当时的国家紧急动员系统。由于西周的都城镐京地处关中,靠近西北游牧文明活动区域,为了防御当时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原农耕文明的西北游牧部落——犬戎,西周建立了这样一套体系:烽火台遍布天下,覆盖周朝直属领土和每个诸侯国,一旦犬戎入侵,周天子就发出指令,白昼生烟,夜晚举火,千里传警,天下震动,各地诸侯只要见到烽火台传令,无论相隔多远,都要举兵勤王。可以说,烽火台体现了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权力,动用烽火台,就是动用整个天下的军事力量。而现在幽王竟打算用点燃烽火台的方式来取悦褒姒,简直就是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难怪群臣要为之动容了!

以太史伯阳为首的朝中重臣,纷纷起身进谏,要求幽王收回成命。褒姒一介女流,不懂得烽火台事关重大,因为从没见过这等场景,反而露出好奇神色。幽王见褒姒似乎有尝试之意,心中大为兴奋,根本不理会群臣死谏,执意要点燃烽火台。终于狼烟大举,警讯顷刻间传遍天下,群臣苦谏无效,悲愤异常,纷纷离席而去,不忍见这亡国之事。

幽王对此毫不在意,命令鼓乐加紧演奏,要和王后在骊山上大宴七天。半日之后,第一批诸侯勤王大军已到。褒姒见诸侯军队长途跋涉,狼狈异常,果然展颜一笑,幽王大喜,不管诸侯怨声载道,只顾和褒姒在山上狂欢。

一连七天,骊山脚下,各路诸侯:千里勤王而来,勃然大怒而去,烽火台上火光熊熊,骊山歌舞无止无休。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对褒姒的确是情深意重,但是作为一个君王却是极度不负责任。第七天的黄昏,在用嘲笑送走了最后一批诸侯之后,幽王凝视着褒姒举世无双的妩媚笑容,觉得万分幸福,心满意足。然而,陶醉在美色醇酒、声色犬马当中的幽王没有觉察到,亡国的威胁如同这茫茫夜色,已经迅速笼罩在西周的国土之上。

这亡国的威胁,来自西北。P3-6

序言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是世界古代史的两大核心文明模式。整个人类世界就是在这两种文明模式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中,从远古走到了近代。

有人说,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大陆型农耕文明。从地理上看,中国处于亚欧大陆的最东端,东南两面都是茫茫大海,西面是沙漠戈壁,青藏高原,唯有北面开放,又被中国人自己修了一道万里长城。这样一来,整个中国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四合院,中国人就在里面过着自给自足、天人合一的生活。

这个说法无疑是很有道理的,中国历代的中原王朝的确都是正宗的农耕文明王朝,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全部。

农耕文明是母性的。在远古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农耕文明注重经济生产、提倡精耕细作、发展生产技术的特性可以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但是这种文明过于早熟,过于稳定,一旦确立之后就停滞不前,很难再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生生不息,还有另一个原因:西北游牧文明。

游牧文明是父性的。数千年来,中国西北游牧文明多次冲下高原、越过长城,对中原一带的农耕文明加以冲击。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两种文明的碰撞、妥协和融合。正是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巨大张力,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坚韧的生命力,绵延至今,从未断绝。

所以说,整个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一样,都是由农耕和游牧两个核心模式构成的:游牧是父,高屋建瓴,为中华文明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农耕是母,海纳百川,将这些活力聚集、交融、孕育,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中华文明之母——农耕文明历来被人们当作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全部,这和农耕文明成熟较早,文化上占据优势地位有关。煌煌二十四史,都是把占据中原的王朝——尤其是汉族王朝——奉为正朔,而把西北游牧民族王朝贬为戎狄。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区区一道万里长城,不应该成为隔断中华文明与其父系渊源的障碍。

下面就请读者和我们一起,为古往今来投身于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代英雄人物击节赞叹,去回顾中华文明父系、母系文明相互碰撞、交融的历史进程。而这一历史进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中国北方的那些战争”。

书评(媒体评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南宋·岳飞·《满江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