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第一书!
本书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广宇 |
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第一书! 本书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内容推荐 《论语》这部阐述了人生道德学问及处世原则的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国人的心灵、脑海以及骨髓之中,深深地影响着国人对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见解和方法,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国学中的国学。它是启示录,指航灯,颠扑不破的规律和准则。只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要有国人生活的空间,它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今天,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目录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3 承诺别人不可轻率,尊重别人要发自内心/5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7 你就是自己的上帝/12 低调做人不张扬/16 不要高估自己而轻视别人/18 宽和待人,不与人争口舌之利/21 知诚信,讲诚信,做诚信人/24 天生我材必有用/25 第二章 做事之道 做人做事要认清情势/31 承认无知才是大智慧/33 深谋远虑,不要急功近利/36 欲速则不达/38 有价值的语言技巧应建立在仁德之上/39 做事需讲诚、敬、信/41 中庸之道的智慧/44 变通比执着更重要/49 第三章 政务之道 求才以治天下/55 名正言则顺/58 身正令则行/61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64 以德为本,德法兼用/66 为政宽和是为宜/69 水至清则无鱼/73 责人不如修身厂77 第四章 经商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81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84 义利共生,义举生辉/88 机遇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92 人脉是成功的资本/97 第五章 修身之道 贫富都作等闲看/103 品德是一生的财富/106 反省是成功之母/110 人生有三戒/113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116 节俭是永恒的美德/119 第六章 理想之道 志当存高远/125 小不忍则乱大谋/129 第七章 用人之道 用人德为先/133 学会知人善任/136 第八章 察人之道 察人靠自己,切忌盲从/141 君子重质,不以貌取/144 第九章 心灵之道 用音乐洗涤心灵/149 最简单的最快乐/152 别让自己踩进水坑/155 跳出你为自己画的牢笼/157 第十章 态度之道 要区别于砂粒,就让自己成为珍珠/163 超越对手就要先学习对手/166 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70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173 第十一章 家庭之道 家和万事兴/179 父亲值得我们一生学习/183 夫妻相处也要保持一定距离/186 第十二章 教育之道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灵魂/191 教子不可拔苗助长/194 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教育/198 教学重在启发/201 第十三章 言行之道 赞美是征服人心的法宝/207 行动的意义胜于一切/211 话要说到点子上/214 倾听是一种智慧/219 第十四章 忠孝之道 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225 自古孝子宜当官/229 父母身上无对错/233 亲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236 何为真“孝”/239 第十五章 交友之道 交友也是一门学问/243 交友应不分贵贱高低/247 良药何必要苦口/250 第十六章 求学之道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255 思是学的灵魂,学为思的延续/257 学习的态度决定一切/260 活到老学到老/26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65 三人行,必有我师/268 试读章节 孔子说,看一个射箭手技术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没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没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对人,不要太过苛求,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心情愉快,和睦相处。 《红楼梦》中的宝钗在宽容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在《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和宝钗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宝玉和宝钗亲近,黛玉一向心怀不满,因而把宝钗视为自己的“情敌”,倘若抓住了机会,黛玉总要对宝钗针砭一番。在这个问题上,宝钗表现出了大度的宽容,对于黛玉的醋意、敌意,她不予理睬;就算对于某些讽刺挖苦,她也只是适当地回敬。但是,一旦宝钗抓住了两人和好的转机,就会努力争取与黛玉和解,以从根本上消除黛玉的敌意。 有一次,贾母让各位姑娘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艳词”,这引起了宝钗的注意。在当时,这两种剧本都是禁书,黛玉这样的名门闺秀怎可读禁书,说艳词?这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尽管当时在座的人并没有听出来,但却瞒不过宝钗。按理说,平时受够了黛玉气的宝钗完全可以在当面或背后把这件事向众人揭露出来,奚落黛玉一番。但是聪明的宝钗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她与黛玉化干戈为玉帛的契机。 事后,宝钗在背地里叫住黛玉,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黛玉一听,吓了一跳,知道她在说酒桌上说艳词的事,就赶紧向宝钗求饶:“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宝钗见黛玉满脸羞红,也就不再追问,反而开导她今后在这些地方要小心谨慎一些,以免授人以柄。宝钗这一番真心真意的关心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既感激又信服,心想自己平常刻薄待她,她对自己还是这样好,也就意识到了自己以往的过失。 聪慧的宝钗为我们做出了宽容的榜样。按照我们一般人的处理方法,如果真的有一个像黛玉这样屡屡讽刺挖苦、给我们气受的人,我们是断不能一味忍让的。平常忍一忍还可以,倘若有机会抓住了他的小辫子,一定要狠狠地出一口气。但是宝钗却十分清楚,黛玉与她同居大观园,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近旁树立一个敌人只会招来更多的气,而化敌为友就大不相同了。于是,她把本可以掀翻对方的把柄变成了与对方和好的橄榄枝,用真诚与宽容换取了黛玉的信任。适可而止,给对方留下余地,并通过巧妙的交际手段化敌为友,是解决受气问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再来看下面这两则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夜宴群臣,当时是晚上,大殿里点着烛灯,正当大家酒喝得酣畅之际,突然一阵风把烛灯吹灭了。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啊”的叫了一声,庄王问:“怎么回事啊?”美姬对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非礼我。那人趁着烛灭,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系缨,赶快点灯,抓住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听了,说:“是我赏赐大家喝酒,酒喝多了,有人难免会做些出格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兴。”群臣100多人马上都扯断了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尽欢而散。 过了3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位将军常常冲在前边,勇猛无敌。战斗胜利后,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系缨的人。” 同样是春秋时期,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秦穆公的一匹良马被岐下300多个乡下人偷着宰杀吃了。秦国的官吏捕捉到他们,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我不能因为一条牲畜就使300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对身体会有害。赏他们酒喝,然后全放了吧。”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这300多人闻讯后都奔赴战场帮助秦军。正巧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险恶。这些乡下人便高举武器,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与晋军死战,以报答穆公的食马之德。晋军的包围被冲散,穆公终于脱险。 这虽然仅仅是一则则小小的故事,真实性无法考证,但是读后却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可见宽容给人的心灵以怎样巨大的温暖和感动,以至经年不忘! 但凡聪慧的人都是会宽容别人的,因为宽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怎样处理,怎样对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了。可能有的人会斤斤计较、牙眦必报,而有的人则以一颗宽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过罢了。两种态度,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那就是别人反过来对待我们的态度。我们宽容别人了,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由此看来,我们宽容别人,其实是在宽容自己。 让我们用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吧,这不是消极或懦弱的表现,而是真正的丈夫之为,是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风。不要等到曲终人散再去独自面对远山和高远,不要等到遗憾满怀再去感叹人生多舛。 不论在家庭还是在生意场上。都需要我们适时地对他人宽容一些,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宽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它在时问推移中升值,它会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它是一盏绿灯,帮助我们在工作中通行。选择了宽容,便赢得了财富。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在处世中不搞唯我独尊,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宽容别人,才会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天空。 P7-10 序言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中国历史上,《论语》一书被那些追求理想人格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读书士子奉为经典,成为不可或缺的教科书。事实上,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形成,塑造出无数立德、立言、立功的志士仁人,也对普通百姓的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改良作用。许多人对《论语》中的名句十分熟悉,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和为贵”、“当仁不让于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患寡而患不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后生可畏”、“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所有这些,几乎影响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即便是山村一个字不识的老太太。在行为方式上也在遵循中国人自己的道德标准。比如她会说:“我要做了这样的事情,死后让人家怎么说我?”这是什么思想?这叫“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她还可能说:“这孩子是个孝子,靠得住!”这个判断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这些话都是《论语》中的章句。为什么不认识字、没学过《论语》的人也在运用《论语》的思维方式呢?因为《论语》所推崇的观念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说是生而有之也不为过了。 即使浮华喧闹的今天,《论语》这部书对国人的影响仍然依稀可见,比如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之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彼此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双方的距离马上就拉近了。 由此可见《论语》这部阐述了人生道德学问及处世原则的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国人的心灵、脑海以及骨髓之中,深深地影响着国人对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见解和方法,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国学中的国学。它是启示录,指航灯,颠扑不破的规律和准则。只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要有国人生活的空间,它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今天,我们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于丹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确实,不管中华文明经历过多么频繁的兵荒马乱,散落到多么遥远的天涯海角,那些句子,二千五百年前的句子,像一束柔韧的丝线,若隐若现地拴住了一个伟大人种的最后尊严。 ——余秋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