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博大之宗--朱彝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博大之宗--朱彝尊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利民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博大之宗--朱彝尊。 内容推荐 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朱彝尊作文、考据都擅长;诗歌工整雅健,与当时王士□南北齐名。他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以他为代表的浙派(一称"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并峙称雄。他经过 8年努力,于1678年辑成《词综》。 目录 第一章 秀水异才 门第清华 少年聪慧 乙酉兵事 避地六迁 定居梅里 南游岭表 第二章 鸳水情缘 春情漏泄 共眠一舸 甘作野鸳鸯 第三章 十年磨剑 山阴反清团体 浙东通海案 永嘉避难 第四章 江湖载酒行 北出云朔 客曹溶幕 客王显祚幕 客刘芳躅幕 《江湖载酒集》 《词综》 客龚佳育幕 第五章 五陵结客 共醉飞狐雪夜尊 最忆虎头痴 伐木求友 为公作歌惊四筵 第六章 致身清美 入京待考 召试体仁阁 骑驴入史局 第七章 宦海浮沉 典试江南 值南书房 抄书遭贬 不废著述 移居斜街 第八章 归去来兮 重游广东 携游福建 侨居吴门 迎銮送驾 谊交曹门 夕照曝书亭 第九章 既硕孔多 经学大师 史地学巨擘 文学宗匠 金石学名家 朱彝尊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明景泰四年(1453),朱国祚的太高祖朱煜少年时自盛泽饭字圩入赘于秀水商河荡南黄字圩陈氏。朱煜的岳父陈天然没有儿子,有三个女婿。大女婿姓郁,二女婿姓孔,朱煜是他的小女婿。陈家是个大户,家里吃饭的人有二三百。进餐时,大家都说,别看朱孺子年纪小,分饭菜却很公平,等他来分吧。陈天然把入赘于家中的大女婿和小女婿当儿子看待,大女婿和小女婿之间也相处和睦,不分尔我。从此,三姓合于一门,同作一家骨肉。 朱国祚的高祖朱福缘是个很少进城的老实农民。他甘于粗茶淡饭,性格持重和平,不轻易给人承诺,开渠引水,能与邻人平均使用。成化十八年(1482),桑叶短缺,朱家有多余的桑叶,本可高价收利,但朱福缘全部分给了邻里。朱福缘享年有80多岁,应了“仁者寿”的哲言。 朱国祚的曾祖父朱恭有德行,有见识,处事公正,为人严肃,喜怒不形于色,晚年被推举为里老。明代在乡村基层推行的是里甲制和里老制双轨并行的组织体制。其中里甲的主要职责是征纳赋役;里老执行的是社会自治的使命,在审理本乡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违纪违法行为时,拥有使用竹篦荆条、量情决打的处罚权。朱恭虽然有抓着案前竹篾理讼的习惯,但倾向于讲道理,引导争讼者互相推让。人们相互告诫说:朱公不轻易责罚人,如果谁被朱公杖打,别人会耻于与他为伍。朱恭能写诗,活了83岁。他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敬,次子朱彩。正德三年(1508),朱恭将其产业一分为二,给了每个儿子10亩田。 朱彩是朱国祚的祖父,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十月,行二。正德元年(1506),娶妻王氏,夫妻间相敬如宾。朱彩在乡里教书,为人好客,家中常常高朋满座。邻居中有个叫施暄的监生,是个贪利小人。朱彩对施暄推诚相待,常与之杯酒酬和,不疑有他。施暄表面上和朱彩交好,暗地里却在谋划侵吞朱家的产业。他利用朱彩偶尔急需用钱的时候,借了点钱给朱彩,过了不长的一段时间,加倍算息,夺去朱彩的全部田产居室来抵债。朱彩情不能堪,向官府控告施暄。然而,施暄靠行贿赢了官司。朱彩满腹冤屈,无处可伸。 朱彩生有四子:长子朱袍、次子朱裳、三子朱儒、四子朱俸。朱儒是秀水朱氏起家的关键人物。其人字宗儒,号东山,生于正德十年(1515)十月。嘉靖八年(1529),朱儒赴主管一省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鸣冤。臬司见前来喊冤的是个年仅15岁的少年,大为惊异,发公文到嘉兴府,把案子提解到省里,亲自审理,终于使案情大白,将施暄绳之以法。朱彩得以收回部分产业。 朱儒小时候曾经想走读书中举的道路,小试不售,转而寄情于诗词。人们读到他的诗,无不称赞传诵。有位叫戴双梧的老先生爱惜朱儒的才华,劝他学医济世。于是,朱儒拜杨时升为师。杨时升寄居金明寺,以教授蒙童、给人治病为业。他没有儿子,视朱儒如己出。朱儒把他当做养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景龙。金明寺被废弃后,杨时升在南门毛家坊建屋居住。朱儒朝夕侍奉,尽得其术。 嘉靖十五年(1536),住在杨家的朱儒娶16岁的唐氏为妻,婚娶之费都是杨时升出的。 由于医术精良,朱儒在嘉兴的名气很响,行医所得足以赡养双亲、饱暖家人。嘉靖十七年(1538),朱儒把祖宅让给了长兄朱袍,将父母和仲兄朱裳、小弟朱俸请到位于嘉兴南门毛家坊的杨宅居住,以便奉养双亲。嘉靖二十一年(1542)二月,朱彩与妻子王氏在同一天去世。为了治丧,朱儒恢复了本宗姓名。嘉靖二十七年(1548)五月,杨时升去世,享年73岁。遗嘱中讲到了朱儒对自己的殷勤侍奉。朱儒以孝子之礼为杨时升治丧,将杨时升的牌位供奉在朱氏家庙,命后世子孙四时享祀。 家业日渐兴隆,朱儒开始考虑扩建住宅。嘉靖二十九年(1550)二月,他打算在毛家坊的住处建大厅。夜里梦见神仙吹吹打打,将一方匾额迎人家门,上书“咸春”二字。醒来以后,朱儒颇感惊异。大厅落成那天,朱儒就用“咸春”作为堂名,请吏部尚书吴鹏题榜。这一年,朱儒娶了15岁的王氏为侧室。王氏是嘉兴人,后来生下“状元宰相”朱国祚。 嘉兴的一方天地对于雄心勃勃的朱儒来说,显得有些局促了。嘉靖三十三年(1554)二月,朱儒北上京都行医。当时正值疫病流行,他救活了不少人,名震一时。太医院院判朱恭听说朱儒的大名,将他请到家中相叙。朱恭是嘉兴王店镇人,70多岁,没有儿子。两人相得甚欢,序为叔侄。朱儒因此以医士的身份进入太医院。 太医院的最高医官是院使,官阶为正五品。万历八年(1580)五月,朱儒出任这一职务。 万历十六年(1588)的春天,神宗感寒疾,病情多日无起色,于是召朱儒到乾清宫西暖阁诊视。朱儒进药奏效。自此以后,不仅神宗时时召见朱儒,让他察脉体,和药剂,而且两宫太后、皇后及嫔妃、公主生了病,都让太监把症状告诉朱儒,让他开药方。士大夫家对朱儒也是倒屣相迎。 朱氏家族良善仁和的好传统在朱儒身上也有表现。他常拿俸禄周济困厄之人,来看病的穷人不肯接受他给的药资,他就将钱暗地里放在药帖中。有同乡客死京城,他主动料理后事。 万历十九年(1591),朱儒卒于京师,享年77岁。朱儒生有四子,长子国祯,次子国祥,三子国祚,四子国礼。 P3-5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颉、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珪、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祷、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2003年春于杭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