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灵的盛宴(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少农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品德修养、性格情绪、处世待人、治学之道、职业打拼、友爱情感六个方面展现健康豁达的人生态度,小故事中蕴藏着大智慧,小故事中涵盖着大人生。生动例证与名言警句结合,对中、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别具一格寓教于乐。

拥有该书,细细品读,一则则小故事犹如一扇扇虚掩着的门,从那门缝冲透漏出的一束束光亮,可以让你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又犹如一桌桌丰盛的宴席,从那席间飘出的一丝丝清香,可以让你顺利地步入心灵的圣殿。

内容推荐

这五大家好比五岳。孔子是东岳泰山,巍然耸立;庄子是西岳华山,险峻秀美,象征自由;老子是南岳衡山,楚之灵也;禅宗也就是中岳嵩山,达摩所在;孟子则是北岳恒山,浩然之气自北而来,弥漫九州。

这五大家好比五行。老子是水,“上善若水”;孟子是火,阳刚无匹;庄子是金,“以天地为洪炉,造化为大工”;孔子是木,“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禅宗是“土”,里面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禅宗解脱之道

不变的改变一切

世上最大的真理莫过于干活

好的坏的都要自己领受

自己是自己的最大障碍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得到了什么

放弃是人生最大智慧

一定要空手才能拥抱世界

第二卷 孟子阳刚精神

霸道不能长久,王道并不存在

吃喝拉撒是真正的仁义

一定要爱你不喜欢的人

关键时候全凭手感

好好睡一觉到天亮

收心即得浩然之气

无知即善

第三卷 庄子自由意志

幸福是荒唐的

养生就是善于与死亡为伴

不再使劲伤害自己

如果没有残缺还叫什么完美呢

当戏演不下去时真正的戏就开始了

越看不见的越显伟大

完全舍弃即得完全自由

第四卷 孔子富民思想

唯独富人有境界

做人要走“回头路”

美景专属流浪汉

一切都在证明我自身

世俗生活最能见真道

孝道就是爱自己

第五卷 老子无为法典

最简单的事情就是拯救世界

大地比天空更遥远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禅宗公案——

宋朝著名和尚百丈禅师最热爱劳动,凡事“必先于众”,庙里打扫卫生他带头,早晚念经他带头,连出门化缘也是他带头。他不像个禅师,分明是个小和尚。有次弟子们见他太辛苦,就把他干活的家伙藏在门背后,让他怎么也找不着。

百丈找不着家伙,干不成活,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弟子们以为他这回该休息了吧?没想到他一站就是半天。

弟子问:“吾师为何如此?”

百丈答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这旬名言就这样传开了。

干活事大

我们不是用吃饭来填充空虚,而是用心灵、用思考、用干活来战胜空虚,改写人生,赋予意义。昨天我对我的弟弟和妹妹说:“你们可曾经历过‘吃再多都吃不饱、喝再多都不解渴’的事?”他们都笑了,显然在笑我的怪话又来了。其实真是这样,世上的水是不能解渴的,世上的饭是不能充饥的,你吃再多、喝再多,心里还是空虚。唯有道可以充实我们。干活就是人的道。

人不干活的最大麻烦不在于没饭吃,比没饭吃更麻烦的是空虚。

人不干活就空虚,就难受。心里长草,长荆棘,扎你自己,但不扎出血来,甚至不扎痛,它只是一下一下又一下,绵绵不断地给你放气,让你整个人空掉、蔫掉、烂掉。

干活多好!有事干的人有福。有饭吃是人生最大幸福,比有饭吃更幸福的是有事干。

又有事干,又有饭吃,叫做活人。

没有事干,但有饭吃,叫做活死人,半死不活。

又没事干,又没饭吃,叫做死人。

 ,死人要想活过来,一要找口饭,二要找事做。要说眼前问题。当然是吃饭。要说长远,当然是做事。

饭从事出。

你不做事,哪来饭吃?

嗟来之食可耻!

比嗟来之食更可耻的是白吃白拿!

“吃饭”二字之所以具有至高无上的人生意义,全在于它体现人格。自己做事有饭吃,你就有健全人格。否则,难。

昨天是星期天,我有个老朋友到良乡来参加聚会,聚会后吃了午饭,我们在家里闲聊。

我朋友说:中国人爱问“吃饭了吗”?这有两层意思。他说一是因为过去老是闹饥荒,在中国有口饭吃不容易。二是因为“吃饭了吗”这样的问候是最中性客观的,它不涉及隐私,很尊重人,没有歧义,让人听着中听。听他这么说,我简直就要把“吃饭了吗”这句话评为古今中外第一问候语。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同时,吃饭的意义还不仅在于以上所说的两种,它还在于以下四大意义。哈,吃饭都搞出“四大意义”来,这充分说明我是个爱吃饭的人。鲁迅当年有个学生到广州搞革命,革命没搞成,做了个厨房里的伙夫。这个学生写信向鲁迅诉苦,说他整天守着个饭锅,没劲死了。鲁迅回信告诉他:现在很多人没饭吃,你现在竟然守着一个饭锅而苦恼,真不知何意也!  吃饭的四大意义

一、吃饭让人不饿。

饥饿是人生的非自然状态,亦即不正常状态。根据《圣经》的说法,上帝创世的第三天就创造了菜疏果子,第五天就创造了鱼和鸟,第六天就创造了一切的牲畜与野兽,而所有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第七天——创造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丰满满的,应有尽有。我们是“有灵的活人”,我们不是死人。这样看来,我们没有饭吃是有罪的,因为上帝准备了好饭你却不吃,这等于说你拒绝了上帝的恩典,亦即拒绝了上帝。拒绝了上帝的人,上帝就让他永远饥饿。

因此,我们没饭吃的时候不是因为找不到食物,而是没找到那获得食物的“道”。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又说:“我就是生命的粮。”找到了那“道”,就永远不饿。你说你找不到,假的,是你没去找,不敢要。《圣经》上说:“饥渴慕义的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吃饭吃饭,其实我们吃的不是饭,吃的是道。

二、吃饭让人喜乐。

我们有饭吃,就是领受了上帝的恩典。有恩典,就有能力。一个人切莫说:我靠我的双手挣钱吃饭,试问:你的双手从哪里来的?你吃的食物、饮用的水是谁创造的?这是本来就有的吗?断乎不是!你去吃一块石头试试看,断不能饱。大自然给我们食物,又给我们获得食物的能力,又给我们分别食物的智慧,每一环节都有恩典,恩典的最后就是充充实实的盛宴等待你与家人朋友尽情享用。吃饭让人何等欢乐!

我们人类是地上所有动物植物的统治者,可以适量地享用它们。吃饭就是享受统治权。我们统治食物。同时要注意三点:不可滥捕滥杀、不可暴饮暴食、不可浪费。真正的美食家都因为“珍惜”二字品尝出了世上最好的滋味。

三、吃饭让人每日更新。

每日三餐,更新我们的生活。早餐催人上进,中餐鼓舞我们再接再厉,晚餐安慰我们。禅家提倡“过午不食”,通过节食的方式享受更多。但如果整日不吃饭,我们就无法每日更新精神,与自然同一节奏。基督教、佛教、儒教、道教都有“禁食”一说,旨在清心寡欲与道相接。禁食不是永远不食,而是准备好领受更大的天降恩赐。

四、吃饭让人认识自己。

人不能在饥饿中认识自己,人只能在有饭吃的时候认识自己。人在寻找一口饭吃时人生有意义,在一口饭到嘴时人生有意义,在饭后休息时人生有意义。人在饥饿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怪异的,冷酷无情的,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虚的。饭道

任何大道理都不能改变你,一口饭就能改变你。这饭里有恩哪,吃饭实乃人生最大学问。谁先领受自然之恩,谁就先得自然。吃饭一事让我有至深领悟者甚多,如:人活着要吃饭,但人活着不是为吃饭;如:人要吃硬饭,不要吃软饭;如:人要适可而止,即使富有也不能暴饮暴食;如:人与人有差别,饭与饭没差别。

饭高于人,饭永远高于人,饭是人的道,我谓之“饭道”。茶道、花道、琴道、剑道,比起饭道来都不是道了。饭道是真正的道,是唯一的道。

百丈和尚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讲人要领受那饭,就先要领受那道,就要干活,就要做事,就要做真与善的事,不可为不义的事。要悔罪,要有爱,要有爱天爱地爱人若己的心。P7-11

序言

老庄孔孟与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五大家,他们是中国人的心性所出,最能预示国人的人格与命运。

这五大家好比五岳,孔子当然就是东岳泰山i巍然耸立;庄子是西岳华山,险峻秀美,象征自由;老子是南岳衡山,楚之灵也:禅宗也就是中岳嵩山,达摩所在;孟子则是北岳恒山,一股阳刚、浩然之气自北而来,弥漫九州。

这五大家又好比五行。老子是水,“上善若水”;孟子是火,浩气阳刚无匹;庄子是金,“以天地为洪炉,造化为大工”;孔子是木,“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禅宗是“土”,里面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老庄孔孟与禅宗称为中国文化五大家,是中国人的命脉所在,元气所在。中国人的前世今生全都在这里,舍此则无以为国人也。

中国文化五大家有个共同的特点,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那就是重视心灵的修养。古代圣贤希望我们做“真人”、做“君子”、做“信士”,说法不同,其义则一;恢复人性(亦即恢复天性)。

写作本书,其意亦在使人心灵得以解脱,让人性从无耻的博弈转向有耻的修养。

本书分五卷讲中国文化。第_卷“禅宗解脱之道”,是作者的方法论,第二卷“孟子阳刚精神”是全书序篇,第三卷“庄子自由意志”是全书主体之一,第四卷“孔子富民思想”是全书重点,第五卷“老子无为法典”是全书精髓。

本书力求从新的视角赋予中国文化新的意义。不是就文化谈文化、而是重在解决当下国人紧缺的信仰问题。

本书是一次文化整合。提出了新的文化观。如本书第一次将市场经济理论与孔子思想结合起来,这在第四卷“孔子富民思想”中有讲述。本书每卷皆有新说。

本书用文学笔法将国学通俗化,习惯把身边的事情、作者自己的思考与老庄孔盂联系起来讲,这样就不仅是讲述前人的层面了,更使国学生活化,成为与每个人相关联的圆学,是作为人类个体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生硬的理论。

后记

我用一个字概括中国文化精华:饭。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吃饭。我理解的中国文化,或说我传达的中国文化精神全在于一生活”,它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文化就是人,中国人就是中国文化。人都没了,谈什么文化?因此不可以抛开人说文化,它是我们活生生的生命本原。

我讲的是生活化的具体的中国文化,这与那些高谈学问的一切人全然不同。要我谈大道理那是不可能的,我只有小道理。我只做小事,我只是个小人物。如果你在书中看到我也情不自禁讲大道理了,那也是因为有时讲讲大道理好卖钱。我不可能改变任何人。我为的是自己。中国文化可以变成钱,中国文化可以买酒,中国文化可以当饭吃。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饭。孔子渴望过“富而好礼”的生活,我也莫不如此!

本书的写作风格依然是“王少农式”的;语言简单明了,又有意思。要说知识,我没有别人多。要说思想,我没有老先生们深邃。我擅长的就是有话直说,让人容易懂。

以往我们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法是以古人为师,而我说;要以自己为师’并且要古人拜今人为师。不是今人听古人的,而是古人听令人的。古人已死,当然无法真听今人的,“古人听今人的”,意思是利用古代资源服务于今人。

民国时我们喊“打倒孔家店”,鲁迅也不赞成青年人读《庄子》,同时,民国又涌现了一批国学大师。在我们当代,没有人喊“打倒孔家店”,因为谁都知道“孔家店”是打不倒的。你喊打倒的同时。就是为他做广告,他的生意只会更火红。我们也没有国学大师。这是好事,标榜国学大师的年代是一个国学危机的年代,是国学衰微的年代。现在我认为国学已经得到复兴,人人都恢复了传统,人人都懂国学,当然不再需要“国学大师”出现了。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贤,”就是此意。

何以见得国学已经复兴?这是因为现在人人都有饭吃。我的观点是;国人有饭吃,这就是国学,国人最大的学问。人性的死尸已经复活,人文的死灰已经复燃,人道的死水已经涌流。不是说全民读经就可以复兴传统,完全不必要。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这是衡量国学复兴的最大标准。除此之外,这样读经,那样讲课,都是小者。

这些年我干的工作都是很俗气的,我本俗人,写书也是给俗人看。而且,我的书是要用来赚钱的,请允许我改一下闻一多先生的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为“板凳要坐十年冷。银子不可半袋空”。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你可以说我的学问不是学问。但你不可以说我的钱不是钱。

我从十六岁开始自觉读古书,到如今正好四十年。三十岁生日那天,我作了一幅“黔山思旧图”,画的是贵州山水,记念我在贵州的日子。画上我自题了一首诗:怅望三千里。昔游至黔山。青峰如古卷,忽堕衰翁前。诗是随手写的,谈不上好。“衰翁”一词倒很贴切。就是我夫子自道。三十岁就自称“衰翁”,岂非早衰之症?误矣误矣!君误矣!早衰比起早夭,已经是长寿了。我十八岁时,怀疑自己活不过二十岁,没想到已经活了三十岁,可见称得上“翁”了。苏东坡说“老夫聊发少年狂”时,也不过三四十岁。中国文化一面让人早衰,一面让人长寿,莫非不早衰就不能长寿?天地之道为何如此奇妙欤?

写完这本书。我就不再写类似的书。干什么呢?初步的人生规划是继续写小说与画画,然后在四川老家修一所房子,搞一个小院。至于在北京的生活,主要是喝酒。  写一本真正的书来交真正的朋友,这是我写本书的最大目的。欢迎各界朋友与我交流思想,探讨人生。

我的邮寄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长虹东路一里18号文科龙苑4#1-203,邮编:102488。

邮箱:meixinding@sina.com

王少农

丙戍初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0:53